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心理学调查报告【通用9篇】,仅供借鉴。
一.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 调查时间
2. 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附表格]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国内有些调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当前**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县各中学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性建议,也供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人士参考。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附表格]第2页
生。 表2不同性别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男生(n=309)女生(n=355)T值P值 MSDMSD 学习焦虑7.422.998.552.61-5.1670.000 对人焦虑4.292.194.971.99-4.1890.000 孤独倾向2.782.142.741.990.2810.779 自责倾向4.992.115.732.17-4.4320.000 过敏倾向5.342.195.872.09-3.1750.002 身体症状4.953.045.682.55-3.3800.001 恐怖倾向2.802.463.812.53-5.2260.000 冲动倾向3.082.323.372.14-1.6680.096 总量表35.6813.0740.7611.19-5.3870.000 说明:在这里n表示被调查的个体数目;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T值是两个数字相比的一个比值;P值表示显著性,如果P值小于0.05,那么说明相比的两个数字存在差异,下同。 3、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以及全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比较得知,初中生在这四个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由此可见,高中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初中生。具体比较可见表3 表3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初中生(n=378)高中生(n=284)T值P值 MSDMSD 学习焦虑8.432.777.492.874.2650.000 对人焦虑4.972.144.251.204.3850.000 孤独倾向2.832.112.661.991.0680.286 自责倾向5.682.115.002.204.0580.000 过敏倾向5.702.075.522.561.0160.310 身体症状5.522.885.112.701.8500.065 恐怖倾向3.512.563.122.511.9680.049 冲动倾向3.352.293.082.141.5270.127 总量表39.9812.1436.3012.353.8280.000 同时,对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以及全量表上存在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在学习焦虑方面,初三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三以及初一的学生;在对人焦虑方面高一、高二的学生要显著高于初三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初一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三的学生;在身体症状方面,初三学生要高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量表上,初三的学生要高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初一学生要高于高一学生。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初三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多发期。 4、不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表4不同学校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梅中(n=119)二中(n=138)云职(n=136)三中(n=121)云中(n=150) MSDMSDMSDMSDMSD 学习焦虑8.382.568.412.837.712.878.502.917.292.86 对人焦虑4.562.035.002.064.332.055.322.304.171.96 孤独倾向3.061.932.432.082.631.903.072.272.692.08 自责倾向5.802.205.452.065.462.255.832.064.572.07 过敏倾向5.772.035.622.035.602.205.712.175.452.32 身体症状5.532.525.473.165.132.605.562.905.092.79 恐怖倾向4.112.643.102.463.152.543.382.513.092.50 冲动倾向3.532.173.092.203.002.273.452.473.152.02 总量表40.7411.6638.5711.5637.1812.6140.8313.1535.5112.10 对数据的统计后发现,不同学校的学生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可见表4。 对五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五个学校在学习焦虑(F=4.98,P<0.01=、对人焦虑(F=6.98,P<0.001=、自责倾向(F=7.94,P<0.001=、恐怖倾向(F=3.65,P<0.01=以及总量表(F=4.72,P<0.01=上存在差异。经过事后比较发现:在学习焦虑上,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对人焦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二中、三中的学生,而职高的学生也要好于三中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和职高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恐怖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的学生;而在总量表上,也是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和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 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53位畲族学生的问卷(占了所有被调查学生的8),并对畲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具体可见表5。 表3不同民族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汉族(n=611)畲族(n=53)T值P值 MSDMSD 学习焦虑8.002.648.252.64-0.5900.556 对人焦虑4.662.124.682.03-0.0780.938 孤独倾向2.782.092.551.670.7800.436 自责倾向5.682.115.002.204.0580.000 过敏倾向5.602.155.922.13-1.0670.286 身体症状5.352.825.302.770.1120.911 恐怖倾向3.402.572.622.072.1430.032 冲动倾向3.222.183.422.71-0.6240.533 总量表38.4212.4738.1711.040.1410.888 从上表可以得知,汉族学生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方面存在差距,汉族学生在该方面的得分要高于畲族的学生。这说明汉族学生对某些日常事物的恐惧感要强于畲族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畲族学生的样本不足所引起的无差异的假象,这个有待今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县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县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1.41处于低焦虑水平,而有56.93处于中等焦虑水平,而有1.66处于异常焦虑状态,由此可见**县中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存在中等焦虑倾向的学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帮助,若焦虑异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此外,对于处于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总体焦虑倾向较强、焦虑范围较广,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 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总体不如男生,这个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 造成两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期望,失败的归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生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而男性则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任务艰难。这种归因导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显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有决定的影响。而且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个弱者的形象,学习成绩不好认为是性别差异造成的,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聪明,而没有从其他方面找原因。特别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对妇女的歧视都严重地挫伤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制约着女生各方面的发展。 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约早一年的时间,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他们变得易害羞、难为情,而且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对胜利的变化和月经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于是产生了对人焦虑。 男生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这个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赋予男生的形象是生来就刚强,为此在感情上不轻易外露自己,长此以往心中苦闷无处诉说,产生孤独感,而女生较男生更喜欢找人倾诉,心中的不快易化解。在冲动倾向方面,可能与男生更多地表现出攻击、多动和违纪等外向行为有关。 综上所述,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辅导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初三年级在各个年级中问题最多,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这主要因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的高峰期,在生理上,他们已基本上发育成熟,在心理上,初中三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很深刻。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发展原因,初三学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渐形成并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设计,但由于对自我形象过度敏感,他们过于着重别人对自己的外在评价和成败得失的评价,以至于产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责等。 同时,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遭遇的学习上的挫折感及生活上的心理危机,使得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模式的确立,并由此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发展。 4、不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知,总体上,云中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其他几个学校较好。这个可能是因为**中学和其他几个学校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 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分析 由研究可知,此次被调查的汉族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上存在差异,汉族学生要高于畲族学生。这个可能是由于当前的家长给予子女的教育多是保护型的,使他们缺乏性格上的各种锻炼,依赖性和独立性都比较差,所以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成人的帮助就感到不安和没有着落。恐怖倾向的产生大多与家庭的过分保护有直接关系。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既涉及到学校和家庭,也包括社会环境。就学校因素来说,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升学率仍然是衡量学校和教师好坏的标准,只顾考试课程而随意增加超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取消或削弱非考试科目的现象大量存在,加上少数教师自身人格偏异及不健康的教学行为,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就家庭因素来说,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他们或者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主观地给孩子确立一个理想的目标;或者把孩子奉为“上帝”,使孩子拥有无限的权利。孩子往往不能自己把握自己,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就社会来说,功利主义的主导性倾向和大众传媒的消极因素,使青少年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和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他们要面临升学、就业、交友、休闲等各种生活压力,特别是性生理的早熟和非正常发展的性心理之间的矛盾,导致产生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协调。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生在冲动、自责、过敏、恐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还是来自对学习、对考试的一种焦虑反应,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困扰,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加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我们调查分析发现,改善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多是儿童早期教育和社会交往带来的精神发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剥夺、童年的经历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体验。如果在人生早期(一般指0-6岁)得到适应最佳教育将会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家长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要抓住这一时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开发或优良品德的早期熏陶。家长还应经常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家长只有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同时在实现期望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原有期望进行调整,才能减轻孩子的压力。应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运用符合子女身心发展实际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子女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育人方法。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育良好的品德习惯。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持之以恒,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从中得到锻炼,并帮助子女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 家庭环境的优化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气氛;还应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实践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对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家长及时给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励、强化的效果。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指出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因此在教育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以“表扬”和“承认”的机会,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为了帮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纠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可以适当采取不损害孩子身心为比标准的惩罚。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子女,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用简单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为此,家长应了解有关教育以及儿童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二)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机械地按照预设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灌输,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这个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抹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应将中学生由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轨道上来,它有助于中小学教育走出狂热追逐高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误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把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才能在教育内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要纠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倾向,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助到自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可以采取宣传普及心理学常识(通过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讲座的形式等)、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以及推广集体辅导、朋辈辅导的形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心境。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矫治。 3、加强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讲究实效、慎重、科学,并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上海等地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的经验,初二年级是性教育的关键期,从这是开始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并将这种教育有计划的延伸到高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4、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先进工作者介绍符号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以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5、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 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6、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中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积极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对于学生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青少年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特别是女同学要摆脱“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三就是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这个对处于紧张学习阶段的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总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应密切配合,综合治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 调查时间
2. 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二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习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紧密联系改革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把解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情况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市委宣传部:
按照文件精神安排,我们×县高度重视,县委主要领导积极协调县委办、宣传部、党校等部门,就我们×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近年来在理论学习中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深入全县基层党委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意见和建议;同时,与部分党委中心组成员和单位负责人,就本单位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促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有利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近年来,我们×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习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和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在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中,紧密联系全县经济社会实际,不断创新学习载体,拓宽学习思路,使理论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得到进一步弘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树立了榜样。
一、基本经验及取得的成效
(一)坚持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把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
加强理论学习是搞好领导干部自身建设的关键,是形势发展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摆在了县委县政府的面前。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迫切要求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为此,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理论学习中大力开展“2144”工程,即: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成员每年记学习笔记不得少于2万字,每年缺勤次数最多1次,每年撰写心得体会不得少于4篇,每年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不得少于4次。
为了确保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能进行专项学习,我们统一为中心组成员印发了学习笔记本,并从2017年×月开始,编印了旨在引导全县领导干部学习的理论刊物《××××》,开设了“领导论坛、时政指南、学习心得、他山之石”等多个栏目,在新的政治形势和新的理论动态中,灵活地编印专刊,及时帮助和指导中心组成员及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了解我们党的最新声音。《×××》一季一期,至今共编印了×××期,今年已编印×期。
严格的要求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坚持从自身做起,带头学习,推动了党员干部形成注重学习的良好风气。具体体现为“六个带头”:一是带头自学。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成员无论工作多忙,时间多紧,都能带头认真学习,先学一步,努力做到学懂学深学透。
二是带头坚持学习制度。县委书记认真履行组长职责,严格审定中心组学习年度计划,每次集中学习都亲自确定专题,安排学习时间,主持学习讨论,并带头作学习发言。三是带头主持和参加专题学习会。近年来,我们除了举办重大政治理论学习的宣讲报告会外,还针对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先后邀请省委党校×××教授、省军区×××教授、市委党校×××教授等10多位专家学者举办知识讲座,具体内容有当前形势报告、旅游产业论坛等,每场报告会和讲座都由县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
四是带头作学习辅导。围绕提高党员干部决策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举办了党务干部知识、公务员礼仪知识等培训班,并多次邀请专家和县委领导作学习辅导报告。另外,各中心组成员每年都坚持到自己分管的镇区、部门作学习辅导。
五是带头写心得体会。一直以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都坚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其中县委书记×××和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其他成员所撰写的理论文章近百篇分别被《人民日报》《×日报》《当代×》等报刊杂志发表。六是带头调查研究。
坚持经常带着问题走出去,沉下去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将所有县级领导分成×个组,围绕党的建设、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民生事业、财政保障、文化旅游等×个课题,深入到全县×个镇区×个村,走访近万名干部群众,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又集中开展了“民情大调查民生大走访”活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带领千名干部下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和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形成了×多篇调研文章。
(二)加强和健全制度建设,不断促进理论学习规范化
一是坚持集中学习制度。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原则上每月安排一次集中学习,自2017年以来,共开展×次集中学习讨论,先后学习了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十三五”规划和省市主要领导分别在×和×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重要内容。由于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安排,带头做重点发言,中心组成员出勤率高,发言准备充分,有理论深度,联系实际密切,集中学习效果良好,有效地提高了大家的决策执政能力。
二是坚持学习指导制度。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积极发挥指导、服务作用,加强对包抓镇区和部门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指导工作,推动全县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做好对学习的引导工作,我们要求宣传部门对各镇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各个阶段的学习按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方面从中央和省、市、县委四个层面进行统筹安排。几年来,一直坚持每季度印发一次《党委中心组季度学习安排》,确保基层党委(组)学习有内容、有计划、有重点。
三是坚持邀请旁听制度。每年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集体学习讨论时,都要邀请市委宣传部和理论讲师团成员旁听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并根据市上旁听后所反馈的意见不断改进中心组的学习。2019年在讨论修订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时,县委主要领导对基层党委(组)中心组的学习提出了也要邀请包抓本镇区、本部门的县级领导参加学习,确保包抓的县级领导能及时掌握了解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增强在指导工作中的针对性。
四是坚持学习情况通报制度。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讨论情况由学习秘书组整理后,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使全县基层党委中心组都能及时掌握理论学习的重点和动态。同时,坚持把中心组成员所撰写的理论文章和心得体会中的优秀篇目统一在《×××》上编发,让全县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带动了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深入学习研究的积极性。
五是坚持检查考核制度。我们统一印制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记录本和中心组成员读书笔记本,坚持不定期调看学习记录,加强对学习的督促检查。特别是县委书记作为中心组组长,随时指导和检查中心组成员的学习,调阅中心组学习档案和中心组成员学习笔记。
(三)紧密联系县域实际,着力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理论学习必须抓住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关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当前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着眼于理论的不断提升,立足于实践的深入探索,推动了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紧密联系新的形势发展,把学习理论和学习新知识结合起来。为了适应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挑战以及×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夯实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加强对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知识素养、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近年来,先后投入×多万元专项经费购买讲座光盘、辅导书籍等资料。特别是组织和选派中心组成员参加中央和省、市委党校举办的培训班,及时为中心组成员进行“充电”,进一步提升了党员领导干部的素养和能力。
二是紧密联系改革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把解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且是农民增收的拳头产业。我们就如何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产业只有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果品质量,才能占有更大市场份额,才能帮助群众实现效益递增。
经过多年努力,我县×产业发展历经了“九五”起步,“十五”发展,“十一五”提高,“十二五”突飞猛进,“十三五”快速发展五个阶段。我县先后荣获了“全国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果业强县”等称号。2019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这些成绩既使广大群众血汗的结晶,更是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智慧的体现。
三是紧密联系自身思想作风建设,把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我们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习中,不仅把科学理论作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法宝,还特别注意把科学理论作为改造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自身党性修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措施,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是紧密结合当前实际,把改进工作方法与创新机制结合起来。近年来,我们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把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讨。经过大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畅谈良策,一致认为,必须在全县范围内长期深入地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包村抓点工作。
多年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每人每年分包一个乡镇,主抓一个贫困村,联系一个贫困户,同时还在县级部门和镇区机关精心选调×名干部,积极开展“民情大调查、民生大走访”活动。这些包村抓点干部下到镇区农村,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当信息员又当技术员。
在人员分工上,要求县级领导当好指挥,科级领导当好参谋,一般干部只管抓落实、促生产;在工作方法上,要求严格实行一线工作制,即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发现,成绩在一线创造,经验在一线总结;在工作时限上,要求三年不变,不出成效,班子不散,人员不撤;从实绩考核上,与工资待遇挂钩,与职务晋升挂钩,与各项奖评挂钩。同时,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顺势而为,在全县组织了“一帮一”帮扶困难群众制度,建立了帮扶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
(四)推动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领导能力
学习理论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做在表面上,而要着眼于学习成果的转化,努力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三点:
一是着眼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科学思维和工作方法。尤其注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形势,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尤其注重培养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思维,认真研究工作中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思维方式的创新。
二是着眼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决策思路。我们坚持把学习理论同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水平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把学习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同制定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结合起来,努力在发展中形成新思路,在改革中寻求新突破,在开放中开创新局面,在各项工作中体现新举措。
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着眼于理论思考的提升,立足于决策思路的深入探索,推动了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决策的酝酿中,我们首先从党员干部思想意识入手,及时组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深入进行理论研讨,结合实际,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确保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愿望合拍。特别是在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的制定上,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反映人民群众愿望,维护群众利益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融入了进去。
近几年来,我县的总体发展思路由“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教育奠基、招商突破、城镇带动”到“一带六化”(即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工业集群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生态产业化、民生普惠化、党建科学化),都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也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
三是着眼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近年来,省市各级领导先后多次来×调研并检查指导工作。我们及时召开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认真学习领会省市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意见。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创先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力有效地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矛盾问题
一是督学、评学和考学制度难以落实。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组织指导、督促、考试等主要由宣传部门去落实,近年来,宣传部门根据中央的有关要求也逐步建立了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督学、评学和考学等一系列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落实中大打折扣。中心组的学习存在“有要求但要求不严,有制度但执行不力”的问题,以至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足为怪,评学、考学等中心组的学习制度流于形式。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难以找准。县一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探索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点。但是,在实际的理论学习中,存在“两张皮”现象,学习的针对性不强。由于谈理论与议工作脱节,导致了部分中心组成员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好。
三是考学工作中存在应付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领导干部的年度理论考试中存在走过程现象;第二,年底应付上级检查。由于上面检查的内容仅局限于考勤、记录本、体会文章等,所以往往一到年底,就突击赶写学习记录、收集中心组成员的体会文章。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之所以突出存在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3个:
一是对中心组学习的定位不准,缺乏高度的重视。党委中心组的学习不同于一般干部群众的学习,也不同于其他领导干部的系统培训学习,而关键是要“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为科学决策作好武装服务。但是,实际情况是,连中心组的主要成员对这一点也没有足够的认识,总觉得中心组的学习是一种形式,起不到什么作用,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精力。这其实是缺乏政治责任感的表现。
二是考学制度不能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考学机制不顺,缺乏刚性的约束。宣传部门对党委中心组的系列学习考核制度流于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于理论学习的考核不能象考察经济指标那样,没有硬指标,只有“软”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宣传部门的考学结果的运用不能直接与班子建设考察、领导干部的晋升等挂钩,而是由组织部门来落实,其实质就是:宣传部门在督学、评学、考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考学结果的运用上没有发言权。
三是基层理论学习没有资源优势,学习方式单一,缺乏优秀的理论辅导员队伍。基层县区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在理论学习的资源上缺乏,没有讲师团,缺乏理论专家,基本上是“一张嘴、一个本、一支笔”的单调理论学习方式。专项学习经费的不足,制约了学习资料的购买、专家辅导的聘请、中心组活动的开展。
三、对策措施
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是加强党的建设和理论武装的一项长期工作。因此,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党委中心组要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达到理论武装思想的目的。
一是要保证学习时间。要统筹安排,利用晚上、相对空闲的工作日挤时间组织学习,这对于平时忙于日常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才能确保出勤率。
二是要建立健全制度。要使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趋于正常化,就要使其形成制度化。从个人自学、学习预告、学习记录、学习通报、总结学习等方面建章立制,并通过开展读一本政治理论书、记一本专用笔记、作一次中心发言、作一次辅导报告、开展一次经验交流等“五个一”活动,保证中心组学习的正常化、制度化。
三是要突出效果检验。党委中心组成员要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围绕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党员先进性建设等体现和联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课题,开展调研,每年应至少完成2个以上的调研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因素;个体因素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首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英格里士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的积极的丰富的状态。
在我们调查社会各个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时,我们发现大学生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经过调查,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称自己常常会感到焦虑,并且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也有近三成的大学生坦言自己曾有过自杀的念头。而在这些大学生中大一新生的比例较重。 调查报告认为,大学新生离开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急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应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就比较突出。大一新生,在新环境下,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新鲜感与恋旧感交织,轻松感与被动感交织。这些心理状况,在客观上对他们残留的依赖心理和盲目自满情绪都是一种否定。原来那种不切实际的罗曼蒂克的想象中的大学生活破灭了,开始转向面对现实。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为尽快适应大学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堪忧,而影响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有两个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有家庭、人际交往以及择业等等。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的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学之后好像我们都会发现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别人都会来帮助你。虽然如此,即使表面上感觉朋友很多,但是我们知道真正的朋友很少。很少有象初中高中这样纯洁的友谊。这也让一些大学生难以接受而不再热衷于交友,变得郁郁寡欢。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几个特点,交往的目的多样、交往的愿望强烈、注重情感的需求还有强调要相互平等。有调查表明,近50%的大学生认为人与人交往应该是平等的。正是因为有这种要求,说明了有些大学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会感到自卑,缺乏自信,总感觉低人一等,在社交场合中表现的没有自信、拘谨、不敢抛头露面、生怕当众出丑等心理。甚至到了自暴自弃的地步。这很容易使弱势一方产生嫉妒等不健康心理。那些在外貌或某一方面特别优秀的人很容易被得到优待,而那些各方面资质平平的人很容易被不公平待遇,产生不健康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自傲心理也是大学生交往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在家庭因素中,因为家庭条件的有所不同,也给很多贫困生带来了困扰。例如现在看见一个家庭条件好、身高长相都可以的男生,我们会称为“高富帅”。而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长相等方面也稍差的,我们则会称为“屌丝”。正是因为这种攀比给贫困生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据调查,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而在就业方面,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个体因素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中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不全症等发病因素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是由病菌、病毒感染造成的影响和大脑的器质性病变。三是由某些严重的躯体病变、生理功能障碍以及药物中毒造成的影响,有些人天生就内向,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这与第三种因素的影响是不可分的。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治措施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只要通过一些心理课程进行排遣,或自己能找到一个发泄的方式就能减轻心中的苦闷。据调查,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种。一是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由于各种精神因素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的过度紧张,致使大脑功能活动暂时失调而造成的一组疾病的总成。第二种是精神分裂症,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神经病,是各种心理异常者之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第三种则是身心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如神经性厌食症、肥胖症等都是大学生中常见的身心疾病。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刻不容缓。首先,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关于心理调适的课程,并开了心理辅导室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好像作用比较小。虽然没有多少大学生去寻求心理帮助,但并不是说大学生群体中就没有心理问题,而是观念上的误区使他们不习惯看”病”。”其实,心理疾病绝不是精神疾病,作为’病人’,首先要自己愿意看病才能起到效果,才能解决具体问题,释放心理压力。”所以余敏呼吁说,”所以大学生一定要走出误区,树立起健康的心理卫生观念,正视自己的心理疾病,这样才能真正征服心理问题,让自己健康爽朗起来,否则不管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医疗,都起不到根本的效果。另外,大学生也应该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泄气。西方有这么一句谚语:麻烦事还不是麻烦事,怎么去解决麻烦事倒真是一件麻烦事。这对面临挫折的大学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大学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挫折,客观的分析挫折的产生原因。要积极的解决挫折,用坚强的意志战胜挫折。
参考文献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采取了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检查了部分乡(镇)党委中心组成员的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学习资料、调研文章和学习记录。从调查分析看,75的领导干部能够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重大决策和本职工作,充分利用时间自觉、深入地进行理论学习,80的领导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有充分认识。从总体上看,##、##、##、##、多数乡(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较好,这些乡(镇)党委中心组对理论学习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注重发挥中心组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理论学习取得了实效。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各乡(镇)党委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理论学习中心组。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乡(镇)重点工作,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中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严格要求,发挥了带动和辐射作用。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重点,对每个中心组成员学习计划逐一过问、把关。中心组学习有专人负责,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科学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习。
2、制度较为健全,管理较为规范。乡(镇)党委都制定了学习制度,如组长负责制、考勤制度等。用规章制度保证理论学习顺利开展。对学习计划、学习笔记等材料进行管理,学习记录较为规范,中心组学习逐步制度化。多数乡(镇)在每次集中学习前都下发通知>!<,明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组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准问题,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大寺还建立了科学机制,定期不定时督促检查成员读书笔记、学习记录、讲课情况等,促进了成员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学习方式多样,切合实际。各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针对本乡(镇)工作实际,采取座谈、集中领学等方式方法,注重学习成果为科学决策服务,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乡(镇)通过交流学习笔记等方式促进理论学习,有的乡(镇)以理论学习的内容为题材组织比赛,有的乡(镇)要求每个中心组成员结合本职工作分专题备课,在学习会上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4、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各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紧密结合我县中心工作和实际,开展形势任务学习、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学习、理论政策学习、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学习。把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和研究工作、科学决策结合起来,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有明显增强。勐佑镇把学习理论与“茶叶强镇,商贸活镇,畜牧兴镇,干果富镇”的经济发展思路相结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引进外地人才到勐佑投资办厂,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了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小湾镇把“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当作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全镇产业发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从调查结果看,一些中心组学习还在采取传统的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资源,缺少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方法不够灵活,载体创新不明显,难以保证理论学习收到实效。部分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不高,学而不实。学习走马观花,不求理解,部分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认清“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的重要意义。有些领导干部以工作忙为借口,抱怨没有时间学习,工作和学习矛盾突出;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工作就是最好的学习,学习计划执行困难,以干代学现象较多;有些领导干部认为理论成果是虚的,工作成果才是实绩,久而久之,对理论学习就感到“疲惫”,因而对理论学习淡漠,这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理论学习的效果。
2、规章制度不健全,学而不紧。学习紧迫感不够,学习时限没有完全固定,随意性大。一些乡(镇)党委虽然建立了相关学习制度,但不够健全,特别是有关考核、评估、奖罚机制不够科学合理。一些制度有名无实,很难操作,落不到实处。一些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依然是以“一张嘴、一个本、一支笔”的理论学习方式,载体单一,除了开会、自学、辅导以外,就很少通过其他渠道学习理论。
3、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学而不精。注重单纯学习较多,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强,应用理论来研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欠缺。有些领导干部就学习文件、会议精神而学习,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学习笔记和调研文章仅限于规定专题,内容陈旧单一。读得多,议得少,深层次思考更少。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不够,用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工作、科学决策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4、学习方式呆板,学习观念落后,理论学习学而不全。个别乡(镇)党委理论学习存在着不适应社会变化,出现覆盖不到位、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领导部署多,学习落实少;教育阵地多,发挥作用少。有的因工作忙,读了上篇,忘了学下篇;有的只读经济,不学政治;有的只学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等等,使学习不够系统。致使理论学习没有贴近本地实际和群众的生活,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三、下步工作建议
如何加强理论学习?就当前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抓好“四项系列工程”,以把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1、抓好乡(镇)党委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工程”。中心组是加强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思想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执政水平的课堂和阵地。搞好中心组学习,发挥其“龙头”和示范效应,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要在健全自学制度、集中学习研讨班制度、学习检查督促制度上下功夫,从而有效保证中心组学习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各乡(镇)党委要加强领导,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把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大事来抓,全面系统性地进行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不断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抓好以各乡(镇)领导干部为学习对象的“重点工程”。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座谈讨论、集中办班等形式,抓好各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营造乡(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写理论文章的良好学习氛围。要把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乡(镇)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一项重要制度抓落实,持之以恒地坚持并不断完善,要始终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心组学习重中之重,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要在完善各项学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奖励、评估和考核等各项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真正用制度规范理论学习。要创新机制,把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与领导班子的考察考核、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的情况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成效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促进领导干部的学习。今后,每年要对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督查二次,每半年对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情况抽查一次,对学习差的中心组将点名通报批评。
3、抓好理论战线学习培训的“骨干工程”。除了要充分利用党校、各类学习等专职理论教育队伍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各乡(镇)宣传干部、企事业政工干部、机关理论学习骨干这支兼职的理论教育队伍的力量,采取培训班、研讨班、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培训理论骨干,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形式的培训,开展“理论下乡”活动,到各乡(镇)巡回宣讲,促进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成效。
4、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基础工程”。从落实和完善党内“”制度和干部学习日制度入手,根据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行业岗位特点,采取集中辅导、专题讲座、播放学习录像、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中心组成员学习。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要创新学习载体,改进学习方法,领导干部要努力在掌握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求实效,在牢固树立和落实发展观上下功夫、求实效,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上下功夫、求实效,在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下功夫、求实效,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上下功夫、求实效。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3-0074-04
为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更好、更全面地推进此项工作,2011年下半年,我们以宜昌市近20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831份。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人际关系方面
1.部分学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
在倾诉对象的调查中,对“你不顺心时”这一问题,选择“向朋友倾诉”的占53.2%,“向父母倾诉”的占25.8%,“向同学倾诉”的占23.2%,“向老师倾诉”的占11.5%,说明在倾诉对象的排序中朋友占首位,父母和同学次之,老师排在最后,这提醒我们需进一步加强师生关系。选择“谁都不找,自己独自承受慢慢缓解”的占26.7%,说明不少学生缺乏人际信任或缺乏心理疏解知识和技能,需要重点关注,防止发展成心理障碍。
在面对“我没有任何知心朋友”这一问题时,回答“是”的占10%,回答“有时”的占8.2%,说明至少有18.2%的学生没有或有时没有知心朋友,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在面对“我愿意对别人讲述我的麻烦”这一问题时,回答“否”的占12%,说明有少部分学生比较闭锁,不能敞开心扉;加上回答“有时”的36%,说明闭锁心理有一定普遍性。
2.师生之间存在信任危机,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对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能够在学习上做得更好”这一问题,回答“否”的占8%,回答“有的”占36%,二者合起来占44%,说明至少有44%的学生认为全体或部分老师并不相信自己,师生之间存在信任问题。
在面对“我喜欢上学”这一问题时,回答“否”的占11%,回答“有时”的占24%,二者合起来占35%,说明至少有35%的学生不喜欢或有时不喜欢上学,学生对学校存在着恐惧或厌恶的消极情绪。
3.少部分学生与家人存在沟通障碍
在回答“当我遇到麻烦时,我的父母(或监护人)会听我倾诉”这一问题时,回答“否”的占12%,,回答“有时”的占27%,二者合起来占39%,说明近四成学生的父母没有时间或没有兴趣与孩子交流,亲子沟通存在一定问题。
4.逾四分之一学生与同学之间关系不够融洽
在回答“你平时的人际关系”时,选择“与人友善相处,能很快融入集体”的占72.7%,选择“会因某件小事与同学发生争吵”的占9%,选择“不愿与人多交流,独来独往”的占7.3%,选择“与同学在一起,仍感孤独或失落”的占11%,说明有27.3%的学生与同学关系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5.大部分同学能正确处理人际挫折
在回答“当你面对同学或者老师的嘲笑与责备时”,选择 “找他人倾诉”的占23.2%,“不在意一笑了之”的占25.8%,选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占28.1%,可见绝大部分能正确应对,但仍有22.4%的学生选择“放在心里很痛苦”,不能积极处理同学和老师的嘲笑与责备,需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应对方式。
(二)学习方面
1.绝大部分学生积极要求进步
面对“我希望学会高效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回答“是”的占88.8%,回答“有时”的占8%,回答“否”的占3.2%。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持有积极的态度,是求上进的,只有极少数学生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无兴趣。
2.部分学生压力较大,已引起躯体化反应
在回答“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前你感觉”这一问题时,选择“有点紧张”的占64.1%,选择“压力大,睡不着觉”的占7.9%,二者合起来占71.9%,选择“与平常一样”的只有28%,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非常重视大型考试,并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生理反应,虽引起不良反应的(睡不着觉)只占极少数,但也要引起重视,加强疏导。
在回答“你的学习压力”这一问题时,“很大,有时失眠”的占6.9%,选择“很大,经常失眠”的占2.1%,二者合起来占9%,说明有少部分人在日常就存在学习压力过大而且已经诱发了一定的躯体化生理反应,需要想办法解决。
3.“学业不佳”排心理困扰首位
在面对“你存在哪些心理困扰”的问题时,选择“学业不佳”的占56.1%,选择“自卑”的占22.5%,选择“人际关系不好”的占12.8%,选择“青春期情感问题困扰”的占11.8%。可见,学习问题在心理问题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学习焦虑,学习心理辅导需求较大。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居第二,这也体现了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其自尊意识逐步增强的规律;人际关系问题排位第三;青春期情感问题排第四,这一结论和平时我们对学生的访谈情况基本一致。
结合访谈,我们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学习问题的根源在于人际关系和情感方面出现了问题,但没能被学生意识到。这些都说明需要在中小学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提升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技能,并认识和接纳自己。
(三)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看法
1.希望建立心理咨询室并愿意去咨询
在回答“你希望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吗”这一问题时,选择“非常希望”的占33.5%,选择“希望”的占58.1%,选择“不希望”的占8.4%。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91.6%)希望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
在回答“如果你学校有心理咨询室,你有了生活和学习上的心理困惑会去那里求助吗”这一问题时,选择“会”的占71.6%,选择“不会”的占28.4%,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有去咨询的愿望,结合91.6%的学生希望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的结果,可以发现,希望建立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中竟有20%的学生不愿意去咨询室,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不少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原因可能是尚有顾虑或并不真正了解心理咨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和理解。
2.希望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回答“你希望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吗”,选择“非常希望”的占41.6%,选择“希望”的占48.1%,选择“不希望”的占10.3%,这说明绝大多数(89.7%)的学生希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充分的需求。
在回答“你学校开展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吗”这一问题时,选择“有”的占70.8%,选择“没有”的占 28.4% ,这说明有相当部分中小学未开展任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的访谈发现,即使是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还很不充分。
二、几点建议
(一)建立适应中小学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大力构建心理教育网络系统
访谈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领导都表示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可是深入了解才发现这主要表现在理念上,切实有效的常规化措施并不多,原因主要是缺乏真正懂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变重视理念为实际操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常规工作系统,彻底改变可有可无或可以随便被其它活动挤占或临时起意开展活动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切实得到高度重视,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职人员与非专职人员有机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
2.积极建立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希望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并愿意去求助,但也有部分同学持反对意见,这说明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和效果还没有为广大学生所了解。学校应主动面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关于心理咨询的知识,树立科学的认识,真正理解心理问题如生理问题一样都是人的正常现象,是有方法解决的,小问题不解决也会酿成大问题,应帮助学生形成对心理问题的正确求助意识。
3.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
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非常强烈,广大中小学应当克服人财物等方面的困难,满足学生这一良好愿望;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指导,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及教师教学和辅导技能的培训,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它学科同等的地位,并切实落实。
(二)营造良好环境,提升学生交往技能
1.善用“期望效应”,提高师生信任度
根据调查,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有的老师不相信他们能够在学习上做得更好,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情绪和认知倾向也反映到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上,而且否定倾向已经被学生意识到,久而久之认为老师不信任自己。这种消极信息会严重影响师生关系,导致学生消极自我意识的形成,与良好的“期望效应”背道而驰,这是必须改变的。
2.提升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喜欢上学
学生都有参加群体活动的意愿,但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有时不喜欢上学,说明不少学校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伤害,引起了学生对学校的恐惧或厌恶。教师的不当惩罚、言行冷漠以及同学关系不良、学业成绩不佳等因素都会导致学生不喜欢上学,因此学校应全方位地营造宽容、激励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进步,关心学生发展,让学生在学校感到温暖和激励,使他们对学校生活感到有兴趣、有期望,从而向往学习、喜欢学习。
3.加强家校沟通,教会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孩子在家中感到不幸福,或者有了烦恼不愿向家长倾诉,都说明亲子关系不和谐,而决定亲子关系好坏的主导力量在家长,学生身上的不少问题其实来自家长。所以学校要建立家校沟通机制,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学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懂得如何才是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学会科学教子。
4.关注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培养真诚友谊
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学生与同学相处存在问题,无论是小事争吵还是感到孤独,都说明同学交往没有真正形成牢固的友谊,学校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加强交流。建议开展促进同学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相互信任的交往氛围,激发同学之间的交流热情和勇气,引导学生学会敞开心扉,开放自己并理解他人。
(三)加强学习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和结果
首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爱学习的学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付出很多而收益太少的不平衡使其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或者是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对老师逆反或者与同学闹矛盾干扰了认真学习。引起学习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加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大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对于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失眠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疏导,以免造成更大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在大型考试前要进行相应的考试心理辅导,进行减压训练,防止学生过度紧张;对考试失利的同学要宽容鼓励,帮助分析原因并寻找对策,让学生重燃希望,树立信心。
(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重塑自信
调查发现,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有“自卑”心理,自卑往往是同挫折联系在一起的,为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深入分析挫折成因,是学业不佳,还是人际交往受挫,或是青春期情感问题等等;重视人际挫折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应对人际交往挫折的技巧,形成人际交往技巧的学习和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样重要的观念。同时,教师要主动与自卑的学生交友谈心,实施赏识教育,给予信心鼓励。
(作者单位:1 2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保证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必须切合时代的要求和大学生心理发展新特点,大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心理调适,提高个人修养和培养正确的成功观,达到真正的心理和谐,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基本条件。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大学生个人心理成长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心理成长报告1时间如白马过隙,年华瞬间斑驳,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走过了20多个念头。通过心理健康这次作业,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心理健康课是对我们很有用处的一门课程,通过对它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定义心理这个名词,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正确地去面对失败与挫折,如何培养和塑造人格和意志品质,知识非常全面透彻。我认为这次的自我分析对于我非常重要,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会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在自我分析中也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上初中之后,大多一人在外读书,但父母从不松懈对我学习上的督促和帮助,使我一直接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说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特别是我的父亲,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男人,不但事业有成,生活中更是一位慈父。如果一定要我说出一个我最崇拜的人,那就是我的父亲。他坚强、乐观的性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激励着我。就这样,一直到初中毕业我始终是在掌声和鲜花中度过的,那时的成长道路可谓一帆风顺。刚入高中,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不变是,天仍那样的蓝、树仍那样的绿、花儿仍是那样的鲜艳。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一切都变得熟悉了,校园不再陌生,同学和老师也都成为了朋友。于是,走过了陌生,一切都变得快乐起来了!中学的生活主要是学习,那时候我最讨厌的就是英语课,从第一节开始的时候,我就深深的讨厌上了这门课,还为自己找了个“满意”的借口:我相信我很爱国,所以我不学英语。现在想起来真是可惜,长大了还是得学。中学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单纯的,不过由于正处在青春期,男女之间彼此并不怎么来往,往往喜欢一个人却老是和她作对,喜欢她却老在别人面前说她的坏话。现在看来,这也是青春期的一个特征,出现对异性的好感和接近异性的__。又由于环境和舆论的限制,这种朦胧的好奇心和__感不得不被压抑,还要在他人面前进行掩饰。中学的生活是忙碌的,又是单纯的,在开心中我结束了我的中学生活,结束了我的单纯生活。在经历高考这个人生重大的转折点前,由于高中生活紧张而充实,但我却陷入地谷,后来才发现初中的学习只是自己耍小聪明,靠考试的突击来学习,而没有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学,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基础知识。所以与其他同学的成绩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渐渐的觉得老师没那么关心自己了,不再那么受宠爱了,不再那么骄傲了。想赶上却找不到前进的动力。觉得自己很很失落觉得自己很没用,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相信自己,还不能放弃。我决定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
迈进高等学府之后,接触的人和事大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在如饥似渴的汲取丰富知识的同时,我开始学着用相对客观的态度去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也许这就是所谓成长吧!此后,我渐渐拥有了成人的感觉――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某种责任,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去承担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今天,当自己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成长经历,发现过去所遭受的那些挫折、痛苦并非完全没有价值,相反它却隐含深远的意义。今天的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怀,而不再执迷于个人的得失。所以有人说“挫折、痛苦的背后才是成长的空间。”大学生涯的头一年,也使我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了心理这个领域。在学校这个群体中,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但也有着共同的群体特征,比如文化水平较高等特点。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群体是表露个人才能、表现个人特征的领域,是在社会价值、观念和规范影响下促成个体社会化的领域。在一个组织中,群体是实现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基本单位。认识并注重这一点,对于我今后进入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我的基本的人生观: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无论是在高中,还是现在的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读很多书,并积极参加活动,然后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自己。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么多年来,我形成了善良、宽容、单纯和积极向上的品质,也恰恰因为这些良好的品质,使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有着良好的人缘,得到了太多人的关爱和帮助。但也正是因为周围家人、朋友的宠爱,使得我在生活中有一些理想主义,同时又有些依赖性。因此,朋友们对我的评价是善良、开朗、单纯,他们总是批评我太过于理想主义了、太傻了、不够圆滑。我个人对此部分赞同,我觉得自己有时候的确应该变得现实一些、聪明一些、圆滑一些,但绝对应该要分时机、场合和对象。
我相信人性本善,所以即使一个人作恶多端,我也相信他一定是有着一些可以被宽容和理解的理由的。也因此,我总是更容易能够理解和谅解他人。
三、评价:
同学眼中的我:开朗,有幽默感,真诚对人,较积极面对生活。批评:没有恒心,有时候很懒,很急躁,没有什么创造性。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生气。
四、结束语:
曾听说过:在大学里先学作人,其次是作学问。也在大学生活中体会和实践着这句话。逐渐的发现一个人对生活的价值,于是不断鞭策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当面还需要加强,第一,坚持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与伟大的灵魂对话,从而使个人修养得到提高。终身学习确定自己的目标。第二,学会取舍,宽容他人,第三,完善人格,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学生心理成长报告2不知不觉,“大学”已过去四分之一,从当初的懵懂,到现在的淡然,我发现我真的变了很多。怎么说呢,刚进大学那会儿,其实我是有点失望点,因为它和我初中、高中时候想的不太一样。那时候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可以一天到晚待在图书馆,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即使这些书不是讲的数理化生。或者可以去先进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去做一些以前只能在书上看看的理论知识。到了大学就发现,还是要学英语,数学也还在,而且还被分成了好几门课,还有物理,不过好在暂时还没发现头痛了高中三年的化学。考试也依旧没有离开,一个学期没有好好听课的下场就是期末累得半死,考一门复习一门,虽然现在这种做法还能应付考试,成绩也不算差,但在下去就不知道了,毕竟学得越多,落下的越多。每个学期励志下个学期好好学习那是必须的。
经历了高考这个人生重大的转折点,迈进高等学府之后,接触的人和事大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在如饥似渴的汲取丰富知识的同时,我开始学着用相对客观的态度去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也许这就是所谓成长吧!此后,我渐渐拥有了成人的感觉――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某种责任,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去承担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今天,当自己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成长经历,发现过去所遭受的那些挫折、痛苦并非完全没有价值,相反它却隐含深远的意义。今天的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怀,而不再执迷于个人的得失。所以有人说“挫折、痛苦的背后才是成长的空间。”
我喜欢和数学打交道,爱好思考,乐于使用各种参考书,关注各种自然原理。在他人眼里,我绝对是最佳的实干家,当同学或朋友有东西(如电脑)需要修理、安装或是需要体力上的协助,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而我也会相当乐意帮忙。在生活中,我可能比较宅,不愿过多地参与人际互动的活动,宁愿一个人琢磨与数学有关的事情。我也爱好各种体育活动、户外运动,享受挥汗如雨的感觉。一般来讲,我情绪稳定、有耐性、坦诚直率,宁愿行动不喜多言,喜欢在讲求实际、需要动手环境中从事明确固定的工作,是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我特别钟爱的专业有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我不喜欢深入探究事务的本质和基础的原理。一些自然科学和理论研究的事情对于我而言,可能费时费力,并且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我需要避免那些需要追根究底、细致观察、深入探究的事情,需要分析事物的本质,并要求独立完成的工作我也会觉得不喜欢。这就是我对于自己的分析,希望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通过这半年时间的学习、观察、思考,不但我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逐渐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重新审视周围学生和朋友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我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还有些人由于不堪忍受心理重负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切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和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将会消磨意志、降低自身感受生活乐趣的能力。我真心的希望我们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认为我身上最好的品质是乐观,理性,执着,乐于助人,遇事不慌。在我的人生中需要增强的方面是以下几点,第一:因为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所以以前与人相谈,会表现的拘谨,特别是陌生人,这也使得我的社交圈比较小。第二:在自己所擅长的方面,我会变的很强势,听不进去他人的意见。第三:在别人指责我时,我会变得很愤怒,在不经意间伤害到他人。第四: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上,不能静下心来认真的学习,学习时容易受其他事情的诱惑。当然我还有很多的缺点,但我觉得这几个改起来著有成效。熟悉我的人都会说我为人热心但又有时会为一些小事言语伤害别人。我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拥有自己的产业,有能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通过将近一年的大学学习,我渐渐明白了什么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
1、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
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要求。首相要对自己的性格特质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
2、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地接触、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持续完成工作的动力之一。积极了接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是十分重要的。
3、不断提高职业知识和技能。
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认识社会的需求;学校可以提供各种咨询和讲座,如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当中如何发挥、知识转化能力如何培养等。
4、明确职业定位。
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果目标不确定,经常忽左忽右摇摆不定的话,则必然导致职业生涯之路不规则,出现很多的重合和交叉,而各种工作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使职业生涯始终在低层次徘徊。
5、培育职业素养,进行角色转换。
大学生往往会给用人单位以书生气十足的刻板印象,原因之一是学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缺乏对社会的接触,只有临近毕业了,才“主动”出击/另一方面固守学生角色,难以适应职业需要,降低了就业概率。因此对在校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规范的职业素养培训,尽早实现角色转换是职业规划的任务。
具体要说心理成长,大概就是现在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很多缺点。一步步改正,不断完善自我,就是接下去这几年要做的了。
大学生心理成长报告3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但是如果麻雀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幸福。而今的我们就是那不起眼的麻雀,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活出自我,必须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奋力拼搏,实现当初的踌躇满志。
花朵因绽放而美丽,人生因拼搏而精彩,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要想成功,就要不断地自我剖析和进步。
一、自我分析
1、成长轨迹,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对我的影响
在我成长的人生之路上,对我产生影响的莫过于我的父母,我的家境贫寒,但人穷志不穷,这是我父母从小就教育我的,他们对我严格管教,只希望我有一天能有所为,而不是像他们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他们从不松懈对我的监督和鼓励,可以说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而我从小就懂得了父母的苦心,多年来的努力也只为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让他们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2、兴趣爱好对我的影响
我喜欢打篮球,因为它让我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喜欢赛跑,把别人远远的落在后面而拼命的追赶我是我的目标;我喜欢听歌,因为它能陶冶我的性情,能让我静静的思考人生;我喜欢挑战一些难事,即使失败了,至少它能让我明白,只要努力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乐在其中就好。
3、性格及对我的影响
从小我就乐观坚强,无论遇到多大的难事,我都能勇敢的面对,因为我深知,即使输掉了一切,也不能输掉微笑,只要嘴角上扬,希望就还会有。我始终坚信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越过那一道坎,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前面就是胜利的彼岸,掌声永远只属于那些不甘失败的人。
4、能力与品质
大学期间,我通过担任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自身的组织,交流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学到更多的是关于为人处事方面的良好品质,人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要须知,自己不是
一个孤立存在的个体,要学会与人沟通,待人友善,重视与他人接触,这样才能得到更大的进步。
5、自身的优势、不足与改进
优势:喜欢挑战自我,勇于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能吃苦耐劳,有一定的组织,交流和创新能力,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
不足:遇事不够冷静,有时行事鲁莽,大大咧咧的。
改进:以后遇事之前要冷静思考,学会分析,制定一定的计划。
6、自我奋斗目标
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领导能力,结交更多的朋友,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职业期望及实现途径
我希望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兴趣是的老师,我相信它能让我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或许在这份喜悦来临之前,我还要经历更多的曲折,但是我不怕,人生哪有一帆风顺,在逆境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那才是不平凡的人生。
在成功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会继续努力做好一切,不断地提升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三、自我总结
人生就是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能接受的。人不会因为做过什么而后悔,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没做过什么而后悔,只要尝试了,即使失败,那也是一种经历。所以我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从自己的经历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大学生心理成长报告4我叫zzf,1992年出生,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今年21岁了,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回忆那曾经走过的路,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委屈也有挫折,有幼稚天真的幻想也有远大的志向和高远的目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像跳动的音符编织着我美丽的梦想和绚丽的生活,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因为是他们给了我机会和力量。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里,爸爸妈妈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拥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他们积极进取,正直豁达,认真负责。但是原本快乐的生活停止在了2004年,因为房子的事情导致父亲的一阵不起,父亲相信法律,所以他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是权益,可是事实让他失望,因为那需要钱;也因为母亲的文化不高,导致了母亲签下了那份让父亲忍气吞声的协议书;爸爸和奶奶不和,爸爸也常常在懊悔娶了母亲,他也许不知道间接同时也在否定我。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我的幼稚、不懂事,还有父亲的身体也在每况愈下,不得不说,那段时间我有所察觉,但是我也在害怕,所以我选择了沉默。所以我成长为一个内敛、善良、倔强的女孩。
八岁的时候我就离开父母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小学阶段,在老师的教育和关心下,我无忧无虑的健康快乐的成长着。但时间悄悄的溜走,我在成长。进入初中,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陌生的都变熟悉了。校园不再陌生了。老师和同学也都成为朋友了,于是走过陌生,一切都变得快乐起来。然而2007年的一个事故让我措手不及。在我的家庭中,父亲是家里的力量支柱和经济支柱,所以这个事故让当时的我很茫然。中学主要是学习,自己却不曾认真的努力的学习过。上课总爱睡觉,看课外书,偶尔间陷入自己的忧伤中,下课后和同学闹闹,就这样,我平凡的初中毕业。在2008年的暑假里,我发现了我一个仅初中毕业的应届生多找到的工作很不理想。所以我在收到中专的毕业证书的时候,请求姑姑可以帮助我,然后我在姑姑的帮助下我进入了中专,进行了我三年的学习。
高一和高二的生活很宽松!高三的生活紧张而充实!高一高二的时候我试着去学习书上的知识,去将知识融入我的世界,然而英语知识的薄弱只能让我维持在班级的中上水平线上,与其他同学的成绩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渐渐的觉得学习很累很烦躁。高一的运动会上改变了我————我报了3000m。原先报3000m只是为了让我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然后跑完后我知道我也收获友谊。同龄间有着很多话题,我不愿接触悲伤,所以我将时间花在了和同学玩闹上,也让我在初中时期的忧伤渐渐的抚平了,虽然伤口还在,但我能感觉到它已经痊愈了。在高三的时候听了洪涛老师的讲座,我按着她说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将英语单词背下去且吃透。渐渐的我的信心也回来了,也让我的成绩进入了班级的前六。进而我考上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曾听说过:在大学里先学作人,其次是作学问。也在大学生活中体会和实践着这句话。逐渐的发现一个人对生活的价值,于是不断鞭策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当面还需要加强,第一,坚持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与伟大的灵魂对话,从而使个人修养得到提高。终身学习确定自己的目标。第二,学会取舍,宽容他人,第三,完善人格,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没有只有更好,积极进取,按照计划定期目标行动,逐步实现目标。真正的成功,来源于前进道路上的每一小步,不要幻想凭借好运一步登天,所以我把所有精力放在短期目标上,相信一定能够实现更长远的目标。坚持不懈,每天都为实现目标努力,不管取得的成就多么微小。
我憧憬美好幸福的生活,希望努力学习工作,希望有所成就。
周围好友对我的评价:我外向合群,积极向上,有较好的交际能力,善于表达,头脑灵活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我有我的缺点,有时太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进而给了同学一种忽视的感觉。但我相信我会完善我所欠缺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大学生心理成长报告5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