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班级安全工作计划(精选3篇)
今年我接任初一3班的班主任工作,这是我新接任班主任,面对这些对将来满怀憧憬、满怀希望、渴望知识、追求新奇的初一新生,我的想法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二中学习的三年时间里,学到更多的本领,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个人的素质,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教导这批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虽然,我在班级管理上没什么经验,但我希望能在现在这批学生中,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理论更好的应用在实践上。毕竟,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一个可贵的生命。教师的使命就是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而班主任的使命便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首要任务。如果一位班主任,不能够把学生放在心中的首位,那它就不是一名称职的班主任,更不是一名称职的教师。班主任的任务是神圣而又光荣,学生应以自己的班主任为荣,班主任也应以自己的学生而光荣。这是我一直勉励自己话。所以身为班主任,首先就是要对得起学生,其次还是要对得起学生,最后还是要对得起学生。至于学校的表扬先进,都是其次。学校的每位班主任虽然只有每月的可怜十几元钱,但我和他们一样都是为了对得起学生和对得起自己而工作的。尽管现在的班主任工作日益繁重,而俗话又说“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往往工作量最多的人,所犯的错误也是最多的。但只要我所想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心里也就没有什么怨言了。我这学期的工作从学校工作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结合我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加强班风建设
1、安排班级活动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等一些联谊活动。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班规。
(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指导培养班委干部
班委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同时要精心培养。
第一,帮助班委干部树立威信;
第二,鼓励班委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
第三,严格要求班委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二、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学困生名单,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科任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3、针对行为习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对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日常行规等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七年级36班的班主任,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很多,从课上到课下,从学习到活动,从生活到思想,从安全到联系家长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如何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班级更具有凝聚力呢?本学期我在班级管理方面,确定了安全教育作为重点。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作为班主任,必须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为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制定安全工作计划如下:
1、在校的日常安全教育,遵守社会上的法规制度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加大这些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
2、食品卫生及防御安全教育,不在地摊上买吃零食,不吃过期的不合格的食品。
3、交通安全教育,遵守交通规则。
4、自我保护安全教育,学习自我保护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卫生安全教育,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一旦得了传染性的疾病,要按照要求在家隔离修养。
6、不同时期内的安全教育,如夏季的防雷电教育,不到水库里洗澡或游泳。
7、对学生进行有关地震、火灾等方面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各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学会判断和预见,并掌握防范、自救和互救的相关知识。
安全无小事,抓好安全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工作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我们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强化学校安全责任摆到最重要的位置。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20xx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安排,贯彻落实《英德市深化育人六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坚持“外树形象,内抓质量”为教育教学目标,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全力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切实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担任七(9)班班主任,本学期本班人数共计47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2人,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学生主要来源市区各小学,基于学校安排强调注重“养成”教育,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班级管理目标。
三、本学期班级管理目标
1、注重安全教育,以及家校联合教育,不断拓展安全教育渠道,全面提升“安全第一”指数。
2、建设一个环境高雅的学习环境,使得课室成为学生的花园。
3、建立健全班级管理的制度化,杜绝纵容松散懒慢的行为作风。
4、形成一股浓厚的班风学风,在竞技对比中得到提升。
5、力争创设有强烈凝聚力的班集体。
6、培育每一位学生尽最大可能成为道德高尚,文化素质过硬的21世纪中学生。
四、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班级集体
1、班风班貌建设
规划完善班级班务栏,用花草点缀教室,建立健全班干班委成员,根据学校制度安排,稳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教育,建立良好的班级集体,学生有正义感,师生关系健康融洽,树立良好的班风、班貌使班级成为班风正,素质高的班集体。
2、班干、班委建设
根据学生信息情况以及担任班干班委的意愿,以及实际情况,设定班干班委,并给与工作指导,争取培养一批有助于班主任以及科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队伍。
3、班级制度建设
落实英德市第八中学班级量化考核制度,建立符合班级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实现管理的制度化。
4、“四星”建设
在班级中评选“文明之星”“环保之星”“文体之星”“阅读之星”做好先锋带头模范作用,引导班集体正义之风。
(二)稳抓学生的思想管理
1、班干班委思想管理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班干部进行定期的组织班委会议,了解班级内部细节情况,做好预防内部斗殴事件,调协内部问题,全面做好班干班委的思想带动工作,形成一股优秀之风,以局部带动全班。
2、班级全员思想管理
每周一班会课进行主题班会学习,鼓励和动员学生涌动社会正能量,培养学生安全常识与感恩教育,充分利用班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
3、家校联合教育管理
针对个别问题学生,后进生,或者隐性疾病学生可以进行个别沟通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校讯通落实学校规定,让家长了解学校动态,跟进和督促学生学习,必要时可采取家访或者电访的方式进行家校联合教育,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跟风学坏。
(三)跟踪落实常规工作
1、行为常规
①注重学生的班容班貌检查,杜绝留长发戴首饰的同学
②严禁学生在校带手机,上课玩手机,看小说等情况
③严禁学生串班串层追追打打以及在课室走廊站着观望。
④狠抓迟到早退现象,注重“跑操”质量。
⑤制度化卫生管理,加强班干威信。
2、教学常规
①跟踪落实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家长签名制度。
②定期听课观察学生上课情况。
3、小组团队培养
①注重学习小组的分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②注重班级氛围的变动,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思想疏导。
(四)充分开拓家校教育新渠道
教育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单方面的配合是很难有积极效果的,充分利用校讯通平台,进行家校联合教育,可采取电访,家访,校访,面访等方式进行家校联合教育,也可以开拓性的采用QQ,微信,飞信等新世代通讯方式促进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更好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五、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尊师重教”月主题活动
2、新生学前教育、军训,组织学生完成军训心得
3、编好班干班委,座位与值日安排,使日常工作正常运行
4、规范教育、纪律教育,进行《两则》测试
5、狠抓纪律与常规检查,促进养成教育
6、出版“尊师重教”主题学习园地
7、学前家长会,强调家校联合教育
十月份
1、“庆祝国庆”主题活动
2、筹备和开展市八中班主任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比赛
3、组织学生出版“庆祝国庆”学习园地
4、做好学生中段考思想动员工作
5、跟进学生常规教育。
十一月份
1、“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2、筹备好,开展好中段考、家长会
3、筹备“体育节”
4、组织学生出版“安全教育”学习园地
5、做好学生周记检查
十二月份
1、“我运动,我快乐!”主题系列活动
2、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强调体育节注意事项
2、体育节
3、出版“我运动,我快乐”学习园地
一月份
1、评选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学生学期鉴定常规工作
3、做好期末考思想动员工作以及期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