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誖否耶?
——选自《四部丛刊》本《尧峰文钞》
〔清〕汪琬
(19分)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①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②,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③,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④,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⑤,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⑥,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注】①挽,同晚。②刍豢:指牲畜的肉。③眇:同妙。④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⑤三宝:食、事、财。绝:不流通。⑥潟卤:盐碱地,不适宜耕种。
(选自《史记 货殖列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已:通矣,了
b.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道:通导,引导
c.各劝其业,乐其事 劝:勉励
d.小人富,以适其力。 适:到,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莫之夺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不出则乏其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则桓公以霸 谨拜表以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的小国寡民理念在近世行不通,是因为人们都追求舒适享乐;对人们的欲望,统治者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
b.各地物产丰富,但只有政府主动、大力协调各种经济门类,农、虞、工、商才能各行其事,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c.姜太公在经济基础薄弱之时,管仲在齐国中衰时,都实行了发展经济的政策。由于富强,齐国还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d.天下之人上至天子诸侯下到平民百姓,都求财谋利,担忧贫穷。只有生活富裕了,君子才喜欢行仁义之事,普通百姓才懂得礼仪。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5分)
答:
(2)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5分)
答:
1.d ( 适:适合,引申为用在适当的地方)
2.c (其均为代词,那。 a连词,表修饰/表因果 b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动词,到。d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
3.b (原文第三段强调社会经济的自动调节,人民自发地发展生产实现安居乐业。)
4.(1)致使这种风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很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挨家挨户去劝说,终究不能使他们的思想改变。(使、渐、虽、化、户说以眇论状语后置各1分)
(2)这四种行业,是老百姓吃饭穿衣的本源。本源充实,就会衣食丰富;本源不足,就会衣食匮乏。(此四者、原、饶、鲜、补充省略成分各1分)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注释】
1、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2、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3、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翻译】
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作者与老友张怀民步于庭院中见的美景,那白如银练的月光,营造出了一个月光闪映,竹影斑驳,美丽幽静的夜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③不知以为知也。
①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③强(qiǎnɡ ):硬要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由此你能联想到我们读过的《论语八则》中孔子的什么名言?
总结:作者传神地运用比喻,将竹柏之影与月光互相映衬,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体现出月光清静明亮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