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通用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
初时被目为迂叟,近日蒙呼作隐人。
司马光的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原籍属河内(今河南沁阳)。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专心编纂《资治通鉴》,用功刻苦、勤奋。用他自己话说是:“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还有诸多名著被众人所流传。
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
朱门近在府园乐,杖屡过从跬步中。
避暑连翩投辖宴,析酲萧洒满襟风。
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
剪烛添香欢未极,但惊铜漏太匆匆。
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
黄花倚秋色,晔晔为谁开。
更使窥残榼,空令洗旧杯。
嗅香行缭绕,撚蕊立徘徊。
尽日柴门外,白衣来不来。
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
何处初寒好,衬寒福善居。
长宵对灯火,满屋聚诗书。
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
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余。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原作】
客中初夏——[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
客中:做客的日子。
清和:天气清明而和暖。亦为农历四月的别称。
乍:刚,初。
南山当户转分明:意思是说,正对着门户的南山,变得更加分明了。
【古诗今译】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雨后天刚放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此时已经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了,只有向日葵朝着太陽开放着。
【赏析】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史学家。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自幼聪慧好学,宋仁宗宝元六年(1038,考入进士甲科,历任仁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任天章侍制兼侍讲、知谏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他在政治上比较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后退居洛陽,主编《资治通鉴》。司马光为文记叙周详,词句简练通畅。也能诗。遗者尚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著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陽,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职,这首诗就是在洛陽时写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陽,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四月的天气清明暖和,雨过天晴,对着门的南山更是青绿分明。诗人的感情倾注不在此,真正想要写的不是雨后乍晴的清明和暖的天气,也不是也不是明净如洗的南山,而是要借此引出后面的“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来表露坚定的不可动摇的政治情怀。
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是在抒情。诗人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随风转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陽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这里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一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向日的葵花,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
浊酒不取味,素琴无复弦。
何须更清论,相见自萧然。
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
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
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
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
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