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精选31篇)
调查内容: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情况调查问卷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
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
①有必要 ②没必要 ③说不清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 )
①总会预习 ②有时会 ③不会预习
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吗?
①有用 ②没有用 ③不清楚
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 )
①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 ②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我必须完成。 ③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④不知道
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 )
①自己主动预习 ② 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③不预习
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 )
①经常指导 ②偶尔会指导 ③从不指导
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 )
①直接跳过去 ②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 ③请教别人 ④查阅资料
8、预习中你使用过《课堂全解》《奇迹课堂》之类的教学参考书籍吗? ( )
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时会使用
9、使用《课堂全解》《奇迹课堂》之类的参考书籍是为了? ( )
①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
②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③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10、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①自学生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 ③了解课文大意
④查阅资料 ⑤质疑问难 ⑥根据课后问题,尝试探究
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知道课前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认为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自己不会主动去做课前预习。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重视课前预习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内容偏重生字、词语、读课文,对课前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
3、不注重预习质量。有的学生虽然预习了,但预习时不动脑思考,采取的课前预习方法也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
1、初期阶段,先让学生对字词句学会预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学字(生字、形近字、多音字等),词语(优美词语、词语搭配等),句子(优美的句子)。
2、中期阶段,在学生对字词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再让学生在读中初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3、后期阶段,让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感受到课前预习给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前预习。?
为期两天的社会调查终于结束了,关于对华硕笔记本电脑消费购买行为的调查,虽然它的时间很短,但我很匆忙,很辛苦,但是她是我初步了解到了笔记本电脑的一些知识,让我知道了怎么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经过这次社会调查,我真的受益很多,看着我们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呗全部填完,也多少有些成就感。
调查的时候,我们也为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问卷调查,小组开会分工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天感觉大不相同呀!那天,我们带着准备好的问卷来到了百脑汇的三大出口。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以为我们是属于商业行为,所以不愿意接受,可是当我们说明来意,他们还是接受我们的问卷。但总是有一些人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了我们。我个人觉得,接受问卷不会话费你2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不愿意给我们行个方便呢?这真的让我想事情不能太天真!尤其是进入社会!
通过这次问卷,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首先,问卷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便于被访者接受。
同时,要采用询问的方式,他答,我记录。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准确,客观做出分析,评估。 最后,我想说的的就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暑假期间,我把问卷带回了家里,打算利用这个假期在我们市里面几所高校里面做一些调查。正好我也有一些初中、高中同学也在市里面上大学,有些事情可以找他们帮一下忙。
我们学校一放假我就赶着回了家,休息了一天然后就开始联系以前的一些同学,正好他们没什么事,也不忙着回家,所以都还在学校。于是我就和他们约好了,说第二天去找他们,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工作。
第二天,我起了一个大早,抱着那一大叠问卷来到了市里面的一所大学。然后找到了一个高中的同学,他把我带进了他们学校,先去了他们寝休息了一会,他的几个同学也在,也都还没回家,我把我的去意向他们说了一遍,希望他们能帮一下忙,他同学也欣然答应了,每人帮着填了一张问卷。他们做得很认真,不懂的时候还问我该怎么做。我也一一给他们解释。
休息好了我就开始了调查工作,那个同学也愿意帮我忙,他说反正也没有事情做,闲着无聊,我也答应了。我们来到校园里,虽然放假了但还有些同学没有立即回家,有的是留校,有的是车票买迟了点。我心里暗暗高兴,以为人多可以很快把调查问卷做完,没想到遇到了不少尴尬的事情。
前几份问卷做得还挺顺利的,我以为万事大吉了,没想到高兴得太早了,接下来十多个同学都以有事推脱掉了,有的是带有一丝歉意, 有的是不屑一顾的眼神,有甚至是一句话也不说直接与我们擦肩而过,刚开始的激情下子就被一盆冷水浇灭了,而这时同行的同学也给我打气,叫我不要气馁,我也最终坚持了下来,中午休息了一下,下午继续做剩下的,最终做完了30多张问卷,但还剩下10多张。
接下来的一天里,我又去了另一所大学,做完了剩下的问卷,所遇到的情况也和第一天差不多。但感觉好多了,毕竟经历过一次了,第二次也就没有什么了。
在选代表性题目来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组员发生过争执,但最终我们通过举手投票方式确定下了5个代表性题目。
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在对运用什么软件时也进行了小小的讨论,但后来还是运用了EXEL,因为相对而言对这个软件我们都要熟悉一些,而其他软件不但平时没用过就连听也没听说过。所以为了方便,我们还是选择了EXEL。用它将我们统计的数据理整出来。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总的说来,在我们所做的工作中遇到过困难,遇到过尴尬的事情,但我们都一一克服了,在些次调查中我也认识到了只有团结才是力量,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是不可战胜的。我也在当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如交际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方方面面。总之,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一次考验。
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中学生既有别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在身体形态和心理上均发生一系列的“质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是一个不断碰撞而又不断调试的过程,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滋生各种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堪学业等诸多压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于这些,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以及面对。
首先是自卑心理。这是普遍出现在青春期青少年身上的现象。具体体现在“我成绩不如某某某的好”“我能力不如某某某的强”“我家没有某某某有钱”“我长得实在是强差人意”等等方面。而这就造成了青少年不敢去让自己的才华,自己真正的实力展现出来。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个方面,我们需要正确的去认识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见自己发光点看见自己长处,只有这样全面的立体的判断自己才能得到稳步提升与发展,一味的自卑只有走下坡路。
然后是孤独心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条件都太优渥了,所以他们有一大堆的时间来捏造自己莫须有的孤独。我们要看见社会上那些衣衫褴褛的工人讨不到工资一脸尘土的孤独,我们要看见孤儿院里孩子们笑容背后没有父母的孤独,我们要看见年事已高无人照料的老人拾荒时的孤独,认识到这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孤独根本就不值一提。我们可以敞开心扉与朋友老师家人面对,用知足来化解莫须有的孤独。
然后是有关嫉妒心理,这个多是出现在女孩子身上,有关别人的衣服比自己的好看,别人比自己人缘好,别人有男孩子喜欢,别人家境优渥,而面对这种正常的心理我们应当用正常的方式去处理。要知道好的条件不能靠父母不能靠先天,要靠自己去一手创造。嫉妒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要看到发展的一面而不是去嫉妒别人哪里比自己优秀哪里比自己条件好。
唯我独尊心理出现在和家人的相处里。认为家人的付出是应该的,认为自己是皇帝是公主,不可一世,什么要求都必须要满足,要比别人好,人家都要听我的。这种心理要去多体会别人的感受,换位思考,就能解决唯我独尊的病态心理了。
厌学心理的人往往没有远见,他们贪图一时玩乐,今宵有酒今宵醉,完全就没有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几十年人生。需要别人去开导他们走出象牙塔,了解到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幸福,要远见到几十年以后自己脱离父母独立了靠的是满腹经纶去闯这个社会,通过学习去计划自己的美好人生,才能摆脱鼠目寸光的厌学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在此例举几种。希望大家能够反思自己,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去提高改变自己,顺利成功的走过我们人生的花季,不要在将来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心理活动后悔不已!
我国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毕业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毕业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一、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毕业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毕业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毕业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是广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大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大学里学习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大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大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大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大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大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大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大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大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大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大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大,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帮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平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大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大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大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大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大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人的现实生活处境之一就是他的精神状态如何,这反映着精神生活的质量。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精力充沛,最具青春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也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最佳时期。我们的调查数据表明,今天的大学生们的精神生活自主性明显增强,日趋理性和务实。他们对自己为什么上大学有着清楚地认识。65.25%的大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上大学的首要理由是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实现人生价值,17.7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上大学时为了改变家庭命运,让父母幸福生活。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激活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学子们个体意识在社会天平上强化。有些学生的追求目标也从政治取向转向经济取向,从理想转向现实,从精英意识转向注重个人利益与自我价值,追求现实中即时可以得到的东西,他们在理想与金钱,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方面,从开始抛弃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方式,力图二者兼顾。从我们的调查数据可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只关心跟自己有关的国内外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但仍有20%的大学生不关心或者参与国内外时政和国家大事。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取向是指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出主体价值观念变化的总趋势和发展方向。价值取向具有可变性,它受社会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对外政策、社会环境及主体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我们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在富裕起来家庭的一代,在物质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后,精神生活需求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复杂,形式也更加多样。因此部分大学生表现为过于强调个体,看重眼前利益,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偏重金钱和物质利益,求稳妥享受,图舒适安逸,相应的理想、信念、奉献、荣誉观念淡化,不关心社会共同理想等。
二、 网络运用形式多样化
据上表调查数据分析:据调查结果显示,网络使用时长,随着网络的逐步推广与普及,网络内容的不断更新,其吸引力也在逐渐加大。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周上网时间普遍偏长。网络运用形式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运用形式多样,涉猎范围广泛,而且容易接受并使用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资源。但是大学生上网目的主要以娱乐为主,同时兼顾交流和学习。在关于上网目的的调查中,大学生上网玩游戏看电影购物的比例占了46%,所占比例最高。其后依次为学习查阅资料、网上聊天交友,编程网页制作和炒股所占比例分别为27.1%、14.4%、5.1%、4.2%。可见,大学生更主要是将互联网作为休闲娱乐工具,而将其作为学习工具的比例相对较低。
在网络时代,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涌入网络这个光怪陆离的太虚幻境,登陆浏览、聊天交友、交换信息、打游戏、看电影,很多人因此沉迷其中,上网成瘾,不能自拔。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一面,我们要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这就告诉我们,对待上网问题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正确解读网络与教育的关系,学一学古代大禹治水的经验,变“堵”为疏,齐抓共管,让网络使大学生的生活更精彩。网络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及时、高效的网络将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需。很多人用电脑创造出了奇迹。网络的优势与缺陷就构成了一对矛盾,它们的关系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大家都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实施变“堵”为疏,齐抓共管。 三、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多元化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不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凡,由于大学学习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选择也呈现多元化趋势。由调查可知,在学习上,他们在专业上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吸收。经常阅读的书籍只有21%的大学生选择了专业书籍,62%的大学生则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生活上,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型的学生会社团以及社会实践,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广交朋友、广结知己也是大学生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在体育锻炼方面,39.8%的大学生选择了篮球,其中有55.6%的男生选择篮球;34.5%的女生选择的是羽毛球,同时还有足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项目颇受欢迎,休闲锻炼方式丰富多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即环境的变化影响人们思想的变化,也促成了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多元化倾向的各种表现,但这也无疑是社会向前发展、学生自主选择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层出不穷的现代技术,使当代大学生在物质生活上更加充裕,为他们追求高层次、个性化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新途径,也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精神生活的内容。
并且从调查数据中可知,如今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在呈现多元化的同时也呈现出随意化的趋势。利用有限的大学四年时间,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应是当前大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追求。但遗憾的是,部分大学生除了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和各种文化活动之外,不少人对自己的精神文化活动缺乏合理安排,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强。表现在活动的形式比较随意,除了文体活动外,还有读书、上网、打电子游戏、恋爱、闲聊等,而且参加每种具体活动形式也表现出了消磨时间、慰藉心灵的倾向。 四、精神文化消费状况
从上表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花费除吃饭外是用于购买生活日用品,比重超过一半,其次,用于朋友聚餐的花费也占较大比重。同时,数据中也可以明显看出学生们用于学习的花费特别少,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并不高。另外,从男生和女生在消费方面也有着较大的不同。
调查数据显示,女生用于生活用品的花费的比重高达69%明显高于男生的41%。原因主要可能是女生更注重生活的物质水平,女生在服饰、化妆品方面也比男生要求更高。但是,男生用于朋友聚会的花费也远远高于女生,这样也反映出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社交。调查显示,除吃饭的消费外,男生很多的花费在消遣和娱乐上,女生花销在服装和日用品上。在上网的消费上,也可以看出来,男生的上网话费明显比女生的多。在购物上,一般情况下,男生表示“必需才购买”,女生表示“一时冲动”就可能买衣服。从中,我们小组认为男女生消费差异是因为男女性格和生理特征造成的。
目前,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储备能量的特殊阶段,是准生产者,所以在校大学生主要是消费而不是生产,由于高等院校培养人才这一特殊功能,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的合理方向。从大学生的个体来看,则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成才的需要而进行的消费。
一、题目的目的、意义
20xx年北京奥运会引发的体育热潮退去,20xx年广州亚运会拉开帷幕。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消费呈现出勃勃的生机,显示了巨大的体育市场所蕴藏的无法估量的消费潜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快速的扩大,大学生群体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消费群体,而当今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日趋增多,大学生将成为体育消费的主力军。作为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大学生,能够体会到这种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充分享受体育消费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健康。如今,我国大学生群体在客观上已经满足了体育消费的三个条件:一是具备健康投资的消费理念;二是有一定的实际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较充裕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问题,对于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为相关的实体组织提供市场决策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
国外对体育消费的研究多集中于体育消费心理和体育消费行为等方面。其研究主要包括体育消费动机研究,近年来对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多集中于不同项目中男女或不同种族体育动机的对比。国外消费动机方面消遣娱乐因素排在首位,而经济因素对体育消费影响最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体育消费已达到很高水平,人们用于体育消费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的30%-40%,欧美发达国家人均体育消费每年300-500美元。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比较少,通过数据库检索未发现相关研究。
国内:
在我国,伴随体育价值观的改变,体育健身观念的建立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体育消费作为一种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消费之后,追求发展和享受更高层次需要满足的消费活动,已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占据一定的比重,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众多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角度对体育消费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对体育消费的研究有所关注。随着国外体育社会学思想观念的大量引进,我国许多理论工作者把目光投向体育消费,如邵淑月等的《我国体育消费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研究》,欧阳柳青等学者对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指标体系、概念体系、影响因素、现状及发展对策和体育消费行为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目前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得到的结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调查性研究,大部分是各大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或学生自制调查问卷,为了解在校学生消费内容和消费结构上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进行的研究。另一类是理论研究。有些研究消费行为学或心理学的理论专家,根据已有的调查数据或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做出分析和预测。
三、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对本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采用现场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进行归纳统计,进行比较
四、分析基本思路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本校本科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和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证,找出本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和发展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途径以及提高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对策,从而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
五、分析主要内容
1、 本校本科生体育消费现状;
2、分析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因素;
3、促进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提高其体育消费水平的策略
六、预期结果
以一定的实地调查材料和知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做出初步的论证与综合,找出本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提高其体育消费水平,并为有关社会实体组织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七 、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经济的收入制约着人们的消费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逐渐向小康型过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创造了物质条件,改善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男生的社会人际交往动机明显高于女生.由于男性、女性的生理、心理的特征不同,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及行为上也有很大差异.反映了男生把体育爱消费作为加强人际关系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选择以韵律感、美感较强的锻炼形式为审美追求动机要明显高于男生,女生想通过体育锻炼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端庄、大方的气质,这跟女性爱美的天性有关;精神娱乐,强身健体这两种最直接的功能,也是相当一部分男女大学生作为体育消费的动机.
2.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2. 1大学生体育消费基本特征
调查显示本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单一,以“运动服装、鞋、袜、体育器材”实物消费为最多,由于这些消费资料有运动和日常生活双重功效,加之,其新颖的款式,流畅的线条,超强的现代感和个性感,所以倍受大学生消费者青睐.而非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保健和健身场所及等支出。 问卷知:对月均总消费支出分别为50元以下,50元一100元,100-200元 200-300元 300元以上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作了调查,通过计算得:月均总消费为500元以下学生的年度实物消费均为165元,非实物消费为85元;月均总消费为500元一700元之间的学生的年度实物消费均为245. 62元,非实物消费为98. 72元;月均总消费为700元以上的学生的年度实物消费均为 275. 72元,非实物消费为132. 27元.这说明随着大学生月消费支出的提高,实物消费与非实物消费均提高,呈正相关.月均总消费水平越高,非实物消费水平提高越大.
2.2性别与体育消费的比较分析
男生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为主,其次观看体育赛事、订阅体育报刊、杂志等观赏型体育消费支出;女生体育消费以参与型为主,实物消费次之(这也是由于男性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征差异造成的).
2.3大学生体育消费场所
调查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所主要是以学校免费场所为主,其次是学校收费场所和公益性场所.社会上的高端场所表示极少参与。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消费主要在校园.
2.4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项目
明确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项目,这对将来的场地建设,器械生产,师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从大学生体育消费项目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男生消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健身。这说明男生喜欢集体对抗性较强的项目.
与男生相比,女生体育消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羽毛球、健美操、排球,网球,游泳。可以看出:女生喜欢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的项目,这些项目参加的人数不多,可以随意控制;又能健身,也体现了女性对优美身姿的偏爱.
2.5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调查显示:虽然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市场上质量好的品牌产品,如:品牌服饰、鞋、袜、器材等价格太高;社会上的比赛场地又太贵,大学生在经济上很难承受,很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负担重,已无暇于体育锻炼,学校体育场地少,条件差也无法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3.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并没有完全树立,消费的独立性较差,“乐意花钱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很小,大学生总体消费水平低.作为大学生群体这种状况,学校应该增加和促进他们的非市场消费,深化教育改革,树立体育消费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激发潜在的体育消费能力.
大学生体育消费项目最多的是:男生为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排球,网球,游泳。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加强场地建设,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体育爱好,
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体育知识的教育水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与他们获取的运动生理、生化、保健、恢复等知识密切相关.学校应该重视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的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播.大学生毕业之后往往会坚持较为稳定的消费倾向,因此,对大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会增加他们未来的体育消费.
调查者:千秋雪 学号:00000000 单位:xx级xx班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大学新生未来职业规划的调查及分析
一、引言
20xx年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即将拉开序幕。 20xx年全国毕业生达532万人加上07年70万-80万未能就业的大学生,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600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预计20xx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总数达到592万人。预计20xx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总数达到592万人⑴。
而这次席卷全球的经融风暴更是严重打击企业的信心,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一些大型企业也裁员不少,招收的大学生也大量减少。如今大学生就业可谓是难上加难呀!
现在的高考早就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代了,大学从以前的纯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似乎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大学生。当年的“天之骄子”似乎成了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当随便一个阿猫阿狗好不鄙夷的说大学生到处都是,当毕业时学校勒令你限期搬走而不管不问你的前途,当用人单位一次次的退回你的简历或者给你提供的薪水比工地上一个民工还低,你是不是感觉无比的郁闷,英雄无用武之地!
难道大学生真的多了吗?其实不然,至少我不这样认为。如果多了,为什么许多的中西部企业招不到大学生呢?为什么?我想答案只有大学生自己最清楚。热气腾腾的社会气氛下是一颗颗浮躁的心,大学生并没有多多少,只是有许多的大学生不愿意拿出一点时间来认真冷静的思考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规划,对于将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想法,而在现实中四处徘徊。同时这也导致许多大学生眼高手低,总是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为了洞悉大一新生对自己人生及职业的期望、规划情况,本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关于大学新生未来职业规划的调查。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被调查的同学匿名填写问卷,然后回收问卷,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我个人的意见。
问卷共分为17个小题,包括对专业的看法、对考研的认识、对今后工作的期望、人生及职业规划情况和核心竞争力五个主题。通过调查取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关于五个主题的结论和意见(仅为个人意见)。在此也感谢参与调查的同学以及协助发放回收问卷的同学。
二、数据统计
本次调查与20xx年11月17日20xx年11月23日进行。共发放纸质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5.8%。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网络表格10份,截止20xx年11月23日共收到6份,回收率60%,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100%。
本次调查涵盖了重庆大学多个主要学院,以及机自、机电、法学、会计、冶金、材控、安全、软件、电气自动化、自动化等几十个专业。网络问卷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的冶金、计算机、工商管理、心理学的6位同学。在所有问卷中,男生比例50.4%,女生比例49.6%,接近1:1。较好的反映了广大新生的想法。下面是本次调查的数据统计
三、结果分析
1、大学新生对专业满意度的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程度不高,仅有44.3%的人认为自己喜欢现有的专业,还不到5成。而又多大35.8%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态度模糊,还有19.9%的同学表示对自己的专业不喜欢。不过虽然这样,大家还是普遍认为自己现有的专业前景不是太差,只有的13.25%的人认为专业前景黯淡,不太乐观,也仅有1.0%的人认为自己专业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其他人对本专业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
由此可见有的人并不是因为觉得自己的专业不好找工作而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是因为专业“不对口”,不符合个人的性格或兴趣爱好,也就是说在高考填志愿时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也许和许多人没有详细具体的职业规划,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究竟要干什么有关。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后面再讲。对专业的喜好一定程
那些不喜欢自己专业或者说对专业认识模糊的人中,学习马虎或者不认真的比例明显高于喜欢自己专业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越喜欢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也会学的越好,学习越认真。兴趣是人学习的良师,不喜欢自己专业以及对专业认识模糊的人往往缺乏兴趣而倍感学习起来无聊或者困难。
但是我还是要提醒那些对自己专业不感冒的人,这些人由于没有明确态度,最容易陷入得过且过的境地,每天迷迷糊糊的听课,马马虎虎的做作业,生活上也糊里糊涂的,就这样晃晃悠悠的过完大学四年。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我想没有吧。大学应该是很精彩的,而这样马马虎虎的过浪费了我们大好青春。而对于不喜欢自己专业学习不太认真的人,我觉得应该问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专业,有的人就是因为不了解才会觉得不喜欢。如果你对专业有充分了解后还是
一、调查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是采用书面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活动的时间为期三天,调查对象为农村在校大学生与其父母,调查的大学生平均年龄20岁,其父母年龄平均44岁。问卷内容包括主要从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的必要性,上学的方面,毕业就业问题,以及当地政府对大学生的帮助等。采用无记名的形式,让其自主选择填写。问卷结果采用人工计算的方法进行处理。
二、调查目的:
我做这次调查,一方面是想能圆满的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另一方面,我更希望在这次的活动中,能让更多人收获到一些感动,从而能在人生道路上鞭策我们大学生,能让我们知道父母供养我们的艰辛付出和巨大牺牲,能让我们重振雄心。那感动就是——亲情,我们能回报的也只有——孝心了。
三、调查的结果:
(一)、面临的问题
1、大学生平均年学费和生活费昂贵以及农民收入少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书籍费等费用。根据我所调查的情况平均收费标准:专业学费为5000多元/年;学生公寓收费为1000多元/年;书籍资料费20xx元/三年(多退少补)。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每月的平均花销为1000元左右。对于苏北来说,经济条件又不及苏南,丰县就是位于苏北的“西伯利亚”的位置,经济上又弱了一层。我们村中大多数的人家都是靠外出打工和在家种地为生。 农民收入来源并不广,资源也相对贫乏,这样的状况下,供养哪怕只是仅仅一名大学生,年支出近万元收入来源无法扩张,收入提不上去
也是相当的无力。由此,仅仅大学生昂贵的学费对农民家庭正常生活就已造成沉重负担,再加上大学生活日常生活开支,农民自己的家庭开支
2、农村大学生人数少。
相信对很多人来说,“大学生”这个词都不陌生,大学是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一个必经之路,是一个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人才的场所。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道理是人才的竞争。不是说商路大学就一定是人才,但是只有经过这一洗礼,才能更好的脱颖而出。农村,总体而言受教育的程度都比较低,还有农村的观念落后。有的人养儿女就只为了给自己养老送终,对于孩子上学那都是次要因素。因此,在农村家长的观念里读书只要能有一份工作就可以了,特别是提得很响的“铁饭碗"。还有在农村女孩读大学的话真的不容易,因为都说女孩长大后都要出嫁,所谓女孩:"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酸汤”。
所以,在农村老观念的影响下,好多孩子只读完中学就没有继续读书而是随便找点工作开始挣钱!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大学生人数少,严重影响了中国农村的发展。
3、对国家一些助学贷款政策不是很了解
虽然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助学体系,即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但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还发现由于处于农村,大多数农民忙于挣钱养家,对于一些国家的助学政策没有太关注,所以对其不是很了解。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也不知找谁解决,只能自己拼死挣钱,东借西借供养孩子上学。有的家中甚至有三个大学生,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他们非常高兴,可巨额的学费也令他们恐惧,靠着家中的土地怎么能供养的起?由于不知道应该找谁帮忙,也不知道谁会帮忙,无奈一些孩子就与大学无缘!
(二)、解决的方案
1、 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信息,增加教育方面的拨款。
充分利用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农民收入不高,子女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可面对高额的高校学费往往头
痛不已。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契机,良好的教育和扎实的专业文化素质可以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乃至于整个民族不可估量的财富。“人才强国”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
2、 注重学生诚信,把相关款项落实带真正需要的人手里。
学生的信用意识有待加强。具体表现在申请助学贷款时,部分学生为了达到贷款的目的,在贫困证明材料中刻意隐瞒家庭真实情况,有意夸大家庭的困难程度;部分学生的日常消费与困难生身份不符,在出具贫困证明的同时却进行奢侈消费
3、 国家可以对农村大学生减免部分学杂费,给予鼓励和支持。
入学后,你可以先申请学费减、免。学费减、免是国家对部分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的一项资助措施。
4、当地政府应积极做好农村家长的思想工作,减少他们的精神压力,除了物质方面的补助外,精神支持同样重要。
三、了解农民供养大学生对家庭经济影响的意义
首先,对于大学生,了解农民供养大学生对家庭经济的影响有利于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合理用钱,学会理财,为以后步入社会具备较强的经济意识提供思想准备。
其次,对于家长,了解农民供养大学生对家庭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农民家长更好地履行对学生的抚养义务,合理利用家庭经济来为学生提供正常的学习需要。
再次,对于学校,了解农民工供养大学生对家庭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收费,尽量为学生家长减负。
最后,对于国家,了解农民工供养大学生对家庭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国家对农民的生活状况,收入水平等进行评估,从而给农民一个很好的向导,让农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
理性思考:
我们无忧无虑上着学,有了麻烦也会让父母去解决。当我们坐着舒舒服服地上课时,可有想过父母又在那干什么呢?烈日炎炎下,他们是否还在挥汗如雨呢;寒风飒飒中,父母是否冰凉的手在不辞劳苦呢;当你在虚度光阴时,有没有想过
为了你的学费,父母会隔了好几夜都睡不着父母可能没什么知识,他们是农民,为供孩子上大学吃了那么多的苦,他们不仅不求回报,有时还会心怀歉意。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年5月。调查地点:职业学院。调查对象:职业学院全体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问卷情况: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7份。收回135份。有效问卷135份。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以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20xx级公共事务管理专业13名同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查。然后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职业学院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较少,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职业学院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自己打工所得的仅占5.70%,而父母给与的占58.55%。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潮流中,大学生不应该仅仅依靠父母。应该出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职业学院学生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
经统计分析有5.14%的学生看到别人拥有好的物品不仅会羡慕而且也会去买。特别是对于一些校园时尚用品,如手机、MP3和MP4,甚至是电脑。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存在因虚荣心的驱使而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三)职业学院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经调查显示职业学院学生每月的上网费用在10元以下的占41.09%,上网费用在10―20元的占35.66%,结果导致有的学生开学一学期了计算机水平还低得可怜。特别是对于那些占总人数63.2%的农村学生来说,在上大学之前有的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即使有些学生去上网,大部分男生在玩游戏,女生在聊天、看视频,很少有学生去用心地学一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的电脑知识。
(四)职业学院学生的消费结构存在多元化,但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的消费已经不仅仅在生活支出和学习方面。他们把费用更多的花在购买服饰、人际交往、旅游、时尚消费品方面。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女生在服饰方面的费用占总费用的63%,请同学吃饭、给同学买生日礼物占9%,而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支出仅占不到2%,基本的生活费用占20%多一点。从中可以看出职业学院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作为大学生学习应该是主要任务,但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50元占49.5%,50―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另外,有些学生为了购买服饰或玩游戏不得不节俭生活费用的开支。
(五)职业学院学生的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经调查显示职业学院学生从来没有理财计划的占24.44%,偶尔有的占74.81,并且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了,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可见,当前职业学院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得到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事情。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校风建设范畴中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力度不够。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站在追求流行与时尚这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鼓励大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增强经济独立意识
学校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或者鼓励他们到校外打工挣钱,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不向或者少向家里要钱,增强经济独立意识。
(二)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三)学校营造相关环境
学校多为学生提供上机时间,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免费的培训,另外多鼓励学生考取一些相关方面的证书。学生自己也应该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
(四)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五)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摘 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的一大难题。应届毕业生难就业问题存在多方面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社会原因等。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大学生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完善自身能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就业;薪金;社会地位;素养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在这个大学就业精英走向大众化的社会,大部分大学生仍然保持自身的优越感,在择业时考虑较多的是薪酬自我提升空间、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薪金等因素,而在自身能力、自我价值等方面考虑的不够,导致大学生职业和就业观念取向不合时宜,最终导致就业困难。
2. 薪金要求较高。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盲目羡慕高工资、高福利。选择岗位的时候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目标性不明确更多关注的是薪金的高低、工作环境好坏,而忽视了升职空间、未来前景、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导致工作一段时间后缺乏动力与目标,出现怠工以及跳槽等现象。
3. 目光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部分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能力较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挑选岗位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精神。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二)社会原因
1.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有些高校对就业工作不够重视,就业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未能贯穿大学四年,仅仅是毕业前的一种介绍形式,与社会脱节。“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户口成为就业的绊脚石。目前毕业生自主择业已经成为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困难。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中都遇到过“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当地户口,很多大学生与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3. 社会舆论导向。现在很多家长及企业对软件、金融等行业盲目追风,而对农业、林业、养殖业不甚重视,导致大量农业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相反走向销售等行业,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
(一)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首先,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摒弃“天之骄子”的想法,从基层工作做起,从现实出发寻找自己的就业出路。其次,在如今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大超中占据主动地位。
(二)高校改革
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进行学科设置,并调整就业结构,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走向。另外,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实处。整体提高就业队伍的素质,定期对就业队伍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吸纳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教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
(三)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推动作用
首先,从政策法规入手,完善就业体系。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就业政策,消除职业歧视,规划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流动。应该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西部,投身基层就业,锻炼才干。同时,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吧,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一定可以妥善解决,大学生一定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军,一定可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于XX年年5月~6月,对树人大学大三学生的在校情感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树人大学的大三学生的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在校大三学生的情感动向,深化教学就业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都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树大大三学生的情感现状
2.大三学生的情感特点
3.当前大三学生情感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比较全面(见附)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四个寝室的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对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 当代大三大学情感现状分析
1. 交际困难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三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往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2. 压力大
调查显示。约有30%的大三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3. 情感困惑
调查显示,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张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3. 其他
调查显示,还有12%有这样那样的情感困惑。
(二) 当前树人大三学生的情感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树人大三学生的情感比其他有明显不同。
1. 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的加强。
2. 人际交往太过狭窄。
3. 恋爱与情感问题比较突出。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树人大学大三学生情感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树人大学大三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 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大三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已经深入到每个角落,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改革运动使中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校大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毕业就失业的苦境中,且迫切希望能融入当代经济浪潮中。
2. 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负担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过高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 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大学教育变成大众进程中,各地大学一味的追求高入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培养。还有,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学生和社会的脱节。
4. 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也在扩大。
5. 社会的影响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社会意义重大,但伴随着也有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也带进了学校,这对学生也产生了消极不良的影响。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情感的任务十分艰巨。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亲爱的同学:这是一份与你学习、成长与发展有关的调查问卷,我们希望通过这份问卷,了解你在学校的一些情况。这份问卷不记名,我们承诺不将作答结果透露给与此研究无关的任何人,包括学校老师。所有选择题均为单选,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按照你的真实想法作答即可。谢谢你的合作!
1、你现在是:①小学生 ②初中生 ③高中生
2、你的学校所在地:①城市 ②农村
3、你的性别: ①男 ②女
4、你是否独生子女:①是 ②否
下面的题目是一些描述性的句子,请判断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你的情况。
5、我的学习一定要老师不断的督促,才能学好。
①很符合 ②不符合 ③不清楚
6、你认为老师对你学习、成长等各方面情况的了解
①很多 ②很少 ③一点也不了解 ④说不清
7、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能不能灵活运用教育方法
①能 ②不能 ③说不清
8、你认为当前学校的师生关系怎样
①非常融洽 ②比较融洽 ③一般 ④比较紧张
9、你认为老师在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方面做得好不好?
①很好 ②一般化 ③不好 ④说不清
10、“在学校里,我经常感到孤独。”你觉得自己是不是这种情况
①是 ②不是 ③说不清
11、你觉得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好不好?
①很好 ②一般化 ③不好 ④说不清
12、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找谁?
①班主任(任课老师) ②同学(朋友) ③家长 ④无处述说,闷在心里
13、“我不会主动和父母交流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你觉得这种情况符合自己的实际吗?
①符合 ②不符合 ③说不清
14、“遇到困难时,我总能积极寻求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这种情况符合你的实际吗?
①很符合 ②基本符合 ③不符合 ④说不清
15、你认为当前最让你感到困扰的问题是:
①理想问题 ②学习问题 ③网络上瘾或其他心理行为问题 ④人际交往及情感问题
16、“我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有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我能实现自觉、主动地发展。”这种情况符合你的实际吗?
①符合 ②基本符合 ③不符合 ④说不清
17、有的学生一旦父母的要求不符合他的需要,就会和父母吵闹。这种情况在你的身上发生过吗?
① 经常发生 ②很少发生 ③从未发生 ④说不清
18、你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优势、不足”等方面的了解情况是
① 非常了解 ②了解一小部分 ③不了解 ④说不清
19、你认为对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①社会因素 ②学校因素 ③家庭因素 ④说不清
20、你认为现在老师和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好不好?
①很好 ②一般 ③不好 ④说不清
21、你认为家长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吗
①非常需要 ②不需要 ③说不清
22、你认为现在学校里不喜欢学习的学生
①越来越多了 ②基本无变化 ③越来越少了 ④说不清
23、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避免因违反制度而受到处分。②大家都遵守纪律能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③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好评。 ④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每一个学生最起码的要求。
24、当学校规章制度与你的个人自由发生冲突时,你的选择是:
①无条件遵守规章制度 ②有人监督时就遵守 ③我觉得制度合理就遵守,如果我觉得制度不合理就不遵守。④如果违反制度处罚严重就遵守,如果处罚不重就选择不遵守。
25、在学校里,老师们是否经常主动找你谈心,并给予你指导和帮助?
①有 ②没有 ③说不清
26、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出现伤心、难过、生气等情绪时,你会怎么处理?
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②找自己信任的人聊、写日记 ③砸东西、发脾气④努力压制自己不让别人看出来
27、如果学校设有心理辅导室,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你会去接受辅导吗
①会 ②会,但不愿意让别人看到或知道 ③不会,我觉得没用 ④说不清
28、你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集体活动?
①是 ②不是 ③说不清
29、你认为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对你的思想和行为有帮助吗?
①有 ②没有 ③不清楚
30、班级组织班会或队会,班主任通常是:
①让学生组织 ②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并参与到活动中 ⑶老师不管不问 ④说不清
31、你对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满意吗?
①满意 ②一般 ③不满意 ④说不清
32、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效果怎样?
①很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说不清
33、你认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好不好
①很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说不清
34、你认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①很有必要 ②有必要 ③没必要 ④说不清
35、你们学校有学生科技兴趣小组吗 ①有 ②没有 ③说不清
36、你是否参加过科技制作或科技竞赛活动 ①是 ②不是 ③说不清
37、你是否有过小创意设计、小发明、小科技论文、科学幻想画等科技作品
①有②没有 ③说不清
38、学校经常组织你和同学们参加科技教育活动吗?
①是 ②不是 ③说不清
39、你对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怎样?
①浓厚 ②一般 ③没有兴趣
40、你希望学校多组织科技教育活动吗?①是 ②不是 ③说不清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象 牙塔与现实社会的过度阶段,有的同学选择继续做着梦,有的却已在为自己铺着通向现实的路。埋头苦读、勤工助学、社团、兼职,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打算,第二专业也会成为其中不可忽略的选择。第二专业通常简称“二专”,指的是在一些大学里学生除了本专业以外,还可以通过申请选择修读的第二个专业,其与辅修专业的区别在于完成学业后可以拿到第二专业的学位证书(一般会注明是第二专业),而辅修只有辅修证书。于此相对应的,第二专业也要比辅修完成更多的课程,同时还要撰写毕业论文(而辅修是不需要的)。当然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具体规定,所以我们四人小组对鲁东大学大一部分学院的同学 “关于大学生第二专业”进行了调查,其中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8份。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想充分了解同学们对第二专业的态度,包括对学校设置二专专业的看法及选择二专的目的,对报名费用的承受情况和对二专的了解情况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想更好的了解二专在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所扮演的角色,通过了解的情况,为同学们提供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同学们的选择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能够对学校第二专业工作有所帮助。
附:关于大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调查问题
1、你对目前你所学的专业是否感兴趣? A是B否
2、如今众多企业并不看重第二专业学位证书,你是否还对学习第二专业抱有兴趣 A是B否
3、如果报选第二专业,你更倾向于哪个专业?
A与自己专业有关的B比自己专业就业前景好的C自己感兴趣的
4、如果二专的上课时间和本专业的上课时间冲突了,你会怎么选择? A第一专业B第二专业C两个都不去
5、学习第二专业将占用你大量的课余时间,如果报考了,你能坚持下来吗? A能B到时候在说吧,坚持不下来就退出
6、第二专业的学费对于你的家庭来说可以接受吗? A能B不能
7、报考第二专业的目的是什么?
A学习知识B多拿个文凭对找工作有帮助C打发课余时间D转专业未成功E同学或家人建议F其他
8、你对你所感兴趣的第二专业的了解来源是什么?
A二专所在学院的介绍B师哥师姐的介绍C学校相关网站的查询D其他
9、如果学校增加二专的专业,你希望增加什么专业? A经济类B学术类C技术类D文体艺术类E其它
10、你对学校第二专业的设置有何意见?
从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中可以看出,作为大一即将升入大二的学生来说,是否辅修第二专业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选择。在名义上,双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本科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完成辅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论文和其它教学环节,总学分不低于一定学分,考核成绩合格,在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前提下,经学校核准、颁发辅修本科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
可以从调查问卷第一个问题的比例中得出如下结论: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同学都认为自己所在专业的学习是远远不足以适应社会的,换言之,只单纯完成自己所在专业的学习,不足以提升自己本身的竞争力,不足以获得足够的价值体现。
从第二个问题中则可以看出,对于第二学位证书在竞争中的实际意义,大一的学生也不能做到完全了解。因为认定无法分明,致使对于前路界定十分迷惘,而之所以辅修第二专业或双学位的目的也在于为日后的就业作铺垫。
从第三个问题中显而易见,双学位或者第二专业的存在对于大一学生而言,唯一的价值或意义仅限在服务于就业前景,而关于充实自身或挖掘自身则占了较少的比例。同时也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认为,一旦第二专业与自身当前专业相关联,那麽无论是接受或是继续斗较为容易。二者的相辅相成可以使得辅修变得顺理成章,也同时可以节省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第四个问题只针对偶尔出现的个别情况,得出的结论却与预计认知出现了不符——即选择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的人数几乎持平。可见,当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出现冲突时,被优先考虑的是二者相比哪一个选项有更大的利益可得。或说,二者哪一个会对之后的影响更大,会对今后的路途更有帮助。
第五题的调查情况基本与预计相符,第二专业将占用大量的课余甚至课上时间,毋庸置疑。正因为如此,该如何坚持或能否坚持成为了辅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明确的议题。大一的学生经过了近一年的大学生活,对于如何分配时间利用时间,已经有了自己的大致计划。但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如此,这种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可以算作充分把握了时间仍然有待商榷。仍有相当大比例的同学在辅修第二专业前,已经无法确定自己能否合理平衡第二专业与第一专业的关系。
相比于前五题的数据,从第六题的调查比例中可以明确得到结论:即便一个学分一百元的数目听来十分庞大,但是明确了辅修专业后,学费并非是不可接受的数目。在调查结果中,大一学生们大多认为,相比于对今后试图获得的生活,前期的投资即便不是微不足道,也是在可以接受且必须投入的范围之内。
第七题所得的数据再次验证了前文的结论,大一学生辅修双学位或第二专业的目的是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做铺垫,而关于兴趣的发挥被放在了较小的比例中。“学习知识”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服务于“对工作的帮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辅修第二专业咨询时,再三强调“凡学习期满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毕业工作后起点工资与研究生班毕业生工资待遇相同;”,学生对此仍旧并无太大认同感。在调查过程中,有极大部分同学认为第二专业并无足够的影响力,仅是抱着“加重筹码”的心态进行辅修学习。
从第八题中可以明显看出,些年来允许学生修读第二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要求也逐渐降低。但从中也出现了问题,即第二专业的认可度大不如前,第二专业的证书在找工作时一般和此专业的学生一般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作为自己第一专业的辅助还是有帮助的,具体的认可度还要看不同的用人单位自己的喜好,这值得报考第二专业的学生深思。
关于增设第二专业,从调查比例中分析可得,几乎所有参与调查者都认为学校开设的第二专业较少,这便引出了一系列问题。
(一)专业较少,选择较少,部分同学对于学校开设的专业没有兴趣,无法辅修第二专业,索性不进行辅修。
(二)专业较少,则对于之后就业工作的帮助也较少,甚至认为辅修了对于今后的就业
工作也无甚帮助,不如不进行辅修。
(三)从比例中可得,经济类人才即便已经日趋饱和,但仍然是学生心中易于就业且收入较高的领域或行业。
(四)同时,掌握一门技术也成了部分学生心目中为日后铺垫道路的另一方式。
一、前言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他们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关注这一群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关注我们祖国的发展,我们民族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揭开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缘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长,学生,网吧,社会管理部分所承当的责任,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研究相干说明
1、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缘由及对策研究》SRT课题组实施,具体目标以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学生网瘾现状,把握网瘾比例在年级、地域和性别上的散布情况。
(2)通过对不同上网目的、网民分类(非网瘾、网瘾偏向、低度网瘾、中度网瘾、高度网瘾)的交叉对照分析,探索上网成瘾与网上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对不同程度网民的家庭状态等题目进行分析对照,调查家长对大学生消费及上网题目的态度。
(4)通过对调查对象平时的在校情况及上网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题目的影响。
(5)通过对不同程度网瘾大学生网民的人格因素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的影响。
2、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以后确定操纵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以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终究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问卷的方法。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本校除大四年级、硕士生、博士生之外的在校学生。访问地点为学校、网吧和其他公共场合。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35份,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为88.9%
(1)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次调查主要触及到三大类共五个指标。分别是:1、核心指标网瘾;2、参考指标网瘾程度与网瘾偏向;3、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2)核心指标:网瘾
网瘾是本次研究的核心题目。“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咯噔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Dr. Kimberly Young)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 PIU),指在无成瘾物资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致使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侵害。
依照金伯利?扬的观点,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点:(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取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假如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甚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前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前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遭到严重影响;(7)固然能意想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题目,依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在这七个标准和研究所遵守的“网瘾”定义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在多方征求意见以后设计了相应的问卷。
固然金伯利?扬博士很早就对“网瘾”概念进行过界定,并且在网瘾调查研究方面获得了丰富成果,但由于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其实不能直接拿来作为我国网瘾状态的研究根据。因此,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和课题小组成员的屡次深进探讨,制定了以下网瘾评判标准:
网瘾评判标准的条件(必要条件)为:上网给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问卷第5.7题)。
在这一条件下,只要网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补充条件)中的任何一个:(1)总是想着往上网(问卷第5.1题);(2)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问卷第5.5题);(3)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缘由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莫衷一是(问卷第5.6题)。即判定他属于“网瘾”。
调查问卷中,针对这些标准设置了组合型的“或然”题项。在第5.7题选“是”的情况下,第5.1题、第5.5题和第5.6题中只要有一个选“是”,即判定该网民属于“网瘾”。
(3) 辅助指标:网瘾程度和网瘾偏向
分析中所使用的两个辅助指标,分别是描写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的。对已被界定为网瘾的个案,我们考察他的网瘾程度有多深;而对还没有成瘾的个案,我们考察他是不是具有网瘾偏向。
网瘾程度的丈量方法是:在网瘾的三个补充条件中,满足的条件越多,则其网瘾的程度越深。即:被访者在对问卷中第5.7题回答“是”的条件下,第5.1、5.5、5.6题回答“是”的题项越多,其网瘾程度越深。
网瘾偏向的丈量方法是:在非网瘾群体中,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向亲人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问卷第5.4题);(2)实际上网时间常常比自己预期的时间长(问卷第5.9题)则表示该被访者具有网瘾偏向。之所以这么确定,是由于这两个选项可以反映出网民在上网时行为和心理上的一种失控趋势,即:行为上没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心理上固然已意想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却没法自拔,因此才向亲人隐瞒上网时间。
(4) 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本次调查中,上网目的被分为文娱性目的和实用性目的两类。
文娱性目的包括:(1)玩网络游戏,(2)聊天或交友,(3)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
实用性目的则包括:(1)获得信息,(2)学习或工作,(3)通讯或联络。
网上活动丰富性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网上活动的数目体现出来,参与的种类越多,表示活动越丰富,反之则越单一。
调查对象的自然情况由以下几方面的题目加以体现,包括其性别、年级、籍贯、月生活费等。
而研究发现,一些消极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有关。网络成瘾者具有自持性、敏感、谨慎、个人主义等特点,喜欢单独生活,限制自己的人际关系途径,特别具有抽象思惟能力,较遵守社会风俗,相对其他人更轻易情感化。
对调查对象的人格因素的调查,主要体现在题目13—18当中,本次调查主要是从调查对象对本身状态的满意程度情况进行分析的。
(5)数据预处理
在所有调查问卷回收后,经过数据登录和逻辑查错与净化处理构成终究数据库,研究进程中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6)数据处理说明
本报告对问卷调查的样本结构进行了描写,但在后期分析的同时,又对身边已知沉溺网络程度较深的同学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的结果主要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和参考。
三、我校学生上网情况分析
1、具有网瘾和网瘾偏向的学生范围
(1)我校学生网瘾比例约16.3%
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网瘾学生约占学生网民总数的16.3%,网瘾现象在我校已不容忽视,需要引发多方关注。
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例如,有报导称,“整体而言我国上网人群中大约有6%的网瘾用户,而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高达14%” 。另外,民盟北京市委20xx年的一项抽样调查也显示,“北京市中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比例达14.8%” 。本次研究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的结果都与以往相干研究的结果比较接近。
(2) 我校学生网瘾偏向比率为8.6%
除现有的数目庞大的网瘾学生群体外,调查结果显示,在非网瘾群体中,约8.6%的学生存在网瘾偏向。可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瘾预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网瘾群体散布情况及生活用度状态
可以看出,男同学网民上网成瘾的比例(66.7%)比女同学网民(33.3%)高出约33个百分点。在具有网瘾偏向的网民中男同学比例一样高于女同学。
一:为了研究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从零用钱的分配和利用状况,购物心态,父母对子女消费的态度展开调查。做出公布,使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另外我们也对中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针对消费经济来源做了分析,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中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中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中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
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
遇到好天气时,人们都会不约而同低出门散步,我也不例外。我在南湖公园做了一次观察,发现沿河路上没有多少车,空气质量较好,上游湖中几乎没有多少漂浮物,湖中没有排放污水,湖水比较清澈,下游湖中漂浮物较多,生活污水排放较大,特别是沿河洗衣服的人很多,湖水下的泥土都是黑色的,寸草不生。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于污水的处理不是很正确,特别是沿河的居民直接把带有洗涤剂的洗菜水和洗衣服水倒入湖中。据统计,我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因淡水被污染而找不到可饮用水资源,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淡水,人们就会遭遇几乎是灭顶之灾。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沿海地区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市场的发展对劳动生产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大量农民工不断的涌向沿海地区.那么这些农民工在外面的生活怎么样呢?本文为了行文的方便,将其简而化之,并合壁而中国化:一方面,将物质的生活归结为具体的生活,并且对她进行着重的探讨;,另一方面将科学,教育,文化等归纳为虚拟的生活.因此,本文拟从具体生活的探讨和虚拟生活的探讨两个主要地方面来探讨。
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对村领导班子进行了党的路线、文化知识、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知识再培训;积极从创业致富能手、回乡知青、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青年中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和党员,形成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抓工作的领导核心;同时充分发扬党员“带头富”和“带领富”的先锋模范作用。
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
作为中学生的本人而言,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屡遭失败,应树立信心,改变以往处事的陋习,主动与其他同伴交流,寻求自己的“病因”,多一些信心,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作必要的“诊断”,克服个性中的消极因素,不断充实自己,在人际交往的能力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人际关系的学生,要发挥人际关系较好的作用,帮助人际交往关系欠佳的学生,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以适应新世纪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需求。
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差,是由于几方面原因:
一、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而且一天都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培养孩子。
二、有大部分家长都到外地去打工,家里只留爷爷奶奶照顾孩子,他们更是文化程度有限,更别谈培养孩子了。
三、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里条件有限,家长很少买课外书籍,孩子的见识面太窄。这种种原因都使得农村学生说话能力有限,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受制。
鉴于此,我们调研人员给六年级学生出了“我的——”这一作文题目,让小学生练习写作。在审阅他们作文时,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作文题材不尽相同
我们发现41%的学生都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为题材,内容大都是自己生病,爸爸妈妈怎样着急,怎样细心照顾自己。下雨爸爸妈妈冒雨送伞。要不就是以“我的老师”为题材,内容都是老师生病了还坚持给他们上课。题材基本一致。
问题二:作文内容太“假”,“空”缺少真情实感。
我们了解了语文老师,据了解,有大约90%的学生写作文都从作文书上或是电脑上抄袭或改编。从学生习作来看,也确实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不少学生感情漠然,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实诚。尽管有的学生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感情的撞击与参与,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
问题三:学生写作时语句不通顺,学生写作时无话可写,内容太少
有32%的学生作文语句不通,如“如果困难找妈妈”。错别字比较多,例如“一枪热血”、“重心做”等等。有些学生就只写了200字左右,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确实太少了。
问题四:学生的写作缺乏创新。
有的学生写的不新鲜、不具体。在描述“我的妈妈”时,很多学生都这样写:“瓜子脸,高鼻梁,樱桃小嘴,乌黑的头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充分说明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解决措施:
一、要培养小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从三年级起开始写日记,坚持天天锻炼,从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滴写起,不断积累,不断感受。
二、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1.养学生多说,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强调说的能力,这是写话的基础,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说得精彩,才会写得绘声绘色。
2.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3.生多写。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最后,要“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对于当堂完成的习作,我们经过大量的训练,摒弃一些把写作知识模式化的东西,摒弃一些老套路、老结构、老程序,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较客观地评价其它同学。教师再适时指导,这样被评的同学和评的同学都达成一定的共识,从而产生新的价值。真正让学生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前言: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多高,没有课外阅读,都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方法的训练才能培养起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因此进行了此次调查。
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三、四、五年级的学生。
调查时间: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老师对此的认识却有所偏差。2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在读物的选择上也偏重于一些学习辅导类。而家长们希望孩子时时看的也是学习辅导类而不是闲书,这样才不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可见,由于长年来推行的应试教育,使得课外阅读受到无辜的“冷落”,使得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2、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还不够强。
从阅读习惯的调查来看,有43%的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时间阅读,还有学生必须在老师或家长督促下阅读,并且很多学生选书只选择老师推荐过或课堂上讲过的有关内容,这就说明,学生阅读自主性不强,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
3、课外阅读的时间不是很均衡。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调查显示,中年级同学每天花在看课外书的时间半小时以下的是25%,35%的同学每天看书时间半小时——1小时,36%的同学每天看书时间1小时以上;高年级同学每天花在看课外书的时间半小时以下的是28%,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半小时——1小时的是66%,看课外书的时间是约1小时以上是6%,有部分同学阅读时间能保证1小时左右,但这个比例很小。学生没有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足够的“营养”,他们只是进行了“快餐式”阅读。究其原因,电视、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94%的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超过一小时,100%的学生每天超过半小时。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这些,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学的能力。
4、家庭读书氛围不浓。
七八十年代的“读书无用论”、“脑体倒挂”的现象,使如今年轻的家长成为牺牲品;如今又因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父母们一方面疲于工作,一方面在工作之余又只顾娱乐放松,他们无暇或无能力顾及孩子的成长需求,为孩子创设条件。学生家庭藏书量少,27%的学生家庭藏书达不到10册,60%的学生家庭藏书在50册以下。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解决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给学生先讲故事,再让学生复述;经常鼓励爱读书、善读书、会读书的学生并让他们谈体会;以古今中外苦读成才的故事激励学生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开展读书笔记评展、课外阅读故事会、精彩诗篇朗诵会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渴求性的自我行为。
2、学校、家庭营造氛围,促进阅读。
教师可通过读书角、图书馆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使学生有足够的书可读;教师和学生可共读一本书,共同分析,引起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学校可按校园环境的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无声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的阅读实践。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最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因此,应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3、指导阅读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均出自自发性并带有盲目性。阅读的方式也多为简单的浏览。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精读、细读、划线、加点、眉批、朗读、默读、速读、精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既要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又要深入领会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指导他们学会摘抄好词佳句、作批注、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读书方法,做好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经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他们将工具书放在案头,凡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都要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
4、 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要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没有整块时间,就用零散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同时不局限阅读地点,可以是教室、阅览室,也可以是绿荫下、操场上、走廊里等。
调查网络文章、广告、书籍等
一、原因
如今错别已经屡见不鲜,什么小摊小贩的招牌、网络文章、广告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因此,我决定来一次错别调查报告。
二、调查
先就近开始,从我身上开始调查吧。本来我信心满满,认为错别肯定不会多。一调查错别还真不少,就拿上次考试来说。有一个成语“一如既往”,而我竟然写了一个“一如继往”。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错别例子么,调查到这里,我的脸也红了,恨不能直接用钻地术到地底下躲着。“算了,还是走上街头进行一次调查吧。”我心中暗想,“估计小商小贩的错别也不会少。”于是,我骑着单车,来到了大张购物商店门口。
我学着孙悟空,大眼一扫,顿时就发现了一个可疑目标——“臭豆付”。“这家是干嘛的,这年头连臭豆付都有了。应该是臭豆腐吧。”我心中暗笑,迈步走了不去,诚恳地对店主说道:“您好,您的招牌好像有点问题。”“你个小毛孩子懂什么?”店主毫不耐烦地说道,“这是为了简单。”没办法,出师不利,我继续调查。没多久,我就又发现了一个“顶头上丝”,可人家却说这是为了迎合潮流。再去看网上的文章,错别更是数不胜数,“的地得”三兄弟老是玩换位置的游戏;还有的书中总是把“像”写成“象”……
三、分析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会有这么多的错别。”一番调查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有人可能是不太熟知祖国汉的使用方法,例如我把“一如继往”给写错了,还有把‘的地得’用错地方;有的人大概是为了简单,减少笔画,比如把招牌上的‘腐’写成‘付’;个别人可能是为了迎合潮流,吸引更多顾客的来临……”看来,错别也是多种多样啊。
四、建议
“总不能把那些把汉写错的人塞进小学课堂吧?那该多滑稽啊,真不亚于唐僧娶妻。”我头疼地想着,好容易才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真应该来个错别宣传班,把那些容易错的都宣传出去,并且提醒大家注意,告诉大家正确的使用方法。而我们在写的时候也应该多加注意,千万不能让错别这个家伙来‘偷袭’。这样的话,估计错别出现的几率就会小多了。”
这次错别调查行动也就完美落幕了,如果所有人都能正确使用祖国汉,这该多好啊。
--以广州商学院为例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突出。从而迫切需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该项研究主要通过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我院学生的创业动态,从而让学院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并做出一定的扶持措施,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从而帮助我院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就业。
研究思路
为了准确了解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了解到他们创业途中会遇到的困难及需要的帮助从而能给其他多数大学生借鉴。因此,在本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中我们对部分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主要以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状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让他们作为创业者的方向选择及所需要的帮助等情况来反映本次的调查结果,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真实情况。根据问卷反映的情况,我们从政府、学校、个人三个角度去分析我院学生创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这次的调研活动中我们针对研究主题编写了调查问卷《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调查问卷》(见附录),采取网上发问卷链接对广州商学院经济系各级学生进行调查以及在12月13日“点石成金”创业大赛决赛现场调查部分参赛者和部分消费者,一共回收了308份问卷。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和了解了一些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事。运用数理统计法,运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并且对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加以阐述,并相应提出建议和政策;在此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调研活动中我们秉着实事求是,力求数据真实的态度并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调查每个年级段的大学生,保证我们的调查的随机性和科学性。
一、大学生群体简介
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现今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并且经过多年的教育往往背负着社会和家庭的种种期望。在现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也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
近几年来,我市与我国其他中西部地区一样,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民日渐增多,打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我市劳动就业部门获悉,20xx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已达到12万人,按全国农民工月均收入计算(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表明,20xx年农民外出务工的月平均收入达到690元),其年总收入达到9600万元。对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老、少、山、穷”地区来讲,无疑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财源之一。打工浪潮,势不可挡。外出打工挣票子,已成为一条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那么在打工族中留守的学生怎么样?前不久,市关工委的老同志们从关心下一代出发,组成调查组,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南坪乡和团堡镇2所初中、20所小学,共152个教学班9500多学生和190多名教师及部分家长,采用问卷、座谈走访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出务工农民留守学生基本情况
1、外出务工农民的留守学生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0。可以说,有一半的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其中家长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占全部留守学生数的55.5,也就是说,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需要代理监护人。
2、家长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中,由爷爷奶奶代管的占61,由外公外婆代管的占21,由叔伯和亲友代管的占14,还有4的学生无监护人。
3、家长双双外出留守的2688名学生的相关表现:
A、学习成绩方面:好的只占23.5,一般的占40.6,差的达到35.9
B、思想道德方面:好的占43,一般的占37,差的达到20
C、身体素质方面:好的占53,一般的占30,差的达到17
D、经常性迟到旷课和逃学、辍学的分别占16.4和9.95
E、随家长外出辍学打工的初中学生166人。随打工家长在异地上学的仅238名。前者实属非法童工,后者所占比例太小。
二、外出务工农民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上数据可以看出,家长外出务工,尤其是家长双双外出务工给留守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它影响着留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妨碍着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如果长此以往,不仅影响这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制约他们未来谋求生计。调查者同部分小学1—4年的班主任座谈得知:家长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由“差”变“好”的几乎没有,而由“好”或“一般”变“差”的则为数不少,且逐步增多。这类学生大致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孤独——内向——上课打瞌睡——作业马虎——与同学打斗——不做家庭作业——不洗脸、不吃早饭上学——不换衣、不洗澡、不理发——生疮长虱——撒谎、旷课逃学……。调查者按同类方法对初中1—2年级的部分任课教师座谈得知:虽有90以上是住读学生,但由“好”变“坏”的比例也占了10。他们大致经历的过程是:上课打磕睡——抄袭课堂作业——假日回家向代理监护人撒谎多要钱——上馆子、打牌赌博——与社会上“浪子”纠合——偷家里或别人的东西变钱——强拿硬逼勒索弱小学生的钱物……。南坪初中牟校长说:“家长双双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中,虽然没有因交不起学杂费和生活费而弃读,但是无道德建树,无学习兴趣,无师生亲情、友情的“三无学生”多达20。
三、造成挣了票子误了孩子的原因分析
1、留守学生家长中,在处理挣钱与育人关系上认识片面。他们认为,在家守穷,没钱送孩子上学,对不起下一代。有钱上学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成不成才,那是孩子自己的造化,是老师的责任。他们没有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监护人。社会细胞分裂,第一责任人外出,隔代养育,亲情疏远,对留守子女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庄稼误一春,育人误一代,多挣几年钱,害了儿女一辈子。
2、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学生的管教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从调查和走访中得知,家长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中,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代管的占据82,这些代理监护人都在55—75岁左右,他们除了种地之外,还要种菜、做饭、洗衣、喂养牲畜。其中多数观念陈旧,缺乏辅导学生的文化知识,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有些老人对孙辈溺爱迁就,任其自流。许多老者对此叫苦不迭,他们说:“只要保证孩子不冷不饿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管不了也不会管。”
3、留守学生“钻空子“,三面撒谎,欺骗家长、老师和代理监护人,以期达到“多用钱,少上课”的目的。由于学校、家庭和代理监护人之间缺乏沟通,让留守学生趁机钻空子。对此在初中学生中较为突出。有的以学校增收某种费用为由,向外出的父母亲或向代理监护人要钱;有的以祖辈送人情为由,向老师或亲友借钱;有的以祖辈生病为由,哄骗老师而逃课;有的以老师有事,班上放假,哄骗代理监护人,趁机到处游荡或在家看电视,或与放牛娃一起“斗地主”等等。至于那些无人监护而“自理”的学生就不言而喻了。
4、校方召开家长会,代理监护人多数不到会。教师家访收效甚微。
通过座谈走访得知:一些中学召开家长会,本想与代理监护人相互沟通,但多数不到会,说什么,只要不欠学杂费和生活费就行了,学不学得好,家长帮不了忙,眼下活路正忙,哪有时间去开会。于是留守学生变成了“代理家长”,对于留守学生中的“差生”,学校领导或相关教师也进行过家访,以期相互沟通,但事与愿违。讲到学生成绩下降,思想品德滑坡等问题,要么就是互相推诿,进而互相指责。往往不欢而散,结果收效甚微。
四、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和分析,随着打工浪潮的涌动和打工经济的兴起,给外出务工农民的留守学生带来诸多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一般问题。关系到承上启下,后继有人的社会问题。外出打工挣钱重要,教子育人更重要。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把教子育人纳入议事日程。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的同时,还要加上“农村教育”,把“三农”变成“四农”。既要重视打工经济,更要重视打工族中的留守子女的教育,在乡规民约中加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明确家长的监护责任,使这些本该成龙子不变成虫。
第二、建议外出打工的家长,留下一方在家里管教孩子,以减轻老人的沉重负担和留守孩子的精神压力,为孩子上学读书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三、尽量减少“叔叔和亲友”代管。据了解,这类代管者,往往在与家长之间,与双方孩子之间会产生许多误会和摩擦。以免如报所载“13岁留守女学生当妈妈”的悲剧重演。
第四、在留守学生较多且具备相当条件的学校开办“留守学生教学班”,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心理和学业状况,思想动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五、要多鼓励外出务工的家长把学生带在身边就近上学。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对打工农民子女的教育机制。在收费、求学、毕业、升学多个环节上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的权利。同时,地方政府应出台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把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资金带回家乡办企业,达到一举多得的功效。
第六、调查中发现,留守学生中,入学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男性达53,女性只占47。如今开展的“关爱女孩行动”在留守女学生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七、劳动就业部门要与教育部门随时沟通、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学生相关情况,及时帮助打工人员解决有关方面的问题,承担一部分关心下一代的光荣任务。
第八、建立关爱组织。动员和组织离退休教师、干部和职工,按照自愿参加,就近活动,量力而行的原则关爱下一代,关注留守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时起到代理家长的作用。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表1显示,认为实践操作较适用于技能教学(86人,87.8%);认为实践操作较适用于临床课教 学(83人,84.7%)。
表3显示,大部分(86人,87.8%)认为临床实习 岗前培训有必要。
表4显示,认为临床实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为理论知识不扎实(52人,53.2%),其次为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差(25人,25.5%)。
表5显示,认为较适用于实习教学的教学方式为临床案例(83人,84.7%)。
3 讨论
3.1 强化教学环节,培养基本技能
目前中医以技能为主的课程及临床课程,尤其是一些操作技巧、检查手法、临床实例、解剖部位等,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单纯用讲授法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领会,不便于记忆,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调查表明,针对技能教学运用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快的使学生将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临床实习乃至以后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临床课程的教学,案例教学法作用也不容忽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汲取诊疗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强化正确辨证方法,从而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很有帮助。技能培养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基本技能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即获得较扎实基础,而不应在实习过程中完成。调查表明,适当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技能训练机会,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目前,教学中技能性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时数比例约为3:1~4:1,显然不能满足技能教学的要求,应进一步调整。调查表明,改革技能课考试办法,摒弃以往的以笔试问答为主的考核方式,采用以临床实际操作或实验操作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法,可以提高对技能学习的重视程度。而技能课考试中笔答试卷和技能考核较合适的分数比例为1:1。
3.2 加强临床实习,提高临证辨析诊疗能力
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缺乏对医院的了解,临诊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差,进入新的角色迟缓。针对这种情况,在课程结束后,可安排短期的临床基本操作训练和中医临诊技巧训练,以强化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并加强 学生医德医风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使学生在正式实习前,对临床工作能有大概印象和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前进行岗前培训是必要的,但目前仅有部分专业开展,需要进一步推广。针对临床实习时进行出科考试必要性的调查,认为必要和没有必要的大体相同,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部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使他们作出了否定的选择。实行出科考试制度,可以达到促进实习积极性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并避免流于形式。针对临床实习中所遇到困难的调查,感到理论知识不扎实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实践不能脱离理论的指导,要求我们加强基本理论的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理论与临床实际的结合。另一个困难是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差,这是每一个刚接触临床的学生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也只有通过不断临床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渐提高,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对临床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促进实习的积极性。关于实习教学所适用教学方式的调查显示,多数认为临床案例教学效果良好,生动直观,易于理解,通过病例讨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实习带教中值得提倡的教学法。而实践操作可以面对真正的患者,进行真正的治疗,体验并逐渐提高疗效,对技能水平的提高有极大地促进。专题讲座可以就临床适用经验、突出问题、新型疗法等有针对性的进行,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3]高宗丽.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的体会[J].大理学院学报,20xx,(2):55-56.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中专生对于送礼物的相关情况,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可读性强的统计数据。 调查的范围:
调查时间:20xx年4月13日至20xx年4月15日
调查内容:(1)同学们对于送什么礼物
(2)学生送礼物的价格情况
(3)什么情况下送礼物
(4)送礼物的对象
(5)礼物的用途
(6)购买礼物的地方
(7)对礼物包装外表的精美程度
调查人员:
调查的组织和方法:本调查由四位同学拟定调查计划书并负责实施,最后由他们进行统计汇总。
本调查采取抽样调查和填写问卷的形式 。问卷的填写采用被调查者自填的形式。
调查方法:为了保证在严密的校园生活和采取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市调查获得的数据能比较准确推算初中学生对于送礼物的各种相关情况,并尽可能节省调查人力、物力、财力和便于学校的管理 ,此次抽样调查的方案如下:
本调查为抽样调查。
经费预算:复印100分问卷,每份0.1元,合计10元
填表说明:
(1) 本调查将根据问题的结果将被调查者分成两类,按后分别进行调查
(2)调查问卷采取开方式和封闭式相结合的形式,在15题中抽取3个问题设为开发式问题,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其它封闭式问题,只需在答案前面“√”即可。
中专生对于礼物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您好!我们是中专同学,我们正在进行关于中专生礼物的调查,希望您配合我们完成问卷,您的支持面对我们的课程设计有很大的到帮助,谢谢!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喜欢收到礼物吗?
A.还行吧 B.喜欢 C.非常喜欢 D.不喜欢 E.无所谓
3.您对礼物有什么要求?
A.大的 B.中等 C.不大也不小 D.精致
4.您通常在什么情况下送别人礼物
A.别人生日 B.有特殊值得纪念的日子 C.节日 D.其它
5.您买礼物一般在什么价位内?(单位:元)
A.10-50 B.50-100 C.100以上
6.您在什么地方购买礼物的?
A.大型商场 B.超市 C.批发市场 D.网购 E.其它
7.你觉得网购的商品质量如何?
A.质量很好 B.一般一般 C.质量低劣 D.货不对板
8.影响您选购礼物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A.价格 B.包装C.实用D.个性创意 E.其它
9.您买礼物一般都会送给谁?
A.同学朋友 B.情人 C.家人 D.尊敬的人 E.其它
10.送别人礼物时,你通常会送什么?
A.摆设品 B.服装 C.首饰 D.食物 E.其它
11.对于礼物包装外表的精美程度,你认为怎么样的好?
A.漂亮B.随便C.普通 D.不包装
12.在购买礼物的方面,最注重的是什么?
A.礼物表达的意义 B.礼物的价值 C.其它
13.假如您是男生(女生),您会送什么礼物给异性
14.您对制作礼物还有什么要求?
15.您觉得自己制作礼物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再次感谢您对此调查的支持,谢谢!祝您学习更上一层楼!
关于中专生送礼物的情况数据分析表
由以上数据分析得知,做调查问卷的女生较多,而男生较少,以上数据只是部分学生的填写,并非所有学生。
由以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喜欢的学生人数偏较多,而不喜欢的既然为零,以上反应的只是一部分学生的意见,,并非所有。
由以上数据分析得知,大多数学生们都比较喜欢精致的礼物,而喜欢大点的礼物是比较少的,以上反应的只是一部分学生的意见,并非所有。
有以上数据分析得知,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别人生日或有特殊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才会送礼物,而其它时候都很少有学生会送礼物,以上反应的是一部分学生的意见,并非所有。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经过
1、自从网络游戏进入中国,它便始终受到众多视点的关注。网络游戏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网络进校园,更把网游带到了高校大学生的身边。
2、为了客观、公正的了解和评价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认识程度,我们特地在本本校开展了这一调查。这一调查的主要目的即是希望了解当前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程度以及分析其原因及特点,以便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游戏认知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引导大学生合理接触网络游戏提出对策建议。
3、由于男女生对网游的接触程度不同,本次调查采取男女分别取样的方式,男女生个随机抽取。我们发现男生玩网游的人数多于女生。据多方调查与了解,我们得知网游可分为七种:动作、冒险、射击、战争、体育、益智、休闲,前五种男生玩的居多,也比较适合男生玩,而后两种中的部分游戏适合于女生玩,这与男女生的兴趣爱好有关。男生希望通过网游来释放自己,从网游中体验现实中难以得到的快感:而女生则主要为了休闲娱乐,从中获得快乐。而现在的网游大多适合男生,因此男生玩网游的人数要多于女生。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男生玩网游多在网吧中,而女生则多在学校宿舍和家中。这是因为男生主要追求网吧中的快网速,而女生主要要求舒适的环境。
二、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20xx年,我们选择了多所学院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就大学生网络游戏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一份较为客观的材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为95%,其中男生65人,占总人数的65%;女生30人,占总人数的30%。一年级学生82人,占总人数的82%,其他年级学生18人,占总人数的18%。
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男女生每天在网络游戏上花费的时间不相同,有75%的同学每天网游时间在3小时以下,这部分同学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在校学习时间较紧,学校采取限电限网的措施,加之社团活动较多,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较丰富,导致上网时间较少。在一周中基本上天天玩网游的同学中男同学占33%。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的课余生活较为丰富,逛街、整理内务等活动占用了她们的大多数时间,当下网游类型又多以动作、战争类为主,适合女生玩的网游不是很多,所以网游对于女生来说吸引不够大。以上原因导致了男生每天玩网游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女生。
对于男女生是怎样接触网游的调查,大多数女生表示自己想玩,而大多是男生则表示为了追赶潮流,其中少数为朋友介绍或是耳濡目染。如今玩网游已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时尚,无论是主观意识或是追赶潮流对于玩网游的人都无可厚非,然而网络游戏有利有弊,说法不一“适度,适时,适人”无疑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对于同学们为什么接触网游我们同样做了相关调查,无论男生女生,多数同学表示为了娱乐放松,缓解学习压力,另有一些同学是为了结交朋友,交流经验。因此,网络游戏是我们放松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适可而止,不沉迷于此,不是其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才是对我们有益的。
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网络游戏几近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不免有些网游开发商以此牟利,因此我们也针对同学们在网游中的花销做了调查,75%的女生从不在网游上花费;25%的同学在网游上会花费一定的金钱,其中有25%的同学的月均网络游戏花费在30元以下。在调查中,男生在网游上零花销的同学仅占34%,一半以上的男生在网游上花费了不少的金钱。
关于玩网游对学习的影响这一问题,男女生的调查情况不尽相同,男生中有76%的人认为玩网游对学习有较大影响,而24%的同学认为玩网游对学习没有影响。女生中有37%的同学认为玩网游对学习有较大的影响,还有25%的同学认为玩网游对学习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剩下的同学均认为网游对学习毫无影响。很多同学都认为,对于玩网游对学习有较大影响的同学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界限并不清晰,对自己的时间并没有很好的安排,对于网游对学习毫无影响的同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控能力较强的同学,知道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二是不太努力学习的同学,认为学习无关紧要,当然不会被影响。
对于网游与学习的矛盾,同学们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5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习比网游重要;35%的同学则认为二者可以兼顾;剩下的同学则表示要是情况而定。
本次调查中,我们还就男女生对网游的看法进行了相关的了解,我们先来看看同学心中网游带来的益处。男生中有40%的同学认为玩网游可以释放自己的激情,发泄心中的不快,对解压有很大帮助;10%然认为可以通过网游来接触网络当中的新奇事物,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眼界;20%的男生在玩网游的
过程中结交了很多朋友,收获了更多友谊,知道了如何更好的与人交往;剩下的20%男生则因为网游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兴趣等原因而支持网游。女生中,认为网游可以释放自己激情的人占1/3;通过网游来接触网络当中的新奇事物的占2/9;在网游中结交朋友的占2/9;而认为网友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兴趣的女同学则占1/9。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的网络游戏具有如下特点:
1、男生喜欢射击类游戏和战略性游戏,女生喜欢舞蹈类游戏;
2、男生花费在游戏上的钱比较多;
3、大多数认为网络游戏影响学习;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我们都知道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网游亦然。对于网游不好的方面,同学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网游浪费时间和金钱”“易使人沉迷,不能自拔”这两方面,少数同学认为,网游的弊除以上两点外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对于网游同学们的想法还有很多。在消除网络游戏的消极作用方面,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玩网游的同学应该适度,劳逸结合。对沉迷于网游的同学,应学会控制自己,合理的分配时间,积极参加学院的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毕竟网络虚幻,不应过多沉迷于此,而与现实社会脱节。而对于网游今后的发展方面,同学们的观点很一致,引导其向健康,对我们有益的方面发展,例如在游戏中加入防沉迷设置等。
基于以上调查,我们得出结论:对网络游戏消极影响的改善,首先是网络游戏不可以予以彻底禁止,而应考虑如何对网络游戏进行规制,对同学们进行疏导教育,解决其心理的需求,并应当积极地采取一些更健康更吸引学生的娱乐方式。
三、问题及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影响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因素,其中包括:
1、性别因素:男女性别的不同,使所喜爱的游戏不同;
2、学校因素:学校的一些限网政策可以很好的限制同学玩网络游戏;
3、个人因素:同学对网络游戏的认识和自制力。
建立科学价值观的对策:
1、加强学校有关网络游戏的教育;
2、给予正确的引导;
3、加强家庭引导。
四、结语
20xx年,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计算机系的四位学生历经三个月的时间,在华航、师院、管道技术学院等多所学院,对自己这个群体从“网络游戏种类”、“平均每周花费的时间”、“游戏吸引人的地方”、“能不能控制好时间”和“游戏的利与弊”等多个侧面展开了社会调查,虽然100份问卷代表性不强,但它毕竟反映了今天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网络游戏的情况实际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摘 要】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越来越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对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相对合理;工资福利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最重要因素。针对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是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关键词】就业期望;就业城市;起薪;单位;工资福利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大变革,社会生活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的这种急剧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师范院校,有一般高校的特点,又有师范院校的特点,学科设置较为齐全。华中师范大学地处中国的中部武汉,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汇聚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为本研究提供齐全的样本,因此对华师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够更加客观地全面地体现大学生的就业期望。
我们的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前提下立足于武汉市就业生态环境,针对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期待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期望,另一方面,也对公众观念中一般理解的大学生就业观偏差进行研究,还原事实真相。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20xx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5分,回收问卷474分,问卷回收率93.86%,有效问卷有效率82.77%。其中男生占33.1%,女生占66.9%。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被试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调查被试基本的就业期望:最低接受就业起薪、期望的就业单位和择业考虑。本次调查获取的数据采用SPSS17.0(中文版)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就业起薪的最低期望。根据调查结果统计,44.5%的大学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为20xx-3000元,35.9%最低能接受的起薪为3000-4000元,9.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4000-6000元之间,另有7.2%的学生选择20xx元以下,2.6%选择6000元以上。据调查,20xx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2500-3000元,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0.4%的大学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20xx-4000元,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起薪的期望处于合理的水平。
(二)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单位。调查结果显示,如表2,在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单位上学校占最大比例57.4%,其次为国企、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国企、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所占比例相差较小,分别占25.3%,23.2%和22.8%。但仍能看出大学生更愿意到具有国家性质的单位工作。由于本次研究中免费师范生占53.1%,免费师范生被要求本科毕业后必须到学校工作,另外也会有非师范的学生期望到学校工作,所以本研究的结果中会出现学校占绝大比例,这也体现出师范大学的特色。
(三)大学生的择业考虑。大学生在择业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工资福利、发展前景和就业城市是大学生在择业时首要考虑的三大因素,31.0%的大学生在择业时首要考虑的是工资福利,26.3%的大学生将发展前景作为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18.6%的大学生在择业时首要考虑的是就业城市。有14.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择业时首要考虑专业是否对口,另有7.4%和2.6%的大学生在择业时首要工作压力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三、讨论
(一)大学生的就业期望相对合理。20xx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2500-3000元,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0.4%的大学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20xx-4000元,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起薪的期望处于合理的水平。尽管数据样本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略高于这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月起薪,但由于本次研究被试是大三的学生,非毕业生。被试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略高于现在毕业生的实际起薪也是正常的,这表明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展下,高校毕业生持续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的就业期望(包括期望工资)越来越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从调查结果中得知,国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这些单位最受大学生择业时的青睐,大学生选择到国有部门就业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说明大学生更愿意选择舒适稳定的工作。这也反映出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或其他福利待遇间的差距仍然明显。也侧面反映了“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等传统观念仍然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二)工资福利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最重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时最为关注的事工资福利,反映了大学生希望在毕业后尽快获得较大的经济回报。从教育投入这方面分析,本科毕业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读书到大学本科毕业,期间读书时间长达18年,在这18年的时间里,家庭的教育经济投入非常巨大的,而且大部分的学生在这段读书的时间里都是没有经济收入的,所以学生自身和学生的家庭都希望学生能够尽快的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收回教育投入。
四、对策与建议
鉴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择业的认识仍不够深刻,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贯穿整个大学教育。
首先,从学生入学开始,要纳入就业形势与人才素质结构相关的知识与教育,促使大学生一开始就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生培养的中期阶段,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合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融合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在获得丰富科学知识的同时又丰满自身的人文素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在大学生毕业阶段,就业指导则应侧重于帮助学生认清形势,正确定位。同时,广泛开展择业心理辅导、求职技巧(如何设计简历、如何面试、如何寻找工作信息)和订立合同等就业训练和就业服务,注重诚信教育,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摘要》本文从优化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等方面,明确阐述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欲望和能力。
关键词:创新 实践 兴趣 能力
实践磨炼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锻炼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设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学历 +素质 +技能”的“适应型”人才。而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发展前进的使命,更应不断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创新与实践在我们身边是什么样的?
本学期的13周-16周我们对本校以及外校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发放问卷以及与同学的深入交流,更多的了解了我们对创新和实践的理解和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知行反差
1、对创新的认知已相对充分。现代的大学生都认为创新和实践活动非常重要。同意“创新和实践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本研究中,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课外实践,也对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知。这表明当代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在大学生努力创新是有意义的事,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个大学生参与明天竞争的资本。他们都认为大学的学习成绩不代
表什么。约80%的同学认为大学更多的是学习能力。普遍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满意。因此,在校学生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现状相对令人满意。
2、在创新的“知、行”上反差明显。上文说到在校学生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现状相对令人满意。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贯彻实施上做的尚不尽如人意。我们在调查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性活动的实践情况时发现:表示没有参加过有关创新实践的活动的学生占90%,正在进行中的7%。从此结果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都对科技竞赛缺乏参与。因此可以看出,从不参加的学生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
(二)外界环境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也有较大影响
1、我们调查的主要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调查结果如下
表一:促使您做实践活动的最主要动机是什么
从结果分析,对于实践活动,基本都是因为课程才去做。虽然大学学科较少,自己安排的时间比较多,但是我们好像对实践没有刻意地追求。而是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其他的娱乐活动上。虽然提到实践,大家对此都很认同,但是付诸于实际的太少,就如上一条所分析的一样,知行反差较大。
表二:您觉得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驱动力是什么?
从结果可分析而得,很多学生觉得创新意识的驱动力是社会和学校的要求。个人喜好占很少的一个部分在创新实践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方面,老师是很重要的一个旗帜。在很多学生看来,创新实践是个很大很空的说法,没有对这方面的较明确较清晰的说法。这就需要老师对此的点拨指导。这个方面也是我们缺乏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应该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此可以看出创新教育的关键的任务,是让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条件和环境。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或创新思维培养时,应注意在完成一个题后,再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增减条件或改变设问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思考,给学生进一步探究创新留下拓展的空间,优化思维品质。。只有树立创新学习观,改变传统机械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加强自身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进行自觉学习,创新学习,使自己成为高素质人才。
(二)从教师的方面考虑,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素质。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变成一个创造性活动过程,拓展课本,将丰富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素质,促进教师进行积极的创新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人格需要改进教学,实验技术设备。我们都知道,信息化开辟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我国高等技术教育要抓住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机遇。要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硬件环
境,使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只要他们深入问题,善于反思和总结,只要有所发现,而且是经过自己独立探索得到的就是创新思维,我们要予以鼓励和正确引导,并长期地、自觉地培养这种探究、创新思维习惯。对学有余力并有着浓厚兴趣和钻研精神的学生,我们就得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从社会学校制度等方面考虑,要尽量建立有效的制度,以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让创新和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些制度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激发。教师的综合素质上去了,才能培养高素质创新实践人才。而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挖掘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拥有创新能力,以素质培养为教学目标的教师的新鲜血液,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充当引路人,真正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四.结论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创新意识有较充分的认识基础,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创新的认知与实践严重背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认真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认清目前高等教育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上的不足,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吴志华《论学生实践能力发展》
[2]陈克勤《中学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的实验研究报告》
[3]姚秀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4]于莉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一、调查意义与目的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发展思维、锻炼能力、成长德行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意义非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对阅读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厚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于课内阅读,老师们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课课清、人人读。但课内阅读远远不能满足课标的要求,所以,加强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还需要我们对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与总结,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提升阅读实效。
二、调查内容
主要研究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现状和家长、老师、学校对学生阅读的态度、影响等。
1.了解九年级同学课外阅读的习惯。如:喜不喜欢读课外书?为什么要读课外书?
2.了解九学生所阅读的书的来源。如:书籍来源是图书馆、阅览室,还是父母购买?是同学互借等
3.了解九年级同学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如每天能看多少时间书?具体阅读量是多少。
4.了解九年级学生的家长如何对待他们的课外阅读。如:家长是否赞同孩子读课外书?家长是否陪同孩子读书等。
5.了解九学生阅读的障碍是什么。如:没有时间、缺少方法等。
6、了解学生看书类型,了解学生对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建议等。
三、调查的对象
为了科学、有效地了解我校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对660名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及口头访谈。发放调查问卷668份,有效问卷660份,同时对不同户籍、性别、各成绩段学生进行了访谈。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问卷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选择题为主。采取不记名答卷的方法,使所有抽样的学生在答卷中消除了顾虑和心理负担,使本次调查获得了比较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2.访谈法
我利用课外时间,对九年级12个班进行了走访,随机抽样进行访谈,并如实、准确地记录下访谈资料。
五、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对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调查涉及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下面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呈现和分析:
(一)九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浓厚
关于阅读兴趣方面,有75%选择“非常喜欢”、21%选择“比较喜欢”、3 %选择“一般”;39%的同学平时能“主动阅读”,61%的同学在“老师要求”下读书;60%— 80% 的同学觉得读课外书很有意思,可以学到知识。15%的同学觉得读课外书具有消遣性。
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较喜欢的阅读方式有“小组阅读”和“个人默读”“表情朗读”。
(二) 受应试教育及升学压力影响,九年级学生阅读时间十分欠缺
30%的学生每天读书在20分钟左右,8%的学生在半小时左右,25%的学生在10分钟左右,每天没时间读课外书的占到37﹪。
(三)九年级学生阅读书目较单一
受升学压力影响,学生阅读教辅读物占到70%。科普类只占8﹪,故事类占到16﹪,其他6﹪。可见我九年级大部分学生阅读呈现单一化趋势。
(四)家庭对孩子阅读的影响
家庭藏书50册以上的家庭占45%,20—50册的家庭占40%,20册以下的家庭只有5% ,说明我校九年级大部分学生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支持孩子读书占38﹪,不支持不限制占33﹪,反对读课外书,认为影响学习占29﹪。这与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增大、负担沉重关系很大。
(五)影响我校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1.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看书是目前影响学生阅读的最大因素。在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阅读的最大障碍是功课太多,没时间看书。
2.书源单一,我校九年级学生有60%的学生只读自己购买的书,或与同学借阅,因各种因素影响,图书馆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3、家长对孩子阅读方面的重视还不够。调查中发现,50%的学生家长不能定期为孩子购买图书,并且家中藏书较少。家长本人也没有阅读的习惯,不注重家庭中读书氛围的营造。
4、部分学生追求浅阅读,即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对文章内容只知大概,而不去细细揣摩。个别学生满足于故事、漫画带来的视觉惊喜与消遣,对于故事本身的教育意义及文学价值缺乏思考。部分学生对文学名著敬而远之,束之高阁。
5、虽然我校每学期都为学生设置有读书卡,写读书笔记,但读书方法指导较少,具有无序化、盲目性的欠缺。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去读书,自愿或自觉读书的很少,未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
6、九年级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未达到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九年级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通过调查,只有5%的学生基本达到了课标要求阅读量,而95%的学生都不达标。对语文课标推荐的名著只有9﹪的学生做过全本阅读。
六、整改措施:
针对当前现状,我们拟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无论课内课外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阅读,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教师要努力寻找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根据主题单元的内容,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科活动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己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研究者。及时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3.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空,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推荐书目,介绍新书,交流心得。设置班级“读书档案表”,做到篇篇有名句、一日一记、三日一诵读、一周一好书、一月一交流。每月评选“诗文诵读大王”“读书之星”,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提高。
4、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或利用晨会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籍,或交换书籍阅读;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形成良好的学风,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
5、鼓励学生相互借阅,对借阅率高的学生予以表彰;督促学生到学校、街道图书馆、书店等地去借或租书,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在网上阅读。建立了班级佳作园地,以写促读,把同学的优秀作文都贴到佳作园地上,与同龄人交流,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
6、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唐诗宋词精选》、《论语》、《读者》、《意林》、“四大名著”、语文课标要求阅读的中外名著等,引导学生指定长远阅读规划,坚持长期阅读。
7、教师与学生同读一本书,为学生树立诵读的榜样。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8、家校沟通,借用家庭力量激发学习动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帮助并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等。
9、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读书讲座、沙龙、文学社、校报等平台,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10、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以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七、结束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名虔诚地读书人;在和学生共同读书的过程中,还要“授生以渔”,教给学生实用的读书方法,鼓励学生终生与书为伴,好读书,读好书,让书成为学生人生路途中的“指路明灯”。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增多,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方面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而大学生健康、高雅、有益的休闲, 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 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群体的休闲选择和价值取向。休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从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 反映出其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因此我们对此展开了调查。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大学生如何利用课余时间以及他们对课余休闲生活所持的态度和阻碍学生选择休闲方式的因素有哪些,为解决大学生休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同学们选择更好的休闲生活提供一个依据。
(三)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问卷分别设计了性别、年纪、主要的休闲方式、休闲活动的目的、休闲活动的影响因素、休闲活动对自己的影响因素、休闲娱乐的频率、觉得自己的课余时间是否足够等问题。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大学生
(2)问卷发放和回收过程。问卷通过互联网发放及回收。
(3)研究方法。课题问卷统计方式采取数据与总调查人数百分比的方式,以及分类统计方式。
二、关于大学生休闲方式的概述
对于休闲这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一般认为休闲是人们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从语义上讲,汉语中的休闲包含两层含义:休,停止劳动,休假,休息;闲,闲适,悠闲的状态。
大学生休闲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求学时期,在闲暇时间里所从事的除了完成作业、个人事务及满足生理需求的各种活动。我们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休闲行为总体特征表现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从众性与时尚性(这一点在女性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休闲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延伸性学习活动
学习专业性知识,阅读课外书籍,进行科学实验,参加辅导班与培训班、选修课、学术专题讲座、座谈会、研讨会、参观艺术展及博物馆等。部分大学生继续从事与专业学习有关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提升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2社会实践活动
家政服务、勤工俭学、公益活动、公司兼职等。这类活动已经不再仅仅是家庭困难的
学生所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通过此种活动,熟悉社会、追求独立、拓展能力,为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3娱乐休养活动
户外漫步、逛公园、旅游、野炊、跳舞、唱卡拉OK、观赏影视等。在闲适与轻松中,大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与舒展,人际关系更加融洽,陶冶情操。
4体育健身活动
球类活动、舞蹈、体操、武术、气功、滑翔、冲浪、蹦极与美容等。体育休闲与大学生的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个性相吻合,受到普遍青睐。在体育休闲活动中,大学生能够展现活力,结交朋友,强身健体,平衡心态,回归自然。
5社团活动
由各种大学生社团组织,主要有文化、运动、科技、艺术和社会交往等活动。这类活动能够提供一种有益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大学生潜能,让大学生自由意志得到发挥,不断超越自我。
6消极活动
睡觉、侃大山、打牌、逛街、沉迷网络、看黄碟、酗酒、放纵自我、甚至违法犯罪等。这部分学生对休闲时间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跟着感觉走,从事休闲活动只是为了消磨过多的闲暇时间与过剩的精力。
不同的休闲方式有着不同的结果。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相反,不科学,不合理的休闲方式,则会影响自身的学业和加重身体负担,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倡导健康积极的休闲方式。
大学生的休闲方式,精彩纷呈,现代大学生热衷于上网,看书,听音乐,看电影或电视等室内活动亦或是旅游等户外活动。
休闲活动的有多种,如何进行休闲活动,也是当代大学生当前面临的问题。合理规划休闲活动,需要大学生充分认识休闲。
三、大学生课余时间休闲方式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2份,其中男生57份,女生95份。
(一) 休闲类型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的内容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男生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有看书,上网玩游戏,浏览新闻,体育运动,听音乐,看电影。女生中比重较大的有看书,听音乐,看电影,逛街购物,上网浏览新闻。相比而言,女生更倾向于娱乐消遣。
现今,网络休闲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随着网络遍布全球世界的同时,与其相关的活动方式越来越占据学生的休闲时间,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等,渐渐成为大多数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项休闲娱乐方式。有的甚至沉溺于其中。相比而言,女生上网更多的是网络社交,各种聊天,而男生更多的是网络游戏。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网所占比重相当大,说明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上网方面。在“一般情况下,您上网时都做些什么?”的问题中52%的人看电影,听音乐,28%的人浏览新闻,通过网络学习,12.0%的人玩游戏,8%的人聊天。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能够比较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是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
(二) 休闲娱乐时间
在“您平均每天的娱乐时间有多长?”的问题中,60%的人每天的娱乐时间为2~4h,16%的人每天的娱乐时间为少于2h,12%的人每天的娱乐时间为4~6h,12%的人每天的娱乐时间为6h以上。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娱乐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在“您一个月去几次休闲场所?”的问题中, 16%的人不去休闲场所,32%的人一个月去休闲场所的次数不固定,28%的人一个月去2~4次休闲场所,16%的人一个月去1次休闲场所,,8%的人去4次以上休闲场所。从数据来看,大多数人每个月去的次数平均为2次,不算多也不算少。
(三) 休闲活动的目的
调节身心
消磨时光
增长见识
从“您进行娱乐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多选)”这道题的调查来看,大学生的休闲目的有:76﹪的人选择调节身心,64﹪的人是为了增长见识,64﹪的人主要是为了消磨时光,36﹪的人是为了增进同学感情,也有20﹪是为了锻炼身体,还有24﹪的人的休闲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经过总结分析,休闲活动动机可以分为①健康动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②松弛目的:放松再学习,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和自身状况;③娱乐动机:消磨时间,寻求发泄;④交往动机:交友,增进了解,增强巩固友谊⑤成就动机: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培养能力。
(四) 影响休闲活动的因素
在“您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你选择休闲?(多选)”的问题中,60﹪的人认为制约休闲的因素是经济因素,80﹪的人认为与个人兴趣爱好有关,60﹪的人认为与时间有关,56﹪的人认为与交通便利程度有关,56﹪的人觉得与休闲地点环境与设施质量有关,还有40﹪的人认为与安全情况有关,以及15%的人认为与网络传媒有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休闲质量的高低直接受经济因素,个人因素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休闲活动的高消费性和独立性。这也说明了大学生选择休闲活动方式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经济状况,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达到休闲目的'。
增进同学间感情锻炼身体其他
(五) 休闲娱乐经费
大学生还属于消费者,还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因此生活费没有很大的结余,从而在娱乐活动方面所花的钱并不是很多。在“您每月娱乐的消费大概是多少?”的问题中,64%的人每月娱乐消费在101~300元之间,24%的人每月娱乐消费在100元以下。12%的人每月娱乐消费在301~500元之间,高于500的人所占比例较小。
(六) 休闲效果
休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以外参加的一些自己感兴趣且能够放松身心的活动。那么在休闲过后,大学生生活都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调查显示,48﹪的人身心得到了放松,44﹪的人增加了自己的见识,敢于在人前表现自己,8%的人增进了与同学间的情谊,至于认为休闲对之没有影响,或者认为休闲花费过多时间,影响正常学习的比例较少。这说明了,适当的休闲娱乐是必须的。
四、当代大学生休闲状况的特点分析
经过以上多大学生休闲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休闲状况是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休闲时间充裕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业负担减轻了,闲暇时间也多了,视野也变宽了,校园生活也更丰富多了。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体现了休闲时间充裕这一特点。每天有3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各种不同方式休闲娱乐活动。
2、休闲取向多样化
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追求物质上的,又有追求精神上层面上的愉悦。主要休闲活动有:逛街,勤工俭学,聊天社交,看书,听音乐,看电影,体育活动,旅游,上网,网络游戏,打牌等娱乐游戏,闲聊,唱K泡吧以及其他活动。
3、大学生的休闲质量偏低
虽然大学生都热衷于休闲,对自己的休闲生活有高的追求,但是限于经济,学校氛围,校内外设施,学业负担,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休闲娱乐状况有待改善。
4、消费观较成熟
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家庭条件的不同,能够用于休闲娱乐的开销也不同。但是大部分人的开销都较合理,有了比较成熟的消费观。虽然如此,因为上大学后可支配自由时间和金钱的增多,也有不少人人娱乐花费很大,并不合理。
调查成员: 杨 李 李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料向人们扑面而来。上世纪末至今,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阅读对象也不仅仅是文字,更涵盖了影像、画面等等一切传统阅读并未包含的东西,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浅阅读的时代。而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就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决方法。现将具体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
本次调查对象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80名大学生,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态度、阅读媒介、阅读爱好等。
现在,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言行文代替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通俗读物高居畅销排行版前列的现象,多媒体、博客、电子小说代替纸质图书潜进大学生的生活,种种现象表明,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什么是浅阅读?为什么会产生浅阅读?要如何看待浅阅读?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阅读正成为大学生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考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查结果看,47.6%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5.29%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仅占17.65%和1.9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8%,1-3小时的为54.90%,1小时以上的为29.41%,有9.8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3、每月的平均阅读量较少。每月平均阅读5本书以上的学生仅占1.96%,3-5本的学生占5.88%,大部分学生每月平均阅读量为1-3本,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少之又少的。
4、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我院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他们往往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记和通俗小说是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种类书籍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4%)。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成为我院学生重要的选择。
5、我院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平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
6、我院55.8%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在书店看等也都是重要的阅读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13%左右的学生将买书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阅读方式已经进入到浅阅读时代。
三、出现浅阅读的原因。
1、进行“浅阅读”是缓解无聊的方式。很多人认为,读“深”的读物乏味、吃力,读“浅”的轻松、有趣,还能作为闲聊的笑料。 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小罗说道:“现在女大学生们都喜欢看《瑞丽》《昕薇》这样的时尚杂志,平时上网多是浏览娱乐新闻和网站论坛,的确不严肃,但读来十分有趣,大家都爱看。”
2、没有时间进行“深”阅读,只好“浅”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就业问题也是压在大学生头上的一块大石头。很多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天起就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要考几个证书,英语过几级,要做多少兼职,似乎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好好地读几本好书。越来越少有时间和心情读名著了,这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感受。被就业、升学、出国等各种纷扰着,没有心思埋头读“用不着”的名著,只愿读“有用”的英语、计算机及专业书。他们更觉得,大学已经失掉读名著的氛围了。
3、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让人费解,不得已放弃。目前大学生扎堆看小说的势头很强。我们在走访大学图书馆时发现,许多流行小说已被翻阅得十分陈旧,而不少学术性著作却有八成新。为何少人读?大学生感叹,上课所用的课本就已经够枯燥了,怎么还敢碰更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
4、学校没有读名著的氛围。如今信息蜂涌,流行快餐文化,大家都需要迅速有针对性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无法静下心喝着午后茶翻看传统的名著。 当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知识型的,再加上国际经济全球化,不得不在外语上花大力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都忙于准备各种证件考试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在一系列现实因素作用下,哪还有工夫安心读“经典”呢?
四、浅阅读带来的危害。
浅阅读是对经典作品的轻视与亵渎,浅阅读的读书方式会导致读者思维的钝化;浅阅读对青少年的个性培养不利 ;浅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的弱化。
五、如何走出浅阅读的困境?
1、从社会方面来说。
⑴出版人应该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做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人,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出版人。经济效益不是出版人的唯一追求,对此,出版人要有正确的认识。
⑵出版社的编辑在搞选题策划时,要时刻牢记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杜绝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的出版行为。要有明确的出书思路,不要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左右,搞些没有文化内涵的东西。要努力在创造性上下功夫,通过了解市场,了解读者,出版有文化品位、能提高文化素质的精品。
⑶大力宣扬先进文化,拒绝浅出版。当读者的某些需求还处于隐性状态时,出版社应坚守自己的出版理念,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读者而把自己的图书降格为一般商品,那就是媚俗。
2、从学校方面来说。
⑴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激发大学生阅读好书的兴趣,可以通过读书评书活动,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学生会 等部门共同主办,来提高学生阅读健康书籍的兴趣。
⑵鼓励大学生有计划的阅读鼓励学生参与办好图书馆阅读宣传栏,简明扼要、丰富多彩,及时地通告到 馆新书、名家书评等 。⑶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开设系统的阅读课,阅读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老师酌情推荐阅读书目,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书籍来阅读。改善阅读环境,方便大众阅读。
⑷进一步解决图书馆各种类书籍资源,让 图书馆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大学生的天堂。
3、就大学生本人来说。
⑴认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使我们增添人文素养,增长知识和内涵,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⑵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尝试着阅读一些名著,用一种认真专注的态度去阅读它,体验书中的深刻内涵,品味别样的阅读乐趣。⑶多做一些读书笔记,比如抄下一些美丽的词句,为写作增添素材,积少成多,你自然会体会到深阅读的好处。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制定一定的阅读计划。在现阶段考证、做兼职固然重要,可是阅读是不能被忽视的。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种长期投资,目前可能没有明显的收益,可是其长远利益是非比寻常的。多关注一些好书推荐栏目,选择有内涵的书籍,培养自己的阅读品味,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好书是人类进步社会 文 明的体现。大学生是沿着书籍筑起的阶梯,攀登知识高峰的社会新人。除专业学习外,课 外阅读是大学生业余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同时,他们的观念、性格 、情感等又正在发展的形成中,具有不稳定性特点,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有益的读物来适 应他们的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一个既有物质文明又有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 ,理应用课外阅读随时引导学生们健康成长。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世界正在由厚变得更厚,阅读是深还是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浅阅读时代 ,你是要随波逐流还是重拾经典,勇攀书峰,这全在于你的智慧!只是别在暮年孙儿膝绕在你身旁充满期待的看着你的时候,你却没有什么可以讲。这时,请不要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对于其成员——大学生的幸福感,理应给予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我们五人小组从性别、年级以及整体三方面入手,展开了系列调查。并基于调查,提出增强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