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优秀8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徐悲鸿励志学画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 篇1

师:同学们,前天晚上上演了一场激动人心的篮球比赛,知道的请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那场篮球比赛中,哪个队赢了?

生:中国队。

师:中国队以1分的优势赢得了比赛,听到这个消息,你心情怎样?

生:激动、高兴、自豪……

师:因为你也是——中国人!(板书:中国人)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看李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

师:一起读!“励志”是什么意思?

生: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一件事情,而奋发努力。

师:什么事情?

生:学画,证明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

师:是呀,为了证明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刻苦学画,超过别人,这就叫“励志”。

师:下面我们来听写词语。你已经发言两次,给你机会,报给大家写。三个词一行。

生:嫉妒  震惊  承认 激怒  不知疲倦 轰动

师:“嫉妒”两个字都是什么旁?“承”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可以查什么部?“怒”上面是什么字?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边听写,边作答。)

师:写好后,请大家横过来读一读,看写得是否正确。再看看第一行词写谁?第二行呢?有发现吗?

生:第一行写外国学生,第二行写徐悲鸿。

师:小组内检查,全对的站起来。

(生互相批改,互相纠正。)

只错一个的也站起来!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站的人多?阳光组、智慧组、雏鹰组表现不错,请坐下。学语文就该认真、扎实,第一节课的任务就该按时完成。有些同学后悔了,希望下次表现精彩。

(师出示学生课前写的小黑板,也是学生的疑问: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眼不识泰山)

师:成语一般是4个字,也有4个字以上的。大家一起读!

(生读成语)

师:响亮但不美妙,拖腔拖调。有了停顿就会美妙,听老师读。(范读)

练练看!

(生练读,齐读)

师:觉得有进步的举手!原来停顿就是阅读的一把金钥匙。

就请智慧组说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

生:只要用心,就能把事情做好。

师:“负”什么意思?“有心人”是谁?生:辜负。

“有心人”是徐悲鸿。

师:“功夫”意思是什么?时间、本领给你选?

生:“功夫”的意思是时间。

师:用心、花时间努力做事,都会获得成功!

阳光组,这个成语什么意思?(师指“有眼不识泰山”)

生:不认识地位高或本领强的人。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成语写的是谁?

生:徐悲鸿。

师:“有眼不识泰山”呢?

生:外国学生。

师:我们四(4)班同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有充满智慧的头脑!

师: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呢?默读课文4到6自然段,画出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圈画好以后小组内就可以交流了。

(生先自主学习,再在小组里交流)

师:头靠在一起,说话就可以听得更清楚了,要说说自己为什么画这个句子。

(生继续交流)

师:表扬智慧组,动作最快。

师:请大家捧起书,把你画下的词句读一读,读着读着,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我们比谁会想。

(生读句子,想情景)

师:想到徐悲鸿励志学画、潜心临摹情景的请举手!放飞语文想象的翅膀说明你会学语文。请人读句子,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梦想组带领大家放飞想象的翅膀!

生: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师:为什么把徐悲鸿比作马?看图,说一说。

生:马日夜奔驰,不知疲倦,而徐悲鸿学画不知疲倦。

师:徐悲鸿就是这匹不知疲倦的奔马!继续交流。

生: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师:他强调了哪个词?

生:每逢。

师:每逢就是每次。节假日,留学生都出去游览了,节假日是消遣的时间。而徐悲鸿呢?

生: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徐悲鸿正在那里临摹。

我仿佛看到了徐悲鸿在美术馆里临摹,有的画比较难,他一画就是一整天。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

师:也许馆里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一个人在静静地看,在用心地画。不知不觉已到了晚上,出去游玩的同学回来后,看到徐悲鸿在画画,会说些什么呢?

生:你真用功呀!

你的画技有了提高!

……

师:这就叫励志!继续交流。

生: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师:每次读这段文字,李老师就想起自己十七八岁时学画,父母每学期给二百元,而我大概要花一百二三十元买画纸、颜料等,学画需要很大的代价。徐悲鸿为了学画怎样做?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

生:刻苦努力……

师:用在这里不太合适。

生:省吃俭用。

师:老师心里想的就是这个词!声音再响亮一些!我们现在也提倡节俭,我们可以省下钱来买书,你也是小徐悲鸿,你的行为就是励志读书!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没关系,说错了老师也表扬你。

生:中心句。

师:这叫过渡句。在文章中,有的句子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就叫——过渡句。如果是一个自然段就叫过渡段。跟老师一起读——过渡句。

生:过渡句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快乐组来读!

生:三年过去了……轰动了整个画界。

师:她强调了哪个句子?

生:轰动了整个画界,我觉得徐悲鸿很了不起!

师:三年过去了,这是怎样的三年?

生:辛苦的三年。

刻苦努力的三年。

不分白天黑夜、励志努力的三年

……

师:正所谓——

生:功夫不负有心人!

师:此时,徐悲鸿在那个外国学生眼里,已经成为——

生:泰山。

师:是刻苦努力的——泰山!是不知疲倦的——泰山!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画展,会怎样说?

生:徐先生,我觉得你很有才能!

师:你说得很诚恳,少了动作。你可以站起来,到我这边来,大家比较一下谁更像那个外国学生?

(师生对话,师不知不觉将学生带入情境。)

生:(鞠躬)徐先生,我以后再也不说中国人没有才能了。

徐先生,我感觉中国人很有才能,看来我真的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

师:看来,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励志不可少。再读这三个字——

生:中国人!

师:什么样的心情?

生:兴奋、激动、自豪……

师:明天晚上,令中国人激动万分的时刻就要到来,天宫1号发射,中国人一定要看,这是中国人走向太空又迈出的一大步。做中国人光荣,成为光荣的中国人要——励志!

评析:

这节课,李校长结合学生质疑的两个成语“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适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朗读、感悟、想象、表演等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三段五步式” 有效课堂模式呈现得自然、精彩。

一、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

学生在读成语时,拖腔拖调,教者给予指导并亲自范读,让学生明白停顿是阅读的一把金钥匙。教者引领学生展开想象读课文4-6自然段,做到了“读进去,想开来”,学生通过想象,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感受到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同时,明白放飞语文想象的翅膀才更会学语文。再如,关于过渡句的概念,教者联系课文,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知道有的句子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就是过渡句,如果是一个自然段,就是过渡段。以上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这些方法的渗透将逐步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果在交流第6自然段时,让学生懂得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就更好了。(描写徐悲鸿生活清苦是为了衬托他学画刻苦)

二、重视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有效、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者根据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单如下:默读课文4到6自然段,画出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圈画好以后小组内就可以交流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合作,拓展了思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徐悲鸿的认识。

三、及时、多样的评价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听写词语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批改,这其实发挥了学生互相评价的作用。教师冷静、智慧的评价语言给所有学生以启示:学语文就该认真、扎实。这次表现不好没关系,希望下次表现精彩!这样的语言给表现好的同学以赞许,给暂时落后的同学以激励,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老师的期待,学习的热情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

学生在想象外国学生如何向徐悲鸿道歉时,教者客观地评价:你说得很诚恳,但少了动作。这样的评价给了学生启发:原来加上肢体语言,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后来学生兴趣高涨,主动到讲台前与老师对话,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也理解了“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

徐悲鸿励志学画 篇2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板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然。另外课文首尾呼应,前文写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文章前后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文章。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鞠、躬”等生字及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过程和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其中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有眼不识泰山”的意义,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我准备安排两教时来完成教学。第一教时,我先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旧中国国贫民弱、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地位。接着板书课题,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记住“励志”的“励”,板书时我故意写成“厉害”的“厉”。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让学生带着问题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二教时,我以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的三个问题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感受徐悲鸿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为国争光的高尚品质。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教时的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改题设疑。

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励志”的意思。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估计学生会误认为“励志”就是“立志”。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深入理解,若是将正确的解释硬塞给学生,学生不容易一下子转过弯来。我准备将错就错,将课题改为《徐悲鸿立志学画》,在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作打算。

2、围绕问题,自主探究。

我让学生围绕上节课提出的三个问题即“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他努力的结果如何?”,自主阅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中碰撞观点,融合智慧,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学习课文,重点探究

首先我提出问题:“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准备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外国学生神态、语言的有关语句“很不礼貌、冲着”“你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来体会外国学生对徐悲鸿、对中国人的侮辱。随后品读描写徐悲鸿的语句“徐悲鸿被激怒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让学生换位思考,揣摩徐悲鸿的内心世界,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此时的徐悲鸿已经下定决心刻苦学画,要为中国人争光。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感知人物形象。

课文的456三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主要讲了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教学这部分时,我主要采用“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的教学策略,抓住“每逢节假日、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勤奋临摹、生活清苦两个方面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同时我还通过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徐悲鸿这样刻苦学画呢?”再次体会人物为国争光的可贵品质和顽强毅力。

课文的78两个自然段从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来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我引导学生从“优异的成绩、轰动了巴黎整个画界”体会徐悲鸿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国人向徐悲鸿道歉的有关描写“非常震惊、鞠了一躬、我承认中国人很有才能、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体会徐悲鸿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的人的成功,并通过前后文前后对比阅读,体会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为中国人争光了。

4、推敲课题,培养语感

学完课文之后,我再让学生辨别课题“励志”改为“立志”是否合适,通过研读、交流,学生明白了徐悲鸿到法国留学,拜达仰为师,已经立志成为一个画家了,而这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用立志并不恰当。而且“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含有“下定决心”的意思。对于课题的揣摩,不仅更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5、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首先,我简单介绍了徐悲鸿一生所取得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并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他的作品。“面对着取得如此突出成就的画家,面对着这位为中国人争光的画家,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在直观画面、畅谈感受中,学生完成了对人物丰满、立体的感知。

随后,我总结全课:“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励志,得益于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接着,我让学生诵读有关爱国、立志、勤奋的名言,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多地了解人物,通过更多地渠道学习语文,我还布置实践性、生活性强的语文作业:登陆有关徐悲鸿的网站,继续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艺术人生;收集有关名人立志的故事,班队课开展“名人立志”的故事会。在活动性强的作业中实现着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的新课标的理念。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篇3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教学重点是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

对照新课程备课理念,做得比较到位的是:

1、找准切入点,以围绕课题提出的三个问题(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学画结果怎样?)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感受徐悲鸿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为国争光的高尚品质。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阅读教学重阅读、重理解、重感悟、重迁移的层次性。(复习导入——阅读理解——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移情内化——主题升华——布置作业这么几个环节。)

3、注重教学过程中学法的指导,完成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理解“有眼不识泰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理解这句俗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教给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理解意思的方法。然后在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进行实践训练。

4、板书设计精当。

(徐悲鸿的反应:受辱立志——勤学苦练——轰动画届,突出了重点。

那个外国学生前后语言、神态的对比:无礼嘲笑——震惊鞠躬,由不承认——承认,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突破了本课难点。)

5、通过积累爱国、勤勉名言,来升华主题,进一步达到内化的作用。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多地了解人物,通过更多地渠道学习语文,我还布置实践性、生活性强的语文作业:搜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继续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艺术人生。在活动性强的作业中实现着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

对照新课程备课理念,做得不够的地方:

主要是“备学生”意识淡薄。

“备能力特征”没有,致使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时,出现了断层,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提出问题理解意思的方法。也就是说,自己想得美,但学生没有做到,原因就是课前没有很好的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进行优化教学设计

“备情绪”也没有。其实,情绪因素,是备课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在教学设计中,我没有把学生学习情绪调整到比较理想、十分高涨的状态,“移情内化”环节也有些不到位,让学生说你从徐悲鸿身上学到些什么?整个课堂气氛很低落,给我的感觉是“升温不够”,也就是还没有达到真正内化。原因就是在备课过程中,纯粹没有考虑这一点。

由“借”谈起——《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课文本身就是一种现成的资源,我们在引导孩子们理解它的同时,也不忘“借”一下它的某些部位,使得教学过程更流畅,效果更理想。《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讲述的是青年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教学中,我是这样“借”的: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篇4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留学时受到外国学生嘲笑后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故事,赞扬了他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本课的重点句子,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

理解能力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及做法。

2、理解“有志者事竟成”、“有眼不识泰山”的含义,体会徐悲鸿励志成才的做法。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树立立志爱国,矢志报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有志者事竟成”、“有眼不识泰山”的含义,体会徐悲鸿励志成才的做法。

教学难点: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体会徐悲鸿是怎样为民族争气争光的。

教学方法:引读法、读中悟,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上节知识回顾

1、课文介绍了徐悲鸿的什么事?

2、找出课文中能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语句。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出示课文片段,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徐悲鸿初到巴黎时遇到了什么事?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激怒”、“偏见”是什么意思?

2、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思考:“真正的中国人”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理解。

3、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

徐悲鸿说他要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他又是如何来做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想一想:中心句是什么?

2、交流。

3、比较句子。

(1) 徐悲鸿每天坚持画马。

(2)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想一想:两个句子哪一个写的好些?为什么?

4、播放徐悲鸿学习作画的图片。

5、交流:说一说你对“功夫不有心人”的理解。

6、指导朗读课文。

徐悲鸿以自己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作画,作品轰动了巴黎画界,是欧洲人为之震惊,实现了他要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愿望,连那位嘲笑他的那位外国人为之折服,让我们听一听外国人对他的评价吧!

(三)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 齐读课文 想一想:

“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那位外国人为什么会向徐悲鸿鞠躬?

2、“震惊”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课文。

(四)合作交流 升华感情

想一想:外国人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说一说:此刻你的想法。

三、课堂总结。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法国留学是因为——而被人瞧不起,最后在徐悲鸿的顽强努力下,是那位外国人认输的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徐悲鸿的伟大的爱国精神。

四、延伸拓展,升华主题

1、 用上下列词语,试着复述课文。

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

2、 以“徐悲鸿爷爷,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自己学习课文的感想。

《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 篇5

一、选择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横着数)

二、选字填空。(省略)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他被激怒后。

2、画第一自然段第2句话。把徐悲鸿比作骏马。

3、每逢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4、最后一句话。

5、衬托了徐悲鸿学画的艰难与决心。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要力争做得完美。

《徐悲鸿励志学画》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711

(第二课时)

一、导入:

⒈出示名言: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指名读→齐读。

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徐悲鸿励志学画》(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⒈过渡:昨天,同学们都说励志的意思就是立下一个志向并且发奋努力。那么徐悲鸿究竟立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志向呢?你能在课文中把它读出来吗?请快速默读课文,读到了就把它划出来,告诉大家。

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指名读(相机评价)。

⑴这就是徐悲鸿的志向!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齐读)。

⑵徐悲鸿为什么要立这样一个志向呢?句中的“别人的无知和偏见”指的又是什么?……种种疑问都萦绕在我们心头。要想解决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深入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3小节,把你的收获与你的同桌分享。

⒉组织交流:

⑴外国人嫉妒。为什么外国人会嫉妒徐悲鸿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吗?

⑵出示外国学生的话。引导学生注意“很不礼貌”;同桌讨论,想想当时外国学生是怎么想的,什么表情,什么语气?再指读这句话。

这个外国学生仅仅针对徐悲鸿一人吗?(指名回答)

师肯定:是呀!当时的中国极端地贫穷落后,中国人在国际上毫无地位,让人看不起。因此,外国人的不礼貌不仅是嫉妒徐悲鸿的才能,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指名说)

⒊过渡:这个外国学生真是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请同学们分小小组学习课文第4~6小节,划出重点词句,小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⒋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徐悲鸿没有多说话,而是用事实开始了行动。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

⑴学习:每逢节假日,一画就是一整天,潜心……

⑵生活:清苦,只租,小阁楼……

引导学生齐读:他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⒌这样清苦的日子,如此刻苦的学习,三年的时光,徐悲鸿成功了吗?一起读一读第7小节。

⒍徐悲鸿说要用事实来证明,他做到了吗?

原来对他有偏见的外国学生现在又是如何对他呢?

此时的徐悲鸿又会怎么说呢?

⒎徐悲鸿成功了,他让曾经傲慢的外国人感到了震惊,低下了那仿佛不可一世的头颅。此时,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

三、总结:

(略)

《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 篇7

学校 太行小学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 教材版本 苏教版 课题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 教者   年龄   学历   职称   骨干级别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说:“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单元地位: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本组教材围绕“爱国与立志”主题选取四篇课文,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刻苦学习,为祖国争光。主要内容: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文本结构:全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用“更加发奋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成自然。以“功夫不负有心人”为主旨,分成三段。第一段(1-3)写出徐悲鸿是个有心人,即他励志学画的起因。第二段(4-6)写出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即他是怎样励志学画的。第三段(7-8)写出”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徐悲鸿这位有心人,即他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写作特点:这篇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成自然。另一个特点是前后照应。前文写一个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外国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这样前后对比,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虽然初步掌握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但不扎实。2、能力水平:如何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合作探究,共同研读体会人物内心想法的能力有待提高。3、情感态度:第一课时让学生搜集徐悲鸿相关的资料,组织学生以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经过、结果分段来感知课文大意,但学生深切体会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方面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在阅读中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人物语言,练习做批注笔记,体会人物内心,理解外国人对徐悲鸿前后认识上的天壤之别。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味重点词句和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理解徐悲鸿勤学苦练,立志为国争光的品质。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设计思路一、回顾课文,引出学习目标。    (预计3分钟)二、品味语言,领悟“功夫不负有心人”。(预计29分钟)三、升华主题,检测导结。(预计8分钟)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2、课文插图3、课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及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略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向    勤奋刻苦有骨气    为国争光真正的中国人!内容性:“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主旨。训练型:充分理解“真正的中国人”的含义人文性:有志向,勤奋刻苦,有骨气,为国争光。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    ),(   ),(    )。“从此”是指(    )“更加奋发努力”说明徐悲鸿以前学画(    ),现在更加(      )。2、徐悲鸿知道,靠(     ),必须用(      )。“事实”是指(     )。3、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  ),励志(  ),以优异成绩(  )的事,赞扬了他为祖国(  )的可贵精神。第六环节(检测导结)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三个题,主要测查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获得情况。    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所具有的特点1、扎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对“真正的中国人”的理解一步步走向深入,扎实有效。2、朴实:阅读是获取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这节课抓中心句理解全文的方法;抓过渡段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让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充实: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式阅读,训练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结合语言环境抓住关键词句前后对比感情读,特别是那几段根据不同内容补充的有关徐悲鸿的资料,恰如其分,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篇8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应该说思路比较清晰,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来写:为什么要励志学画?怎样学画的?学画的结果是什么?教学中我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课文的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展开教学。事实是什么?生读课文之后都能得出来,那就是徐悲鸿刻苦努力学画的过程,那么在徐悲鸿的眼里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呢?课文正是这样深入进去的,这就是紧抓课文的一个切口。真正的中国人,在教学中,一步步,一层层的剖开来,徐悲鸿用自己的行动折射出的美好品质告诉了我们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怎样的,学生也在一步步、一层层的学习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感动于徐悲鸿的努力,感动于徐悲鸿的清苦生活,感动于徐悲鸿不屈的意志……在不断的学习体会中,学生的感受越深,参与的激情越高,在这样一篇文章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