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27《图形拼组》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圆纸片、胶水、剪刀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摆一摆中体验各种图形之间的转换与联系。

(二)教材分析:《图形拼组》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一些特征。

(三)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短,但经过一学期多的系统训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更多地还是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练习呈现方式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觉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四)设计理念及意图:这节课通过先创设学生到聪聪、明明作客这样一个情境引入,再让学生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先是通过观察:“这些图形娃娃里藏着有什么秘密呢?”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进行比较,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和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再把圆形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变成4个三角形等等。一环接一环,过渡自然、连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拼组办法。教师及时贴在黑板上,起到了示范、指导和鼓励的作用。整堂课,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图案美、数学美。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一)情境导入,活跃气氛。

1、课件出示聪聪、明明两张图片,邀请学生到他们家玩。学生四人搭火车唱着歌前进。

学生:按四人一组侧身,左手搭在前排学生的肩上,右手做火车的轮子绕圈滚动。唱:火车头,呜呜叫,拉着车厢快快跑,轰隆隆,唱着歌儿,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

2、认识聪聪、明明家门口的图形娃娃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同时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3、研究长方形的秘密。

师: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的伙伴听。(学生自主学习、反馈1)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反馈2)

生:我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学生之间可以有疑问地进行自主评价,同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验证。

4、学生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上台演示正方形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一起用自己的小手玩了玩图形,发现了图形里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其实我们还可以让图形来变魔术。就看我们的小朋友们怎么变,怎么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变变变”(课题出示)。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今天,聪聪、明明的妈妈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可是午餐的菜还没有准备好,想请你们亲自动手做一做,你们会做吗?

2、出示第一道菜,叫“月饼拼盘”。要求学生用圆形变成一个正方形的月饼?请小朋友们打开我们的书第28页自己看一看做一做,同桌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做?一生上台讲解。学生自主学习。

3、出示第二道菜。要求学生用正方形拼摆成组合的三角形。指名回答并命名。学生动手操作。讲评学生的作品。再让同桌互评,自己是怎么做,图形像什么?

4、聪聪明明的妈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她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有趣的七巧板(出示),七巧板的游戏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一幅七巧板,它是用一个正方形分成7份得来的,大家认真的观察七巧板是由几块什么图形组成的?现在就用七巧板来拼图,比比看谁拼的图最好看。学生动手。

5、刚才小朋友们拼得实在是太棒了,我把你们拼的图案都集中在电脑里面,大家请看。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出的美丽图案,真不简单,可见,将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就在你们里面。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去了聪聪明明的家,自己亲手做了两道菜,知道了图形之间有那么多的秘密,也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的、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厨师。今天我们在聪聪明明家也玩了一天了,应该要回去了,小朋友们准备好,我们要坐火车回来了。(放音乐)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导入,旨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去评价,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必要的指导。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注意去倾听,而且自己也要注意去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评议点,从而适时引导学生介入评价。如长方形的上下、左右两条边是否一样长,需要动手折一折,这些都是要教师加以肯定的评议点。

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发现了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创设让学生帮助别人做“菜”的情境,激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感受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沟通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做“家务”的乐趣。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拼摆“七巧板”的图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得到满足,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拼组”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整个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全体学生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之中。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好,聪聪、明明的家到了。今天他们家打扮的真漂亮,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在门口欢迎你们,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他们有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们:在这些认识的图形娃娃中你认识哪些图形?(出示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里藏着什么秘密。请小朋友们拿出桌上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你的伙伴听一听。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3:我还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生4:(学生站起来问)生3,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刚才把长方形的上面与下面折了一下,发现了上面的那条边与下面的那条边是一样的。

生4:我也试一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高兴的笑着说)是啊,是啊,我也发现了。

生5:陈老师,我也用“生3”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

师:是嘛,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生6:陈老师,我刚才通过对折,发现了一个长方形可以变成两个正方形。

课堂上出现一阵混乱,有个小朋友说是,有的小朋友说不是,有些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7:我的这个长方形对折之后,不是两个正方形,而我的同桌对折之后是两个正方形。(如下图:)

生8:我刚才把长方形剪一剪,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而且可以摆出不同的图形。(如下图:)

在这个学生的启发之下,其他的学生纷纷拿起手中的剪刀,把一个个长方形剪一剪,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六、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使脑、手、口在同时动的基础上从直观现象到抽象出算理算法,展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分散难点,以便把新的知识内化成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知识结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为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图形拼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从操作入手,引导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篇2

一 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①15-9= 18-9=

39+ =14 49+ =17

②14-9= 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黑板。

1.教师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表示:一个也没有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

让学生看图答 三、 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

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篇7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1、听算

12-914-615-716-913-7

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

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2)、练习

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

教师读算式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3、独立完成P25:5

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3----5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交流解惑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延伸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你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有什么想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篇8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习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平面图形。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四、教师直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跟爸妈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同学们,请爸爸妈妈把你们画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级群里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关的减法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为学习后续的内容作准备。

3.初步感知加、减法计算间的联系,渗透辩证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十几减9)

计算十几减9有哪些方法?请你举个例子说一说。

二、计算方法练习

1、练习第1题

学生观察第1题图,交流并了解题意:9只老鼠做游戏,3只老鼠跳绳,一共有12只老鼠。

让学生填写算式,再交流算式和得数并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2、20以内加法口算练习。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3、第2题:

学生先在书上填写答案。

组织反馈交流,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三、口算练习

1、第3题:

(1)学生先在书上填写答案。

(2)组织反馈交流,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3)观察:每组题中左边一排数和算出的结果,看是怎么变化,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小结。

2、第4题:

(1)出示图。观察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全班练习:老师说出树桩上的数,学生说出减9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3)指名进行练习。

(4)小结,对练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计算应用

第5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说每副图的意思,交流图意。

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五、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十几减9进行了练习,你巩固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的认识?同学们课后也可以多练习,争取以后看到这样的减法题,就能马上算出结果。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0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①9十3 9十7 9十4 9十6

②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9十( )=12 9十( )=13

②9十( )=14 9十( )=15

③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①15-9=( ) 18-9=( )

(3)9+( )=14 (4)9+( )=17

②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 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教学过程】

一、热身赛

①8+9= 15-9= 17-9= 6+7= 13-9=

②7+9= 18-9= 9+5= 14-9= 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①12-9 = 16-9 = 14-9 = 18-9 =

②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 18-9= ( )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已有加法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和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课题提示

我们学了几年数学,几乎每天都与加法打交道,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今天我们学习加法的意义。(板书课题:加法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画线段图。

2、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数(在图下板书)然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看线段图,老师辅以手势说明,我们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这一个数,可见加法是一种运算。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

4、说出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什么是加数?什么是和?

5、刚才的加法中,加数中不含0;如果含有0,得多少呢?举例:7+0=7,0+7=7,0+0=0。…,得出结论,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看例1线段图,刚才我们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还可以怎样列式?

2、为什么用加法算?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在两个算式间画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

5、出示例2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比较。讨论:两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并板书加法交换律。

6、加法交换律除了用文字语言进行叙述外,还可以用字母写成的式子来表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

说一说a和b分别表示什么?比较一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种简明好记。

7、巩固练习: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出示小黑板)

(1)填空。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 )个数的( ),叫着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加得的数叫做( )。

②86+124=( )+86 ( )+25=25+a

③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它们的( )不变。

④418+382=382+418,这是应用了加法的( )律。

⑤一个数加上( ),是原数。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任意两个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

②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430+270=280+420( ) 28+a=a+28

570+250=250+570( ) 40+30+10=40+10+30( )

③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写成:a+b=a+c。( )

8、想一想,我们以前在哪里曾经用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附板书: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例1(略) 7+0=7 0+7=7 0+0=0

(画示意图)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137+357=494(千米)

137+357=494(千米) 137+357=357+137

加数 加数 和 18+17㈡17+18

答:(略)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a+b=b+a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 篇12

1.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速度取决于20以内的口算熟练程度;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正确率的技巧如下:

4 5 + 2 9 = 7 4

即:先算个位5+9=14写4进1,进的1写小一点,写在加号的下面;再算十位:4+2=6;6+1=7

6 4 - 1 8 = 4 6

即:先算个位4减8不够减,要跟十位的6借1个(必须在6的上面点一个点),14-8=6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5-1=4.(即平时作业的思路)

2.竖式计算

(1)要按照课本格式进行计算(进位必须写1,借必须在十位的数字上加点)

(2)竖式计算需注意以下要点:

①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之间一般要空出一个数字的位置;

②两个加数要各占一行;

③“+”或“-”要写在下面一个数的前面;

④横线要用直尺画(不要画得太长,也不要画得太短,刚好包住“+”“-”号和数字为宜);

⑤“+”时个位向十位进上的“1”要写得略小些;

“-”时,如果个位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的话,必须在十位数字的上面点上一个点;

⑥有横式的一定不要忘记将计算出的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

3.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按照“秘诀”将需要的两个数字写出来;

(2)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判断是加法还是减法;

(3)算出答案,带上单位名称;

(4)口头答一下(其实一年级不作要求,只是为了提前训练).

4.解决“够不够”类型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列式计算; ②比较大小;③答。

5.找规律填表类型的问题:

①有的横着看有规律;

②有的竖着看有规律;

③有的横着看、竖着看均有规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寻找规律,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可漂亮了,你们想看看吗?

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摆得很漂亮,它们不是乱摆乱放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找出来。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规律。

(1)课件展示彩旗图,问:请大家猜猜,这面旗的后面一面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发现的?可以把几面看成一组?有几组?

2、寻找小花的规律。

出示小花图问:最后一朵小花的颜色是什么?你是什么知道的?把你的秘密小声告诉同桌。

3、灯笼、小朋友、又有什么规律呢?后面一个是什么?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讨论交流,发现图中灯笼、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排列的。

4、小结:像彩旗、灯笼等这样按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下去,我们就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呀!

三、参与活动、创造规律

1、摆一摆

课件出示88页例2(图略)让学生试着摆,并说规律。

2、排练节目

“六一”联欢会上有一个节目是小组唱,下面我们来排练:(1)排队:请6位女同学上来,要求每个女同学旁边站一个男同学,该请几个?你发现队伍有怎样的规律?

(2)师生共唱一首歌,并有规律地拍手。问: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

3、教学例3

课件展示P89例3.(图略)

涂一涂,下一个是谁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并说为什么这样涂。

4、猜规律。

出示练习题1:猜猜星星盖住的是谁?指名说想法。.

5、小小设计师。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图案,请大家来当设计师,创造出最美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吗?(4人合作)

(2)展示作品

先请排列规律不同的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图形排列的规律。问;还有谁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四。走进生活、寻找规律

1、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找找身边、生活中有规律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是通过什么来找规律的?

2、规律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一定会创造出更美的规律丰富我们的生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2页、23页。

知识目标: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能力。

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法。

2、学会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题卡、小棒、围棋子。

教学模式:

激趣-创思-尝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1)出示老师带给同学们的新朋友。(贴出松鼠卡片)

(2)请同学们说说松鼠最喜欢什么食物。

(3)从小松鼠爱吃松果,引出松�

2、揭示课题:采松果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说说小松鼠最喜欢的食物这一情境,迅速捕捉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合作探究激活思维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小松鼠的表现如何,小松鼠和松鼠妈妈各采了多少个?

(2)请同学们根据它们采松果的个数,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并试着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3)鼓励同学们在与同桌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设法解决问题,列出算式。

2、探讨计算方法。

(1)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或围棋子,试着摆一摆、算一算。(请同学分别用小棒和围棋子在实物投影上摆一摆。)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想一想在摆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什么,讨论算理。(一名同学边演示边叙述)

(3)揭示算理。通过摆小棒和围棋子,发现了什么计算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通过摆小棒等操作性活动,使学生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实践应用体验乐趣

1、分组进行开火车游戏

老师将书上23页第3题中的口算题分别写在4张口算题卡上,然后请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引领下开展开火车游戏。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设计这类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还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学习的空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实物投影出示书上23页第1、2题的主题图)

(1)说说从图中你能看懂是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试着用完整的语言跟同桌说一说。

(2)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3、找家。(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图片和小房子图片)

(1)请同学们算出图片上算式的答案,帮助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家。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只找到家的小动物,看一看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相同的两组加数,虽然调换了位置,可是它们相加后所得到的得数却相同。

(3)鼓励同学们仿照发现的规律自己再想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4、谈收获,说体会。

组织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遗憾?

师小结:从你们的收获中看到了你们的快乐,从你们的遗憾中

看到了你们的心声,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数学课会更精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索、反思计算的方法,使计算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篇15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密切联系儿童生活,选取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丰富课堂活动,体现序法,利学利导,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推进课改。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

数与数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数的认识,二是数的计算,三是认识钟表。熟练掌握100以内数概念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乃至整个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100以内数的认识处于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第3个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通过10以内和2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了解了一些数的特征,并借助具体的图片和学具掌握了20以内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本册教科书把认数范围从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这不是一个认数范围的简单扩大,更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又分成两个单元来安排,其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安排的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安排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也是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主要安排了两个内容,方向与位置和认识图形。方向与位置是新课程中新增的学习内容,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主要安排了有关方向和位置的最简单的知识。认识图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将来进一步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需要,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也要用到这些知识,比如统计长方形、正方形的个数。全册教科书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反映。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一班、二班共有学生116人。由于学生小,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师分析

本人有牢固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数学中,指导教学。能树立现代数学课程观,让数学学科面面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须的数学;不同的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面向21世纪的数学课程,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真正让每位学生喜欢数学、爱数学,从而自觉学习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以更好教学为新一轮的课改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