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爱一张不老的容颜,让相爱过都终身不变;给爱一个不悔的誓言,让相爱过都彼此思念;给爱一片无尽的草原,让那忧伤消失在人间。这里是整理的表达爱慕之情的诗句(精选句子精选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一、李商隐《无题》诗歌分析
(一)《无题》诗歌中的悲剧色彩
李商隐的《无题》诗歌,流传至今的也仅仅二十几篇。这些诗歌的表达上以婉转的情思语言为主,给人以意境朦胧之感,使读者对于诗歌创作的意图难以理解。从诗句的语言表达上来分析,结合晚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可以对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创作特点以较为明晰的定位,即难以明辨的旨意中饱含着悲剧的色彩。
李商隐的“无题”诗充分着悲剧色彩,与其个人境遇息息相关。李商隐出身于贫寒的家庭。虽然与当时的皇室同族,但是,其祖辈上并没有位居显赫官职者。这就决定了李商隐要走上仕途,也只能作为一名衰微的王孙。纵观李商隐的一生,堪为是坎坷的一生,而这种悲剧色彩,很自然地就从其所创作的诗句中表达出来。从“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到“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终于学业有成,功成名就,却又因为迎娶了王茂元之女而陷入政治的漩涡,导致其漂泊天涯大半生。残酷的社会现实让李商隐下去,那种“安危须共主君”的激切主张逐渐幻灭,伴随着没落家族的嗟叹,这种沉重的精神负担与其仕途的坎坷相融合,促成了其诗歌创作的悲情风格。
晚唐的颓废,从文人沉浸于萧瑟并创作出的香艳体诗歌中就可见一斑。尽管李商隐的诗歌受到当时社会形态的感染,但是,并没有流俗,而是将诗歌的创作定位于精神境界,更多地表达为爱情生活和心理特征,赞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李商隐的“无题”诗所表达的是爱情生活,透过更深层次,不难看出,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悲剧基调,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唐王朝即将走向灭亡的命运一种忧伤。他渴望能在仕途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唐王朝的“中兴”出一份力,但是,腐朽的官场势力必然会成为觉醒进步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他们匡救国家的理想抱负,也只能够化所一曲梦幻相思,形成悲剧的情调,借助诗篇抒发自己的感慨。“无题”诗的价值即在于此。
(二)《无题》诗歌的意境表达
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在诗歌创作上独具特色的诗人,在诗歌上的研究很有造就。可以对于其《无题》诗歌中思想表达的研究直到清代时期才受到文学史研究学者的重视。在李商隐众多的诗篇中,《无题》诗歌的成就颇高。从中国的意象审美的角度而言,李商隐的“无题”诗符合的中国的艺术美的意境表达。其以浪漫的思想,含蓄的表达和俊美的词句,将李商隐深邃的思想抒发出来,将多种的美感从语言中渗透出来,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李商隐所创作的诗句有些哀婉,但是其中却蕴含着生命的内核,似乎是春花即将萌发一样,使得沉痛被赋予了极大的感染力。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李商隐“无题”诗的思想,其在思想表达方式上是将齐梁言情形式表达出来,主要体现为其通过“无题”诗句表达爱情,而那种心理活动的描绘恰恰地成为了悲剧性政治追求的人生体验,获得了曲尽无遗的效果。
二、李商隐的“无题”诗运用手法
(一)李商隐的诗歌的政治色彩倾向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数为爱情诗,其是通过普通人恋爱的心理来寄托自身对于时代和社会的伤感,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世的感慨。向往着理想和爱情,希望拥有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天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要妥协于社会,才能够生存下去。诗人所创作的诗篇,其中内容的表达成为时代的产物。透过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看到当时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激烈斗争,并渗透出法家进步诗歌的共性。将法家思想融入到“无题”诗创作当中,成为了反对传统,力求创新的一种表现,其是通过创作时间,推动诗歌创作风格在文学发展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李商隐“无题”诗创作思想的形成
透过李商隐的“无题”诗,步伐儒法斗争的痕迹出现。其中通过各种爱情诗句抒发着自己不平的思想情感。在诗歌中,更多地以浪漫主义精神感染气氛,采用象征性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将时代的特征呈现出来。而针对与当时腐朽的政治,则是以革新的思想相抵制,通过诗歌艺术的表现形式,热情地追求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思想。关于“无题”诗中的法家思想,从宋代以后法家人物的评价也可以深有体会。包括王安石的“晚年亦喜称义山诗”, 王夫之所认为的“义山诗寓义俱远”,都是将李商隐的“无题”诗列入到了进入诗歌行列当中,也是对于其中政治思想的充分肯定。
三、李商隐无题诗的修辞运用
一、《诗经》的韵律
《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除《周颂》中有8篇属于无韵诗歌外,其余作品在创作的时候都遵从了特定的押韵规则,每首诗都用韵字来整合韵律。韵律,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二指语言和物体运动的节奏规律。《诗经》的韵律主要通过四言句式中两个音顿[1]的反复来体现。
《诗经》的一个四言句式之所以划分为两个双音顿,主要是因为《诗经》的绝大多数四言句式由两个双音词组或者双音词构成,而次要句式如三言、五言、七言等,一般也以双音顿为主,兼以单音顿或是三音顿。比如说《国风・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羽”字和句末两个“兮”便是单音顿。再如《幽风・七月》:“一之日/v发,二之日/栗烈。”如果慢读以上三音顿“一之日”的话,就还可以分为两个音顿,即“一之/日”。《诗经》中的非四言句式还不是稳定的,其中包含的节奏单位的数量以及构成形式也是有不同划分的。
从原始古歌到《诗经》,大多是由双音节构成“二言”,其句式的加长往往通过两字顿或者是二拍子奏的组合来体现,但是其节律并没有发生变化。同样,如果“顿”的时间延长,那么其音律节奏就会被“逗”为两个二言句。比如《国风・周南・关雎》,松浦友久称这种节奏型为“二音一拍”的拍节节奏。四言诗因其二拍节奏,被灌为以汉语所形成的诗型里最单纯、安定的节奏结构。
二、《诗经》的句式特点
(一)句式短小、音顿单一
四言句式是《诗经》的基本句式,其特点是短小精湛。四言句式的短小由句式的言数和顿数偏少造成,它表现为节奏形式的单一。从音顿节奏来看,二顿四言句式内有两个双音顿的反复,这是构成一句诗的句式的基本条件。如果一句诗中只有两个音顿的反复,就一句诗而言,其韵律节奏就不会那么强烈了。在《诗经》中,短小的句式也通过奇偶句[2]形式、畸零句[3]形式来体现,这些句式都可以增强其韵律节奏感。
奇偶句指意思上紧密相关、节奏上相称即具有相同的顿数和言数的两个相邻的诗句,在节奏形式上有这样的特点:奇句末尾的语调微微上扬,顿歇相对较小;偶句末尾的语调下降,顿歇相对较大。由于这一特点,一首诗中的奇偶句式就能构成一种不同的节奏感。如《国风・周南・汉广》中的汉之、江之,泳思、泳矣,在一句诗中出现了两个音顿的反复,这就构成了一重节奏感;一节诗中有八个诗句的反复,这就构成了另一重节奏感;这八个诗句的反复又可以分成四对奇偶句组的反复,于是又有了另外一重节奏感。畸零句则是指《诗经》中不能与上下诗句构成奇偶句形式的一种句式,它可以在一节诗或者一首诗的开头或者中间,如《国风・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前四句为两对奇偶句,末句为畸零句。
《诗经》除了句式短小之外,就四言诗而言,其音顿也是单一的。由于四言句式的两个音顿都是双音顿,没有奇数音顿和偶数音顿的变化,且两个音顿占有相同的时间,音顿后停顿得久差别就不明显,这就造成了在一定程度上的呆板和僵硬。
(二)词句重复、节奏鲜明
《诗经》中存在较多相同字音的反复,统称为重复。在《诗经》里,这样的重复形式有很多种,在这里只谈及与节奏有关的词或词组的重复以及句的重复。在《诗经》中,单音词的重复有很多种,比如《国风・{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这句话便重复了“载”字;再比如《国风・邶风・谷风》里“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像这样的单音词的重复由于是同一音响的反复,在句式的音顿反复的基础上,能够相对独立出来,形成一种特殊的节奏感,从而使得句式基本的音顿节奏更加丰富、和谐。但是,有一种单音词的重复不是间隔的,而是连续的,这就是叠字。比如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还有其他诗句中的“采采”、“灼灼”、“嘤嘤”等等,这些在《诗经》中比比皆是。这种叠词,由于是连接反复,中间的间歇几乎感觉不到,所以只能产生音韵美而没有太多的节奏感。但是,当叠字不止一个地出现在一个或者是相邻的诗句时,便可以产生节奏了。比如《国风・王风・蜀黎》:“行迈/靡靡,中心/摇摇”。“靡靡”、“摇摇”的重复便构成了一种节奏。由于是同音的反复,所以是韵节奏,其位置在末句,所以是脚韵节奏。这种双音重复的脚韵节奏比一般单音重复的脚韵节奏更鲜明、更强烈。
除此之外,双音的词或词组的重复也不少,这种重复往往也是音顿的重复,比如《国风・周南・葛覃》里的经典句子“宣告/师氏,宣告/言归”。这样由同一词组“宣告”构成的两个音顿的间隔重复,便可以显示出一种不同的节奏。
在《诗经》中,不仅有双音的词或词组的重复,句子的重复也显得更加明显。句子的重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一节之内的重复,比如说《国风・王风・葛》里的“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之所以称之为一节之内的重复是因为这四个句子中,在八个音顿的反复所造成的基本的音顿节奏的基础上,这两个字音完全相同的句子的连接反复又自成一种节奏。除此之外就是节与节之间的重复,这里就不再一一举出。
三、《诗经》的情感表达
《诗・周南・关雎序》中曾提到:吟咏情性,以风气上。吟诵在古代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行为方式,人们借这种方式来表达情感。在《诗经》的所有篇目中,直接描写爱情的有50多篇,《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是心之间的交流、情之间的碰撞,里面描述的爱情朴实、真诚,给后世留下了文学史上美好的篇章。
(一)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序》文一开始就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经》作为早期的中国古典诗歌,经常用重章叠唱来表现一种悠然的心境,它的出现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劳动与爱情、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方方面面。如《国风・魏风・十亩之间》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就运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从内容上来看写的是采桑女子忙忙碌碌的情态,前后两句在格式上是一致的,句与句之间只替换了个别字,大多数字的重复使用,使得明快的节奏感在咏唱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觉到在方圆十亩的桑园中到处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静谧的环境也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意境,表现了采桑女子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欢悦的心情。
(二)表达对爱情的执著
在《诗经》中,重章叠唱表现手法还有一种是通过章法和结构的层层递进,表现一种深长持久的优患意识或一段持续不断的痛苦的情感历程,而暗合时令季节的变化。这种哀怨忧伤的情感通过诗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节奏而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使诗的情感效果更胜一筹。如著名的《秦风・蒹葭》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这三章虽然只有少数名词和形容词变动,但是暗含了时间流程和季节变化,一是寻找的过程,给人从朝到暮的感觉,有朝露中的迷茫和夜来临的忧郁,二是追寻者的心情,有最美好季节早已消逝的无奈和秋深冬近的焦虑。一唱三叹将“伊人”的不坐实、飘浮不定、幻象丛生的朦胧的意境凸显得十分充分,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同时又让人无限惆怅、心驰神往。
三、《诗经》的吟诵教学
吟诵[3]是古典诗歌的声音形态,即吟咏诵读。宋代真德秀在其《西山读书记》中曾提到,学者必须要知道读书的简要真诀,通过吟、咏、讽、诵来读诗可以表现其委曲折旋之意。从这里,足以知晓学习诗词的重要方式便是吟诵,读者通过吟诵能够“因声入境”,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和无穷意境。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奇伟的高峰,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强烈的节奏感,更富有音乐性,那么,如何来吟诵这样一部经典就成了一门艺术。这里,以中学课本里的《蒹葭》和《关雎》为例。
(一)一唱三叹,体会语言美
一唱三叹是《国风・周南・蒹葭》这首诗的主要风格,这里的一唱三叹并非机械地重复,伴随的而是景物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以及感情的深化。吟诵这首诗时,除了在节奏上的把握之外,要着力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追求“伊人”的执着。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要用凄楚的语调;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要用坚毅的语调,表现追求的艰难和坚定;读“宛在水中央”时,要把主人公看到“伊人”若隐若现,神秘莫测,却又不可及带来的失望和惋惜表达出来。最后,要在回环往复中加强语气,升华感情。
(二)注意押韵,感受音韵美
《国风・周南・关雎》是一首恋歌,是绝妙的抒情诗,描写的是爱情追求中的苦和乐。在结构上,用单章与重调的交替形式,第一、三章为单章,二、四、五为重调,错杂开来,有回环往复的感觉。重章层层推进,表达急切追求的心情,增添欢愉喜悦的气氛;单章近乎散文句法,使得写景抒情清朗明白,给人以心灵的动感。在吟诵的过程中要注意这首诗的两点押韵,首先,有些韵脚字在现代普通话中不押韵,只是在古音中押韵,如第三章“得”、“服”、“侧”,他们的古音是“入声字”,属于“职部”。在吟诵的时候,我们虽然可以用今音去读,但是要注意押韵。其次,有些韵脚字不在句尾,而在句子的倒数第二个字,如第四章“采”、“友”,古音儆凇爸”部;第五章“d”、“乐”,古音分别属于“宵部”、“觉部”,这两部可以“通韵”。诵读时要注意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将这些韵脚字读得响一些、拖得长一些。
(三)创设情境,感悟意境美
王国维曾经提到:“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6]因此,在《诗经》的教学中对其意境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如《国风・周南・蒹葭》,由于这首诗给人以苍茫之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带领学生曼声长吟,才能够帮助他们感悟这样一幅唯美的画面。首章押ang韵,给人以深沉、高亢、壮阔之感,诗人上下而求索的身影在浩淼宽广的天地中显得渺小孤寂,“伊人”的身影也显得飘渺模糊。第二章的韵由开口音变为细口音,情感也随之变化,给人以若即若离之感。第三章不仅押细口音的韵,连声调都变成了仄声,更添焦急绝望之感。三章兴句,将诗人追求“伊人”的画面描绘得淋漓尽致,渲染了三幅深秋早晨河边不同时间的背景,生动描绘了等待“伊人”的迫切心情。在吟诵教学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结合文本的意境,使得情感流露更加真实。
总而言之,吟诵方法在现如今的教学中确实有助于提高古典诗文教学的趣味,同时也逐渐收到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更加完善和不断更新。
注释: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3]陈本益。汉语诗歌的节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葛晓音。关于诗型与节奏的研究――松浦友久教授访谈录[J].文学遗产,2002,(4).
[4]孔颖达。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79.
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2)我本将心像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3)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5)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6)落花已作风前舞,流水依旧只东去。
7)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9)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0)春霄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1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12)柳莺婉叩氤氲开,为思佳人愁又来。唯见复日勾魂笑,心头积郁方得排。
13)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4)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5)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1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1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9)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20)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1)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2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3)一如侯门深似海,从此蟑螂陌路人。
24)美葵一意只朝日,蓠下莴心尽败颓。
2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26)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音无赖似穷愁。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皆似梦。无边私语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7)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28)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9)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30)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意恋落花。
3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34)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3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3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7)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38)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39)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40)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3、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6、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7、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8、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9、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10、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1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1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3、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4、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1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16、相思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17、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18、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9、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20、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2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22、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23、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2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月满西楼》
25、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2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27、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2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29、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30、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3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32、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3、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3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36、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7、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3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39、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40、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4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43、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4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45、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46、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47、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48、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49、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50、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5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52、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53、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5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55、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56、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57、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58、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59、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60、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6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62、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63、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64、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65、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在学习《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我这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70 年前的今天,当日本的铁蹄无情地践踏着中华大地时,艾青先生用悲愤的笔触,写下了这首《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这土地深沉的爱。今天,我们学完了这首深情的颂歌,让我们仿写一首诗歌,一方面以此表达对诗人艾青的怀念和崇敬,另一方面也抒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们的创作热情瞬间被点燃了。一首首好诗应运而生。
学生写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
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这见证着国人光荣与梦想的鸟巢和水立方
和那来自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们纯真的笑脸……
然后,我哭了
眼泪也只是悄无声息地落下
为什么我在梦中也要飞到遥远的天府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情……
另一学生写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被阳光所照耀的土地
这永远荡漾着我们的喜悦的河流
这静悄悄地吹拂着的清爽的风
和那来自校园的无比清晰的琅琅书声……
然后,我笑了
连笑声也渗透进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笑意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纯真……
还有一学生写到:
假如我是一颗草
我也应该用柔嫩的腰肢舞蹈
这被霞光所装饰的校园
这永远孕育着我们年轻的梦想的摇篮
这活跃地奔跑着的矫健的身影
和那来自教室里的一缕幽幽的书香……
然后,我枯了
连叶子也腐烂在泥土里面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挂笑容
因为我对这校园爱得执着……
以上诗句都是同学们的精彩呈现,我想学生在创作这些诗句的时候,一定仔细揣摩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他要表达什么情感,他又是如何表达的……老师用这样一首让人激动不已的好诗当媒介,让学生与诗人之间产生情感的碰撞,实现灵魂的沟通,学生也就走进了诗人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读《纸船》后,请同学们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试着写一两句诗。我写的仿写示例是: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其实能寄托“母爱”的又何止“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
学生们纷纷写出让人激动不已的诗句:
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
深夜里,母爱融在被子里,盖着它,暖烘烘。
饥饿时,母爱浸在饭菜里,嚼着它,美滋滋。
干渴时,母爱溶在牛奶里,啜着它,热乎乎。
上学后,母爱聚在唠叨里,品着它,爱切切。
求学时,母爱藏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
调皮时,母爱藏在巴掌里,挨着它,热辣辣。
上学后,母爱嵌在灯光下,看着它,心酸酸。
离家后,母爱镶在相框里,望着它,泪潸潸。
在创作这些诗句的时候,学生们一定是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会用发现的眼光和思考的大脑去寻找和定位融会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母爱,他们和诗人一定是心灵相通的。这样的仿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母爱的理解和体验,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思考,而且还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仿写诗句让学生顺利地领悟诗人传达的整体艺术氛围――意境,让美的思想、美的精神、美的情感真正流淌到每个学生心灵的深处。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1942年在日寇阴暗潮湿的土牢里写下的一首情真意切的诗篇,抒发了诗人对灾难中的祖国由衷的关切和真挚的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向往。读完这首诗后,我引导学生用心灵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参与诗人的创作。老师这样启发:诗人生活的那个苦难的年代已经过去,今天的中国已经以雄狮之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祖国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荣耀,自豪和幸福,请同学们也伸出你们的手摸摸这块热土,并抒写你们的感受,表达你们的情感。学生们写出了如此精彩的诗句:
我用炽热的手掌,
抚摸这富饶的土地,
巍峨雄伟的长城给了我坚不可摧的力量,
波涛汹涌的黄河已注入我的血脉,沸腾了我的胸膛……
学生们在创作这些诗句时,一定能体会到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深情地抚摸祖国大地时不同的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当抚摸着敌人铁蹄蹂躏下的土地时是冰冷、凄凉、阴暗的感觉,诗人要表达的是对敌人践踏故土的无比忧愤。当抚摸到“辽远的一角”的解放区时没有了阴暗和血污,而是充满了温暖、光明和生机,跳动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快乐与激动。学生们一定会把自己和诗人的情感作一番比较,进而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诗人在选择景物时,沦陷区的景物为何都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而解放区的景物则是积极的、暖色调的。仿写这一环节,真正给了学生一个涵泳体察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在创作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学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仿写: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迷茫,不要不知何从,浩瀚大地,苍茫天空,哪里都有你生活的意义,当你的灵魂飞离这虚伪的世界,用婴儿般纯真的笑容迎接你新的未来。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要汲取前车之鉴,要对生活充满希望,要努力去实现你的人生目标。假如生活欺骗了我,我不会再哭泣,我要勇敢地前进,我相信生活不再将我抛弃,所以我要更加努力。生活总要继续,阳光总会来临,拭去眼角的泪,勇敢向前去。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灰,不要意冷,黑暗将会隐退,光明将会出现。面对美好的明天,请大步向前走,不要畏惧一切,快乐将会成为你的终点……
通过如此仿写,学生领悟诗人的创作意图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仿写尤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情趣,写出的诗句同样扣动心扉。
1、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2、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3、一缕情丝不曾断,两行泪水似涌泉。
4、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一埠沧海变桑田,一埠留君作思念。
6、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7、天上一首瑶台曲,人间一段生死恋。
8、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9、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0、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11、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2、今生一场荷花梦,来生还做护花人。
13、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4、风雨不解离别恨,缠缠绵绵到窗前。
15、多少柔情诉不尽?空余一曲《笑红尘》。
16、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7、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9、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轻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20、采莲湖上掉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编号:
教学设计模板
学
科
语文
版本册数
课目名称
(示儿)
教学目标
1.体会《示儿》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古诗的方法,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读懂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1.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
使用方式和意图
一、出示课本中的古诗和图片,导入新课。
(一)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
1.学生交流对陆游的了解。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
2.学生交流陆游临终时中国的情况。
(金兵南侵,南宋偏安,中原陷落,百姓凄苦)
(二)理解诗题的含义。
二、学生图文结合自学古诗,教师检测古诗自学情况。
(一)学生自学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理解诗意。
(二)学生在组内朗读古诗,相互纠正读音,并说明纠正理由。
(三)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朗读古诗,其他学生点评。
(四)齐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三、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
(一)在组内交流已经理解的字,向组员请教还不明白的字词。
(二)全班交流:
1.讨论古今异义词,理解重点字词的意义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但”,只是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扫祖宗
“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
2.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扫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三)指名学生连贯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陆游明知死后万事皆空,还要叮嘱儿子家里祭拜祖先时把收复中原的好消息告诉自己?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一)指名学生读,点评。
(二)教师范读。
(三)齐读,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
(四)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五、拓展阅读。
(一)出示阅读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二)教师点拨
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厩:马房。
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遗民:沦陷区人民。
(三)交流,提高认识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写的,从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六、布置作业:课外收集爱国的诗歌。
课件出示诗人陆游的头像和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导入新课,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外搜集资料,对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认识,从而为深入学习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课件出示古诗诗句,充分让学生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
课件出示古诗诗句,其中关键字词用红色标示出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读懂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件出示的诗句,加深对古诗思想内容的感悟。
课件出示补充材料,阅读陆游的其他作品,加强对爱国诗人陆游的认识,感悟诗人的爱国热情。通过补充阅读爱国的诗歌,也扩大了学生阅读量,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板书设计
示儿
(
陆游
)
悲
不见九州同
望
北定中原日
摘要 陆游《陇头水》一诗运用丰富的想象,通过“我”与前方将士的交谈,谴责“和亲”政策的不得人心,抒发了诗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之情。这首诗内容单纯,语言浅显,率意造语,直吐胸臆。但在主题表现及人物刻画上,却有其匠心独运之处。诗人通过设置悬念、环境烘托、欲扬先抑及层层剥笋等手法来表现作品的爱国主题,寓抽象于形象之中,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陆游 《陇头水》 主题表现 人物刻画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平生以报国为念,为收复中原、统一祖国而呐喊,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陇头水》便是其中脍炙人口的诗篇。其诗云:
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挽绿沉枪。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我语壮士勉自强: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此诗作于庆元二年(1196)冬,时诗人已七十二岁高龄了,赋闲山阴七载。在悠长的闲居岁月中,诗人的爱国热情丝毫不减。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通过“我”与前方将士的交谈,谴责“和亲”政策的不得人心,抒发了诗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之情。
诗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位壮士夜不能寐,三更半夜爬起来,在霜凝大地的旷野里踽踽独行,想起在此虚度光阴,欲归不得,不禁泪流满腮,泣不成声。于是,“我”走来对这位壮士说了一番勉励的话:“好男儿应志在四方。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也是平常的事情,怎么能够顾妻恋子,作儿女情长之态呢?”然后,这位壮士向我诉说了心中的苦闷:“屈辱求和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每年只见大车小车的金银绢帛送往胡羌,只求苟且偷安,哪管人民的死活!我夜观天象,太白星暗淡无光,可知朝廷无意于收复失地。我虽欲以死报国,可是报国无门啊。”全诗就在壮士的悲叹声中结束。
壮士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陆游始终想做一名操戈上阵的战士。在他心中,也一直燃烧着收复失地、赶走金敌的爱国信念。在陆游9300多首诗作中,吟咏壮士的多达四十余首,如“登临壮士兴怀地,忠义孤臣许国心”,“国雠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字里行间始终激荡着一股滚烫的爱国之情,展现出了一位虽备受挫折但爱国之心至死不渝的志士形象。
而诗中的“我”则是诗人形象的另一半。在诗人的思想深处存在着无法排解的矛盾:一方面,诗人坚决主张抗敌御侮,为国雪耻,不管受到多少打击,他的“恢复神州”的爱国信念却始终坚定不移,这种强烈的爱国激情在他的诗作中常有表现,“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异梦》)。后人评价他所写的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清赵翼语),可见其爱国热情的强烈和执着。另一方面,南宋小朝廷卖国求和的投降政策已成定局,诗人抗金复国的抱负以及个人的功名事业,都长久得不到伸展,理想变成了梦想、幻想。这不能不使诗人感到无比的悲愤和痛心。这个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解决,于是诗人只好将它寄托于梦境或幻想之中,通过这种非现实的境界,来表达自己思想上的矛盾与苦闷。
全诗紧紧围绕着“报国欲死无战场”这一中心题旨来展开。为使行文有波澜、有起伏,诗人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误会手法,先抑后扬,逐层推进。首四句为一层,写戍边壮士难以排遣的乡愁,是一抑。首句“陇头十月天雨霜”即突出边地早寒,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哀伤的抒情基调。接下来点明所写对象的身份是戍边将士:“壮士夜挽绿沉枪。”诗人以一个“夜”字,既隐约地表达了壮士终夜难眠、抚枪兴叹之意,又为下文抒写乡愁作了铺垫。三、四两句写战士的乡愁。古乐府《横吹曲・陇头流水歌》有“陇头流水,流离西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之句,《陇头歌辞》也有“陇头流水,呜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肠断绝”的内容,都写征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由此而导发的愁绪。“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即化用此意,显见思乡之切。
“我语壮士”四句为一层,写“我”以长者的口吻勉励壮士以天下为志,为国家立功,鼓励他从哀伤中解脱出来,又一抑。诗人抓住壮士正值立志之年的年龄特征,有意指出,好男儿应志在四方,不应割舍不断故乡之恋、家人之思。为了加强说服力,更有效地激发壮士的爱国热情,诗人连用两个典故,从正反两面加以劝勉:先用马革裹尸的英雄壮举从正面鼓励这位士兵,以豪语激奋将士。“裹尸马革”典出《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后用“马革裹尸”这一成语形容英勇作战、献身国家的意思。接着再以困守闺阁、足不出户的妇女作比,从反面进行戒勉:男子汉大丈夫,本不应作女子态,留恋家庭小天地。“妇女不下堂”,典出《春秋》襄公三十年《谷梁传》:“妇女之义,傅母不在,宵不下堂。”“岂若”意即“怎么可以像……那样呢”,语气中带有明显责怪的意思。
“生逢”四句为第三层,写战士对劝慰者的回答:乡愁固是难禁,但最可悲伤的还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老百姓用血汗换来的金银布帛每年数以万计的送到金人那里以求苟安,国势日衰,身为战士却不能为国出力,报国无门,怎不令人气愤和悲伤!全诗至此戛然而止,“我”还能用什么语言来安慰对方呢?留给读者的只是一片无言的沉默,在这沉默中又分明回响着作者与戍边壮士的愤恨共鸣。
“和亲”指与敌人议和,结为姻亲。《史记・匈奴传》:“汉亦引兵而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这里指南宋朝廷先后两次与金人签订的屈辱和约。绍兴十一年(1141),南宋小朝廷与女真贵族达成了屈辱的“绍兴和议”,规定每年向金缴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隆兴二年(1164),宋金又订立了“隆兴和议”,议定金、宋之间是叔侄之国。诗中“和亲”、“岁辇”即指此而言。“岁辇金絮输胡羌”,是说每年要用车子装了无以数计的金银丝帛,送到金人那里苟求偏安。句中“辇”原指用人拉的车,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用的车。这里作动词用,指用车载运。“金絮”指金银布匹。“胡羌”指胡人,羌人,都是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金人。
这里,诗人通过将士之口,表达自己对南宋投降派屈膝辱国、耻事敌虏行为的痛心疾首之情。“夜视太白”两句,又从上两句中化出,是上两句内容导出的结果。“太白”即金星,古人认为金星是“上公大将军之象”,主杀伐。故诗中多以此比喻兵戎之事。李白《胡无人》即有“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之说。“夜视”两句的意思是说,现在金星的光芒收敛,象征朝廷苟安半壁江山,无意收复失地,一统天下,以致有志之士无舍身报国的机会。
这末四句绾结全文,点明题旨。它既是紧承中间四句而来,回答劝慰者的误解,又同开头四句遥相呼应,揭示了壮士之所以抚枪难眠,悲戚忧伤的原因。原来前线战士“三更起坐泪数行”,绝不仅仅是思乡之泪,更重要的,是因为报国无门,一年年过去,老死疆场,徒劳无功,叫人怎能不悲伤!
就全诗来看,首尾四句都是实写,中间四句是虚写;写报国无战场是实,是本旨,语劝慰之意是虚,是引言,只是为了引出“报国无战场”的感慨。所以,就整首诗看,诗中感情的抒写是逐层深入的,诗中的内在联系是极为紧密的。
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这首诗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前线战士的哀伤,而是反映了全国广大人民对朝廷妥协投降政策的不满和批判,表现了一切爱国仁人志士的无限悲愤。值得注意的是,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七十二岁高龄了,但他始终不能忘怀恢复中原的大业。“报国欲死无战场”,也就深刻反映了诗人这种强烈的舍身报国的热切愿望和深沉的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主题的完美表达,有赖于诗中壮士形象的成功塑造。作者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匠心独运,将一个舍身报国的爱国者形象凸显于读者的面前。诗人首先运用侧面描写和环境烘托手法,简笔勾勒出壮士所生活的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以及陇水呜咽、角声四起、肃杀萧条的边塞氛围。“陇头”,即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此处系特指壮士所处的边防前线。“雨”在句中作动词用,“雨霜”即降霜,点出了天气的苦寒;“十月”则表明寒流来临之早。此时的南方正是天高气爽,冷暖适宜的金秋季节,可在这西北边陲,寒冷却过早地降临了。这就抓住了北方气候的特点,点染环境气氛,为下文人物登场作铺垫。诗中虽没有一字涉及到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而其痛苦艰辛之状,已尽在不言之中。
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勾勒点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有“层层剥笋”之妙。先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因为是在晚上,看不真切,只看见一个大概轮廓,所以不作细致的刻画,而只突出一个基本特征:带枪。表明身份:是一位在边地打仗的士兵。一个“挽”枪的动作神态,又写出了士兵形象的“这一个”。他既不是昂首肃立,高度警惕的哨兵;也不是运筹帷幄,决胜疆场的将军,而只是一个思想上极度苦闷,精神颓废不振的守边战士。
接下来再写人物的内心苦闷。作者以追叙的笔法,揭示人物思想情绪的转变过程。先是“闻”,因为是在夜深人静之时,所以陇头流水的哗哗声就格外刺耳,这就自然引起了“壮士”的怀乡思归之情。接着是“思”,思归而不得归。不仅如此,现在功未成,名未就,在此蹉跎岁月,虚度光阴,日月逝于上,形体衰于下;国耻未雪,失地未复,虽有为国捐躯之志,却无杀敌报国的机会。
由己而家,由家而国,家国之恨,身世之感,芳草之思,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积越厚,终于使得这位壮士难以自恃,无法入睡,就只好起来,接着写“起”。夜深人静之时,这位壮士轻轻地披霜起坐,独自抚枪兴叹。一个“夜”字,隐约地表达了壮士终夜难眠的苦况。最后写“哭”,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眼前这位壮士三更起坐,泪流成行,可见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以排解的伤心事。这就自然过渡到下文的主客对答。诗人以外写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细腻深刻,真切感人。
再次,诗中悬念的运用也很成功。开头四句作者先用浓墨重彩之笔,渲染出边地浓浓的乡情,这就给读者和“我”留下一个错觉,即壮士抛洒热泪似乎是因“思故乡”而起。接着即引出第二层“我”对壮士这种儿女情长行为的批评,不像志在四方的堂堂男儿。显然,“我”认为这是壮士“泪数行”的原因。其实,这是“我”故作误解。第三层通过壮士的回答,解开了悬念,原来壮士洒泪是因为“报国欲死无战场”,说明关心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诗意的展开,一波三折,别具一格。
用韵方面,本诗采用的是颇有民歌风味的一韵到底,句句押韵。这种每句押韵的七言古诗,称为柏梁体。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这种格式写不好容易使声韵密集,结构板滞,但陆游采取对话的形式来表现,既保存了乐府的“古直悲凉之气”(《唐宋诗醇》),使人感受到诗人犹如江河奔涌,澎湃倾泻而出的感情,又具有灵活折宕之势。
最后,文章以对话作结,一方面是作者有意借“壮士”之口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另一方面,也使得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完整。另外,全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情节,揭示本质,明显地是采用了古代民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它不仅使诗形成了自然的过渡,同时作者将自己的思想矛盾通过人物对话逐层表现出来,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议论,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宋)陆游,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 向彤:《陆游诗词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3] 王树溥:《陆游诗作中自我形象的塑造》,《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
企业集团收发文管理**
一、收文
1、登记:所有外来文件由行政部**在文件上编写总流水号,按流水号、接收日期、文件标题、发文单位、附件、传阅去向等项目登记在《收发文件清单》上。
2、传阅:由行政部填写《文件阅办单》将登记后的文件按轻重缓急、保密程度在文件处理卡片上签署传阅对象分送有关负责人传阅,及时分发、及时收回归档。
二、发文
1、公司文件的拟定签发,**外具有指令性和权威性。
2、拟稿:公司文件一般由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自行起草,要对文件内容负责。文件内容涉及跨部门事务,须经部门间协调后方可发文。如事关公司的重大内外决策业务往来的文件,由董事长指定专人负责起草。
3、核稿:公文起草后,由拟稿部门经理审核签字,如公文内容涉及其他部门事务,须由****共同审核签字;会签由主管副总会签。事关公司重大内外决策、业务往来文件,由董事长签发。
4、签发:凡以公司名义行文的,须经行政部经理、董事长签发后,方可交付打印,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需以部门名义**行文的,部门经理签发即可。
5、打印:在拟稿、核稿、签发手续齐备后,交行政部审核登记,标明文号,密级和分发范围。董事长直接签发的特殊公文,但要补办登记手续,按审核份数打印。
6、盖章:文件打印校对完毕后,按公司的《印鉴管理**》加盖公章。
7、存档:公司所有文件均须存档一份,发文部门也须自留一份备查。
8、传递:保密文件的传递,按密级和分类范围由行政部分发。一般公文的传递由各部门自行送达。
三、传真
1、由前台**收、发传真,并记录到《传真接收、发送记录表》上。
2、发送传真要**用公司传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