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作文评改评语(优秀3篇)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编辑为家人们分享的常用作文评改评语(优秀3篇),仅供参考。

小学生习作评改之我见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在很多地方,“生写师改”这种评改模式还普遍存在,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每当学生完成习作后,评改则是教师的“专利”了,学生习作的好坏全由教师说了算,而一些教师往往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听说有的老师还花钱请人评改习作,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则认为写成文后不必再去下功夫,评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无形之中缺乏自主评改的意识,这很不利于学生养成的良好作文习惯,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并没有起到实效性,学生当作“耳边风”,作文本发下来只看看分数,没有二次修改和二次习作的习惯。老师的劳动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许多习作是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难怪有位外国作家说: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老爱拾到钱呀?老师怕教作文,更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更没有改作文的习惯。为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了解师生习作评改的方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减轻老师的劳动负担。我对枣园小学高段习作评改进行了调查。

二、调研目的

1、了解小学生高段习作自评互改的现状

2、寻找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对策,寻求一条适合师生评改习作的有效性的捷径,促进我片学生作文水平的的全面提高。

三、调研形式、内容

对枣园小学五年级二班59个同学进行调查,采用谈话、访问、目测等方法进行调查。我校五年级两个班学生本期习作各八次共118本作文本。

四、调研时间

xx年4月――5月

五、调查设计

表一:学生59人参加

序号

问题

回答

(是)

回答

(否)

1

你常常修改自己的习作吗?

59

2

你每天坚持写日记吗?

42

17

3

写日记能提高习作水平吗?

59

4

老师教你改习作的方法有用吗?

59

5

你给别人修改时能读懂文章的中心吗?

30

29

6

你能修改习作中的详略安排吗?

50

9

7

自己的习作和别人的习作哪个好修改?

52

7

8

评改习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创新

表二:教师10人

序号

问题

回答

(是)

回答

(否)

1

你教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吗?

8

2

2

你做到面批面改了吗?

6

4

3

你喜欢评改学生习作吗?

10

4

你对学生习作的评语创新吗?

2

8

5

你思考过对差生的习作指导吗?

4

6

6

你的习作评改是有效劳动吗?

2

8

表三;第三单元考试习作得分统计(59人)满分30分

序号

分数段

人数

1

25――27

15

2

24分

14

3

24分以下

30

?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很大

这种差距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一个班中,成绩高与低的差距较明显,25分、27分的一等作文有15人,而24分以下的作文居多,占30人,50%,其间最高与最低相差约16分左右;班级之间,五二班一等的作文多,而五一班而则三等的作文占一大半;学生优秀的作文可以写五、六百字,书写干净整齐,选材新颖,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而成绩差的学生作文则是二、三百字左右,书写凌乱,龙飞凤舞,难以辨认,根本没有中国汉字方正的特点,错别字、病句也多。

2、学生作文内容贫乏、空洞

从抽样的118人的作文来看,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还是没内容好写。作文材料贫乏,不够典型,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分析原因便一目了然。如学生作文的来源大都是《作文书》上的例子,可笑的是一次写“我的小伙伴”,80%的学生写了同一个题材,像扶老人过马路、扶小弟弟小妹妹、拾到人民币、捐助残疾人等居多。究其根底,关键是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的分析了。

3、学生写作后不会修改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集体改。而学生写完后就认为是老师的责任了,草草了事,态度不端正,有的是错别字特多,而自己却熟视无睹。

4、教师没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而很多老师认为:学生还小,不会改。重点指导学生习作、构思、选材、立意等方面,而却忽视了习作评改方法的教学,挫失良机,让学生养成依赖老师的习惯,也加重了老师的劳动负担。

5、老师评改习作的评语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老师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又往往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根本不接受教师的评改意见,把评改意见当作“耳边风”,教师的评语常常是:语句通顺、故事完整、有感情、有错别字等老一套通用语言,根本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 …趣,提高学生修改的激情。每次发习作本下来,学生只顾分数,再加上教师批改习作的标准高,学生习作只能得70几、80几分,永远没有进步,长此以往,学生厌倦了习作,把习作当成眼中盯,考试时干脆不写。

七、改进作文评改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宏观指导,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作文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习作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上。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加强读写结合

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使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品,都是作者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亲身感悟写出来的。教学时,我们除了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外,还要认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即看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又是怎样写具体的?如果文章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就不失时机地练一练,可仿写、续写、补写等。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引导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并要求学生在读书时遇到好词、佳句多读读、多记记、多品品,并逐步把书面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必要时,老师跟学生一起赛跑,看谁读得多、记得多。这样习作时就能做到“先积而后发,厚积而薄发”。另外,教师还要成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可经常给学生找些精彩片段让学生赏析,提高鉴赏能力。还可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加强实践活动,丰富写作题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创作理论强调: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这都是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丰富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活动,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如春天野外踏青;夏天聆听鸟叫虫鸣;秋天漫步田园;冬天雪中即景。那种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也可根据需要有的放矢组织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如做家务、办小报、贴叶子画、粘种子画等。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留心观察、体验,同时把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还做到了说真话――“我口说我想”,表达真情实感――“我笔写我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天天坚持写日记,并每天在班上交流,及时点评,多鼓励,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作文评改 篇2

小学作文评改

小学作文评改

浅谈创新作文评改策略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作文心理品质,发展语言意识性,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老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这些传统的评改方式会使学生迷失了作文的方向,无形中把学生的自主性给剥夺了,同时强调了学生共性的发展,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学语文“新大纲”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对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如何在评价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呢?这是在落实新大纲中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小学作文评改要从单一走向开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成功激励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教师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所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换言之,要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自信心。信心对小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修改过多,持过多否定态度,不仅无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给予成功能导出更大的成功。过多否定,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创造潜力,或者对教师的修改产生误解甚至反感。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大加褒奖,“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你这篇作文词通句顺,我为你的进步高兴,愿你再接再励”,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乐。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罗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力、富有创造性。而要写出不是程式化、具有个性特色的作文评语,除了教师要有较好的文学修养之外,关键是教师要谙熟学生的心理,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使自己对学生、对学生的习作有着真诚的爱。

评改读后感 篇3

评改读后感

01月10日

评改读后感

学习目标:1、明白如何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

2、修改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2.我们还一起读了《“渔王”的儿子》这篇文章,完成了读后感的初稿。这节课,我们将以一些同学的读后感当作例子进行讲评,使自己的初稿修改得更好。

二、整体初步讲评:

1、指名朗读《渔王的儿子》。

2、指名汇报自己的题目。

3、指名朗读自己的感受点。

①“读了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感受是实践出真知。”

角度一:实践出真知

②“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是多么重要。”

角度二:亲身体验对于学习和成长多么重要

③“家长不能什么都包办代替,否则孩子将一事无成。”

“家长不肯放手,反而会害了孩子。”

角度三:家长要让孩子亲身实践是重要的教育方法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当像渔民那样善于总结,发现问题的幼儿英语游戏人。”

角度四:要像渔民那样寻找问题的根源

过渡语:看到大家完成了上节课学习任务和认真的写作态度,我真高兴。不过,大家的读后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征得杨倩同学同意,我们先以她的初稿为例进行评改。

三、讲评部分作文

1.指名朗读例文,请同学们思考:这篇读后感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

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梳理规整:优点──她运用了文中关键句谈感受和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的方法;不足──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的内容不够具体。

2、指导把“感”写具体:

(1)进一步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的写法:

学生自由朗读例文的第4自然段。

平常我的衣服都是妈妈帮我穿好的。可有一天早上,妈妈出去了,这可怎么办?谁给我穿衣服啊!我总不能窝在床上吧。无奈的我只好学着妈妈的样子,穿好了衣服。渐渐地我就学会了穿衣服。

对照着她霉菌性阴道炎胎儿的感受点──“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你认为怎样把学穿衣服这件事写具体呢?说说你学穿衣服时,有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学会穿衣服的?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明确要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

学生交流后小结:如果杨倩同学在读后感中能把这些内容都写出来,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就写得具体了

(2)默读例文2思考:用笔画出他的感受点,想想他是怎么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的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看来,感受点可以在开头就明确,也可以在结尾深化主题,还可以出现在文章中间,说明读后感的行文结构不是单一死板的。

他是怎么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的呢?(结合的是报纸上看到的事例)

出示例文2的片段:

让我想起了我在报纸上读到的前几年的“中日夏令营”的报道。那时,中国派出的是“中国气象学院”的高材生,而日本派出的则是9--14岁的学生。他们选择的地方是青岛的一座孤岛。那些中国的“英雄们”拿着旅游手册,包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熟食。而日本的小武士则双手空空,手里除了一些日常用品,就是一些生食和生火用具。在那一段时间,中国的高材生吃完了所带的熟食后,必须由日本的小弟弟、小妹妹的照顾才能克服困难。在采访中,有些中国学生说:“这是基因问题,并不是我们没用。”

小结:这就是我们第一课时所学到的引用资料谈感受的写法。看来我们谈感受,既可以结合亲身经历,也可以结合阅读中获取的信息。

(2)进一步学习“结合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谈感受”的写法:

在初稿中,老师还看到有些同学先摘录了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再写出了自己对某句话、某个词语的感受,大家读一读,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了吗?

出示学生初稿中的片段:

我对第3自然段中最后一句话很有感受: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我觉得“毫无保留”就是说明“渔王”把自己一生总结的技术全部、一点儿都不留地告诉了他的儿子。

学生自由朗读后发现:没有真正将感受写出来,而且表达比较生硬、不自然。怎样能做到自然、富有真情地表达自己的体会呢?请大家看下面的句式,试着读一读,填一填。

小组讨论,之后学生汇报。

故事里的“渔王”说过,“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读到这里,我想:

_ __。

学生汇报填空的内容。适时提炼:我们刚才先结合了原文的关键词句,之后产生联想。这样表达不但自然,还使读后感有了说服力。

四、修改习作:

1.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的初稿,想一想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这一点你做得怎么样?修改问题突出的片段,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2.学生个人修改,教师巡视。

3.学生在实物投影下,汇报交流过程中,发现、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其他写法,如:将生活中的人物、情节与原文进行对比;引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古诗词;想象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小结:

1.布置作业:继续对全篇读后感进行修改。

则是9--14岁的学生。他们选择的地方是青岛的一座孤岛。那些中国的“英雄们”拿着旅游手册,包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熟食。而日本的小武士则双手空空,手里除了一些日常用品,就是一些生食和生火用具。在那一段时间,中国的高材生吃完了所带的熟食后,必须由日本的小弟弟、小妹妹的照顾才能克服困难。在采访中,有些中国学生说:“这是基因问题,并不是我们没用。”

小结:这就是我们第一课时所学到的引用资料谈感受的写法。看来我们谈感受,既可以结合亲身经历,也可以结合阅读中获取的信息。

(2)进一步学习“结合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谈感受”的写法:

在初稿中,老师还看到有些同学先摘录了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再写出了自己对某句话、某个词语的感受,大家读一读,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了吗?

出示学生初稿中的片段:

我对第3自然段中最后一句话很有感受: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我觉得“毫无保留”就是说明“渔王”把自己一生总结的技术全部、一点儿都不留地告诉了他的儿子。

学生自由朗读后发现:没有真正将感受写出来,而且表达比较生硬、不自然。怎样能做到自然、富有真情地表达自己的体会呢?请大家看下面的句式,试着读一读,填一填。

小组讨论,之后学生汇报。

故事里的“渔王”说过,“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读到这里,我想:

_ __。

学生汇报填空的内容。适时提炼:我们刚才先结合了原文的关键词句,之后产生联想。这样表达不但自然,还使读后感有了说服力。

四、修改习作:

1.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的初稿,想一想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这一点你做得怎么样?修改问题突出的片段,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2.学生个人修改,教师巡视。

3.学生在实物投影下,汇报交流过程中,发现、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其他写法,如:将生活中的人物、情节与原文进行对比;引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古诗词;想象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小结:

1.布置作业:继续对全篇读后感进行修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