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应该怎么写(优秀11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你会写散文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这里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散文应该怎么写(优秀11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文写作技巧与 篇1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再探索,再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达到构思,还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一定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如何写好散文 篇2

散文语言尤其是描写性的、抒情性的散文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笔触细腻。优秀的作家对所描写的物象和抒发的情感,总是能细致入微的表现出来,他能把物象的形、色、味、光、影纤毫毕露的表现出来,把心灵的微妙变化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一般的写作者与散文作家的差距就表现在这里,他们的文字总是太概括、太空洞,一篇文章很难找到几个精雕细刻的细节。下面我们可以看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一个片段,也许更能体会到这个问题: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文中通过蜂儿、蚂蚁、露水等细小的事物的生存状态来表现荒芜的院子里不被人注意的生机。这些物象本来就很卑微渺小,很容易被人忽视,而作为作家的史铁生却有着独特的眼光,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些物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用放大镜般的手段把这些小东西的勃勃生命力凸显在我们的眼前,生动的展现了生命的美丽光华。你看,当我们读着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摇头晃脑捋着触须、转身疾行而去、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等笔触细腻的文字,尤其是读到作者写道小小的露珠在尖细的草叶上悄悄的滚动和聚集、坠地的细微声音,在作者耳中居然发出轰然的巨响这样的句子,怎能不强烈的感到这里有一个充满自由和活力的生命世界的存在呢。这些文字固然是作者眼中看到的和耳中听到的事物,但这些更多的是加入了作者内心感受的主观色彩很浓烈(甚至有点夸张)的文学性意象,与其说这些文字是作者仔细观察的结果,不如说这是从作者那颗敏感的心流淌出来的,这样的文字自然要比那些世界到处都有顽强的生命存在这样空洞的表达更加高妙,更有冲击力、更有震撼力!

高中散文写作技巧 篇3

散文的技巧,我认为有这样几点:

第一,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注重辞藻华丽,过于言过于实。

第二,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么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有线索,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联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第三,构思精巧。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

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了解情技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上面那些是在百度复制的,其实高考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写散文,风险很大。运气好的话,遇到好的老师就给高分,运气不好的话。。。。  散文不仅仅要求句子有美感而且要形散意不散。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有点困难。

怎么写散文 篇4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

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②发挥联想。

结尾。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学。”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设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叶圣陶又说:“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

散文写作技巧与 篇5

第一,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注重辞藻华丽,过于言过于实。

第二,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么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有线索,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联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第三,构思精巧。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

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散文 篇6

随着网络的迅速膨胀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留给我们动笔的机会不多了,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来代替,这应该是发展所带来的弊端吧。

现在的年轻人,在计算机的潜移默化下,大概都忘了动笔的魅力了吧,有的只是课堂上的比比划划,但那些都不能体现书写的魅力。老一辈们,应该是有写日记的习惯的,他们更相信日记的信用度,把自己的一生从头梳理一遍,慢慢的融化在一篇篇的日记当中,生命不止,动笔如有神。这么说来,动笔书写还是有人的,只是少了点,大概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所以才少了动笔的机会吧。就像自行车普及了,火车,轿车,飞机也有了,但还是要有人走路的。

日记,记录的不只有每天做了什么事,遇到什么人吧,作为一种文本呈现,它更像是精神寄托,怀念也好,回忆也罢,看看日记,总能想起些什么。为什么现在人,特别是年轻人不爱写日记呢?因为他们的意识里觉得写那个浪费时间,没有什么作用,那么好办,我们告诉它的好处,作用。可他们会说,有了计算机的代替,不是更轻便吗?

是啊,计算机的普及,让我们方便了许多。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它的状态,那就改变它周围的形态。也许我们能试着改变日记的环境,生长环境,从一开始,灌输的就是最好的,最简便的。

怎么写散文 篇7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

三、巧于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

四、明于断续: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结构自由,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写作者意在笔先,缘情为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或曲径通幽、含蓄蕴藉,或直抒胸臆、淋漓尽致,或浓笔重抹、一唱三叹,或信手拈来,如话家常。笔法之灵活,行文之多变,全看你自己如何安排。

散文写作技巧 篇8

一、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

这一点是我们在写作时必须要把握的。

所谓“形”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比如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

古往今来,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可以作为散文的材料。

所谓”神“指的是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要集中、明确,不能让人读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写的是什么。

所谓”形散而神聚“就是说,在写作时,材料可以广选博采,结构可以灵活安排,但是这些材料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服务中心,能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

二、把握好立意

“意”即中心,它是文章的灵魂。

我们在写散文就是把握好立意,确定好写作的中心,弄清楚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读者才能理解。

另外,也只有把握好立意,才能更好地选材,安排文章的结构。

散文也语言十分重要。

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

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

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立意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

古人说得好:情动于外。

只有触及到自己的心灵,才会有感受,才会有期望。

列宁讲:缺少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滲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和思考。

要想把散文写好,从立意这个角度谈我们特别要注与别人的不同感受。

越是富有个性的感受,立意也就会新颖,别具一格。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累写作素材。

散文可以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

三、善于联想和想象

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现实、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由此及彼:一方面可以激发自己的某种感情与灵感;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

比如:雪与纯洁、松与坚强、流水与时。

绿色与环保……如果没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些前后内容无法联系到一起的。

实际上,我们越是善于联想和想象,外界物也就越能触动我们的情感,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无论是:景、状物还是发表议论,都可以游刃有余,从容应对,从而写好文章。

高中散文写作技巧 篇9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

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①抒发情感,②照应开头

散文写作技巧 篇10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注重辞藻华丽,过于言过于实。

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么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有线索,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联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构思精巧。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一、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

这一点是我们在写作时必须要把握的。所谓”形“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比如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古往今来,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可以作为散文的材料。所谓”神”指的是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要集中、明确,不能让人读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写的是什么。所谓“形散而神聚”就是说,在写作时,材料可以广选博采,结构可以灵活安排,但是这些材料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服务中心,能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

二、把握好立意

“意”即中心,它是文章的灵魂。我们在写散文就是把握好立意,确定好写作的中心,弄清楚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读者才能理解。另外,也只有把握好立意,才能更好地选材,安排文章的结构。散文也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立意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古人说得好:情动于外。只有触及到自己的心灵,才会有感受,才会有期望。列宁讲:缺少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滲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和思考。

要想把散文写好,从立意这个角度谈我们特别要注与别人的不同感受。越是富有个性的感受,立意也就会新颖,别具一格。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累写作素材。散文可以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

三、善于联想和想象

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现实、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由此及彼:一方面可以激发自己的某种感情与灵感;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比如:雪与纯洁、松与坚强、流水与时。绿色与环保……如果没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些前后内容无法联系到一起的。实际上,我们越是善于联想和想象,外界物也就越能触动我们的情感,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无论是:景、状物还是发表议论,都可以游刃有余,从容应对,从而写好文章。

在一篇散文里,如果材料众多,就更需要安排好线索。通过恰当的线索将这些材料“串”到一起,体现材料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清晰、有机的整体。散文的线索很多,常见的有感情、事件、人物、事物、景物、行踪、时间等。在具体写作时,选用哪一个要依据文章的内容来定。

第一,散文要有诗歌的意象,也就是鲜明的画面感;第二,散文要有小说的逻辑性;第三,散文要有抒情的浪漫情怀。

把这三个要点融合在一起,就是一篇好的散文,也是散文的特点。就是取一部分意象思考,取一部分逻辑思考,再加上作家的抒情情怀。

由于每个人的本质与思考方式不同,可能就会有“风格”上的差异。

散文是介于诗歌与小说之间的一个表达、一种文体,因此,散文写的好与不好,还在于意象够不够鲜明,逻辑的说服力够不够强大,抒发的'情怀够不够感人。

散文写作技巧与 篇11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

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①抒发情感,②照应开头

高中散文范文:远方

终于有一天,跨越时光的痕迹,你我终于到达远方。

——题记

在被压抑的窒息的学理的思潮里,我还不够坚定,还在摇摆不定。在上小班的时候,同位的你问我:“你学文还是理?”

我谨慎地回答:“文吧。”

你热切地伸过来一只手,和我握手,“我也是,加油加油!”

在那个还处于迷惘期的我,缺乏勇气,缺乏自信,这一句鼓励,就像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知己般,给了我很多的勇气。而且我们的性格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时间就这样过得融洽而快乐。

最喜欢的时光,是提前分班的那一小段时光。那个实验性质的文科班,只有十二个人,除了来上课的文科老师外,就像没有班主任,没有老师关注我们一样。即使这样,我们依然很快乐。那时真正地和你同位了,你大方地把笔记给我抄,花大量的时间给“学渣”的我讲题,那时,很感激很温柔很爱笑的细心的你,虽然没有说过感谢的话,我们默默地就像成为了朋友一样。很久以前,很多人对我说过“高中很黑暗”这样的话,我不想去相信,因为眼前的生活美好而平静。

后来的后来,我的文科成绩有了一些进步,你的情绪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是同位,我们课下说话的时间长了,不知道这些闲谈还有请教的问题是否耽误了你太久,其实自己也意识到过,知道你很珍惜时间很认真,内心有些愧疚,但你依然地笑着,给了我很多的安慰。中午,我们一起留在教室里度过,忘了从什么时候起,那些无形的摩擦终于爆出了火花。

和你聊天的时候,你开始感到厌烦,你不停地拿最好的朋友和我相比,起初,我很嫉妒,但后来,自己想明白了,将心比心,便真诚地静静地听着。一天,你终于忍无可忍:“我老是想和你说话,这样又担心我学习,怎么办?”面对这样的质问,我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是我太自私,还是她的自私,最终“自私”的帽子终于扣到了我的头上。争吵过后,“你怎么这么自私啊。”她平静地说完这句话后接着说:“假期上辅导班的时候,我和我同学坐在一块,你去找你的同学吧。”我:“嗯。”我怕说太多,软弱的自己会哭出来。再后来,我总感到她在“针对”我,我在抄英语笔记的时候,她看了一会,冷冷地说:“我发现你写字变了啊?那个”y“显得这么刻薄呢。”我冷漠地撇了一下嘴角,用沉默回应她。我在想:你想说字如其人吗?对啊,我太自私,自私又刻薄!我不想和她吵,便埋头整理自己的笔记。

同学y来和我说话,她不满地冲同学甲说:“她怎么这样啊,她都不跟我说话。”同学甲是我原班的同学,她:“没有啊,她和我说话啊。”

她讥笑:“你这么没礼貌啊。”

我沉默地走出了教室——好像每次她掀起的风暴,都是我做错了一样。这一切,都因为我不善言谈这一缺点吗?我站在走廊的窗子前吹夜风,看看夜空的月亮,我想要答案,为什么时间会变的?她曾说,她最爱远方,我想,现在终于到达了“远方”了吧,从好朋友到陌生人,从过去到现在遥不可及的远方。

那个夜晚寒冷而漫长。

在暑假的辅导班上,迫于她的同学和自己的同学在一块了,我们又一次成为同位,她什么也没发生似的和我热情的打招呼。人生地不熟的我又一次和她成为同位。在以后的很多时候,感觉自己都快成以前的她了,一次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自己的语言便被她说为:“你太让我伤心了。”争吵不断,面对大多数时候选择沉默的我,她针锋相对:“你数学这么好,怎么不去学理啊?我感觉你适合去学理,你真得不适合学文……”一大堆否定我的话滔滔不绝,当初,又是谁在鼓励我?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只当做这些话在激励我,不再怀疑自己。

对在班里不善言谈的我来说,那一段时光是最黑暗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倾诉,没有人可以帮我,我常常不知所措。但庆幸自己一直坚持的“原谅”,无论是我做错了什么,还是她的“曲解”,不断地原谅,终于,幸运的是,故事的结局依然是美好的。

我不再生气,不再计较,她收敛起了那些刺人的刺。她终究走向了远方,不明所以的遥远的距离,每个人都会到达远方吧,只是记得带着时光,太过孤单的旅程不免太过漫长。

庆幸与远方的知己又一次在远方相遇。渴望时光与远方的原谅,致以珍惜,致以感动。

——仅此致以远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