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门学科,那么数学的论文有哪些呢?
概念该学术规范是学术规范和中医学学术规范的下位概念;具有其上位概念的共性特征以及区别同级概念的自身特征。定义该概念为:研究主体从事中医学术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需要遵循的学术追求与行为活动的基本准则和具体规范。这一概念及其定义指明规范的对象是研究主体(代指研究人员)与其研究内容,规范的内涵是学术追求与行为活动的准则。它符合学术概念的“专门系统的知识及其对该知识的研究”的双重含义,且具有学术规范下位概念的自身特征。因此,是一立得住的概念及其定义。尽管今后需要修定,但目前可以参照应用。
结构不同的学术规范都有其有不同的结构。现代中基学术规范具有如下3个层面结构:学术追求,昭示研究主体的探索取向;学术准则,规定研究主体的基本方法原则;研究与写作规范,则是面向研究内容的具体规定。该规范的结构从上到下,由研究主体的价值取向到基本方法,再到研究内容的具体规定,是一逐步递进层层深入的立体交叉的有机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该规范及其结构,本应具有上面学术规范的相应内容和结构。如学术争鸣与评价的规范、学术不端界定与处罚的规范。限于篇幅和初步探讨,这些不足和缺如,留待学术共同体同行修正提高。
2学术追求规范指学术主体研究面向研究内容探索取向的规范
即对学术研究的目的及其目标是什么,做出规范。
探索未知指研究主体应当探索其研究对象尚未认知的现象及其机制的规范。创新,是学术研究首要目标。现有中医基础理论,是通过“以象测脏”、“司外揣内”建立起来的整体直观水平上的描述性的理论。产生脏象外在表现的内脏结构及其功能机制,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和发现,但远不清楚。因此,探索未知自然是该学术追求的首要规范。这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建立,至关重要。
追求新知指研究主体探索未知的同时,应当遵循洞察科学前沿最新知识的规范。遵循这一学术追求规范,方能提升中医学术研究水平,保障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科学发展同步。下面“学科尺度”所列举两个例证,足以佐证该规范重要和必要性。
3学术准则规范指研究主体进行学术研究和发表论著应当遵循的基本标准和原则
遵循如下三条标准和原则,有利于中医学术研究突破难以为外界接受的“瓶颈”,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及现代医学相互沟通。
科学视野指以科学眼光,从相关科学背景下,开展中医学术和现代中基的研究的准则。该条准则,是对中医现代研究已经走向国际科学前沿众多事实的概括,对这一发展趋势的把握。在sci收入杂志发表中医研究论文日益增多是事实,也是趋势。遵循这一准则,将提升研究水平,加快中医走向世界科学舞台的步伐。
学科标尺指从学科专业角度,开展相关研究并衡量研究水平的准则。如上所述,学术简言之就是各学科发展中的知识和对该知识的专业化的研究。因此,需要遵循学科标尺的准则,以衡量出研究水平的高低,提升研究水平。例如,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的研究,如果遵循学科标尺原则,用系统生物学学科尺度去衡量,则可发现其不足,有利于改进提高。有关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及其最新发展,详见下面“明确概念”条目下的例证。再如,我们前面提出“肝主疏泄的功能通过脑内相关脑区功能调控而实现”的科学假说[1],同样需要置于脑科学功能影像学科领域去比较水平高低。只有如此,才能改进提高。反之,如不遵循这一准则,则难免陷于“自话自说”的低水平重复。学科标尺作用,前面论文“新学科”[2]已做明确阐述,详参该文。
公认理念指研究应遵循科学界公认的标准,研究结论应取得科学界认可的准则。该条准则,是上述两条的补充发展。意义同上。有关“公认理念”详参“新理念”一文[3]。
4学术研究与写作规范
学术研究涉及从选题,到研究中的取材、设计、论证及其结论的全过程。限于篇幅和首次探讨,本文侧重于学术研究与论著撰写中的亟待重视几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探讨。初步提出以下7个方面的规范,一是现有中医学术研究与其发表学术论文中暴露出的问题与这7个方面密切相关;二是面向中医现代研究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构建,7个方面必不可少。以避免上述问题,减少新理论创建中的差错。
数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又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让学生难以直观理解数学知识概念,再加上传统的板书口述式教学模式,就更令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创设法,强调了初中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初中生数学的学习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问题创设法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初中数学应用问题创设法的必要性
兴问题创设法是一种以人际互动为取向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问题创设法强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初中生的数学能力的进步和发展。问题创设法强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初中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师生间形成互动交流的良好气氛,有助于发挥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问题创设法构建初中数学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初中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创设法在初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教学情景。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并通过初中生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逐步引导初中生思考与解决问题,从而使初中生递进式地掌握数学教学知识,有助于初中生提高数学成绩。例如,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中关于“数轴(1)”的问题创设:校门口有一马路呈东西走向,路上有一汽车站,汽车站的东3米处有一柳树,东5米处有一杨树,同时汽车站的西3米处有一槐树,西米处有一电线杆,试画出这一情景。
(1)如何确切表示出马路、汽车站、柳树、杨树、槐树和电线杆?
(2)在画情景中的物体时有无先后顺序?
(3)� 因此,进行问题创设有利于提高初中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源自实际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若将抽象化的数学问题转换为生活实际问题,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生活进行问题创设,是在初中生自身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现象研究数学。这不仅解决数学学科自身的知识性的问题,还可解决生活中技能性的问题,体现出新课标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以及数学学科的生活化与应用价值。例如,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中关于“圆(1)”的问题创设: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上学与放学方式,有学生是徒步,有学生是骑自行车,有学生是乘坐公交车。
(1)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见到的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车轮是何形状?为何要是这种形状?
(2)车轮能否做成其他形状?如果车轮是椭圆形、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等形状时,会发生什么状况?通过联系生活和感知生活进行问题创设,使初中生更易产生直观的感受与体会,且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从而产生关于“为什么”问题的思考,促使初中生主动学习初中数学。
3.融入其他学科。
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只是根据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教学,使数学变为相对独立的学科。而将其他学科知识融于数学教学当中,在增加数学趣味的同时,又能助于初中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利于初中生文理学科搭配学习。例如,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中关于“确定与不确定”的问题创设: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为我们留下无数宝贵的财富,成语就为其中之一。
(1)对于水中捞月、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和瓮中捉鳖这四句成语,同学们是否了解每句成语的含义?四句成语背后的故事,是否一定都会发生呢?哪些一定能发生?哪些一定是不会发生的?哪些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2)用你在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判断那四句成语都属哪类事件?本课研究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是为了让初中生感受到有些事件发生是能够事先确定,属必然事件或者不可能事件;而还有许多事件的发生是我们事先无法确定的,为随机事件。要想解决四句成语故事的发生事先能否判断,首先就需明白四句成语的含义,这就要借助到语文知识。进行以上问题创设,既可实现学科渗透与文理并用,又能将数学抽象化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有吸引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氛。
三、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问题创设时教师应联系现实生活背景,学会从趣味角度出发,并积极结合实践操作,增强初中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初中生自主探索能力,同时激发训练初中生思维能力和提升动手能力,从而实现初中生数学学习综合素质与课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函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知识贯穿于初中数学始终,初一,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函数,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概念、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关系和函数图象的对应关系,体会到数形结合这 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初二学习了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通过与一次函数的联系,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初三学习了反比例 函数、二次函数,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函数的相关知识,体会函数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的应用,因此函数在初中数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初中数与代数课程领域学习的主线。
二、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
1、充分发挥教材功能
教材本身的主导思想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某一个变化过程里两个存在特殊关系的变量中提炼出函数的概念,留绐师生很大的运作空间。几个例题中,例一试图用生活中熟悉的“摩天轮”引出生活中的数学,接着在例二中寻找具体的对应关系,例二让学生体会“唯一对应”的函数值,最后给出总结性的概念。设计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教师导引探索某些变化过程中存在的特殊的数学规律并加以概括、精练成数学概念。这正是新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特殊性点,也代表了今后数学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所以教学重、难点就是是如何引导,如何启发学生完成这一过程。而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适时点拨,使学生在思维上有收有放,即教师要设法自始至终的抓住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并配置生动的情景画面,还要大胆地在教材的使用上进行创新,不但对结构进行调整、还要对例题进行深挖、展开探索,以便实现学生感知概念并形成概念的过程。
2、讲清概念。
函数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抽象,变化,学生在初步接触函数时,对函数概念不易理解,感到陌生,所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尽量用简单的语言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函数概念,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和函数概念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而学生函数思想的形成,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由教师不断引导,深刻理解函数概念,只有把函数概念深刻理解了,才能进行课后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函数的含义。
3、注重“数学结合”的教学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本身就体现着函数的“数形结合”。函数图象就是将变化抽象的函数“拍照”下来研究的有效工具,函数教学离不开函数图象的研究。
在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让学生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首先,对于函数图象的意义,只有学生在亲身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等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才能知道函数图象的由来,才能了解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与自变量值、函数值的对应关� 其次,对于具体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通过亲身画图,自己发现函数图象的形状、变化趋势,感悟不同函数图象之间的关�
(2)切莫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首先,在探索具体函数形状时,不能取得点太少,否则学生无法发现点分布的规律,从而猜想出图象的形状;其次,教师过早强调图象的简单画法,追求方法的“最优化”,缩短了学生知识探索的经历过程。所以,在教新知识时,教师要允许学生从最简单甚至最笨拙的方法做起,渐渐过渡到最佳方法的掌握,达到认识上的最佳状态。
(3)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初中阶段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研究函数图象:一是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二是控制参数法。
4、用好“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要启发学生明白研究函数的意义和方法,研究函数性质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体现不同函数关系式的不同特性,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函数的图像来反映函数的性质差异,那么怎样建立函数的图像呢?我们可以依赖于一种工具――“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各类不同的函数展示各自特性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另一种方式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为形象直观地了解不同函数的性质。其实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同学直到初中毕业以后,也没明白函数的解析式与函数图像的关系,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列表、描点和连线,不知道函数解析式怎么就过渡成为函数的图像,而只是一味地死记它的画图步骤和老师强调的注意点,缺乏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其实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理解了有序实数对和平面内点的坐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后,有必要告诉学生,我们在画函数图像的列表、描点过程中,都是对函数中的两个变量的顺序作了人为的规定,规定了自变量的取值作为点的横坐标,而与之对应的因变量的值作为点的纵坐标。
5、渗透模型思想
仅仅了解函数的定义,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函数。理解函数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头脑中留住一批具体函数的模型。在初中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函数模型如何让学生把这些模型留在头脑中,并能帮助思考问题呢?首先,应该把函数概念的整体理解与每一个具体的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对每一个具体函数模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函数的解析式、函数图像、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来理解函数概念。最后,帮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借助于具体的模型,思考抽象问题。在数学思维中,无论讨论什么样抽象的问题,脑子都不能空,需要有具体模型的支持,这样才能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简洁。
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缺乏质疑能力的原因分析
(一)来自老师方面的原因
作为教学主体的老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质疑观、知识储备都会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产生影响。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着重于具体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学方法上老师总是把归纳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丧失了思维拓展能力,不利于质疑能力的培养。老师对来自学生的质疑不能很好的处理,同时老师的自身的知识储备有限也是影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原因。
(二)来自教材的原因
现行的数学教材展现的仍然是过多的公式、公理等纯数学知识,而很少提及这些公式、公理等纯数学知识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最终如何解决的。即使现有的数学与现实相联系,
(三)评价方面的原因
目前的评价标准仍然是把考分作为唯一的标准。而考题是对书本知识的模仿和再现。这样的评价标准难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方面没有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
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与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与老师的质疑,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与理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古人训: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新的数学课程改革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积极的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
传统数学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导,是课堂的权威,而课本被认为是最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的书籍。许多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存在迷信“权威”和盲从的心理障碍。我们教师自身必须要意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变互动的一个过程。要让学生置身于平等、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他们才更乐意去思索、质疑。通过创设情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教统计调查的这一课程时,我运用“抢30”的游戏来体现机会均等和不均等。游戏规则是这样的:第一个人先说1或者1、2,第二个人则接着往下说一个或者两个数,然后再由第一个人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人每次说一个或两个数都行,但是不可以连续说三个数。谁先说到30,谁就赢得游戏。问:这个游戏公平吗?这个游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让学生全部都参到课堂上来。通过研究分析,我做了如下处理:首先,出示题目让学生分析。也许是30这个数有点大,同学们读后眼里都充满了疑问困惑。于是我提议将“抢30”改为“抢10”。同学们对此纷纷都表示赞同。问题1:“抢10“游戏公平么?接着,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建议由两位同学示范“抢10”的游戏,五局三胜制。一些想玩却没有把握的学生显得很犹豫,而一些胆大的同学已经纷纷举手要求示范。两位同学来到讲台前,一位同学从1开始说,这样一直交替到了10。两局之后,无论是台上同学还是台下的同学都发现了规律:要抢到10,就必须先抢到7。于是大家又开始想如何才能先抢到7。再玩两局之后,大家又发现:要抢到7必须要先抢到4。最后,游戏结束时,同学们都明白了:先说1的同学才能在游戏中获得胜利。为了让同学们都能深刻体验这个游戏,我又建议同桌的同学做。之后,我决定加大难度。“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试试‘抢30’怎么样?”我笑盈盈地建议到。“没问题!”同学们有了“抢10”游戏的经验都信心满满。这次通过四人一组的形式来探究。不久之后,各小组都先后表示找到了“抢30”获胜的秘诀。为了验证他们的秘诀,我也参与其中,由我开始说,同学们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先抢到了30。“哦!我们赢了!”同学们在兴奋地欢笑成一片。“老师,为什么在‘抢10’中要先数就能获胜,‘抢30’又要后数才能获胜呢?”一位男生表示了他的困惑。“对啊,为什么‘抢10’与‘抢30’会有不同的获胜的方法呢?这也在我的意料之外。同学们,你们觉得呢?”我也表达了我的困惑和想法。于是同学们继续分析研究“抢10”和“抢30”有什么区别?最后大家发现:原来抢数游戏本质上是一个是否被“3”整除的问题。由于10和30除以3后余数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就出现了差。最后,我建议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抢数游戏和身边的朋友或家人玩,他们对此的积极性更高了。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对学生的想法作出积极的鼓励,对他们的疑惑不要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质疑,激活他们的质疑意识。让他们乐于参与其中,自由地去探索、发现、质疑、验证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在课堂上自由地思索、自由地表达想法是受到鼓舞的,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
(二)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的质量
古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之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才是解决当前中学生质疑能力不足的根本之道。但质疑也要要求质量,不要为疑而问、一疑就问。要引导到学生自己解决疑问。那么高质量质疑的标准是什么呢?个 数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很多数学题目可以转化为与性质、定理相似的格式,从而达到计划计算的目睹。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比较分析已经学过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是否可以利用相似之处简化计算。例如在刚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求方程(x+1)2+6(x+1)+9=0的二次根。学生拿到题后开始计算,大多数学生计算的方法是:先把括号去掉,然后得出x2+6x+16=0,然后根据平方差公式求解。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了正确的解:x=-4。这时候,我温和地提醒学生到:“大家仔细想想看这道题有没有更加简便的算法?”一会儿后,有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个方程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先去括号然后再计算。”“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非常好”我刚说完。另一个学生就开始反驳:“我不这么认为,这个方程表面上与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什么联系,我们可以不可以把它转换化成与标准的完全平方公式或是平方差公式类似呢?”“这个想法很新颖。大家仔细看有没有什么发现?”我刚说完,另一个学生就站了起来,说:“老师,(x+1)这部分和书上完全平放公式似乎有点联系。如果把(x+1)整体换成另一个字母比如t,这个方程能写为(t+3)2=0这样一个完全平方公式。”“你的想法非常棒,为什么不我们不试试呢?”我鼓励到。当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把方程解出来之后,我点出了这道题的用意所在:“同学们,你们刚才用的这种方法在数学上被称为换元法。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换元将原来的方程简化,从而使计算变得简捷明了。”之后,我又将一些可以用换元法的变式题目出给学生做。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其学生们敢于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在以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更积极更主动的去参与教师所提出问题的解答,促进学生善于创新解题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全面培养学生解疑能力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统教学中,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学生也往往习惯去找老师解答疑惑。但是随着数学不断发展,学生们知识不断地增长,仅仅依靠老师解惑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老师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只有全面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尝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才能使其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消除学生对老师过度依赖的现状,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因此解疑教学方法,不仅要学生学会向老师学习解答疑惑的方法,更要学生学会在同学之间学习解疑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解答疑惑。学生的质疑能力不足要引起重视,所以我们要不到推行数学教育改革,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当然,质疑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急功近利,还需要循序渐进,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近来,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在探讨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的有效性、高效性。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已�
一、以趣导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传统的新课开始,教师往往是回顾上节的内容,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导入本课内容。这种温故而知新的课堂开始方式,注重前后知识点的链结,使学生能做到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也不失为一种切合学生实际的开课方式。但我们提倡的高效课堂,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有学生对数学发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活动之中。我们要抓住学生好奇心这个心理,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事物引入本课;也可以搜集实物展示引入,比如挂图、表格、小黑板、数学模具等;也有的数学老师会用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讲高斯、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钻研数学的故事;当然我也会巧设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结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内容
优化课堂结构是指教师在先进理念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要要素进行最佳的教学设计,最后完成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备课环节。备课非常重要。要使得学生掌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掌握技能技巧,教师就得在课前认真备好教材,熟练掌握并驾驭教材内容,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学生而授课,同时还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备学生。每一节课的内容不一样,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会不同,所以备教法同样重要。教师要掌握各种数学教法,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出教师所擅长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教师要积极倡导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生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学生自学,教师要以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通过自我发现、观察、分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学生遇到问题不浮躁、不气馁、不敷衍,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的好习惯。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之后,必须要给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时间。特别是小组合作学 在小组内,学生各尽所长,各补所短,都有不同的收获。在合作学习之中,还能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发扬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数学最可贵的精神在于创新,创新在于钻研,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寻找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优化课堂结构,教师特别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设计问题要精益求精,切勿冗杂;提问要难易适中,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又要有层次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富有创造性;既要运用数学语言科学地正确表述,而且还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方法和形式要灵活多样。
三、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
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要有一个使学生感到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构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宽容对待学生,微笑面对学生,更是要对学生以情感关注,情感投入。只有教师对学生以情感关注,学生才会把这种特殊的师生情迁移到学习数学之中,才会重重极强的学习动力。我们在平时也能听到有学生议论,因为某个学生讨厌某个老师,而对该学科产生厌烦情绪,直接导致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不把问题放大,不渲染学生错误,更不能歧视学生。要关怀体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引路人。其实这种情感无时不在,在课堂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宽容的行为,都会触动学生的心灵。
四、反思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不断发展的保证
作为教学,应该经常。只有时时反思,才能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才能真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时反思课程内容,如教学目标的制定,重难点的确定等;有时反思教学策略的制定,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有时反思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如学生在课堂中为什么会表现优秀,为什么讲了还不明白,为什么学习的劲头不足等;有时还可以反思我们现有的教学体制,教学模式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案后写出反思,也可以写反思日记。在教学第一线,多向同事请教,谦虚学习,和同事经常探讨教学,多做自我剖析,找到应对的策略。只有这样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后续发展和保证,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