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
我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小镇!
这个小镇有着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一年四季人们都沉浸在快乐之中。
春天的三道岭是“清新”的。春天,花儿绽开了笑脸,散发着令人陶醉的香味,树木逐渐增多,人们走到哪里都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给三道岭换上了“清新”的新衣。
夏天的三道岭是“热闹”的。天气很炎热,许多人满头大汗。可在一栋栋房屋下,还是有一些老人或中年人在聊天,他们聊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好像已经忘记了炎热。还有一些孩子们也在玩耍各种花样的游戏,给三道岭换上了“热闹”的新衣。
秋天的三道岭是“平凡”的。虽说是平凡,可人们还是很快乐。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很乐观,虽然平凡,但至少减去了夏天的炎热。那一棵棵茂盛的大树,现在已经变成了“光光头”,因为冬天快到了,大树要换上一身新衣服来迎接我们,给三道岭换上了“平凡”的新衣。
冬天的三道岭是“雪白”的`。光秃秃的树木换上了雪白的新衣。看!街上那一个个行走的路人像不像一个个“大粽子”,给三道岭又换上了“雪白”的新衣。
这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但在我的眼里,它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小镇。
青岛小镇是一个靠着山的小区,每一座房子都是一座别墅,这里的风景特别好,有山有水有动物,而且可随便在这里游玩,所以这里也是一个很自然化的旅游区和风景区。
青岛小镇的风景美不胜收。正值秋高气爽,走在宽敞明亮的大路上,两旁开满了鲜花。美丽成片的格桑花、可爱小巧的小菊花、娇气纤细的紫娇花和富贵高雅的宝塔花……一路上,鲜花调皮的跟随游人一路前进,树木就像青岛小镇的守护者保护它不受伤害。
青岛小镇的树木成群成片。水杉树的叶子是由一条长线引出了细长的针,它有一个邻居,那就是松树,松树的叶子又细又长,是有一点向四面八方生长,生长出一条条翠绿色的针,他俩可不要搞错了。毛竹,它的叶子头是尖尖的,尾是圆圆的,特别薄,薄如蝉翼。在古代,这还是一种很厉害的武器,看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写的。
枫树更引人注目。它的叶子有五个尖儿,红红的,像极了公鸡的爪子。还有甜栗子树、银杏树等等。
小溪可比鲜花调皮多了,它舔着我的脚丫,摸着我的脚肚,可我并不怪它,因为它毕竟给了我一丝丝凉意。
这里还养了几只孔雀。
孔雀迈着优雅的步伐,抬着高傲的头,嘴巴是白色的;头顶和脖子都是亮蓝色的;头顶有着长长的祤毛,像一把绿蓝色的羽毛扇,身体的羽毛成鱼鳞状,颜色也在由深变浅的变化着,先是深蓝色,接着是绿色黄色。孔雀就像一位高雅的公子,手持扇子款款的向你走来。
青岛小镇的风景美不胜收。
朋友,你也许到过古都北京,看过绵延起伏、气势磅礴的长城;你也许到过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看过水波如镜、清澈见底的漓江;但你不一定到过东北腹地松花江畔的美丽小镇——丰满。
提到丰满,人们自然会想到丰满水电站。它宛若一条巨龙,横卧在松花江上,远远望去发电站犹如一条灰色的带子,横镶在狭窄陡峭的山壁之间。走近,丰满发电站的拦河大坝有三层楼那么高,横卧在松花江上,坝顶宽敞平坦,可以并排行驶两辆大汽车。
你听,奔腾的松花江好似一条咆哮的巨龙;你看,滔滔的江水流到这里,就被大坝拦腰截住,霎那间变成一只只驯服的小绵羊,通过9个闸门推动机轮发电。50年间,丰满水电站为东北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坝所形成的库区——松花湖,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湖,它水域辽阔,湖形狭长,湖汊众多,状如蛟龙,湖区山环水绕,峰峦叠翠,湖水清澈碧透,波光荡漾,两岸奇峰峭崖,林木葱郁,山峦、石壁、林海、沙滩、湖面、港湾、勾画出小城独有的风景。
每到冬日,坝下的江堤像是蒙上了一层轻纱,岸边的柳枝和松枝粘挂成璀璨夺目的银丝,这就是闻名全国的雾凇,你看,雪柳宛如玉枝,婀娜迷人,松枝恰似银菊,张瓣怒放……游人漫步江边,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玉树琼花掩映的仙境中。
丰满——松花江畔璀璨的明珠。
崇武位于福建省泉州惠安县东南部。她是一个美丽的渔村,她背山面海,风景优美。独特风味的海鲜美食和勤劳勇敢的惠安女构成了崇武美丽的风景。
崇武小镇上的居民大多数都是渔民。早晨,渔民开着渔船出海打鱼。晚上,满载着收获的渔船停靠在码头,一箱箱海鲜装上运输车运往全国各地。
小镇上的惠安女将美味的鱼肉做成鱼丸。崇武的鱼丸只要配上点蔬菜就可以变成一道唇齿留香的美味。小镇上新鲜的鱼、虾、蟹那更是鲜美的没话说了!
崇武的海岸线很长,到处都是沙滩,随处都可以捡到美丽的贝壳。你若住在海边的渔村人家,晚上可以听着海浪声入睡。早晨醒来就可以看海上的日出。小镇上的生活恬静,惬意!
崇武是我最喜欢去的海滨小镇。忘不了那里美丽的风景,忘不了那里美味的海鲜,更忘不了那里勇敢勤劳的人们!朋友,和我一起去崇武小镇走走看看吧!她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我深有感触。他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
《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在三位伟人中,给我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惶惶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降临到了他的身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无法挽救时 ,并且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不可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优秀作品的'原因吧!这种生命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充满了希望。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却能够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着超越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不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更多的时候是求助于家人朋友,我们真正自己解决的时候很少。在家长的眼中,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即使发生了,家长都可以搞定。所以,我们的独立性在家长的呵护下一点点丧失,受挫能力也一点点降低,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可是,看到贝多芬面临不幸遭遇后的坚强表现后,我真的很惭愧。和他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啊!既然我有这么多优越的条件,那么就应该好好利用,也做一个出彩的中学生。
美丽的小镇,我的家——滑县道口镇,这里风景秀丽,历史文化悠久,道口烧鸡名扬天下。
带你走进去,一幅美丽的画卷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带有神秘色彩的明福寺塔,高高地耸立在县城的东方,远远望去高大雄奇,近观玲珑精致,是我国古代建筑之杰作。在它的北边几公里处,有一处有着“天然森林氧吧”之称的森林公园,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春天园内樱花盛开,吸引了许多的游人踏春赏花;夏季五颜六色的月季花竞相绽放,走进月季园,就能闻到一股股扑鼻的香味,成群的蝴蝶在花间翩翩飞舞。
在县城的西边,有一条古老幽长的大运河,听大人说是隋朝时候运粮的河道。如今,河水缓缓流过,河道两边垂柳郁郁葱葱,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忙景象,只有河岸上还残存着一段段的古城墙遗址。紧挨着大运河的古街,由大青石铺成的街道,街道两旁都是仿古建筑,有住家,有商铺,各家各户门头大红灯笼高高挂。每逢古会的时候,街上有玩狮子的,有踩高跷的,有表演武术的,还有扭秧歌的等各种民间艺术都集中在这里,整条街上水泄不通。
再往西南方向走,有一个近几年开发的人工湖,取名“滑州西湖”。这里湖水清澈,风景优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宋代诗人苏轼赞美杭州西湖的诗句用在这里我觉得再也恰当不过。
这里还有驰名中外的道口烧鸡,看起来金黄金黄的,闻着香气扑鼻,吃一口回味无穷,色香味俱全,是招待客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这就是我的家乡,欢迎你到这里游玩,品尝美味的道口烧鸡。
“东吴”,是个美丽而静谧的小镇,也是伴随我成长的地方,更是我记忆里最值得回味的地方。
随着蝉叫的消失,秋天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我漫步在公园,脚下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路两旁的百合花大部分都凋谢了,只有几株生命力顽强的花儿在抗击着秋风。在百合花的旁边,黄金骑士――菊花,正在怒放。它的朵朵花瓣,成为小昆虫们的舞台。白杨树爷爷让秋姑娘给它披上了一头金灿灿的假发。你看,它正向人们骄傲的炫耀呢!
我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座小桥。从桥上往下看,湖面的荷花已经凋谢,接替它保护河塘的是睡莲。片片的睡莲成为小水珠的摇篮,小鱼的遮阳伞。只见阳光下,“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湖边的芦苇初夏时还是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宝宝,现在已经换上了成熟的棕色衣裳,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好像在邀请我一起共舞,庆祝丰收的时节。
我接着往前走,来到了树林中,树杈上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我抬头一看,不时有几只黑白相间的鸟儿,从远处飞入树林,原来是四处觅食的倦鸟归巢了。天边的夕阳正挂在树梢上,好似彩色的调色盘,秋风就是那只画笔,轻轻吹过,把枫叶染红了,把草地染黄了。啊!大自然用七彩的画笔描绘出的这幅优美而动人的景象,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也该到我回家的时候了。我漫步在这弯曲的小路上,沐浴着这夕阳的余光里,感受这美丽的风景,感受这美丽的小镇给我带来的无限乐趣。
东吴,我爱你!
寒假,我们全家去澳大利亚旅游。中途经过了一个名叫罗布的小镇。它位于澳大利亚的南部,是一个非常让人惊艳的南澳小镇。
小镇里星罗棋布了一些蓝色的小房子,有一座小而精致但又不失庄重的教堂。街道很干净,两旁种满了茂盛的大树,人很少,非常的安静。绵长的海岸线包围着大半个小镇。小镇的海边矗立着一块红白相间的方尖碑,晚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据说可以帮助过往的船只指明海上的方向。来到罗布,就仿佛进入了安徒生童话里的小镇一样。
早晨,我们在海边散步,看到很多船只回来。我好奇的跑去看,哇,原来这个小镇是专门捕捞澳洲龙虾的呀!我看见船舱里,趴着一只只比我手臂还长的大龙虾,仍然不死心的张牙舞爪呢。大概是对今天的收获很满意吧,渔民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在小镇停留了一天,我们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罗布去往下一站。但它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暑假,我看了五本《哈利波特》。这套书很吸引我,我就像被哈利波特施了魔法似的,每天都想要看。
《哈利波特》的作者是J。K。罗琳。她在24岁那年,在前往伦敦的火车上萌生了要想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之后的十年里,她创作了7本哈利波特,每本都畅销全世界。
哈利波特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男孩。他戴着一副黑框圆眼镜,眼镜下藏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看上去就是一个聪明的男孩。他总是蓬头乱发,在刘海下面有一条闪电形的伤疤,这是他在抗击伏地魔时留下的痕迹。他在霍格尔茨魔法学校上学,在那里学到了很多魔法。哈利波特一念咒语,就能使东西消失,他会骑在飞天扫帚上打魁地奇球,他一穿上隐性衣,别人就看不到他了…… 哈利波特有两个最好的朋友,笨笨但是很友善的`罗恩和既好学又热心的赫敏。他们帮助哈利波特经历了很多惊险的事情,拿到了魔法石,闯入了蛇的密室,找到了他的教父小天狼星,赢得了火焰杯,一次次打败了伏地魔。
看了这套书,我好羡慕哈利波特的魔法,我也好想像他那样。如果我有魔法,哪里有水灾了,我就念咒语把水统统吸走,把它移到发生旱灾的地方去;我还会开个魔法学校,让所有人都学会魔法。但是,我知道,光有魔法是不够的,还要有机智和勇敢。我要向哈利波特学习,学习他在碰到危险困难的时候,不胆怯,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
我拐过一个街角,看到了耳目一新的景象:整齐的房屋,像塔牌一样搭建着;地面干干净净,以前的几个垃圾堆不见了,居民楼边簇拥着一些小花小草,令人赏心悦目;平整的柏油路代替了泥路,石板小道代替了坑坑洼洼的碎石路,走上去再也不用担心溅一身泥;旁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河边栽种着樟树和柳树,郁郁葱葱的——哇,这还是过去那个留下吗?
自从国家推进了“小康”发展计划,在很多农村地区实行“拆迁安置”,就是将那些老的房子拆掉,再造新的整齐的。我爷爷奶奶的家——留下镇,因为有西溪湿地这个自然保护区,被头一批进行“拆迁”,相关的地区街道、风景也随建筑一起“升级”,就变成了上面描述的样子。
我不由得想起过去的留下。以前,留下是一个半封闭的小镇,房屋造型千奇百怪,东一座西一座,很不整齐,更谈不上美观;镇上道路泥泞,雨雪天气根本出不了门;上山采茶的路更是崎岖,常常会被石头、树根绊倒。有些偏僻点的地方连垃圾房也没有,垃圾直接被丢在路边。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好,许多家里都只有黑白电视机,或者是只有收音机……
现在,留下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小城镇”,这都是国家建设新农村政策的功劳啊!今年,国家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长百分之零点三,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农村人民越来越富,国家也越来越富。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有许多大事件: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较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125个贫困县通过脱贫验收,一千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这都是国家在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虽然这些都是大数据,但我通过留下这个小城镇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到了这一切。
生活在这样伟大的新时代里,在感叹国家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我也深深认识到,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增长本领,将来才能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让我们祝福我们的国家,并一起为她点赞!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家居小镇,那里有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也有各色美食,更是天下家居第一镇。
来到家居小镇,映入眼帘是一个雕像,他就是“木匠祖师”——鲁班,他手里拿着工具,好像去做家具,他脚踏石板,向远方望去,仿佛在看我们的家乡。在雕像的四周是喷泉,到了晚上,音乐一响,有的像海草一样在跳舞,有的像少女一样扭着腰,还有的像跳起了幽灵舞,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过了鲁班广场,我们就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建筑,左边是家居博览中心,上面是一朵巨大的花瓣,里面展览的是各式家具,右边是会展中心,像一艘军舰一样,里面展示的是现代化的机器,四周环绕的是各国特色建筑,有荷兰的大风车,有埃及的金字塔,还有客家特色的四合院,围屋……最吸引人的是那三个像鸡蛋似的孵化大楼,看到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仿佛仿佛来到了全世界游玩了一样,每每到此游玩都让人流连忘返。
家居小镇还有各色小吃,有爆米花,有小丸子,还有烤鸭……南康的雪片糕,各式各样的美食,看得让人直流口水,恨不得饱餐一顿!
这就是家乡的家居小镇,它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展示南康家具特色的好地方!
妈妈的老家有一个美丽的小镇,那里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还有历史悠久的古桥,这是令我流连忘返的迪口小镇。
迪口小镇座落在成片成片的竹林山中,清晨,周围的山像浸泡在牛奶里的饼干,时隐时现,空气中充满了青草般鲜嫩的味道,勤劳的村民已经在田里忙碌了,中午,太阳像火焰在天上燃烧,我感觉像盖了十层被子那样闷热,早上还叫嘎嘎的鹅现在也一动不动了,夜晚,凉爽的气温从高山上吹来,我躺在冰冰凉凉的竹席上看到了晶莹透亮的天空,月亮好圆星星好闪,云彩像一层薄纱在流动,突然一颗流星划过,我惊喜的大叫起来:“哇,流星!”,我可真幸运啊。
迪口小镇里还有一座山叫“蟹龙岗”,它是我见过最有意思的山,爬山的路上到处都是长满绿色青苔的怪石,它们有的长有的短、有的方有的圆、有的互相叠着、有的紧紧挨着,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有像海豚的有像猪脸的、还有的像鸡腿像蘑菇,太有意思了。这些岩石的缝隙里有的还长出了矮小的松树,树上的针叶茂盛,颜色浓浓的像墨一样,有的被树上的滕条缠绕着,上面开着粉白色的小花,就像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有意思极了。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风石头,它是一个椭圆形的大石蛋,巨大无比,它立在一个突起的岩石上,看上去摇摇欲坠,好像随时会被风吹下去,如果你使劲推一下,它好像动了,其实它还是纹丝不动稳固的很,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风动石”,这些奇特的石头,分散在参天古树的森林里,和山里一会儿流入地里不见踪影,一会儿又从石洞里汹勇流出的溪水一起,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绿野仙踪图。
在迪口小镇,还有很多古桥,它们的外形就像古宅里的回廊,整座桥没有一颗钉子,都是木头搭建的,桥面整齐的铺着木板,两边的栏杆各有一条长长的木凳,走累了,可以坐着休息,看河里的鸭子洗澡,看岸边的人洗衣服,要是饿了,桥里还有小小的集市,热的有光饼、笋卷,冷的有仙草蜜、莲子汤,每一样都很好吃,我真是太羡慕在这里生活的人了!
这就是我心里最美的小镇,这里没有武汉的喧闹声,没有紧张的训练和学习,我现在闭上眼睛,那里的美景依然清淅的呈现在脑海里,真是太美丽了!
我是一名普通农民,就农村文化建设一题谈谈自己的新体验和新感受。
我们村地处吉林省长岭县,是个远离城市的村子,文化生活一直相对滞后,
从前,每到农闲季节,人们除了看看电视,大部分时间都凑到一起打麻将,如果打麻将也算文化生活的话,也就仅此而已了。
俗话说:赌场无父子。原本都是好邻居好朋友,一上赌场,渐渐地把那份纯洁的友情赌得荡然无存,更有甚者竟当场翻脸,全然忘记了昔日的和睦。
自打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情况有了一些变化,由村委会主持建立了文化大院,起初,人们对这件事感到新鲜,抱着一种看风景的心态,纷纷到大院一探究竟,结果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去,前来凑热闹的人群伴随着开张鞭炮的烟雾慢慢散去,宽敞整洁的文化大院日渐门庭冷落。
原来,文化大院所谓的文化活动无非是十几个老太太在扭秧歌,锣鼓倒是喧天,秧歌却没有动地, 试想,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艺术、对美的需求越来越高,甚至连电视文艺节目都觉得难以满足欣赏的欲望,看这样的秧歌怎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呢?
突然有一天,村里的大喇叭广播一则消息:村委会举办农民歌手大奖赛,比赛规则参照央视“星光大道”的模式,请来县文化馆的老师担当嘉宾评委打分,现场观众举手表决的方式,评选出周赛、月赛、年度总决赛冠亚季军,整个过程由村里自己组织录音录像,分别把周赛、月赛、年度总结赛的比赛成绩送到县电视台播放,这一下把人们的激情点燃了,整个村子立刻活跃起来,连外村的人也来报名参赛,人们并不在意物质奖励,主要是为了展示自己,释放压抑已久的艺术灵感。事实证明,农民中可谓藏龙卧虎,只是没有一个充分展示的机会。如此一来,歌手们攒足了劲,你方唱罢我登场,文化大院挤满了人,既当观众又当评委,就连一贯贪恋麻将桌的人也坐不住了,也想挤上去一试身手。
在此基础上,村里又发动几名乡土文人,把身边的事编写成电视短剧,请县文化馆的老师做导演,群众自己选演员,真正是农民做编剧,农民当演员,从来名不见经传的人,竟然上了电视出了镜,这是前所未有的事。
如今,村里人个个都把文化看成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认识到文化能改变人的灵魂,改变人的观念,直至改变物质生活。
通过唱歌、演戏,增进了人们相互间的感情,促进了和谐文明的生活氛围,村风得到极大改善,原有的低俗陋习被先进文化彻底取代,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觉得原本平凡的日子一下子被打破了,一种崭新的东西吸引着人心。
就我村的文化建设前后过程,使我深刻感悟到一个道理:凡是有人群居住的地方,无论物质条件如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永远是必不可少的,并且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就越高,精神生活越充实便越能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这其中,文化是这一链条的关键环节。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我们美丽中国,我们为祖国自豪,为中华文化骄傲。
想着应该有一场雨,在树上鼓掌,野火一样蔓延的迎春花,竟然穿过厚厚的大雪,从田埂一直蹿到屋檐下。就等桃花嫣然一笑,似乎这个春天,才能被我的乡村明媒正娶。
春风,应该在凌晨进村,不可能多硬多铁,它本身也受到雪的欺凌。它首先来到麦田,借着麦苗酥软的腰身,它揪了揪,一场小小的游戏,让麦苗高兴得前仰后合。那些比蝉翼还薄的雾,舞起来就是村子上空的魅,像露珠轻轻呼吸。阳光带着刀,小片小片地削去孩子脸上堆积的寒,让溪水加快脚步,一旁的油菜花趁机与蜜蜂捉起迷藏。
立春,是春风的码头。从这一天到立夏这段期间,都被称之为春天,随时都有小股的风抄近道而来,有时不敲门径自到院子里,拾起一地的稻草屑翩跹。有时越过屋顶,强行搂着母亲生起的炊烟,同样是舞,这时只有“袅袅”两个词可以成全人们的比喻,恰到好处地勾勒出村子里呼吸着的炊烟那怯懦的样子。
母亲就在一炷炊烟的根部,正往灶窝里添柴,再干的柴火,都会制造出炊烟。炊烟究竟到了哪里,只有春风清楚。炊烟自有远方,那些离开村子在城里打工的人的梦里,炊烟就变成他们心中含泪的云朵。而火灰就是炊烟的根,适合焐红薯、粑粑、牛肉与芋头,掺进火灰的粑粑就叫火灰粑粑,这火灰不是事先在面粉里放入,而是在火灰中烧制的时候洇濡到粑粑里面去的,吃起来有一种火灰的清香味,据说还有健胃健脾功能。锅里是牛吃的料,猪等着的食,火的光焰舔着母亲脸上的疲惫,母亲用火钳将个头大的炭粒夹到一边,等其熄灭后放进竹篮,她要给她城里回来的孙子营造几个温度适中的夜晚。
做完这一切,酒饭早就煮熟了,那是山坡上与无数场暴雨无数阵风搏击之后的收成,晒干扬净之后的玉米,像镀了一层水晶,比阳光还光鲜,煮过之后,就都成为行将分娩的女人,温厚而雍容。伴上酒曲,就会把时间发酵出醉人的水。没有酒的村子注定是寂寞的,酒走上乡村的宴席,左邻右舍都是亲人,围着酒杯,就没有多余的话。一年,犁头翻动泥花碎飞,从育苗到移栽,从薅锄到施肥,一场丰收得经过多少灾难啊?
喝酒就喝酒,不管求雨时跪拜多少次,洪水已将新垦的农田蹂躏得面目全非,毕竟还有收成实实在在地归仓。梁上悬挂的玉米,就是无声的语言,一粒有一粒的血质,一粒有一粒的冲动,但现在不说,现在是春天。吊在横梁的年猪肉,穿成串子的朝天椒,在锅里起暴的糯谷,很快就制作出麦芽谷花糖来。
村子也有总结需要动用文字,用一些干净的文字总结一年,就像我在单位里的发言里说的,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新的明天一样,村子也需要表达,对联就是村子言简意赅的总结。尽管我也会写点字,父亲说你三叔写得实在,写得客观,就请他写了。起初我有委曲之情,不就是一副对联吗,用得着那样?三叔研墨时摇头晃脑,提笔时一气呵成,父亲大三叔许多,只能在三叔面前忙前忙后,按三叔要求裁纸,压对联脚,然后拆洗被风吹白的旧对联,待纸上的墨迹稍干,虔诚而工整地贴到门楣上去。父亲贴上对联,一定同样工整极了地看一遍,仿佛对联是他的作品。父亲一仰头,就看见乌黑的瓦当上比盐巴还白的霜,无需探亲的麻雀吵得瓦花头晕。
我回到村子里,实际上已经是正月初二了。团圆的年夜饭已经结束,姐姐回婆家了,说是要修水泥路进村子,得投工出力。哥也开始忙开了,说今年多签订了十亩烤烟种植计划,原来一间烤房不够,决定再盖一间。去年种了七亩,纯收五万多元,哥说,再干两年,就可以把家里全部屋子变成洋楼了。父亲的任务是放羊,四十三只羊新添九只小羊羔,父亲不用做重活,山上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就是他的财富,羊吃草,难怪父亲喂养的一只大公羊就为我家创下三千元的记录呢。
父亲陪我绕道寨子里走走,他指着我童年伙伴三顺家的钢筋混凝土的大楼说,三顺还怪有出息呢,靠制茶起家,现在已经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实业家。在一辆停在路边的大货车前,父亲停下来,对我说,你清不清楚,那个找你让你帮介绍打工的阿根现在混得不错,这已是他第三次换车了,车越换越大,钱越赚越多,村子里新建盖老年活动中心,就有你捐的一笔款呢。父亲站在村头的老椿树下,整个寨子三十四户人家好像都是他棋盘上的子,他如数家珍一一讲解着每一户人家的现状,脸上显得奕奕神采。
老椿树虽然掉光了叶子,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因为我看见在枝条间挤出挤进的春风。那些鼓起的芽苞作证,我没有说谎,春风吹到了乡村。
黄河古渡,位于老潼关城之滨,昔日是高城深沟,箭楼耸立,雄兵把守,因此乃三省咽喉要道,故雄关锁钥,千古驰名。昔日八景之一“谯楼晚照”即是对此逼真写照。笔者虽未目见古之雄关虎踞,然而也有幸观赏到“谯楼晚照”的诗意画面。
那是一幅很写意的画面:一位身着唐宋文人装束模样的文人墨客双手背后,神情肃然,站立于黄河古渡之滨,倾听风涛汹涌,凝视落日晚照下的悠悠古城。再看那雄伟的潼关古城一边依仗黄河天险,一边凭陡峭的悬崖峭壁而建,其形势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态。此幅画很易将人们的思绪带入到那古老的潼关情境之中。眼前只是古老的城墙不再,昔日雄关虎踞的诗意也不复存在,但是,正在致力于恢复老潼关城“雄关虎踞”的旅游景区正在筹建。笔者站立于黄河古渡之旁,抬头仰望,也能看到景区一角新建的潼关城墙,那高高屹立于山崖上的仿唐宋式的高城箭楼正在虎视眈眈俯视着连霍高速的车辆。看来,设计者的目光也很敏锐,地形也选择的很好,因为,在它的脚下,既是三省通衢的要道,也是万里浩荡的黄河。假以时日,在不远的将来,“谯楼晚照”的浓浓诗意又可以充分体验得到。当然,面对大河,面对沧桑历史,喜欢古代文人家国情怀的人们又可以充分展开遐想的翅膀。最后,在紧张之余,也不妨踱到充满悠悠古韵的黄河纤夫之家,在那里充分享受一下休闲的滋味。
黄河纤夫之家是人们的诗意命名,这里已建成了水上酒店。来到这里,主人会热情地招待你坐入船舱,把你像贵宾一样请入一间临窗的阁楼,然后会热情地推荐这里的特色菜品——黄河鲶鱼汤。“不喝黄河鲶鱼汤就算白到黄河古渡”,这样的说法引诱着你必须要买单——奢侈一把——品尝品尝那正宗的黄河鲶鱼汤。不了解鲶鱼习性,还以为鲶鱼是可以人工养活的,但是主人说“鲶鱼是养不活的,都是黄河上的渔夫送来的。”到底能不能养活,我没有考证,姑且就以他们所说的为真。好吧!今天就坐在船上,品尝一下黄河鲶鱼汤的美味。透过船舱窗口,一看,外面是苍茫的黄河,时值初春,加之雪后降温,黄河河面漂浮着无数的冰凌,这些冰凌与河水时而碰撞,时而融合,时而发出“擦擦”的声音,涌动的激流,宽阔的河面让你感到黄河的深不可测和浩浩荡荡。此情此景,内心里一时会涌现出很多的描写黄河的诗句,但是我还是最喜欢李白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一� 忽然,我感到船在前进,在漂游,我忙对服务员说:“你们的船是在前进。”服务员狡黠地笑着说:“你出来看看,就知道了。”我忙走出船舱,一看,船哪里在动!船不是仍然牢牢地被拴在岸边吗?“是错觉,不对,是参照系变化了,这不正是物理上的相对观吗?”记得古人就有这样的诗句来形容这样的情景: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原来我感觉船在前进的原因是我以眼前的河水不动为参照,故而感到水不动而船在动的道理。
当我还沉浸在浓浓诗意之中,忙不迭地拍摄眼前的诗情画意的情景时,主人已经把热气腾腾的黄河鲶鱼汤端了上来。“先生,请品尝!”服务员热情地招呼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来回眼前。看着热气腾腾的鲶鱼汤,热气里都飘散着浓浓香味,我不禁有点津液满口了。拿起筷子,品尝一口鲶鱼肉,真是个香!再拿起汤勺,细抿一口,真是满口生津,余味绕口……
瞧着窗外浩荡不尽的黄河水,在温暖如春的船舱里慢慢品尝正宗黄河鲶鱼汤,体味着“船动水不动,水流船不动”的浓浓诗意,感受着“黄河入海流”的沧桑古意,我不禁迸发出“美哉!黄河古渡鲶鱼汤”的赞美心声。是啊,游览黄河古渡,眺望黄河浩荡风情,听涛声汹涌,看冰凌激荡,观洲中芦苇,品黄河鲶鱼汤,诚为人生一大趣事!
在所有的建筑中,我独喜欢乡村的石阶小巷,无论是在江南的水乡,还是在我生活的北方,那层层叠叠的池馆水榭,飞檐斗拱,青条石板嵌就的大门宅院,以及那些古典幽深的鱼鳞瓦房,都能让我生出无声岁月的纵深之感。它清幽、静谧,就像一位安详的老人,在这里行走,会让人觉得少了一些纷扰,多了几多宁静。
当硝烟从屏幕上逐渐散尽,镜头以长焦的方式将一座村庄拉向我的面前,这时的我就已经发现,这个遍布石板小路展现在荧屏之上的陌生村庄,决非只是一个建在山脚之下的普通村庄那么简单,历史的青苔还没有完全把生活的痕迹覆盖,岁月的尘埃也还没有将原始的用具掩埋,摆在村头的那个搅水的轳辘还在,安于大门前的几个石磨石墩还在,曾经与星辰做伴,与晨鸡一同起舞的那副碾棍还在,以及在电视片的镜头一闪而过尚未确定它们身份的古老家具还在,它们以无数年无数代无数次的递进方式,一圈又一圈地圈住多少男人的目光和女人的心怀。
这是一座具有明显沂蒙特点的山区小村,与之不同的是它很有一些年岁了,每走一个天井弯过一个院门,我都会看到布在房顶上的茅草,还有沿在茅草周围的鱼鳞形状的灰瓦。有些房屋上的茅草并非专为拍摄电影而苫,鱼鳞灰瓦也不是碧瓦琉璃炫目非常,但我相信这个村庄曾经是那么显赫的,这里的人们曾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睦相处,寡语勤劳。我甚至从它递进层叠小院里看出,小院的人家曾经是那么知书达理,尊长爱幼,沂蒙山区的建筑,是我国传统的农家庭院的模式,几代人住在一起,严格地遵循着弟之规里的长幼之分,不论它延续多少年代。等到我站在它的面前时,历尽多少年代的它如今已经老了,它低矮着沉默着,沉沉的灰色充满了无语充满了沧桑。
很多年没有看见这样的鱼鳞灰瓦了,睡梦里早已忘记了听雨敲瓦到天明的忧伤,但我每当看到它,心中就会升起一缕淡淡的乡愁,乡愁着已逝的故人,乡愁着远去的村庄,乡愁着那些被岁月销蚀着的点点痕迹。我相信摆在院角的磨盘是真实的,残缺的边沿和磨浅了的凹槽告诉我,它们卸却生活的重任还没有太远。从一进院子里出来,又进入一进院子,两边的厢房空空如也,矮墙上爬满了藤蔓的根须,磨盘在院外的空地上深深地叹息。当年的使命已经卸去,再没有人于深夜里扶棍而行,一圈圈把生活碾出各种愿望各种滋味,碾成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
每一户人家的院子门前都有一块支起的石条,偶尔有几家的石条上面摆着几具陶罐之类,在北方的农村,石条也是一件接雨朝天最简便的家什,而陶罐则是用来供主人起夜的用具,我探头看了一下,陶罐共有三个,两大一小,再看眼前的房屋,主屋最北,屋门正对南面的院墙,而主屋右边的一侧,各建有几间比较简陋的厢房,按当地的风俗习惯排列,第一大间应该是这家人家的大儿子起居之用,第二间是二儿子起居之所,两间厢房都带一小片天井,天井的对面是各家的厨房,看到这些你能够想象,他们在娶亲的那天是怎样的非凡热闹,院子的外面挂满了震耳的鞭炮,院子的里面摆满了红衣嫁妆……
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我庆幸能够看到这村庄原型原貌地保存下来。我在挂满玉米的旧的草屋面前留影,想把伸向屋角院门的手再伸展一下,却被坚硬的石块棱角猛刮了一下。就在摄像机发出“喀嚓”之声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里的人们没有在日本军队的扫荡与屠杀中倒下、灭绝,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家园修葺起来,继续着平静安宁的生活,古老的村庄,却有着坚硬的风骨!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我懂得了什么是质朴什么是坚韧,什么是不可欺辱的意志和品格,而这些意志和品格,将会在未来的岁月中更显执著、坚守。
阳光柔柔的,天空蓝蓝的,只有几朵云在依偎着这份惬意久久的不愿飘远。天空下是安静的小镇,不知道在这里安详的躺了多少年…穿城而过,叮咚的雨滴落的声音显得并不突兀,反而有点让人喜爱。这是江南的某个小镇,名声肯定不及乌镇这些,这里没有肆虐的城市化和旅游业,这里依旧的生活还是那么的有规律,还是那么的恬静。很美,恬若总是用这样一个很概括的词语形容这样一个不知身世的小镇。
很美。这里的门,这里的窗都是那么的老旧,却又那么的有味。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对于这样的老镇的特殊情节的缘故。当走进这里小镇时,放下背包,卸下一身倦意,趴在镇上一座老房子的二楼的窗台,看前面一直蜿蜒延伸的小巷,里面没有人来往,只有时不时有一些农人归家时扛着犁赶着刚还在泥潭中不愿起身的水牛踏着夕阳踽踽前行。几只落下来的燕子,在小镇80年代竖起的电线杆上打闹嬉戏。这样旧旧的感觉却有了一种勃勃的生机。有时候小镇这样的品性总是能留住很多人的脚步,那些在这里思家念家的心,借一杯并不清纯的老酒,柔软了这样的疲倦漂泊。落脚之时便是爱上之时,喜欢上,就是这样的没有缘由,仅仅凭的是那份淡然的心境。
恬若是个喜欢记录的人,随身带着的是已经被翻旧了的素描本,不是学素描的,但总喜欢带着笔在纸上涂涂画画。这样安静的小镇是恬若最喜欢的美景。可以选一个河岸走廊,挑一个坐着舒服的角落。用几条淡淡的粗线先勾勒出河岸还有远处的桥,再细细的描绘两岸的老建筑,用灰与� 恬若不喜欢别人看着自己画画,所以总是挑那些很少人来来往往的地方,一坐就是一个下午。一个人喜欢这样的生活,自由自在的,可以不用顾及很多的“流浪”。
过分的城市化,将一个个历史的杰出成就就这样毁于一次次的重锤之下,然后被碾碎,用足够新颖的建筑来代替这些他 恬若走在小镇的边缘,远处山峦的背后已经能看见一幢幢拔地而起的,还带着水泥钢筋血肉的建筑。变迁是避免不了的了。恬若在这样的午后画下这样悲哀的城市化。回头,那个老旧的小镇还依稀的透着暗暗的光亮,抚慰着这里世代生活的人们,还有那一条流淌不知多少年的河。
无法阻止这样的进程,有时候恬若感觉很无力,很迷茫。那些所谓的几大最美丽的小镇,有多少是原汁原味的还在依着历史一步步慢慢的发展,但更多的是已经毁于现代人的贪婪之中。所谓的保护仅仅只是一个名号,为了更名正言顺的借此之名虏获更多的金钱还有一些不名的欲望。
恬若走着,沿着小镇西边的走廊缓缓地走着。很久以前有个人说过,一定会带着她去最美丽的小镇,在河岸旁静静的听过去的声音,还有看那些过去的风景。岁月时光,谁都喜欢这么假装正经的感慨一下。物是人非的悲剧时时处处都在发生着。那个人不知现在搂着谁的腰,那个人不知现在是否还记得这样的约定。一个随口的约定,恬若竟如此认真的相信着,一直希望着一起去那样的小镇。最终还是一个人,和一个陌生的小镇,在河岸边酒家的二楼看着这样的陌生画面却又有那样一番的亲切感。
可能爱情适合这里,但是被机器轰鸣打扰了的情愫总是显得不那么的浪漫。就像那一个个四号的宋体,将人火热的情感表达的如此冰冷虚假。恬若不喜欢用电子邮件,即使收到了也没有这样的兴奋感。倒是喜欢亲手写的汉字再夹带着几张喜欢的素描寄给心中的那个人。不过那个用书信的年代只留在记忆里了,倘若那时候就有了电子邮件,谁还愿意这样费尽笔墨的书写一份情愫。这样的浪漫只是偶尔被人想起,目的也许不同。
记得从未收到过这样的信,是用心写的,很用心的叠好的。然后是带着祝福一起收到的。总渴望这样的一天能在这个小镇的某座房子里的天井里,靠着走廊上掉了漆的柱子读着这样的信件。也许只是做梦,但总是这样的呆呆的做着。
小镇很安静,却又安静的让人想起很多。恬若在自己的本子上轻轻地写下了这句。也许自己是太喜欢这份旧旧的感觉以至于在这样一个追求发展速度与新颖的年代里越来越落后了。收起这本素描本,背起行囊,也许再怎么寻找也找不到那个美丽的小镇。也许心中寄予的太多,也许是物是人非的现实。只在疲累的时候卸下一切然后安静的翻着这些曾经的笔画,也许那时会是真正的满足。
渺无人迹的山林里,掩映着粉墙红瓦的度假村。我在这个安静的地方休养、写作,早上起来,发现外面下起了春雨。想起前番夜读的诗句:“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禁不住感慨万千。曾几何时,这里还充溢着浓厚的颓腐之气,经冬的草虫独来独往,穴洞之内偷自安生。仅几天的日月轮回,便焕然“喜泥润,燕归南浦”,天地之间“花香之气漫烟缕”了。俏丽的紫云英垂下紫韵,低矮的蒲公英探出花盘,朴实的荠菜花风中摇曳,就连无名的小米粒花,也毫不显弱地绽出花蕾,青草,碧树,新芽,玲珑剔透,令人目不暇接。
一阵清脆的鸟鸣从空而落,扰乱短暂的思绪,望着山头笼罩的雨幕,不由欣赏起这早春的雨来。一开始,雨下得很小,像天空洒下的薄霭,然而不久便洋洋洒洒起来。是那杏花开时常下的杏花雨。早春的雨,有一点儿微凉,但并不觉得有半丝寒意,果真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人置其中,别有一种轻凉柔美的感觉。想,天气和暖,杨柳吐青、杏花盛开的时节,细雨蒙蒙,挟着杏花的芬芳,衣衫袂袂,渐沾渐湿,伴着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欣赏这杏花天影,百鸟啼啭,是何等的惬意。这原本的明眸流睇之美,如今罩上了雨雾缭绕的神秘,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莫不是出自春天的手笔。这样的一种景致,难免教人动情动心。
蒙山的雨,是花香浸润过的雨,蒙山的风,是花香浸润过的风,烟雨隐没了万壑的耸峻,空山流转着脆鸣的鸟语,使山林绿意更浓,空气更加纯净。我沐着春雨,举伞信步向山林走去。山路修葺得规整扎实,一桥一柱,一石一阶,无不曲折逶迤。沿着台阶,行至流碧桥上,依偎栏杆俯瞰桥下的深涧,一块巨型岩石形成了平展的坡面,传说八仙喝酒的场所,又说是王禅看戏的地方,名曰“戏台石”。如今,戏台石已被山溪占领,就像浮于涧中的一片荷叶,四周卷曲,边缘棱起,“荷叶”里面水波如镜。我把这里称作“莲花台”。这里没有山花的妩媚,没有瀑布的喧声,唯有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块石之上,响声悠远,婉转动听,流水打着弧状的伞花,形成水帘倒卷的自然美景,一份清泉石上流的境界。
沉浸在蒙山的雨中,我目光遍览,茫无目的,却又身心满足。一排绿影从眼前闪过,我惊讶了,原来是一蓬修竹,于雨中亭亭而立。竹为人类所喜之物,自宋代以来,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它的虚心而刚直,而被看作是高洁、正直的象征。很难想象,冬季寒冷的蒙山,会有这么一片挺拔常青的修竹。竹本青翠,雨中的竹,更加葱茏,更加秀美。我在心中赞叹不止,于竹林里听风观雨,又是一番绝好的佳地。翠竹独有的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山里有了翠竹,便有了精神面貌,有了生命的活力。一声吆喝,划破了湿凉的空气,我转头,听见另一面山坡的呼朋引伴。有谁比我更早地进山赏雨呢?隐隐约约的远山,但见悬崖峭立,树木更幽,有松树、杉树,还有众多说不出来的树木,皆被雨雾绕裹,就像披上一层素白飘逸的绢纱。
这茂盛的修竹,这飘逸的森林,不一会便随着身影的移动,一步步隐入了桥西桥东,隐入了另一个岩石峭陡、古木斑驳的世界。继而,画面里出现了金黄的连翘,长长的枝藤从灌木中伸展出来,一簇簇挂满了山崖,一坡连着一坡,美丽的花朵,开得金碧辉煌。蓬勃的生命,构成了山野诗般的绚丽。我知道,蒙山的春天不乏山花烂漫。这烂漫的山花,正好让绷紧的心弦,可以自如地放松下来,缓慢徜徉,浏览欣赏,获取修养身心的享受,体会它的深邃精妙之感。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话深有道理。不论山有多高,都是以人为尊。人在山上,山在脚下,方知“小鲁、小天下”。物像如此,心境亦然。
蒙山的春雨,来得悄然,走得也无声无息,就当我欣赏玉兰花树之时,一道明媚的霞光跃出云端,只剩洁白的薄纱环绕低处的山腰,形成了它唯一优美的余韵。河流变得澄明清澈,浑浊的空气被冲洗的清香怡人,阳光升腾出千万缕暖意,像一束束饱满的野花,扑啦啦开放,将天地映照得绚丽迷人。只是那雨,仿佛从没有下过,山路光洁,草地青葱,一洼积水不见。再看远处的景致,杨柳和风,山桃润红,杏花粉白,梨花胜雪,风一吹,花瓣漫天……让人想起那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淡泊,宁静,致远,悠然于天地山川草木之中。
这时的蒙山,不再是一个人的蒙山,僻静的棠梨树下,悬索桥旁,游人摩肩接踵,开始了新的攀登。当人们远离自然,涌向城市之后,寂寞的便不再是山中的风景。绿色的行动在祖国大地纵深拓展,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追求自然生态之美已深入人心。山影之中,我仿佛听见新的登山杖上,又一轮笃笃行进的跫声。
这是一个处于小镇边缘的小镇,弥漫着一些城市的格调,同时也渗透出乡村地气息。
这个小镇并不起眼,他只是默默地呆在一个也并不起眼的小陈是的边缘。我并不喜欢这个小镇,觉得它太平凡了。无论我站在这个城市的哪个角落里,都看不到他的一丝美丽。尽管我是在这个小镇里长大的孩子,却对它没有一点好印象。
一次偶然,我跟着爷爷攀着那架伸向天台的梯子,爬到楼上去看看风景。
此时已接近傍晚,一轮夕阳挂在天边。
九月的阳光在白天还像夏天一样猛烈,总令人觉得阳光泛滥过渡。而此时夕阳洒下的光却暖暖的,伴着一阵阵清风,让人心旷神怡。夕阳像一个大大的鲜美的橙子,洒下的光芒向橙子那酸酸甜甜的汁液,是柔和的橘红色的。空气中仿佛都渗出那暖暖的橘红,弥漫着一股橙子的清香。
抬头望望天空,天空广阔无垠,淡蓝的天空隐约透出一丝夏末的味道。鸟儿在天空中翱翔,优美地滑滑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我释然了,把一切烦恼都抛向天空。这时我才发现台内空时格外的美,觉得这是城市看不到的而属于小镇的美丽的风景。
在柔和的夕阳光的照射下,不远处的一座村庄呈现出一片柔和的景象。一间间房屋整齐的排列着,一棵棵老树掩映其中。这些房屋有些破旧,屋顶的瓦片也不完整,墙壁有些灰黑色的痕迹。古老的房屋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我的眼前是一幅用铅笔勾勒出的乡村画,微微的泛着乡村的气息。
放眼望去,我发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环绕着我,顿时我竟有些目不暇接了。
我细细的观赏着这一切美丽的风景,看到小镇陌生的一面,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这个小镇也有美丽的一面。
是我太忙了,忙得忘了去看一看头顶上的天空。
是我太固执了,固执的�
是我缺乏一颗发现美的心,发现不了这个小镇的美丽。
星期天,爸爸带着我们全家到水乡小镇玩。
刚到小镇,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清清的小河上坐落着一座石拱桥,桥体上面刻着龙,有的在腾云驾雾,有的是在打架,看那条青龙和蓝龙打得还不分上下。河边有两排柳树,柳树把溪水当作镜子,风一吹,碧绿的柳条翩翩起舞随风飘动,真像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子。
清清的小河上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沙子铺满河床,每块鹅卵石之间都有一颗小水滴,每颗小水滴都抱着一颗小太阳,把手伸进水里,非常凉快。
再往前走,我们看见卖葫芦的老爷爷,老爷爷卖的葫芦上面刻有字,我从左往右看,上面写着“今今日日毕事”怎么读不通啊,爸爸说你从右往左念试下,哦原来是“今日事今日毕”啊。妹妹把她所有的钱都买了葫芦,妹妹说:“我要把葫芦放到我们的书桌旁,也提醒我们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吧。”妈妈微笑的对我俩竖起了大拇指。
一转眼,一个上午就过去了,我妹妹的肚子已经响起了‘警钟’,我们加快步伐到前面的餐馆,看了下菜单,发现他们这里有好多这里的特色美食,譬如:麻花、红香菌炒鸡蛋、蚂蚁上树(这可不是真的蚂蚁上树,是粉条和肉末做的菜)没有一样不是我妹妹爱吃的,我妹抢过菜单,疯狂的点点点,到了最后都没有吃完,只好“吃不完兜着走了”。
下午,我们走在水乡的小道上,看着两旁一排排用泥巴做的房子,我用手摸了摸房子的墙壁,那泥巴就掉落下来,我问爸爸这是谁住的房子,怎么这么破啊,爸爸告诉我,这是古代人留下来的房子,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房子全部用木头和泥巴制成的,没有钢筋和混凝土,能保存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我也不禁的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工艺,造的房子那么漂亮结实。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出口,在出口处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亭台名叫“观夕阳台”,我们坐在观景台的连廊椅子上,看着西边暖红色的太阳,我突然想到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美好的一天结束了,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水乡小镇。
小镇之美,美在那迷人的景色,美在那风味的小吃,更是美在那人与人真挚的情感上。
——题记
望大街小巷,听路人低声细语,走在这熟悉的大地上,迎着风,哼着调,路过一个个街口,赏着家乡的美景,令人惬意。她依旧是那么的美!
望胜景赏镇之美
排排树木挺立在路两边,渐渐茁壮的树苗如坚强的战将,不知历经多少风与雨、苦与难,才能焕发出如今的茂盛。望那湛蓝的天空,是横无际涯的海面,看那洁白的云朵,如一条鳞光闪闪的鲤鱼,绘画出了一幅轻快和谐的锦鲤图,令人赏心悦目。一座座屋舍,阳台上都种上了花草,粉嫩的花儿竞相开放,一朵朵地向行人点头哈腰,中间又镶嵌上几株青绿的小草,这一幅美丽愉悦的花草图,给屋舍增添了几分色彩,让小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镇之美,美在这迷人的景色中。
尝美食品镇之美
要说家乡的一大特色,莫要错过小镇里的小吃。这里的街头小吃随处可见,小到地摊,大到商店,风味小吃,应有尽有。这里的小吃大多都是地摊,在这儿吃点,在那儿尝点,买买美食,尝着先人的传统食品,感受着家乡的风俗。这不,周边有人在吆喝着,“卖草粿咯——卖草粿咯——”一听到这喊声,总会让人流口水,往往会拿着一两块钱去买点儿吃,这味道,又是一如既往的香,还是当初的那个味,这,是家乡的味道。
小镇之美,美在这风味的小吃上。
悟真情感镇之美
“远房不如近邻”。对的,与邻居和睦相处也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一个阶梯。相互包容, 在这里,邻居间嘘寒问暖,互帮互助,好东西一起分享,有困难一起扛。有一次,门外传来了喊声,原来是邻居送东西来了,这不他们刚旅游回来,一点心意给我们。捧在手中的礼品,可温暖的,确是我们一家人的心。还记得一次,台风过后,看见父亲在家门口清理着垃圾。自家扫完后,父亲又跑去邻居门口打扫,我好奇地问他的做法,他说:“邻居嘛,帮下忙应该,细水才能长流嘛!”父亲的一番话,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那真挚的情感。
小镇之美,美在这真挚的情感里。
漫步在街上,晚风抚摸着我,从我身边掠过,火红的晚霞映在天边,霞光照在这美丽的小镇里,一切依旧是那么的美。
我的小镇是一首歌,婉转动听;我的小镇是一首诗,引人入胜;我的小镇是一幅画,浑然天成。
淅沥淅沥,春姐姐带着她的魔法棒来了。“三,二,一,变!”我们的小镇立马换上了五颜六色的新衣:桃花的脸红彤彤的,似乎很害羞;梨花非常高傲,穿上了白裙子翩翩起舞;迎春花是一个活泼的小姑娘,穿上了最灿烂的黄裙子,向我们热情地打招呼!听到春姐姐的呼唤,小草也穿上了绿油油的衣裳,兴奋地探出脑袋来迎接春姐姐。
轰隆轰隆,夏弟弟也带着魔力粉来到了我们的小镇。他轻轻那么一撒,大地立马换上了深绿色的外套。树叶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跳着欢快的舞蹈。四叶草在风中轻轻摇摆,似乎在向上天祈祷,给我们带来好运。夜晚,青蛙约上蝉,开启了演唱会。你瞧,萤火虫正提着灯笼给大家照明,蝴蝶正伴着音
丁零丁零,秋妈妈来了,轻轻一吹,小镇立马铺上了金灿灿的地毯。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稻子和它的小伙伴们有说有笑,大家都乐弯了腰。果园里,橘子像一盏盏橙黄色的小灯笼,为我们照亮了回家的路。枫叶乐红了脸,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
呼哧呼哧,冬爸爸来了,轻轻一点,小镇立马换上了一件白花花的衣裳。白茫茫的雪覆盖了整个小镇,湖面也结冰了,像一片明晃晃的玻璃。你瞧,孩子们都出来玩耍了呢!那个红帽子的小男孩正和妹妹一起堆雪人,那个蓝围巾的小女孩正在“镜子”上溜冰……
啊!我们的小镇真是美不胜收,不论春夏秋冬!
我爱好看书,换书行动我换来的是一本童话书。
换来的`是《格林童话》,许多故事中印象最深的是《白雪公主》,王后生下女儿就去世了。过了不久国王娶了一个新王后,这个王后很骄傲,� 她比新王后还美丽,王后心里嫉妒他让猎人杀了公主,猎人看公主很美丽,不忍心杀她,杀了一头猪,把它的心交给了皇后。王后看到信后很开心,并吃了它。公主在森林里看到一个木屋,并走了进去,看到里面的东西是七个七种七杯七张等。白雪公主饿了吃了一点东西睡着了。七个小矮人回来了,看见公主问:“你是谁啊,为什么来我们家?”她说:“我是白雪公主,我继母要杀了我。”后来王后用苹果杀死白雪公主,最后王子救了她。
王后太狠毒了,但最后王子和公主终于在一起了,结局很美满,我很喜欢。
看到语文书后面写次次最想写的内容,我一下就想起了美丽的德国黑森林滴滴湖小镇。这里是布谷钟的故乡,我还见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布谷钟。
记得那时正是秋天,我们刚到滴滴湖停车场,路边的一簇簇满是红叶的枫树映红了我的眼,真的叠翠鎏金,加上路边的小房子,简直就像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不觉放慢了脚步,赞叹、拍照、欣赏,我们陶醉在其中。导游让我们快点说美景还在后面呢,我们漫步在小镇上,树木红的绿的黄的,一片姹紫嫣红,我们来到了布谷钟的商店,里面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布谷钟,布谷钟在半点和整点的时候发出“布谷、布谷……”悦耳的声音,一下就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大自然中了,更为奇妙的是正好到了整点的时候,布谷钟上小人有的推开窗户跳舞、有些拉锯、水车转了,小鸟飞了,我忙的看了这个再看那个,眼睛简直是忙不过来了。这时小伙伴说赶紧到外面看最大的布谷钟,我急忙跑了出去,这个钟挂在外面的一面墙上,上面所有的人都在动,竟然还有小人在喝着好喝的德国啤酒,让我看的是眼花缭乱,实在是不想走。
在爸爸的催促下,我们去坐滴滴湖游船,在船上我发现滴滴湖的水黑幽幽的,湖四周看到森林也是密密麻麻的黑色,没有了刚才看到的各种五彩斑斓树木,我很奇怪,这时导游告诉我们正因为这里的森林一年四季都是深绿色,远远望着是黑色所以才叫黑森林,大家都知道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的童话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我注意观察到,湖面平静如镜,整个湖面上只有我们一只游船,游船的航线画出了一个美丽的半圆,离黑森林越来越近,幽静的森林、平静的水面、还有森林里童话般的小屋,让我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里。
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回忆,于是我一下就想起要把这次旅行记录下来了。
云南省晋宁六街镇,我以前曾去过几次,而在六街的石门坎水库过火把节,并且和当地群众一起“背晌午”还是第一次。
今年的“背晌午”,正好是星期日,节日气氛就比以往更热闹了,层层叠叠的从水库边上一直到山顶都有村民在搭锅做饭、张席吃喝。仅在石门坎水库附近“背晌午”的群众就有数千人。这也是石门坎水库在一年里最热闹的一天。下午两三点钟以后,车子就进不去库区了,来晚的人只能把车子停在一两公里以外,然后背着过节的物品满头大汗的步行到达水库区。
我们今天是以做客和采风来参加节日的,市、县作协一行10余人也和六街镇的群众和游客一起早早就带着“背晌午”所需要的各种蔬菜,杀鸡、剖鱼,带上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太阳伞、炊具等家什来到水库边上,支起锅灶,烹羊烤肉,煮上一锅当地特产的野生青头菌,再炒来几盘地道的农家菜,一桌桌丰盛的晚餐就算备齐了。要是喝上几口当地酒坊酿造的老白干,话匣子也就打开了。为了这一天,不少村民前几天就开始准备过节的用品和食物。今天,人们也非常热情,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会主动打招呼,如果从别家生火做饭的地盘走过,主人就会热情的邀请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客人也会回应说:“多谢了,我们就在旁边,你走去我们那里吃嘛。”
人们谈天说地,海阔天空,不时还来上几句山歌调子,喝醉了松树下一趟,就与大地融为一体,憧憬一番未来的好日子,惬意的一天让谁都羡慕。那些没有做饭任务的大姑娘、老奶奶也会拿来影碟机放上一首首欢快的舞曲或花灯调子,随便组合踩着节拍就翩翩起舞,她们跳得那么认真,那么陶醉。跳的人忘情,看的人脚也开始痒痒,纷纷加入其中。虽然没有舞台、没有化妆,只要草地上一站、洗菜盆一敲响,又有人鼓掌助兴,节目就开始了。她们全然不顾烈日的烘烤,陶醉、欢快的舞步分明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盛大节日的庆祝和对来客的欢迎。
每年农历6月25这天,是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火把节,也是晋宁六街镇群众“背晌午”的日子。这“背晌午”的习俗在晋宁县也只有六街镇独有,其中又以六街镇大庄、新寨、王平等村最为兴盛。这天一大早,六街镇石门坎水库周边的山坡上就一派繁忙热闹景象,附近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以及在外地的亲戚朋友相约欢聚到这里。带着自家的桌椅板凳,炊具家什,杀鸡宰羊,埋锅造饭,煎炸烹炒,开心的过“背晌午”。近些年来,由于群众生活好过了,这个“背晌午”的日子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一个重大节传统日。“背晌午”这一天,在外地工作、学习的人要赶回来与家人团聚,还要请在外地的亲戚朋友一起前来助兴。这个节日也是男女青年交友恋爱、互相了解交流的好时机。
石门坎水库是晋宁的主要生产生活水源之一,属于小一型水库,储水量139万方,是晋宁最大的柴河水库的上游水库。由于火把节刚好是雨季,水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砌石大坝雄伟壮观,山清水秀,又无须像旱季那样严防山火山,所以游客可以放开手脚的野外用火,做好野餐饭菜、放心地在水边点燃火把以及燃放烟花爆竹。到了傍晚,和风徐徐,酒肉飘香,夕阳斜照,一家一家甚至于整个家族的数十人围坐在一起享用一天的劳动成果,其乐融融,笑声不断,韵味浓烈,野趣十足。
直到夜幕开始降临,星月升起,人们才意犹未尽的收拾整理吃剩的饭菜和各种用具在火把和汽车灯光的照亮下准备下山。这天,由于下山的车子太多,我们从晚上八点多下山,直到九点四十分才走完两三公里的路来到六街镇上。等回到所在的县城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
想着六街主人说的,“明年今天还在这里相聚”。我又想起美丽的石门坎水库,想起放牛孩子“背晌午”的魅力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