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他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语录,教导我们,
1、心至苦,事至盛也。
2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3、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4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5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6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7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8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9、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 0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1 1、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1 2、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1 3、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1 4、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 5、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 6、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1 7、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 8、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1 9、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 0、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 1、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2 2、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2 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 4、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2 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2 6、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1、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2、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3、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4、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5、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6、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7、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8、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9、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
10、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11、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12、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13、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1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15、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16、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7、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18、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19、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20、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21、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22、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23、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24、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25、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26、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27、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28、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29、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30、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31、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32、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33、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34、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35、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36、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1、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
5、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7、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8、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9、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曾国藩
10、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11、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
12、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3、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4、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5、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16、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辛勤劳动)则神钦(神灵钦佩)。
17、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8、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曾国藩
19、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0、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1、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2、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很晚才起床)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23、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24、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2、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4、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5、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7、凡用兵打仗上的事,做一节就说一节,若是预先便去说后面的好几节,到后来往往与事实不符。
8、弟处在这种百事都不顺利的时候,也只有采取逆来顺受的法子,依旧不外乎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9、死与生,我已置之于度外,但求临死的时候,心中没有悔憾之事,这就大幸了。
10、肝气抑郁最容易伤害人。
11、先哲说利益不十倍不变法,我说人员不十倍不改变旧制。
12、上天的意思究竟如何不可知道,我们竭力去做,是成是败则不计较。
13、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之好胜,谁不如我,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强恕之事也。一日强恕,日日强恕;一事强恕,事事强恕,久之则渐近自然。以之修身,则顺而安;以之涉世,则谐而详。——《曾国藩书信》。
14、至作文,则所以浦此心之灵机也。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曾国藩书信》。
15、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曾国藩书信》。
16、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曾国藩书信》。
17、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曾国藩书信》。
18、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颇不易矣。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曾国藩书信》。
19、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曾国藩书信》。
20、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曾国藩书信》。
21、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日眠食有恒,二日惩忿,三日节欲,四日每夜临睡洗脚,五日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曾国藩家书》
22、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曾国藩家书》
23、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俱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士字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曾国藩家书》
24、尔欲稍有至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曾国藩家书》
25、凡诗文欲求雄奇矫变,总须用意有超群离俗之想,乃能脱出恒蹊。——《曾国藩家书》
26、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曾国藩家书》
27、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天下之事理人才,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弗存一自是之见。——《曾国藩家书》
28、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曾国藩家书》
29、居家之道,推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曾国藩家书》
30、吾则不忘落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场拖碑车风景,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曾国藩家书》
31、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将大玷家声。——《曾国藩家书》
32、唯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曾国藩家书》。
33、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曾国藩家书》。
34、一一一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曾国藩日记》。
35、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曾国藩家书》。
36、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曾国藩家书》。
37、勤则兴,懒则败,一字之理。——曾国藩
38、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曾国藩
39、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40、绮语背道,杂学乱性。——曾国藩
41、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曾国藩
42、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曾国藩
43、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
44、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曾国藩
45、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 ——曾国藩
46、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曾国藩
4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48、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曾国藩
49、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50、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曾国藩
51、万里关山睡梦中,今朝始洗眼朦胧。云头齐拥剑门上,峰势欲随江水东。楚客初来询物俗,蜀人从古足英雄。卧龙跃马今安在?极目天边意未穷。——曾国藩《初入四川境喜晴》
52、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53、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54、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曾国藩
55、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56、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7、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58、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贤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
59、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60、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61、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
62、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
63、消磨岁月书千卷;啸傲乾坤酒一樽。
64、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65、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66、组练三千朝踏浪;貔貅十万夜观书。
67、不怕群众骂你,就怕群众不找你。
68、身体虽弱,却不过于爱惜;精神越是用还越精神;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觉时越快活。如果存一个爱惜精神的念头,想进又想退,奄奄没有中气,决难成事。——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9、常常提其朝气为要。——曾国藩
70、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71、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曾国藩
7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
73、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74、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75、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曾国藩
76、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曾国藩
77、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曾国藩
78、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曾国藩
79、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曾国藩
80、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
81、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曾国藩
82、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曾国藩
8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至败。
84、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曾国藩语录
85、曾国藩的。"善用人"还体现在有效的奖惩机制上,他针对不同的人不同需求,采取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措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得皆大欢喜,军心一统。幕府为曾国藩出谋划策,筹备粮饷,办理文案,处理军机,兴办军工,出尽了力效尽了劳,可以说曾国藩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幕僚们的支持与帮助,于此同时曾国藩也成就了许多人的一生。
86、想到三十多年前,自己本是荷叶塘乡下一个农家子弟,如今贵为中候,权绾两江,节制四省,名重五岳,这固然与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却也是源于皇家,借助它得到了一些之后,又去背叛它,良心何在呢。失败了,遗臭万年,就算成功了,过去自己所说的那些忠诚敬上的话,都成了欺天瞒地的谎言假话。
87、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曾国藩
88、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 ——曾国藩
89、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曾国藩
90、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曾国藩
91、轻财足以聚人,艏鹤阋苑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92、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93、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
94、事得手且莫急,便要渐渐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仓促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和平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以后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高昂于定之中耳。
95、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突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96、人该省事,不应怕事。人该脱俗,不行矫俗。不应顺时,不行趋时。
97、常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力注在此一事,不行喜新厌旧。
98、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孤高也。
99、喜新厌旧,欲求上进难矣。
100、克己之学——反省本身。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9、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6、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7、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9、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5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2、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53、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5、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6、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7、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8、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59、特患业之不精耳。
6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6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2、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3、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6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65、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66、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67、人以气为主。
68、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6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0、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7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7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73、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7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75、须先立坚卓之志。
76、家和则福自生。
7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8、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7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8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82、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83、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8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85、知足天地宽。
86、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87、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88、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89、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9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9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9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9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94、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9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96、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97、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9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9、广其识则天下大。
100、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6、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7、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8、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9、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0、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2、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1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5、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2、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3、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4、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5、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6、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
7、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8、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9、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0、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11、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12、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1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14、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6、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甘苦自得。
2、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3、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4、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5、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6、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7、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8、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9、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10、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1、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2、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13、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14、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15、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6、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17、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18、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19、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20、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21、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22、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23、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24、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25、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26、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27、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28、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29、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0、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31、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32、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3、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34、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35、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36、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37、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38、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39、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40、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41、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42、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43、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44、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45、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46、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47、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48、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49、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50、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51、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52、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53、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54、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55、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1、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曾国藩
2、曰富,曰贵,曰成,曰荣,曰誉,曰顺,此数者,我之所喜,人亦皆喜之。曰贫,曰贱,曰败,曰辱,曰毁,曰逆,此数者,我之所恶,人亦皆恶之。吾兄弟须从"恕"字痛下功夫,随在皆设身处地。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
3、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 ——曾国藩名句
4、人生莫惧少时贫。曾国藩
5、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曾国藩
6、爱民乃行军第一义。——曾国藩
7、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8、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9、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
1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曾国藩
11、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12、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
1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引自《曾国藩家书》
14、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15、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事未尝一日间断。月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面写日记楷本,此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除此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事者。将终身以之。引自《曾国藩家书》
16、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曾国藩
17、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18、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曾国藩
19、爱民乃行军第一义。曾国藩
20、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2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曾国藩
2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3、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此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引自《曾国藩家书》
24、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25、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曾国藩名言
2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
27、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曾国藩
28、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央,便不伤生。(中国古代大臣)曾国藩
29、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年月日第一封教子书
30、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31、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曾国藩
32、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33、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曾国藩
34、观人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3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
36、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曾国藩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37、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38、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者阙一不可。以耕� 引自《曾国藩全集》
39、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40、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41、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曾国藩
42、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引自《曾国藩家书》
43、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44、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1、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曾国藩
2、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3、莫惧少年贫。(清)曾国藩
4、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此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引自《曾国藩家书》
5、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引自《曾国藩绝学》
6、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7、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曾国藩
8、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必须有智有识,当你懂得一门技艺,并引以为荣,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别人走快我们几十年,我们现在才起步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9、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曾国藩
10、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国藩语录
1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年月日第一封教子书
12、曾国藩岁时,在不断考公务员,不过运气很差,科举屡次不中,年后中进士。
13、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曾国藩
14、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
15、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16、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叶,每日记茶馀偶谈一则,此三事末尝一日间断。——曾国藩
17、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引自《曾国藩家书》
18、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曾国藩
19、所以,我经常在公司里讲,我们应该远学苹果,近学老干妈,做不出苹果那么好的产品,一罐一罐的辣酱老老实实的做,老老实实的卖,我们总还是做得到的。所以我们公司的文化其实跟曾国藩学了一招,叫结硬寨,打呆仗,虽然这样显得有点笨,但是底盘比较扎实。"
20、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曾国藩
21、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
22、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23、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曾国藩
24、治将乱之国,当用重典。治久乱之国,宜予生路。曾国藩
25、修身款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读书不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叶为率。读史丙申购史,每日读叶,虽有事不间断。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
26、观人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27、力量来自公正林肯绮语背道,杂学乱性。曾国藩
28、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 ——曾国藩名句
29、做人之道,以刚介为自己之基,以敬恕为养性之本。---曾国藩
30、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
31、忿怒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央,便不伤生。(中国古代大臣)曾国藩
32、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
33、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车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息,次次姑息,以后骄惯则难改,不可不慎。引自《曾国藩家书》
34、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曾国藩
35、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曾国藩
36、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人。曾国藩
37、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3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曾国藩
39、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40、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荣幸不负始愿——曾国藩
41、人生莫惧少时贫。曾国藩
42、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曾国藩
43、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44、引自《曾国藩家书》
45、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曾国藩名言
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2、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3、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4、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5、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6、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
7、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8、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9、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0、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11、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12、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1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14、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6、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7、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18、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9、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20、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7、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8、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9、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0、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2、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1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5、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16、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1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18、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19、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20、修身十二条:
①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②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③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④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⑤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⑥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⑦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⑧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⑨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⑩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⑾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⑿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1、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2、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3、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4、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5、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6、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7、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8、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9、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
10、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11、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12、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13、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1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15、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16、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7、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18、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19、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20、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21、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22、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23、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24、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25、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26、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27、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28、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29、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30、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31、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32、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33、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34、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35、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2、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3、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4、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6、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7、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8、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9、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0、轻财足以聚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1、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2、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14、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15、禁大言以务实。
16、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17、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18、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19、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家书》
20、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21、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2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3、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4、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家书》
25、人生莫惧少时贫。
26、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27、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8、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29、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0、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31、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32、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33、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34、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35、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36、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37、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38、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39、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40、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4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4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43、知足天地宽。
44、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4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4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47、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48、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49、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
50、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51、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52、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3、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54、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55、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7、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5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59、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60、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文正公嘉言钞》
1、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2、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
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4、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5、为德为才,得一已难,两者兼全,更不数见。
6、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7、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8、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9、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10、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11、惟柔以制刚狠之气,惟诚以化顽梗之民。
12、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13、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14、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
15、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
16、莫怕寒村,莫怕悭吝,莫贪大方,莫贪豪爽。
17、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1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19、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20、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21、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22、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23、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2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25、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26、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27、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28、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
29、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30、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
31、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3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33、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35、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36、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37、危急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38、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39、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40、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
41、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42、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祓不祥。
43、欲去骄字,不轻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4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45、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46、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47、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48、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49、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50、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
51、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
52、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5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54、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55、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56、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57、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58、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
59、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
60、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
61、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
62、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1、特患业之不精耳。
2、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3、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4、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5、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6、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7、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8、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9、人以气为主。
10、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1、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12、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3、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4、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5、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6、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7、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8、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9、禁大言以务实。
20、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1、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2、智慧愈苦而愈明。
23、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4、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6、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7、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8、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9、无好小利。
30、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1、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2、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4、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5、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6、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7、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8、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9、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40、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2、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3、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4、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5、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6、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7、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8、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9、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50、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1、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52、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3、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54、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5、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6、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7、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8、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9、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6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六戒】
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③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曾国藩从政八经】
1、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3、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
4、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来站稳都难。
5、沉默是一种态度,拖也是一种方法。
6、不怕群众骂你,就怕群众不找你。
7、可以得罪忙人,但不可得罪闲人。
8、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曾国藩谈做人准则】
①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②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④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⑤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⑥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曾国藩论“八交九不交”】
『八交』:
胜己者;
盛德者;
趣味者;
肯吃亏者;
直言者;
志趣广大者;
惠在当厄者;
体人者。
『九不交』: 志不同者; 谀人者;
恩怨颠倒者; 好占便宜者; 全无性情者; 不孝不悌者; 愚人者;
落井下石者; 德薄者。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7、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8、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9、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0、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1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2、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1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5、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16、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1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18、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养晦堂记》: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
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国藩之称林翼,则曰:“润公聪明,本可霸术。而讲求平实,从日常行一事以见至理,开口皆正大之语,举笔则正大之文,不意朋辈中进德之猛,有如此者。其于朋友,纯用奖借,而箴规即寓乎其中。有权术而不屑用,有才智而不自用,有如此襟怀气局,岂与仓猝成功名权宜就事会者比哉!”
大抵平日非至稳之兵,必不可轻用险著;平日非至正之道,必不可轻用奇谋。稳也,正也,人事之力行于平日者也;险也,奇也,天机之凑泊于临时者也。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居业:“古者立事,必有基业。如高祖之关中,光武之河内,魏之克州,唐之晋陽,皆先据此为基,然后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君子之学道也,亦必有所谓基业者。大抵以规模宏大、言辞诚信为本。如居室然,宏大则所宅者广,托庇者众;诚信则置趾甚固,结构甚牢。”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敛退之象。
天下之事,有其功必有其效;功未至而求效之遽臻则妄矣。未施敬于民,而欲民之敬我;未施信于民,而欲民之信我。卤莽而耕,灭裂而耘,而欲收丰穰十倍之利,此必不得之数也。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一靡一,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皆禀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大抵任天下之大事以气,气之郁积于中者厚,故倔强之极,不能不流为忿激。以后吾兄弟动气之时,彼此互相劝诫,存其倔强,而去其忿激,斯可耳。
总要养得有胸次博大活泼,此后更当有长进也。
尔禀气太清,清则易柔,推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余字汝曰(口念)刚,恐其稍涉柔一弱也。教汝读书须具大量,看陆诗以导闲适之抱,恐其稍涉刻薄也。尔天性*淡于莱利,再从此二事用功,则终身受用不尽矣。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侍亲以得欢为本”。
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人德八本:“习勤、崇俭、 谦谨、敬恕 、毋贪、去私 、专一、有恒”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做事的时候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比如:葛尤。)
"天下事
在局外呐喊议论
总是无益
必须躬自入局
挺膺负责
乃有成事之可冀"
"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甘苦自得。
◎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人伦明,则礼乐兴。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
◎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1、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曾国藩
2、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曾国藩
3、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清曾国藩
4、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曾国藩
5、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故不可时时为科弟仕宦起见。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字。天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引自《曾国藩家书》P
6、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曾国藩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7、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曾国藩
8、盛世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
9、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曾国藩
10、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人为财死,不贪少祸。曾国藩
11、俭以养廉,直而能忍。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12、忿怒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曾国藩
13、勤则兴,懒则败,一字之理。曾国藩
14、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15、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曾国藩
16、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曾国藩
1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
18、爱民乃行军第一义。——曾国藩
19、人才何常?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曾国藩
20、人才何常?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曾国藩
21、观人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22、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曾国藩
23、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为师当严而有恒。引自《曾国藩家书》P
24、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曾国藩
25、如果您喜欢《曾国藩的名言》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
26、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曾国藩
27、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覆多诈者败。曾国藩
28、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曾国藩
29、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30、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引自《曾国藩家书》
31、谦则不招人忌,恭则不招人侮。曾国藩
32、俭以养廉,直而能忍。——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33、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必须有智有识,当你懂得一门技艺,并引以为荣,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别人走快我们几十年,我们现在才起步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34、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曾国藩
35、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曾国藩
36、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37、俭以养廉,直而能忍。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38、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曾国藩
39、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40、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41、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曾国藩
42、人生莫惧少时贫。曾国藩
43、虽然颇多感慨,但又不免想起毛润之先生牢骚太盛防断肠的忠告,遂觉终日感慨,不如身体力行,故于《百家讲坛》开讲《曾国藩家训》,希望能于教育民生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儿
44、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要有识,第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5、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荣幸不负始愿——曾国藩
46、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国藩
47、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阿兄数千里外教尔,仅此一语耳。引自《曾国藩家书》P
4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49、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曾国藩
50、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1、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2、好谈己长只是浅。
3、禁大言以务实。
4、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5、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6、智慧愈苦而愈明。
7、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8、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9、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0、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2、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3、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14、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15、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16、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7、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8、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9、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0、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2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2、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7、无好小利。
28、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29、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30、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31、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2、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3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34、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5、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36、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37、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38、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3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0、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42、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3、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44、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45、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4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47、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曾国藩书法作品
48、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49、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50、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