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端午节作文(优秀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因为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殉国,当地的人们马上划船去营救,后来发展成为赛龙舟。人们又怕江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纷纷将家里的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这天,奶奶很早就出门,到菜场买回来好多粽子,我闻到粽子的清香,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来尝。我解开拴在粽子外面的棉线,一层一层地剥开细长的粽叶,慢慢地露出一个菱角形的淡绿色的粽子,然后裹上一些白糖,咬上一口,又香又甜,美味极了。我一连吃了三个。我看见奶奶正把一种草插在大门的上方,我不明白,问奶奶:“这是什么呀?为什么要把它插在门上呢?”奶奶告诉我说:“这叫艾草,他能散发出一种浓郁的香味,可以驱赶蚊虫,保护家人健康。”原来端午节有这么多的`风俗啊!后来,爸爸妈妈还带我到东门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龙舟比赛呢!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豪!
今天,我要和老师一起做荷包。我紧张,激动和兴奋,原以为会很简单,可是,一点也不简单。
老师给我们买了做荷包的材料,我们开始做了,先把皮绳穿进桃木球的小圆孔里,然后系一个结。第二步,把布的正面对折,缝好。把线穿进细细的针孔里,可难穿了,试了好多次,才成功。最后把艾草放在里面,皮绳放到艾草里之后再缝上。
最后把流苏缝在下面的一个角上,缝的时候要小心不能让针扎到。缝荷包的阿姨做出那么多美丽的香包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他们真不容易。今天我做了荷包,我很开心,也体会了阿姨的辛苦。
荷包中蕴含着一缕春风,两滴夏雨,三片秋叶,四朵冬雪,做成五颜六色的礼盒,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真诚,十分热情。
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传说是龙飞天的日子,和清明节、中秋节都是有名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湖边停着各式各样的龙船,船上坐着船员,准备赛龙舟。岸上挤满了观众,路过的人看见了也都来凑凑热闹。
大街上两边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艾蒿,妈妈们佩戴着漂亮的香囊,她们包着又糯又香的粽子,粽子的香味飘得满街都是,我的口水都流下来了!
小孩子们拿着彩色绳子,仔细地、认真地编着手链儿,不一会儿手链编好了,好漂亮啊!最后大家把手链戴在手上,可以避邪。
爸爸们帮小孩子放洗澡水,先把水放满,调好温度,再把艾蒿放入水中。我们泡着艾蒿水、洗着澡,听说可以防虫叮咬。
端午节还有个故事,故事中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眼看祖国被吞灭,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从此,人们在每年这一天用习俗来纪念屈原!
当然今天是端午节。那么你们知道这个节日是怎样来的吗?让我来给你们讲爷爷告诉的故事:从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国人。当国家受到侵略危险时,向朝廷献计,却被赶出朝廷。屈原心里很悲伤,就含恨跳入汨罗江身亡。当地人得知此事,渔民立刻驾船打捞尸体。有的向河里撒米,让鱼吃饱肚,不去咬屈原的尸体。
后来,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人们过节是让大家想起屈原的故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这一天,有的赛龙舟,有的吃粽子,有的在家门上插艾叶,有的开纪念大会。纪念活动丰富多采。
我们一家人吃着粽子,听着爷爷讲故事,开心极了。去立志一定热爱伟大的祖国。长大了一定报效祖国。
一早起来,听到门外传来一阵阵欢笑声。啊,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呀!
刚吃完早饭,妈妈就提着一大篮东西。我一看,是红枣、糯米。“妈妈,要包粽子吗?”妈妈温柔地说:“都说自己包的粽子好吃,今天我们去奶奶家包粽子。”“太好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急忙帮妈妈提篮子前往奶奶家。
来到奶奶家,奶奶开心地说:“你俩来了,美焕,奶奶教你包粽子,好不好?”“好呀,我早就想吃自己包的粽子了。”我卷起衣袖,准备大干一场。奶奶先拿了两片粽叶折成小碗形状,“一头要余出一些粽叶。”奶奶提醒我。再把糯米、红枣用勺子舀进去,最后把剩余的粽叶折叠起来,用绳子均匀地把整个扎住,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我折了好多次才折成一个小碗形状,包完一个粽子都已经感觉精疲力尽了。看着奶奶、妈妈不费吹灰之力就包了几个粽子,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加快了速度。哎呀,粽子全散开了,原来绳子没扎好。我只好重新包一次。
妈妈捧着一大锅粽子去厨房煮粽子了。大约一个小时,一阵阵香味飘来,整个房子都是粽子味。我大喊:“妈妈,我的肚子唱歌啦,粽子好了吗?”过了很久,终于听到妈妈喊:“开吃了!”一打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面而来。吃着香甜的粽子,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真是苦尽甘来。学习不也一样吗?只有付出辛苦的汗水,才能收收获美味的果实。
这个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很开心。
荠是甜的,荼是苦的,荠和荼不可能生长在一起。兰花要保有自己的幽香,它只能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一个人想要保持自己高贵的人格,他这一辈子,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敬佩屈原,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精灵,身上缀着鲜花、披挂香草,宽大的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而那颀长的身躯,却纹丝不动,他浑身散发着兰花的芬香,即使是在两千两百八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散发着千古的清香。屈原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伟人之一,但我怀疑他是否愿意和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同坐在一个国际殿堂里受大家的崇拜。许多人一说到屈原就会想到他的《离骚》、他的《九章》、他的《天问》,然后才会感叹他是个爱国而又不得志的诗人。其实屈原不是诗人,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力图使国家政治修明,繁荣强盛,人们过着“大同”生活的爱国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在追求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辗转奔波,但他遭受更多的是猜疑,妒忌、排挤,最后得到的确实流放在外的结局。我想那是在绝望的情况下,他才拿起沉重的笔,写下自己那无声的哭诉,一个爱国的政治家,却不能在为官上有所作为,而在文字寻找寄托,而现在的我们只记住了他的文笔,却忽略了他的爱国情操,对他而言,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高山流水,知音何在?弦声已绝,如何独生?”这是俞伯牙的绝唱,失去钟子期这个知音,他选择了绝弦。屈原在从政路上,始终一个人蹒跚独行,没有朋友,没有知音,只有敌人,但他从没有选择绝弦。我曾无数次的想象,如果有佛家所说的“轮回”,我多么想我曾生长在那个时代,我一定会跟随着大夫的脚步,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成为这个伟大孤独者的挚友,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单的,他的高洁明志是有人懂得的。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呢?“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没有必要抱着怀王这个刚愎自用的“空木头”,他大可选择到他国寻找其他圣明的国君,但他没有,“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方能与世推移”这是贾谊与司马迁对他的劝说,但他仍固执地选择了留下来。我想那是他对楚国最真挚的爱,他义无反顾的精神让他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他从来没有后悔,在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我想他应该是笑着的,因为即使是死,他也要选择在自己的国度里。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孤独的。为了心目中那个美好的楚国,为了自己的不悔追求,他宁可选择结束自己的一生,也不离开楚国,去苟且偷生,因为他对这个国家爱得热切,爱得深沉。相比他的敢爱敢做,我觉得自己却是一个可悲的人。我既追求独立不羁,却又跳不出现实当中的框框条条,我患得患失,自因为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都以冷眼相看,却发现自己早已“当局者迷”。我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是否我想得太多了?是否现实就是现实,容不下我太多幼稚无知的想法?面对现实,我无从适从,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屈原,他是一个明智的勇敢者。他以他的独具匠心经营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尽管别人不理解,但他始终坚持着,他漠视孤独,漠视自己,或许他曾扬天大笑:别人笑我太痴狂,我看别人看不穿。
我常常会想起屈原的《悲回风》,在夜深人静的。晚上,静静地抚摩着那古老的文字,心里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或许它不是屈原最好的作品,但却是他最悲伤的作品。那是屈原在心里最灰暗的时候写的,每一句都是心里血泪的哭诉,纯然是一丝悲哀,一片绝望。“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路已走到尽头,他选择了在同样的五月五,跟随伍子胥的脚步,纵身跳进滚滚汨罗江。那溅起的雪白而有冰冷的水花,溅满了楚国大地,也溅满了两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也一直溅满到我的心里。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山,他有着山的坚定与傲然;在我心目中,屈原是海,他有着海的胸怀和坦然,我想只要我们这个民族存在,屈原的思想和精神就会绵亘不绝地传下去。因为这样一个爱国之人,我们不敢忘,我们也不能忘。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悠久历史来源与独特传统风俗。我要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名称有非常多,比如: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屈原日……
在我们宜昌秭归,古代有一个名人,他叫屈原。据说,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端”字有“初始”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端午节两个最主要活动,一个是吃粽子,另一个就是赛龙舟。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先采回一些芦苇叶,洗净,准备包粽子用。把糯米,还有这些叶子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糥米放进叶子里,也可以放些红枣等,包成三角形,再用棉线从粽子底部起,呈十字形捆包起来,捆好不散开就行。最后将粽子放入锅里煮一个小时左右即可。每年端午节我们家都会吃粽子,粽子非常好吃,不等解开绳子,剥开叶子就会闻到香甜可口棕子香味,嘴馋人连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看着那喷香红枣粽子,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棕子。
端午节不仅会吃香喷喷粽子,还会划龙舟呢。
虽然我没亲眼看见划龙舟是怎么进行,但是我听奶奶与其他人说过。划龙舟是因为屈原投江死去,楚国人舍不得他,所以就有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他,借划龙舟驱散江中鱼。
划龙舟是一条龙船上整齐地坐着两队人,有一人坐在最前面,他有节奏地打着鼓,许多身体强健壮汉,拿着木桨一齐有规律地划着船。只有每个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得到第一,相反如果不够协调,那龙船就走不动!
中国地方民俗就如一幅五彩斑斓画卷,上面画有屈原、唐东杰布,还有那嫦娥仙子,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历史画卷才会如此丰富,生活也才会如此多姿多彩。
这是记忆中飘香的端午,放在心里溢满了馨香,今儿把艾香散飞,凝成一只粽子,化作漫天的思念。——题记
青青艾香飘端午,浓浓情思粽是情。此情此景九州同,万家欢乐乐万家。
端午时节梅雨纷飞,龙舟竞渡江河湖海。急鼓声声震天响,万水千山“粽”是情。一年一度的龙舟节,粽子节,在中国神州大地各处沿袭上演。端午趣事,还是童年时最为好玩,我的思绪又随着粽香,回到了欢乐的儿时记忆深处。那里有我可爱的家乡,欢乐的童年往事。艾叶青青门前挂,粽香浓浓四处飘。忆起童年家乡事,几多欢乐几多情。
每到端午,在我们家乡,那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在门前挂上青青的艾叶菖蒲和别的叫不出名来的青藤避邪祈福。我们小孩子们最为高兴,因为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家里做点事啦,我们成群结队,兴高采烈地上山采青,把那一簇簇绿色青翠的散发着草木清香的艾叶菖蒲等青藤采下来,顺手用一根青藤绑起来,扎成一小捆,拿一根树枝或竹枝穿插着,两小伙伴一组,快乐得像只小白兔般,一蹦三跳地往家中赶。然后把摘来的艾叶等青藤分了,因为不够高,拿上个小板凳垫在脚下,把采摘的艾叶菖蒲挂在自家的门前,那绿色青翠的艾叶,散发着浓浓的植物天然香味,好闻极了。我们小孩子家家串门,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也为那些独居老人家门前挂上一把青青的艾叶,以表节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妈妈便要把白天摘来的艾叶、柚子叶、长命草等我不知名的叶子煲成水,用来给我们一家人洗澡以驱邪。在那时只觉得用这些叶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没想到可以驱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没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肤了,哈哈,睡觉也香甜了。这种传统,到今天妈妈每逢过年过节的,都会像以前那样,到青草凉茶铺买来给我们弄叶子水来洗澡。只是现在远离了乡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采摘的乐趣了。童年端午乐趣,也唯有在梦里依稀了。
端午节还有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那时我们家乡包的粽子,不像今天那么多种类,只有那种纯纯的家乡口味,唔,特别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独特,轻咬一口,满齿噙香,透着自然的草木清香,这是家乡的味道,爱极了。如果你偏爱吃甜点,则可剥了粽子,轻沾白沙糖,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包粽子时,我们小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哈哈,因为不在包只在吃,那时的我们确实是好吃的,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平时没有什么好吃的,逢年过节的,就最高兴了,因为有好吃的在等着我们了。不像现在的小孩子,吃什么都是长不好,也不知吃什么叫滋味,像童年的我们,吃嘛嘛香,多简单多快乐的童年啊。
6月16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跟妈妈去上山踏青。
刚一上山,我就被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苍青色的群山,一座叠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涛,无边无尽伸到遥远的天边。还有黄灿灿、红艳艳的小花从草里冒出来,在山坡上一簇簇喷放。
这时,太阳升起来了,红艳艳的太阳射在山尖上,把山顶的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了,人们拿出准备好的毛巾,开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面部,传说端午这一天,当太阳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脸可以除灾祛百病。
踏青结束,人们手里都拿着新鲜的艾蒿,在传说中,把艾蒿挂在门上可以避邪,防止鬼邪进入家门。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热腾腾的粽子,自然很高兴,但我又想到了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为了纪念他,发明了粽子这种食品。
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我只好等候着下一个端午节的到来,可以继续上山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