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学术会议上的讲话稿【汇编三篇】

医院学术会议上的讲话稿(通用3篇)

医院学术会议上的讲话稿 篇1

20xx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涡轮博览会(ASME Turbo Expo 20xx)于6月16日-20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会议中心(CCD)召开 。此次会议由ASME主办,由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及英国劳斯莱斯公司(Rolls-Royce)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提供赞助,会议上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上万名的专家学者,很荣幸在XX大学研究生院和导师X教授的联合资助下,成为其中的一员。

16日上午8点办理完报道手续之后,在1号和2号展厅开始本次会议的开幕式,由协会的主席和各赞助公司的领导进行了开幕演讲,演讲内容涵盖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气而又不失幽默,十分精彩。之后,按照各自研究方向的不同,会议组分出28个展厅,各自组员到各自房间内进行展示,也便于其他人按照各自兴趣进行选择聆听,从而促进学习交流。每天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汇报,上、下午各两场,一场两个小时。我的论文编号是GT20xx-,论文题目是“”,我被组委会分到19日上午的第一场,在W3房间进行展示,我们这个展厅是有关汽轮机内传热方面的。

参加国际会议都有一个约定熟成的规矩,就是展示者要在演讲当天早上和自己分会场主席同桌进餐,从而可以使双方彼此了解,便于主席在展示者登台时进行相应的介绍。到我演讲的那天,我早早地收拾完,前往公交站准备坐车到会场,以往公交车都是10分钟左右一趟,而我在那等了快半个小时,车还是没影,我感到很奇怪,因为德国人向来比较守时,一般不会这样。我心里很着急,因为再晚些就赶不上早餐了,就没法跟主席自我介绍了,我便问了周围一位与我一起等车的当地人,她说今天是他们当地一个宗教节日(具体什么节我也听不懂),大部分的公共设施都停止了,因此,我只能选择走路到会场,从我们住的地方到会场要大概一个小时,就这样我在7点50多到达了会场,进入了我的展厅,8点钟第一位展示者登台,还好没有迟到,不过没有时间向主席自我介绍了。我是我们组的第三个展示者,听完前两个展示者的精彩演讲,轮到我登台了,上台后我向分会主席表达了歉意,他也很理解,因为今天属于特殊情况,整个演讲过程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我没有紧张,因为演讲稿在到德国之前已经练习的很熟练了,在放松的状态下,整个演讲过程还是很顺利的。但到了提问回答环节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听力水平不好,有些问题听不明白,不过好在有位来自GE公司的华人帮我提示了一下,化解了尴尬,算是顺利地完成了整个汇报工作。下台后,那位好心人还谬赞了我几句,说我的研究还是很有深度的,我也由衷地表达了之前帮助我的谢意。在会间休息的时候,我遇到了我们组的分会主席,我向他打了招呼,并与他握了手,他为人很和善,也向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感觉整个会场的氛围都是这样,很温馨。

此外,在下午第一场的时间段,会议还专门开设大型展厅,由各公司的专家和各大名校的著名教授讲述各自的研究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演讲内容十分先进,都是本行业内世界领先水平。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日下午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位老教授John Denton,他演讲的内容正好和我的研究方向相同,都是汽轮机末级叶片除湿方面,由于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有限,有些专业名词不是太明白,但一些先进的除湿方法还是有所掌握,总而言之,这次演讲让我受益匪浅。

经过这次会议,得以一睹诸多学者的风采,也有幸聆听了很多优秀的报告。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术,也进一步锻炼了英语口语,对于当前国际上前沿的研究方向及方法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会场休息时间,我们能够与参会者自由交流,这不仅是与其他国家学校的同学建立友谊的机会,更让我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对于后续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通过在开会间隙的交流,我不仅在具体的学术问题上有不少收获,还学习到一些有益的科研方法和策略。而且此次会议涉及很多国家和地区,通过与国外研究者的交流,还锻炼了我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我在公共场合更能勇于展现自己的观点,这对性格相对内向的我来说是个小小的进步。通过此次开会,我迫切的感受到熟练的英语口语交流水平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英语的交流,才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其他国家的学者,才能从他们的评论中得知自己的可取和不足之处,才能获得更广泛的思路,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样好的机会能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感谢XX大学研究生院、X学院、国际交流部的老师们对我们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的支持,更感谢我的导师X学院的X教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她在学术上对我的谆谆教导。通过这次大会,我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硕士论文和现有研究课题的思路,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努力的方向。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认真的进行科研实验,尽量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以不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殷切希望。

医院学术会议上的讲话稿 篇2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

下午好!在这金秋送爽的季节,我们相聚在黄旗山脚。今天麻醉医学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在我院如期召开。我代表医院向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院传经送宝的各位专家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积极支持我院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医学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东莞光华医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以及各兄弟单位的帮助支持下,全院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现在,我院已拥有一批强有力的品牌学科,其中我院手术麻醉科年完成手术量达5000例,20xx年开业至今未发生过医疗差错事件,目前可开展的麻醉服务项目有全麻、椎管内区域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各种无痛手术等。

今天,莅临此次学术会开展讲座的屠伟峰教授即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军区总医院麻醉科即全军临床麻醉中心主任,是广东省麻醉医学领域的带头人,是有着深厚学术功底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权威专家,而前来参加研讨会的也是来自兄弟医院和基层单位的精英和骨干力量。因此我们相信,这次学术研讨会,通过资深教授与我们分享学术前沿成果,结合各兄弟医院丰富的麻醉医学临床经验交流,必将推动东莞市麻醉医学水平的前进步伐,从而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们衷心祝愿全体参会人员能在此次会议中博采学术、增进交流、开拓视野、收获友谊。最后,再次衷心感谢各位专家远道而来,为此次学会付出艰辛劳动,感谢各位同仁的鼎力支持!

最后预祝此次学术交流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医院学术会议上的讲话稿 篇3

尊敬的各位专家、医院领导及医院同仁: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古老、时尚、又充满时代气息的山城重庆,参加中华医学会第八次重症医学大会。全国重症医学的同事们,用自己每一天的工作,每一滴汗水,为我们重症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不懈的努力着。历史见证了我们一起经历的一个又一个挑战,也见证了我们共同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辉煌。

重症医学不断发展,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也创造着新的历史篇章。从20xx年学科成立,到今天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学科的建立、诊疗规范的颁布、科室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国家重点专科建设、ICU质量与安全的全面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的逐步创立,重症医学的专业化建设稳步推进,亚专科建设全面启动,使重症医学真正进入“大学科”发展时期。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科在医院、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地位不断彰显,国内外证据,我们的和经历都在显示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即使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也呈显著下降趋势,我们为我们过去的努力和成果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个个垂危的重症患者时,我们仍然有这样和那样的困惑,我们仍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临床困惑不能不促使我们展开更多的科学研究,使得临床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作为重症医学医生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正是因为我们担负这样的使命,才能使得一个个垂危的生命得以鲜活。

医学的发展是临床与科学研究的.完美结合。重症医学的发展必然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要实现重症医学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源于重症医学人对于重症疾病的执着、对生命的执着,更重要的是源于重症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懈探索。

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仅危重,而且复杂,甚至是前人从未扪及的问题,重症医学人的使命感,让我们敢于面对、敢于前行。病人诊断和治疗的困难问题,驱动我们去观察、去争论、去,甚至需要把临床问题带到实验室,从基础研究中探寻答案。我们每跨过一个坎,重症医学都会向前迈一大步,重症病人就会有更多的生的希望。常常当我们还来不及喜悦的时候,新的困难和问题又会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由自主的投身到新一轮的观察和研究中,这就是我们的使命。不难理解,重症医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临床医学研究和探索的过程。科学研究推动着重症医学人的进步,也推动着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

我们都还记得我们说过的“ICU我的家”,虽然这个家建立的时间不长,但是我们爱这个家,正是因为爱,我们才能天天聚在一起,聚在一起不是因为热闹,而是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和愿望,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希望我们的家健康、稳定、不断强大,不言而喻,临床和科研就是我们实现学科强大、学科腾飞的一双翅膀。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这双翅膀助力加油,为了我们共同的家,为我国重症医学的明天,一起努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