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精确程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课型: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电子秤上显示的数据和售货员的话,提出疑问怎么会不一样?引出“四舍五入法”

2.引出近似数,复习整数求近似数。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情境图,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提出0.984的近似数是多少?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现场操作展示在多媒体PPT中,插入函数能在播放时在方框里输入学生汇报结果,能及时将学生的想法展现在课件上)

2根据汇报结果,分别具体探讨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后的近似数。并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3、强调取近似数的要求不同表示方法

4、小组探讨1与1.0的精确度

5、引导通过线段图理解保留一位小数是1.0,小数末尾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6、总结:刚才是利用什么方法求0.984的近似数?独立完成想一想后在小组中交流,找不同说原因。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1)保留( )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①一位 ②两位 ③三位

(2)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①分 ②百分 ③千分

2、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两位小数

0.256 12.006 1.0987

(2)精确到十分位

3.72 0.58 9.0548

(选两组,整组4人一起在电脑前讨论后,将本组答案用电脑操作展现在课件上放映呈现给大家)

3、按要求填出表中的近似数

4、拓展题

四、全课总结

1、数学课将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在哪方面还需努力?

2、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73页的知识,打开课本,认真看一看课本,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用笔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朗读出来。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0.984≈0.98 0.984≈1.0 0.984≈1

小于5,舍去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表示近似数的时,0不能去掉

课后反思:

最新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二)能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大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在下面○里填上>、<或=,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999○1010;601○564;687○678

提问

1、第一组两个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位数与四位数比,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因为三位数比一千小,四位数大于或等于一千。)

2、第二、三组数都是三位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是亿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例题。

提问

①五个数各是几位数?

②六位数位是什么位?七位数位是什么位?

960万和166万,谁大谁小?

9600000>1660000。(板书)

①这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②这两个数都是七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③两个数左起第一位百万位上分别是9和1,

由此来看,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

③同学们推想一下,七位数与六位数比较呢?八位数与七位数比较呢?那么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怎样比较大小呢?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七位数比六位数大,八位数比七位数大。)

出示第二组数:1220000,450000。

提问:谁大谁小?

启发学生逐步总结出完整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提问

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怎么比?

②如果位数相同怎么比?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比较两数大小方法的结语,举例说明。

教师说明:“位数”是指一个数用几个数字写出来的(最左端的数字不能是0),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如99864是五位数,101010是六位数。“左起第一位”是数位,数位是指一个数中的数字所占的位置。如99864左起第一位是“9”,“9”是在万位上,101010左起第一位是“1”,“1”在十万位上。“数位”与“位数”是不一样的。

练一练

(1)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说说是怎么比的?

70080○70101;98965○100000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404004004004400050004

指导学生做第(2)题时,先比较位数的多少,再把位数相同的几个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这四个数排成一竖行,相同数位对齐。如可以看出:400400,40400最小。再把它们从小到大编成序号,按序号进行排列:40400<4400<50004<400400就不容易错。

2、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出示50000,让学生读数。

教师指出:这是一个整万的数。像这样整万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比较简便。

提问: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几个0?

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后面的四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例如50000写成5万,或50000=5万。又如1800000写成180万,或1800000=180万。

练一练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250000

(2)3200000

(3)1994年我国共生产自行车40450000辆。

其中第(3)题强调单位名称,即4045万辆。

(三)巩固反馈

1、总结性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怎样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3)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发展性练习。

指导学生做10页2、3题。

第3题指导性提问

(哪个数最小,哪个数,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3、课后练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后,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虽然内容不十分集中,但与过去学过的旧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出新方法。

本节课分三个层次,分两段提出课题。

第一层次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由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引伸到比较亿以内两个整数的大小。分成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的两种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第三个层次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训练强化所学新知识,并适时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学中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对课本中的练习进行适当地指导。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和数的改写

比较方法: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起。

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找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寻找和表达等量关系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白板出示教科书中连环图。提出问题:你能说出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跷跷板怎样就平衡了?你能尝试表示这组相等的关系吗?

强调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活动一:姊妹俩和姚明身高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看书回答问题:

1、我比妹妹高20厘米,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

2、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

3、根据对话画出线段图。

活动二:看书(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1、明确3个等量关系。

2、哪些是同一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

1、组内交流收获和疑问。

2、小组汇报。

三、达标反馈

1、长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分别用a、b、C 、S表示,你能写出那些等量关系?

2、完成教材第65页1、2、3题练习

1、第1题: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100克+一个樱桃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

2、第2题: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指名说出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一个鸡蛋重量×2=100克

一本<数学故事>的单价×3=15.6元

3、第3题: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等量关系式,学生可能只写一个,告诉学生同是三个数量可以写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当堂作业:省略。

2、课后作业:练一练第4、5题。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跷跷板和天平能够左右平衡的原理来讲解等量关系,让学生能够根据图中意思列出一条用文字表示的等量关系式子,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看天平列等量关系式的题目能够容易写出,可是对于纯文字的题目,要求从里面找出等量关系,学生很多确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去写,说明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对文字题目的意思进行分析,在这一块确实需要再进行强化训练,要让学生多读题,学会找题目的中的关键量,然后再用题目中给出的数字条件用合适的运算符号跟关键量准确的串联起来,列出我们需要的等量关系,列出其中一条等量关系后,要善于提问学生,让学生学着自己去列出不一样的等量关系式,这样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

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出示天平)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你们将发现一些规律。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

(两边的质量相等。5=5)

2.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右侧也加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分别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动手实验,列算式

4.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

5.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X=10)

6.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7.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8.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9.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活动二:解释运用:解方程

1.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1)什么是未知数?

(2)根据刚才我们的游戏,你会求X?

方程两边都减去8

X+8-8=10-8

X=2

(3)怎样检验?

2.试一试:求未知数X

理解题意,解方程

活动三:建立模型。

1.看书: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2.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能成立吗?你怎样验证?

3.解释运用:解方程

(1)饼400克,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列方程?

4X=400

(3)怎样解方程?

4.试一试:解方程。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3、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讲练结合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当堂训练

(一)火眼金睛辨对错。(10分)

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 )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

3、4.4时=4时40分。 ( )

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

5、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二)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对称物体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认识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3.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4.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设计】

1.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轴对称图形。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感知。

2.教材分析

(1)轴对称图形是图形运动教学的进一步深入。轴对称主要是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从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教学设计主要是联系学生亲身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此节内容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画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学生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体验过“图形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轴对称和平移。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和平移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本单元将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平移,教学时要重视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与同桌探讨交流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4.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降低了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一个图形有多个对称轴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找出所有的对称轴,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轴对称图形纸片。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准备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轴对称图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许多有趣的图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吧。(出示课件)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图片,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么?

生: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抽学生进行表达。

师:同学们发现了他们的可以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共同的特征,但它们还有一些别的特征,同学们发现没有?我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发现这一特征。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探究新知

1.系统认识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师:那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老师这准备了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实验。课件展示小实验。(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指导学生用双手体会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指出对称轴。

板书: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同学们,现在给你们一个图形,你们会不会对折?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对折一下,看能不能完全重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是怎么对折的。

生:学生分组实践、讨论和交流。

师:走近学生,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将本小组实践的结果向全班汇报。通过对折我们发现长方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我发现同学们非常聪明,很快就得出了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正方形呢?怎么对折,你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片对折,同桌相互说说,你是怎样对折的。

生:学生分组实践、讨论和交流。

师:走近学生,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将本小组实践的结果向全班汇报。通过对折我们发现正方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正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2.练习巩固

师:我们找到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称轴。那么别的图形你会找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纸片观察、对折,看看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学生分组实践、讨论和交流。

师:走近学生,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将本小组实践的结果向全班汇报。 师:用手展示怎样快速的找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学生先观察,然后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完成书上练习,之后集体订正。

三、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四、展示课件,给出方格纸上的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请用刚才的方法判断,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展示情景图)

师:观察方格中的松树图,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话找出对称轴。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它是轴对称图形,DG就是它的对称轴。 师:通过对称轴对折能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从这幅图我们知道A和A'是一组对应点,B和B'也是一组对应点。那么请同学们观察,图中A和A'有怎样的关系?

生:点A和点A'分别在对称轴的两旁,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3,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也是3

师:那么请同学们看看点B和点B'。

生:点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

师:对应点A和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么?对应点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么?

生:学生观察,并回答

板书: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师:连接图中点A和点A',你看对称轴和对应点的连线怎样? 连接B和点B',他们的连线和对称轴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点A和点A'的连线于对称轴垂直。

师:连接图中点B和点B',点E和点E'也是这样么?

生:(小结)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巩固新知

师:练习下面各题。

观察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的画出对称轴。

找出图形中的对应点(三组),分别说说,他们到对称轴的距离。(学生练习巩固新知)

五、知识小结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学生通过实例观察,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以及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和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概念。

三、情感态度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手电筒、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课件出示熊大和熊二)

熊二在森林呆的太久了,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熊大就带着熊二一起去小镇看看。

从森林出发有三条路到达小镇,你认为聪明的熊大会选择哪条路线呢?

突出:(1)线段的特点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反问:另外两条路线的的长度是否是两点间的距离?

二、探索新知

1、进一步学习线段

课件出示一条线段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生:两个)

师:我们现在给这两个端点做上记号,标出A、B两点。

板书:线段AB

师介绍:在数学上为了表示方便,可以用端点的字母来表示这条线段。例如:线段AB。你能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这条线段吗?

学生尝试并交流

2、认识射线

(1)谈话:它们就沿着这条直直的线段路线一路走到了美丽的小镇,看到了美丽的夜景。观察这些美丽的光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美丽的夜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结

(它们都由一点出发,直直的'射向远方,无限延伸。)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笔直的向一端无限延长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板书:射线。

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2)电脑演示同时口述把线段的一段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你会画射线吗?试着画一下。

学生试着画射线。

学生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师简单介绍射线的表示方法并小结射线的特点。

(3)举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小结。

3、认识直线

现在仔细看屏幕我们继续学习,刚才我们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是射线

师:那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你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的吗?

课件演示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

(同时想象一下两边无限延长,想象着向两边无限延长,延长出练习本,延长出学校,一直向宇宙中延长。)

教师小结: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你会画直线吗?

学生试着画直线并展示。

师将学生所画的直线变换位置,请学生思考它们是否还是直线?

师:你们准备怎么表示直线?

学生相互交流表示的方法。

师小结:只要具备了直线的特点,不管位置、角度怎么变动,都是直线。直线可以像线段一样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直线AB或直线l。

大家画一画。

4、大家认识了射线、直线和我们以前学的线段,直线、射线与线段相比有异同点呢?

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三者联系: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