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那么你有了解过议论文吗?如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初三开阔视野议论文作文【优秀9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嘀嗒嘀嗒,随着时间的流逝,试卷上的白纸衬着的黑字也越发模糊,心越发地急躁起来,却一直无解,反复盯着试卷上的那几个数字,草稿纸上写了划,划了写,一遍又一遍,总是无解,无奈,交卷。
总不知如何是好,题目没写出来总觉得手足无措,只得拿出试卷再看一看方觉安心。
谁知,这一观之下,引发了我心中之万年悔恨,在题目旁的图上,赫然地标着几个数据——被我所遗漏的。这,我无言以对,只得哀叹人生不尽意。
转念一想,我当时没有看到这幅图,我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题目的文字部分,而这个图,压根就没有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这样发展下去,我岂不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把视野放在了十分片面的一点,忽视其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呐,结果连我自己都不敢想了。
思绪纷飞,又飞到了几年前,母亲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所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就带着我兴冲冲地跑去了,到了那里,却是四周全是光**的没什么景*,只得大喊上当受骗,无奈来了不好再回去了,只得向前走。直至走到一村庄,回头望去时,山壁上也有一片喜人的绿*,在太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的晶莹,如绿宝石一般令人无可挑剔。山坡上的小花也绽开了笑颜,着实是一番美景,可我们为何没见到呢?——是视野太窄了罢。
思绪又拉了回来,我不禁感慨,视野宽广真的很重要,有时能决定人的一生
初三赵明哲
那节数学课后,只有他跳出了我们的常规,没有循规蹈矩。
那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几何题一种新的辅助线——作对角线平行线,并延长交于一边。理论的部分讲完之后,老师就让我们写讲义上的题目。无意间,我似乎瞥到了数学老师“狡黠”的笑容。
写前几题的时候,都非常轻松,对我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一样,写的速度很快。我在最后一题前停了下来,看了看同桌焦急地抓耳挠腮的样子,又看了看他那张几乎是空白的讲义,不禁笑了起来。同桌的数学成绩不如我,这使得我打心底就有点看不起他,更别提他课堂作业的速度了,都赶不上我。听到我的笑声后,他把头低得更低,好像要陷进讲义里去。
可是写到最后一题的我,却被它难倒了:上课时讲的辅助线,无论我从哪里做,都与条件没有一点的关系,无论从哪方面思考,都证明不出想要的结果。“怎么写?怎么写?怎么写……”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图形在不断变幻着,我的头上也冒出了涔涔的汗珠。教室里面寂静得只能听见“沙沙”的笔声,而我却无动于衷,只能对着图形空想。
过了好一会,同桌轻轻碰了一下我,小声地说:“那个……最后一题我会写,其实知道了辅助线的话会很简单,要不要我跟你说说?”我的心里“咯噔”一下,自尊心让我恼羞成怒,心想:我就算是一直不会写这题,把这题空着,也绝不会向你请教的。随后我将一个尖锐的眼神甩向了他,他也只好回过头去。
这时,老师开始评讲这份卷子了,前面的题目我根本就没有耐心去听,恨不得老师直接讲最后一题。
终于讲到最后一题了,数学老师却卖了一个关子,对同学们笑了笑说:“有哪位同学会做这一题,可以上黑板做下这题。”全班都沉默了,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同桌走了上去,刚把图画好,辅助线补了出来,老师就说:“很好,已经够了,下去吧。”看了黑板上的图,我恍然大悟,想不到这本来是道简单的题,原来是我的视野只局限在了今天的课程,硬是要把学到的辅助线套用到这一题上,所以才解不出来。
“今天讲义的最后一题,是我故意设置的,就是为了考验你们会不会学什么,就偏要用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道题目不可能做得出来,学数学思路一定要开拓,要宏观,这也是考察一个人的视野。”数学老师听了听,继续说:“全班都须要改掉这个毛病。数学不是单纯的练题,不用脑筋的写题。别说是数学了,所有的学科,尽管都需要你用已有的知识去类比,但是有时也要跳出这种思维定式,跳出常规,丰富经验!”我沉默了,内心也怔住了。是呀,这是我的毛病:循规蹈矩,思维狭隘。
从那以后,我们班的的均分有明显上涨。
跳出常规,意味着不循规蹈矩,意味着不受制于已有的经验,一切得以拓宽。
如今社会中,最注重的便是开拓视野。
古代晚清政府政策中的闭关锁国是极大的失败,由于对外部世界的进展盲目不,对于自己实力又过于自大,对于外部先进思想与科技通通排斥,认为有过而无及之,这才导致了耻辱的近代史。开拓视野即是采纳,对于问题的采纳。至于判别正误,又另当别论。
开拓视野,也是开拓思想。就例如新文化运动中的鲁迅、李大钊、胡适等先进分子中,有哪一位不是出国留学,开拓自己的思想,否则他们仍在写着酸腐的八股文沉醉于腐朽的认知中。当人类在开拓思想时,是对一类物体的一种新认知,人脑在思索问题时,有极大多数会追随自己的思想,这好比为什么人类在最危急的时候,最容易信神。
开拓视野,便是开拓认知。如今高等院校便极为重视游学,重点在一“学”字,其主要目绿色作文网的为,使你的思想不再被囚禁于地球上的其一点,而是去见证许多有意义的地方。古人的智慧中也有强调这一点,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曾派120多名学生到美国学习,让他们吸取那里的先进科技在那里学习,对于先进科学的认知。
强调开拓视野,并不代指一味去相信,要有选择性的开拓视野。例如孙中山曾去英国,在那里说道“别人都说英国是先进的代表,我虽然看到了英国的民族、英国的民主。然,人民生活却不如意,我决定在我的主义中再添一民主,如今已完成吾三名民主义的创作。”孙中山并不是一概去模仿英国的制度与社会,而是在开拓视野之后,择决出好、剔除坏,这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开拓视野,不仅要开拓思想,更要开拓认知,同时还要善于选择,从既有经验的泥潭中拔除出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他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进步。
读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使我们更上一层楼。
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在赞美书,如高尔基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的“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等等。都说了书的作用。
我读过好多书,其中有令我开怀大笑的书,也有令我放声大哭的书。比如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读《鲁宾孙漂流记》,让我体会到了主人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宁愿放弃现在的豪华富贵,寻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还有一些书我记得非常清楚,如《罐头小人》,讲述了5个从罐头里来的小人物,他们各有特点,互有优势。有一次,小人中的博士进入了一个笨小孩的耳朵里,每当考试时就和他说答案,让他考满分。还有《三国演义》,其中许许多多的场面映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无法忘怀:关羽不受荣华富贵和权力的影响,过五关斩六将,回到主公刘备的身边;常山赵子龙为了救阿斗,一人抵挡曹操十万大军,当时的场面,真是令人惊心动魄啊!还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故事,让我想忘也忘不了啊。
我觉得,读书知识多。爱读书的人,往往两个地方是多见的。一是在读书馆、二是在书店。多读书的人,拥有的知识也同样的多;这时候就觉得学的很少,学海无涯。“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一位伟人曾讲过的。多读书,多有知识,同时就有力量、财富。在这个知识竞争激烈的时代,没有文化绝对是不行的。知识的卓越也将为个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入。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每本书都有她的精华,舍弃糠糟,吸取精华,你会变得明智聪慧而豁达。如果你有时间有空闲就读书吧!如果你没有时间没有空闲就挤时间挤空闲读书吧!再没有比读书更能让一个人神情淡雅从容自如的事情了!
同学们:“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让我们与书交朋友吧!让读书之花,盛开四季校园
随着“叮叮!当当!”的钟声响起,许许多多的人看见老师走出教室后,放下了满*红的考卷,迎接自由自在的下课时光。
走出教室,不必再被考卷缠绕,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直挺的松树、翠绿摇曳的椰子树、菩提*的初夏荷叶及风尘仆仆、随风迁移的候鸟,令我尽收眼底。刺红的太阳把我脸晒得红通通的,彷如秋天刚成熟的苹果似的。
在教室里就如同在火山里,头脑随时都要爆开,而在赤热的火山里,一块块的岩石就彷彿一张张的考卷似的,写也写不完。而在教室的外面,可以捕捉一些在大自然里,人生中精*的镜头,让在学校的生活里,更加美好、更加快乐、愉悦、更加自在。
我不喜欢待在窄小的教室里,不希望埋没在黑白的考试卷里,只希望我有一片宽阔的天地,让我自由自在地奔驰,让我尽情地玩乐。
钟声再次响起,我依依不舍地离开那宽广的天地,并与小花、小草们说再见,步伐不再像下课前那样沉重。走进教室,准备再次打开那含有复杂公式的数学课本。
走出教室后,我才发现世界是多么的宽大,普鲁斯特曾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是寻找新世界,而是用新视野看世界。
初三张佳仪
小学时,我们都曾积极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比如爱心义卖、小记者义卖报纸、用压岁钱资助生活困难的儿童等。在同学中,我算得上是最积极的一位小雏鹰了,经常“脱颖而出”,因此我从小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公益就是捐钱捐物,帮助别人。
这一段自以为是的“辉煌”认知,终于在初中二年级得以终结。
初二时,我受邀参加“中国青少年公益发展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优秀志愿者们,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的事迹和经验。起初,我并没有在意这件事,因为我还是抱定已有的看法,参加志愿者活动就是做公益,而那些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们,无非也做着与我相同的事情——卖报纸、爱心义卖、资助有困难的人……
当我应邀来到会场,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们早已团团围坐在会场中央。会场里出奇的静,仿佛连一根细针落地的声音都可以听到,大家心中都充满着好奇而期待。我悄悄地找了个空位坐下,环顾四周,身旁一位身着白衬衫、牛仔裤,扎着马尾辫的大姐姐向我微微一笑,出于礼貌,我也朝她笑了笑。渐渐地,周围的人开始轻声交流起来,这时,我身旁的大姐姐突然起身,大步地走向会场中央,全场的目光都聚集在她身上,站定后,她望了一下四周,深吸了一口气,露出自信的笑容:“我先来暖个场吧!大家好,我是高二的学生。我成立了助盲社团,开发了助盲APP,去帮助盲人去更好的感知这个世界,生而为人,我们本应拥有同样的感知生活的方式和追求梦想的权力。”
随着大姐姐的介绍,大家也纷纷开始生动的描述自己的事迹:“我拍摄了微电影,向更多的人传递属于济南的历史和故事。老建筑、老街巷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老街巷已经消失,但至少我们可以努力让它们的故事留下来。”
“我们是黑土麦公益组织,作为一个由众多世界名校毕业生组成的公益组织,黑土麦田致力于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在乡村进行产业扶贫,创造可持续的影响。”……
听到他们的侃侃而谈,同学们的脸上有探询,也有向往。
我突然意识到,做公益有不同的方式,而不是笼统的“助人为乐”,我原本以为的公益,它来自我即有的经验认知,但这次经历告诉我:公益有多种形式,需要大家不同的想法聚集在一起,互相碰撞出全新的思想火花。正是这样的愿景让我们聚合在了一起,就像灯塔可以驱散黑暗、播洒光明。
从此以后,我不仅改变了自己对公益的认知,更明白了: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又常受制于已有的经验。所以,要想真正识知新事物,就必须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经验,并勇敢的去接受新事物。
“少年心当云,谁念幽寒坐呜儿”一句七行务道尽书生意气,声讨方遒的野心。
古人说,“知足常乐。”似乎如果你没有雄心壮志,没有远大的理想,你很容易就会满足。然而,有些人说,“如果模式越来越小,生活的道路就会越来越窄。如何谈论幸福?”
为什么这些观点会有分歧?原因在于“人”。所有这些都来自于人们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社会变化的适应性。雄心勃勃的人天生是人民的英雄,但他们野心勃勃,只能在生活中混日子。那些没有野心的人只能从井底看天空。盲目的傲慢只会导致自我毁灭、懦弱、自卑、容易一事无成,而固执只能被社会所消除。
因此,对于那些想要生活幸福的人来说,正确的愿景和事业无疑是一切的基石。
从前有一只青蛙坐在井底看天空。认为天空如此之小是多么荒谬。许多人,像这只青蛙,被困难所困,却不知道它。如果他们能混过一段时间,他们真的会很满意吗?恐怕不行。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平庸。他们都渴望蓝天和外面的世界。
"大鹏在一天之内顺风飞升至9万英里。"他的翅膀不仅满足于翱翔的龙蒿,也满足于与驱虫剂的竞争。他的视野如此广阔,以至于他瞄准了所有的方向。
也许每个人都听过“先给他赚一亿美元”这个有趣的故事。许多人嘲笑它,但他们不知道王建林的小标志可以让无数人接近它。那些说他们将“先赚一亿美元”的人只是在开玩笑。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愿景有多重要,模式有多重要,什么适合自己的愿景更重要。
作为年轻一代,一个人必须有“乘云”的头脑。这不是为了高目标,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步调整。然而,在今天和谐稳定的生活中,一个人绝不能无所事事,无拘无束,浪费时间。这种幸福是舒适生活创造的虚假氛围。烈士们在他们的暮年仍然瞄准数千英里。他们想驰骋在更广阔的领域,欣赏他们成就的高尚情操和幸福。对于那些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的人来说,他们最终会用筛子筛出——杯水。
“年轻人应该牢记在心”。只有当他们以自己的方向为目标,看到适合他们所看到的愿景时,他们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作为一名正常人,只要睁开眼睛,扫视一周,其周边的一切就都会映入眼帘。但是,一切事物都是有其局限性的。不可避免的,我们的视野也是有局限性的。
当我们用双眼观察事物时,有时会忽略一些东西,有时甚至还会产生一些错觉。网上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视频:一开始要你数白衣人的传球数,主要部分放完后却突然问你一个可能让您傻眼的问题——“你是否看见了一只大猩猩?”。接着画面“倒带”,真有一只人扮的滑稽的大猩猩十分抢镜地走过,还对你打了个招呼。为什么你看不到那大猩猩呢?为什么有些人在玩找不同游戏时总是找不全呢?为什么有些东西近在眼前,我们却找很久也不见得找得到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寻找视野中的物品时,由于某些缘故,总会忽略掉许多东西。而且观察某样东西越仔细,其他的就会更模糊(有点像不确定性原理)。
至于错觉,网上倒是有不少的图片:简单的问你两条线谁长谁短,直还是弯;也有一些有趣点的,例如一个黑色背景下的白色点阵,却会让你觉得其中有黑色点。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地上画了一个十分逼真的大坑,结果许多人即使知道坑是画的也不敢踩在上面。而且,据说美国“魔鬼公路”的超高事故率也是由错觉引起的。
其实,不仅眼眸的视野有局限,我们思维的“视野”也是有局限的。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在棋局对弈时是十分贴切的。我也是一名棋手,在经历无数的棋局后,发现无论自己还是对手,在对局激烈时经常会不经意地将目光局限在棋盘的某一角,结果因为考虑不周出现了失误,而这些失误在平常清醒时是绝不会犯的。除此之外,我们在解难题的时候,不也是经常苦思冥想许久却不得解,翻阅答案或请教他人之后才恍然大悟吗?
在看待某个问题时,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也就得出了迥异的结论。例如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人说其主要原因是清政府过于腐败;有人说是科技落后之故;有人说中国之前已经输掉了整个经济;有人说那是由于中国当时制度落后;还有人说中国之败,败在思想落后,而且狂妄自大地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固步自封……其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不同角度得出的,也都有一定道理,但都并不全面,也不可能全面。因为我们受到了“视野”的局限。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尽量减轻视野的局限呢?我认为我们应及时地跳出原来的视野。
举例来说,碰到暂时想不出的难题时,不妨暂且放下,先做别的题目或是休息一下,到时候再回来做,兴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我在下棋时,也总会提醒自己顾及全盘,或者暂时离开醒醒脑。
在观察事物之时,要以全知的视角,不要局限于一处。我看那段视频时,便是如此,不仅数清了白衣人的传球数,注意到了滑稽的大猩猩,甚至还数清了黑衣人的传球数。
而在看待某一问题的时候,多从几个角度入手,尽量摆脱视野的局限,也许会有一些新的体会。
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视野层面。多看一些书,多关注一些新闻,多经历一些事情,可以将我们的视野抬升到更高的维度。正如拥有准三维视野的我们,在看待二维、一维问题时并不会感到困难,看三维事物也比较全面,但是在面对四维甚至更高维度的问题时便是黔驴技穷了。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一次因为走路时观察星空入迷而不慎坠入深坑,有人笑其上能知天,却看不清脚下的路。而两千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却对此评论道:“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两种看法分别讽刺了两种被视野的局限的人。
可笑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将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受到视野的局限。也许闭上眼睛,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于是,学校的操场,便成了我那两点一线的生活中惟一能望出百米之外的地方了。
操场上的绿并不是那种很有生命力的绿一带着点惨惨的黄色,不知是因为城市不清新的空气。
过分的保护使它营养过剩。那懒懒的毫不在意的气息,和那灰蓝色的天空有点儿相近,也和走过它身旁把目光缓缓从它身上滑过的我有点儿相近。我并不在意它的颜色,天空的颜色,只是渴望目光不要总是停留在短短的距离中,只是渴望心随着目光向那什么都没有的地方飘去,任它飘向何方——只因自己也不知道想看到什么地方,不过是想要那种空荡荡的感觉罢了。
目光终于还是停在操场那一头的围墙上了。心,终于明白在此地是永远无法找到那一望无际的感觉。于是,慢慢地抬起头——天空是惟一能望穿的东西了。看着,看着,只觉得那被修去了边角的蓝灰色正一点一点地压下来,压下来,想要包裹住我本已不自在的身体。我不顾一切向前冲出去,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了眼睛。只觉得黑色的无底的深渊中有些彩色的东西在闪烁,然后渐渐地,渐渐地隐去了,终于不留痕迹。我像被惊醒过来,努力睁大眼睛。看清了,四面都是墙。
想起了三毛笔下的撒哈拉。一眼望去,荒芜的撒哈拉只看得到驼骨的白色反光,只看得到黄色与蓝色的交接线。我爱的就是这种空荡荡的但有无限充实的感觉。
看着城市中惟一流动着的五颜六色的车辆,上面的广告牌大大地标着“cm”,我想起了那小小的屏幕——那据说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见整个世界的东西。我看着那上面的秀美的图画,看下去,再看下去,只不过是一个一个的点罢了。我沉迷于其中的时候,只是想让它代替我的思想;当我离开的时候,却只有深深的失落——那种眼前空虚着的失落。
想起了有次站在大片农田中的感受,忘记了农田的样子,却永不忘记心中充实的感觉。
给我们视野吧——给我们充实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