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共【精彩18篇】

不知道大家端午的时候都喜欢吃什么样的粽子呢?下面就来欣赏一下这篇《端午的鸭蛋》吧。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600字 1

端午,是小孩子特别盼望的节� 鸭蛋,也是再熟悉不过了,我虽不怎么爱吃,却也经常耳闻。所以对汪老的这篇文章,我还是很好奇的呢!

读了文章第一段后,我发现作者的老家高邮端午的民间风俗还真不少呢。什么系百索子啦,贴五毒啦,雄黄酒啦,放黄烟子啦……听起来真是有趣极了!还有好些我都没听过,没见过,看起来这些风俗一定给作者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否则他怎么会记得这么多,这么清晰呢!但我们却只能在汪老的字里行间体会了,可惜!

其中,我比较感兴趣的就是“放黄烟子”。虽然没有真真切切的放过,但我觉得冒黄烟的时候一定像风沙天似的,黄沙漫天,这倒也挺有趣儿的。如果有机会,我还真想试一试哩!

汪老的故乡盛产咸鸭蛋,蛋白柔嫩,色香俱全,味极鲜美,这不禁让我想起爸爸吃鸭蛋时的情景:他总是先用筷子头儿把蛋壳戳几下,戳出一个大洞来,然后把筷子一头儿用力扎下去,正如汪曾祺所说的,滋滋地直往外头冒油,不过油是黄色的,这点与汪老所讲的有些不同。我也顺势尝了几口,初入口中,香;待之一会儿,咸;细细品味,糯。味道鲜美,但一定也是不及于高邮鸭蛋的。

汪曾祺爱挂鸭蛋络子,我却不爱,但却觉得用鸭蛋壳装萤火虫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夜晚,这萤火虫在里面就显得越发的好看了,亮晶晶的,忽明忽暗的微光在蛋壳里闪烁,又梦幻又漂亮,简直是美妙极了!

端午与鸭蛋,二者似乎毫不相干,却被汪老十分自然的合二为一,真是奇妙!读罢,方知端午与鸭蛋,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呀!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600字 2

今天,我读了与本书书名相同的一篇文章《端午的鸭蛋》。

首先,看向第一段,我看的时候是一愣一愣的。什么“”百索子、香角子、贴五毒、黄烟子……“,我一句都看不懂,当然,看到最后,我总能得到答案。但我纳闷了,我从没听过这种说法,难不成它是作者家乡的方言?

其次,看第二自然段。之前,我一直不知道作者的家乡在哪里,到了这儿,我总算知道,作者的家乡原来在高邮。听说高邮还出双黄蛋,我有些吃惊,平时很难见到的双黄蛋,在高邮竟可以批发出售。作者却见怪不怪地说道:“还不就是个鸭蛋!”这也说明了在高邮双黄蛋确实很常见。不过,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高邮人是怎么从一堆鸭蛋里准确地找到双黄蛋的呢?这一点我读了几遍也没有找到答案。

第四自然段作者主要赞扬了自己家乡的咸鸭蛋,并“吐槽”了其他地方的咸鸭蛋的难吃。以苏北名菜“朱砂豆腐”中使用了高邮鸭蛋为例,写出了高邮鸭蛋的高品质。但我又有问题了,鸭蛋的“空头”是个啥?

看到第五自然段孩子们挑鸭蛋,说鸭蛋也有美丑之分。虽然作者介绍了挑的方法,我却无法体会到作者说的那种感觉。也许是作者家乡的孩子们鸭蛋见的多了,才会有这种感觉吧!

第六自然段的描写让我十分想看萤火虫,从小到大,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萤火虫呢。

第七自然段我看完后不由得一笑,确实如作者所说,古文也不是一定正确。比方说《狼图腾》中描写狼烟的一段,在《重返狼群》中亲自试过后证明狼烟是不成立的。所以说即使是名作和古文中的内容也不是完全可信的。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3

《端午的鸭蛋》记叙了作者对家乡节日的怀念,对家乡的端午过得和外地的不一样的情景,从而烘托出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作者列举了家乡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什么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放黄烟子等等,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怀念之情,更加突出了作者那种流居在外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些简单的习俗,带给人的竟然是那么多的童年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纯洁心灵,谁能够从那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咂摸出如此的美味呢?

作者是一个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人,他在介绍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家乡的特产鸭蛋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详细地介绍家乡鸭蛋的结构、与外地鸭蛋的对比,鸭蛋的作用,这些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怀。

一个出门在外的人,只要保持一颗热爱家乡的纯真的心,就会对家乡倾注一腔热血,家乡的山水、人物、风情习俗,都会深深第烙印在自己的头脑之情,终生难忘,成为挥之不去的、魂牵梦萦之情。

我想,我以后不管远走哪里,哪怕的天涯海角,也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我以后不管是荣华富贵,还是一贫如洗,也不会丢弃对故乡的依恋。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传承家乡的文明与和谐,沐浴家乡的温情,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

端午的鸭蛋,吃出你的美滋美味;端午的鸭蛋,享受你的故乡之情!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700字 4

《端午的鸭蛋》是由汪曾祺所写的散文,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还有对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高邮的端午节习俗与大连有许多不同,他们那端午节要贴五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写“一笔虎”……相比之下,大连的端午节习俗就少了,气氛也不太浓郁,不过也有挂艾蒿,挂桃枝的习俗,而且粽子也很好吃哟!

后来作者又介绍了很有名的高邮大麻鸭、双黄蛋。有一次,小姑姥送来了几个咸鸭蛋,姥姥说好吃,但我并没当回事,。看了这篇文章,我才对咸鸭蛋感兴趣,赶紧让姥姥给了我一个尝尝。我发现,鸭蛋壳真是淡青色的,大头敲开真有“空头”。用勺子一挖,雪白的蛋清又滑又嫩。用筷子一插,红油就冒了出来,差点溢出来,我赶紧舔了几口,好吃极了。黄也是橙里透红,好香啊!从此,我喜欢上了咸鸭蛋。我觉得大连的咸海鸭蛋一点也不亚于高邮的咸大麻鸭蛋!只不过没有双黄蛋罢了。

我对五六自然段很感兴趣,特别是“鸭蛋络子”,以及鸭蛋吃完还能把壳洗干净,把壳洗干净,然后用“薄罗”糊上,做成后萤火虫在里面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就像一盏小灯笼似的。儿时的生活是快乐的,儿时的生活是幸福的,儿时的生活是永恒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记忆,每一个记忆都是怀想。那咸咸淡淡的鸭蛋,不正是作者对生活对故乡的心情写照吗?此时,端午的鸭蛋已�

我刚读这篇文章时,不太理解什么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上百度一查,才知道这句话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意译是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屑一顾了,用文中一句话来说,就是“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更能够看出他对家乡的热爱。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600字 5

第一段写了作者家的习俗,我觉得作者家的习俗可真多呀!比大连的端午习俗可多多了!这些习俗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放黄烟子。我认为黄烟子是一种像烟一样的东西,飘出来烟的味道应该是带着些许酒味,小孩子还能用它画虎子。我感觉作者的童年一定很幸福,如果我也可以到高邮去体验一下民俗就好了。

通过第二段,我感受到高邮的鸭蛋很出名。别的东西销售到外地,都不会单独把产地给放在名字里,而高邮鸭蛋却单独把高邮放进了名字里。高邮的双黄蛋还多,在我们大连,100个鸭蛋里也选不出来1个双黄蛋,而在高邮,双黄鸭蛋却可以成批出产,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汪曾祺认为高邮鸭蛋比其他地方的鸭蛋好吃,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爷爷从老家邮给我的鸭蛋。老家凌源的鸭蛋个头比高邮的鸭蛋大一点儿,鸭蛋黄很大,用筷子一扎,红油就会冒出来,比超市里买的鸭蛋好吃多了。作者觉得高邮的鸭蛋最好吃,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凌源的鸭蛋才是最好吃的。

高邮的孩子们太纯真了!一个很普通的鸭蛋装在很朴素的络子里,就能成为孩子心爱的饰物,而且吃掉了,孩于也不会大哭大闹向父母再要。

孩子们很珍惜鸭蛋壳,就是为了用它做灯。我觉得只要你有一颗美丽纯洁的心,任何事物到了你手中,都会变得精巧、美丽、美好的。

读完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古时候用萤火虫的光可以读节,而现在用萤火虫的光却什么都看不清,原来是因为古时候的字写得很大,现在字小呀!

高邮鸭蛋虽然是一件很平凡的事物,但在作者眼里却不平凡,因为饱含着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

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6

出色。作甚出色?何处有出色?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变亦很多出色,只是缺少了发现“出色”的眼睛。而我又未尝不是这样,历来都会忽视身边的那些小事,从而错过它们有可能带给我的欣喜与欢乐。

不过,从我开始与这篇文章起,我不会再与生活中的出色擦肩而过了,由于《端午的鸭蛋》正让我体验了一回由小事而引出长篇大论的“出色”,让我的味蕾上都残落着咸鸭蛋的美味。

在作者的故乡,端午节的风俗真是五花八门,例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等等。然而,最使人印象深入莫过于那诱人的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小孩儿们还用“鸭蛋络子”挂起鸭蛋,又给美味增加了很多明亮的色采。

而作者描摹的一切,在我童年的回忆找到了熟习的画面。我也是江苏人,与作者汪曾祺是老乡,而俗语说“无巧不成书”,我是江苏扬州人,而高邮是扬州市里的一个县级市,所以,我的童年自然也少不了高邮咸鸭蛋的香味。

每次吃咸鸭蛋时,妈妈总会轻轻揭开鸭蛋头的壳,用筷子向白嫩的蛋白里一戳,红油就一下子冒出来,这时候,妈妈就赶紧叫我来吸红油,吸得我满嘴都是,再挖开蛋白,则露出了红通通的鸭蛋黄,这类感觉已逐渐忘却了,不知甚么时候才能再吃上故乡的咸鸭蛋,我又不由后悔为甚么没有早点发现这生活中的出色呢?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十二红”,我模糊也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外婆也给我做过一次,除苋菜、虾、咸鸭蛋外,似乎还有菱角、红糖棕子、凉粉和红烧鹅,其它的我也记不清了。原来童年进的我,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正在怀念这平日的时光呢?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想勉怀生活中出色,却因记忆模糊而感到一阵失落呢?

珍惜现在身边的出色吧,不要等到以后,失落地在回忆中翻箱倒柜。

此情可待成追思,只是当时已怅惘。

端午的鸭蛋 7

清早,窗外传来“咚咚咚”的敲鼓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呐喊加油声,将我唤醒。往窗外一看,原来河面上正在进行激烈的龙舟竞渡赛。

哦,原来端午节快到了。厨房的餐桌上,一枚鸭蛋,安安稳稳地躺在盘子里等着我。我将鸭蛋捧在手心,仔细瞧着。它那淡青色的蛋壳上有些星星点点的雪白斑点,凑近了闻,还能闻出一点泥土的“芬芳”呢。

我迫不及待地轻轻敲响了它。“当,当,当”,“当,当,当”,清脆的声音回响在我的耳旁,仿佛一首轻快的晨曲,奏响了端午的乐章。

没一会儿,这枚鸭蛋的“空头”上,便露出了几道明显的裂痕。那裂痕细细的,蜘蛛丝一般在蛋壳上蔓延开来。我再稍重力下去,“咔啦啦”一声,刚才细密的蜘蛛网,转眼间就变成了“地裂”,长长地从“空头”处发散开来。

轻轻剥开它那坚硬的“铠甲”,那白白胖胖的身体便在我的眼前暴露无遗。一股咸香味已经毫不客气地钻进我的鼻窝,令人心驰神往。

正剥得投入,哎呀,满分作文网我的指甲不小心抠到了鸭蛋白嫩嫩的身体,使它流出了橘红色的“血”。我着急忙慌地拿出纸巾垫住,擦干它的“血”,这才使我的端午鸭蛋安全脱险。这红色的“血”,正是咸鸭蛋的精髓——红油。

拿起这枚鸭蛋,轻轻咬下它的蛋白。蛋白柔嫩,一股咸鸭蛋特有的芳香便包围了我的味蕾。来不及细细品味,我便一口将蛋白咽下,低头一看,手心里的鸭蛋终于露出了一个“红太阳”。我兴奋地咬下这个小太阳——红油溢了出来,一瞬儿便在我的口中融化。我不禁想起了汪曾祺的写的《端午的鸭蛋》:

在他的家乡,鸭子多,鸭蛋也多。他家乡的高邮鸭蛋可是出了名的。吃鸭蛋也有讲究,带壳切半吃那是席间待客的方法,敲了空头用筷子吃那是平常吃法,吱一声冒出来的红油最是美味。

我想,也许我口中这美味的鸭蛋,就是从汪曾祺的家乡来的吧!

虽然这枚鸭蛋已经吃完,但是香味依然回荡在我口中。这时,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阵阵鼓声,一定是龙舟队在庆祝胜利吧!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800字 8

当我们提起自己的家乡,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家乡的美食。当我在假期之中偶然读到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时,被他那质朴的文字、浓厚的民族文化所感染,先生为作为一名高邮人,家乡最著名的美食非咸鸭蛋莫属了。

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里,诉说了自己对家乡的一片痴情。先生以“家乡的端午”开篇,通过描写家乡高邮的风俗人情引出下文。在他的笔下,一系列家乡端午的风土人情就映入了我的眼帘: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吃“十二红”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风俗,在他的笔下,都被描绘成水乡高邮特有的最珍贵的回忆,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高邮的鸭蛋名声在外,“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这也足够证明高邮鸭蛋的名声之高了。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双黄蛋往往寓意着“好事成双”的兆头,出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起家乡鸭蛋的特点,先生也是滔滔不绝:“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发干、发粉”。这点我十分赞同,记得之前妈妈买过的鸭蛋,吃起来干而且硬,哪怕刚刚煮过,也没有那种绵软的口感,让我一度不喜欢鸭蛋配粥的早餐。关于鸭蛋的吃法,先生是这样说的:“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里的“吱”生动地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声音,体现出高邮咸鸭蛋油多的特点,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兴奋和快乐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这让我想起了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妈妈总要包粽子,而我负责挑选红枣。我先把红彤彤的枣子倒地盆子里,然后一颗颗拿走,翻来覆去的看,往往没等到看出问题,这颗艳红的枣子就钻进了我的嘴里!

哈哈哈,其实先生回忆鸭蛋,不仅仅是家乡鸭蛋的好吃,更是对家乡深刻的爱吧。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600字 9

看到题目《端午的鸭蛋》中的“鸭蛋”二字时,我就眼前一亮,因为我对鸭蛋也情有独中,所以我就想知道作者笔下那颗被“称讼”的鸭蛋,又是何等的美味呢?

提到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我脑中立刻会闪出这几个词:划龙舟、吃粽子、系彩绳……每逢端午清晨,我还在呼呼大睡时,我的手、脚腕上早就出现了四条彩绳,在乡下姥姥家不仅我们带,小猫小狗也带,甚至连门把手也要给带上呢!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系彩绳,但我从中感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下一次我也要选个特别秀气的淡青色的高油鸭蛋,系上彩绳挂在身上炫一下。

我很好奇为什么端午要吃鸭蛋呢?所以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古人认为鸭蛋的样子像心脏,吃了就能让自己的心气神不受损,鸭蛋还可滋阴清肺,可以治疗咳嗽,噪子疼……鸭蛋还有这么多好处,我也是头一次听说。

我特别喜欢作者引用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鸭蛋我实瞧不上。”只是一枚小小的鸭蛋,作者却把它的“帽子”戴得何其之高呀!下次我介绍家乡特产时也要用上它。

作者又特别祥细地描写了高邮鸭蛋的与众不同,让人垂涎三尺。我决定放下书就上网买点高邮鸭蛋来尝尝,同时更能看出作者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热爱他们的家乡呀!

当他写到掏空了蛋壳装萤火虫时,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下次也要试试一下。

生活中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鸭蛋也能变“金蛋”!会给你带无穷的快乐与幸福!

整个文章看似平淡无奇,却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故乡满腔深情的热爱与赞美。

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10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就了《胡同文化》。在那细细长长的胡同里,最让人回味悠长那意蕴高远的“嘿”。“嘿”,“嘿”出了作者对北京胡同的绵长情思,“嘿”出了汪老先生闲散自由的行文风格,也“嘿”出了他对生活真味的独特感受。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是汪曾祺散文的主要风格。

《端午的鸭蛋》一篇既生活神韵又凝结着浓烈民俗乡情的散文。

先生以“家乡的端午”开篇,直接切题,直抒胸臆,用“风俗”引出下文。,在笔下,一系列端午风俗就走入了的视野: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等。这人有我有,人无我风俗,在先生,都成了他最珍贵的回忆。,行文流水,如话家常,如数家珍,于、平淡中,了对生活的真爱和对故乡的怀想。

然而,让先生颇感自豪的家乡“著名”的“鸭蛋”。满篇洋溢着浅浅的故乡情绪里,“著名的鸭种”、“善于腌鸭蛋”的高邮人、大都市店铺里的鸭蛋、别处的双黄鸭蛋、质细而油多的高邮咸蛋,用鸭蛋做成的“朱砂豆腐”都他不厌其烦并引自豪的表述。以至于对对方的“肃然起敬”和“称道”也不屑一顾,竟然会生出“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那穷地方就出鸭蛋!”的感慨。

其实,先生的不屑并于此。看,“不过”,笔锋一宕,那藏在心底的自豪和喜悦就悄然溢出。用“惊奇不已”和“确实是好”是远远的,,“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等等语言跃然纸上。于引用了袁枚的文字还不甘罢休,还要罗列吃法,并用北京的咸鸭蛋和故乡的咸鸭蛋比对。“这叫咸鸭蛋呢!”八个字符,叹号,直白而朴素的话语,幽默而爽朗的声音把先生对故乡的厚爱铺满了整篇文章。先生此时忘记了虽是高邮人,但北京他多年居住的地方,全然不顾及北京人的感受。

“吱——红油就冒了。”拖着长音的“吱”字,绘形、绘色、绘神,把先生孩童时吃鸭蛋的情态出神入化般地描绘。既是一幅民族风俗画,一曲生活的赞歌。从这里窥探出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恋和追忆,解读到先生对民俗文化的尊崇和敬畏,种情感,都源于先生在生活中对“”与“健康人性”的追求的过程中。

读到这里,我不禁怅然而叹:先生对鸭蛋的感情可谓真也,足也,甚也。这岂止是对鸭蛋的情有独钟?对生活真味的悠然品读,是对家乡的慨然诠释。

端午,家乡的鸭蛋又别样的故事,里,作者把儿时生活的影像一幕幕拉开: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去挑,鸭蛋有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的,细看却不同。样子蠢,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

蛋黄蛋白吃光 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儿时的生活是快乐的,儿时的生活永恒的。每细节记忆,每记忆怀想。那咸咸淡淡的鸭蛋,不正是作者对生活对故乡的心情写照吗?此时,端午的鸭蛋意象,先生与往昔岁月相纽结的通道,将绵长的生活真味凝固在了这平淡的生活之中,从而隽永的回忆和怀恋。

汪曾祺:“风俗是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写风俗,有点怀旧,但故国神游,给人是慰藉,悲苦。,民俗的多姿、平凡的生活、儿时的影像在笔下显示出了独具风格的魅力。而他那简约、传神、清新、鲜活的语言特点也给了生活和艺术的享受。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600字 1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端午的鸭蛋》。这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故乡的食物》中的一篇。让我们感受到江苏农村端午的风土人情,也能体会到汪曾祺先生语言的显著特色。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汪曾祺先生的家长的习惯是贴五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等……而我们这儿是系五彩绳、碰鸡蛋、吃粽子、挂艾蒿辟邪……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系五彩绳了。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妈妈们就会给孩子们买五彩绳,还要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半夜给孩子们戴上。只要端午节后下了雨,你就要把五彩绳剪掉,扔到水沟里,寓意着你这一年都会健健康康,不会生病!

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是个水乡,那里有很多的鸭子。高邮的大麻鸭是出了名儿的鸭种,它们产下来的鸭蛋非常好吃。高邮鸭蛋油出得很多,蛋白柔嫩。我也喜欢吃鸭蛋。我的城市大连是个海滨城市,海边的散养鸭子从小吃小鱼小虾长大,产出的鸭蛋也是黄又大又黄。姥姥也总腌鸭蛋,我特别爱吃鸭蛋黄,每次吃鸭蛋黄都能喝两碗的白米粥!

他们那儿的孩子们兴挂“鸭蛋络子”,长辈们用彩色丝带打好络子。孩子们就挑鸭蛋,要挑淡青壳的,还要挑形状好看的,然后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然后过了大半天,孩子们开心,就可以打开吃掉了。

他们吃完的壳还不扔掉,用它来抓萤火虫。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美丽极了。

读《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就如同品一杯淡淡的清茶,入口时可能非常的朴素平实,可是回味起来就会发现,它是那样的香甜可口,神清气爽。

我很喜欢这一篇文章《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12

在作者的家乡,端午节的习俗真是五花八门,例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等等。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莫过于那诱人的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小孩儿们还用鸭蛋络子挂起鸭蛋,又给美味增添了许多明亮的色彩。

而作者描摹的一切,在我童年的回忆找到了熟悉的画面。我也是江苏人,与作者汪曾祺是老乡,而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我是江苏扬州人,而高邮是扬州市里的一个县级市,所以,我的童年自然也少不了高邮咸鸭蛋的香味。

每次吃咸鸭蛋时,妈妈总会轻轻揭开鸭蛋头的壳,用筷子向白嫩的蛋白里一戳,红油就一下子冒出来,这时,妈妈就赶紧叫我来吸红油,吸得我满嘴都是,再挖开蛋白,则露出了红彤彤的鸭蛋黄,这种感觉已逐渐忘却了,不知何时才能再吃上家乡的咸鸭蛋,我又不禁后悔为何没有早点发现这生活中的精彩呢?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十二红,我隐约也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外婆也给我做过一次,除了苋菜、虾、咸鸭蛋外,好像还有菱角、红糖棕子、凉粉和红烧鹅,其它的我也记不清了。原来童年进的我,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正在怀念这平日的时光呢?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想勉怀生活中精彩,却因记忆模糊而感到一阵失落呢?

珍惜现在身边的精彩吧,不要等到以后,失落地在回忆中翻箱倒柜。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500字 13

今天我读了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本文以端午的民俗活动为主线,通过一枚小小的鸭蛋,不仅引导我们体味着生活的美好,也体现出汪曾祺先生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很多的习俗,比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色的菜。其中,作者记得最清晰的就是红芥菜、油爆虾和咸鸭蛋了。

说起这些习俗,其中的系百索子让我想起了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在清晨我还没醒来的时候就会在我的手腕、脚腕系上五色丝线,寓意避灾除病,吉祥安康。然后要在端午后第一个下雨日将五色线剪断扔到雨中飘走,这样就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作者的家乡是水乡高邮,出鸭,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从文中“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从“肃然起敬”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了高邮鸭蛋的出名。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油多为别处所不及,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平时吃一般是敲破空头,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一红油就冒出来了。

咸鸭蛋也是我的最爱,文中画面让我想到了在学校吃咸鸭蛋一般也是带壳一分为二,只不过黄并没有高邮咸鸭蛋那么红,而在家里吃,就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吃法竟然跟文中描述的一模一样。

此刻好想吃上一枚正宗的高邮咸鸭蛋,然后再将萤火虫放在清洗过的、没打破的蛋壳中,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500字 14

这篇文章以鸭蛋为中心,前面写小时候过端午要做的事,我觉得只是一个“引子”,但这个引子的用处大得很,勾出了很多人的童年生活,主要讲了家里端午节时的装饰,玩儿的东西和要吃的东西,很有节日气息。

十二红里说的菜都是红色的,可是鸭蛋明明是青的,但鸭蛋却是十二红里的一道菜。我读了几次后发现,高邮大麻鸭蛋的黄是红的,在这里突出了高邮鸭蛋蛋黄的特殊和重要。高邮的鸭蛋让我想起了大连的渤海湾刀鱼,尤其是妈妈做的,个大、肉鲜、刺松,不管在哪里我都吃不到那种味道。

看见这里说每年道观都会送符文,让我想起以前考试时,我经常在橡皮上画几道我自己满意的古怪道道,我觉得这种符文是一种对美好事情的向往,希望考试能考的绿色作文网好,但显然有点封建迷信。

看到放黄烟子,我就又想到放鞭炮。北方人很喜欢放炮,不是那种“有声有色”有火花的礼炮,而是只带响儿的炮仗。炮仗中我最喜欢“二踢脚”,它是靠下面的第一次爆炸把上面的第二响打到空中炸开。瞄准好、时间概念好的人还能打出火炮的感觉。记得我第一次放最强“二踢脚”-“小霸王”,是和奶奶家后院的刘卓勋一起放的,因为底座不稳,刚点着引线,“二踢脚”就倒了,这个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吓得我们脑中空白,四面乱跑。那打出来的第二响就在刘卓勋前面三米左右的位置炸了。要知道,我们当时放的“小霸王”第二响打得准是可以炸烂一块儿砖头的,事后刘卓勋回忆,他当时都炸的耳鸣了。真是太吓人了,以后放炮可要注意点!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600字 15

看到了这篇文章对它就有好感,因为我爱吃鸭蛋。想到金灿灿的直冒油的鸭蛋黄,口水就直往下掉。在我们这一年四季都可以吃鸭蛋,题目为什么叫端午的鸭蛋呢?是因为只有端午才能吃鸭蛋么?还是因为地方不同习俗?汪曾祺家乡的鸭蛋和我们的是一个鸭蛋么?

文章虽然是散文,但结构很清晰。首先讲了自己家乡的风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目、贝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熏五毒、吃“十二红”,但鸭蛋是最后写的,为什么要最后写鸭蛋?后来我一想作者把鸭蛋放在最后写,这样才能引出下文关于鸭的内容。接着写了高邮鸭蛋很出名,就连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人都爱吃高邮鸭蛋,连文学家袁枚都说高邮的鸭蛋是最好的。高邮鸭蛋的特点有蛋白柔嫩,油多。它不仅仅好吃还好玩,孩子们挂鸭蛋络子,还去抓萤火虫,装在鸭蛋壳里,这让作者不由自主想到了囊萤夜读。车胤用萤火虫放在囊中,汪曾祺觉得用囊装还不如用鸭蛋壳装萤火虫。

汪曾祺说高邮的鸭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但我们大连的鸭蛋也不差。鸭子每天吃海里的鱼虾,营养非常丰富,大连的鸭蛋黄不红,焦黄,你甚至可以看到黄中好似有沙子似的东西,咬一口油直往你嘴里淌,鲜得能让你差点把舌头也吞下去。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想让妈妈也买一盒,尝尝汪曾祺笔下的鸭蛋。我相信大连的鸭蛋很好吃,高邮的鸭蛋也好吃,因为那是汪曾祺的家乡,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所

汪曾祺的语言也很有特点,我查了资料,汪曾祺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六十七岁了,但从语言上就觉得是个孩子写的,例如:“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这一看就是一个孩子的语气。这说明汪曾祺有一颗童心,他想回到童年,他对童年时光很深刻。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700字 16

今天一早爸爸就和我说,今天我们来写篇读后感,题目是《高邮的鸭蛋》,我一听,想到:啊?高油的鸭蛋?可能内容是讲作者吃过一种油很多、很好吃的咸鸭蛋吧!后来我一看书,是《端午的鸭蛋》,是爸爸记错了,而且作者说的“高邮的鸭蛋”是“邮”而不是“油”。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高邮端午节的习俗,比如系百系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午饭吃十二红,其中,放黄烟子中有一句“写黄烟虎字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我很好奇一笔虎怎么写?我问了爸爸,爸爸就用毛笔给我写了一个一笔“乕”,我也学着写了一个“乕”,这个“乕”是古语中的“虎”,原来一笔虎这么简单啊。

第二段“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这一句,让我想起五上所学《桂花雨》中的一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如果让我写一篇有关家乡的作文,我一定会写“他乡的鱼再鲜,也没有大连的鱼鲜。”

第三段中,“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生动的写出其他咸鸭蛋和高邮咸蛋特点的区别,写得我口水直流。

还有第四段,孩子们都有去选咸鸭蛋,也很有趣,如果我没读这篇文章,我都以为鸭蛋都长一个样,原来鸭蛋不仅有大小之分,好坏之分,还有颜色之分,形状之分呢。看来对事物观察都应该很仔细。

今天我不仅了解了高邮是啥,还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高邮端午节的习俗,一笔虎的写法和鸭蛋样子的好坏之分。

这篇《高邮的鸭蛋》作者通过家乡的风俗和特产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让我感到很有趣,也让我深深的被汪曾祺的文字功底所折服。有一种冲动,将来也学汪曾祺的方法写一篇我自己的家乡。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600字 17

端午节,不是要吃棕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吗?跟鸭蛋有什么关系,我可从没在端午吃过鸭蛋,难道这是汪曾祺家乡特有的风俗?

果然,在第一段里,汪曾祺向我们进述了很多他的家乡关于端午的风俗。有系百家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等,还有其它地方没有的: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看到这儿我才明白,原来咸鸭蛋是十二红之一,端午之时要吃,所以叫端午的鸭蛋。在这些名式各样的风俗里,我最感兴趣的是放黄烟子,像放炮仗一样,可又没有危险。能让胆小的孩子过足瘾。而且,它还能当蚊香,驱走蚊虫,真是一举两得!在这些别具一格的风俗里,我能感受到浓重的家乡风土气儿,真的好想体验一下啊!

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汪曾祺详细描述了高邮的鸭蛋,高邮咸鸭蛋很有名,我从这里体会到:不管是谁问汪曾祺的家乡,都说:“你们那里出咸鸭蛋!”这就足以说明高邮咸鸭蛋好,出名,不然怎么能像北京故宫、上海东方明珠塔被当成一个地方的标志呢?就算当初没有商标,但也要标明是高邮出产,这让我特别地想尝尝高邮咸鸭蛋。

仔細回想一下,我好像还没吃过像高邮咸鸭蛋那样好吃的咸鸭蛋。学校的鸭蛋,蛋清贼咸,蛋黄似板栗,硬邦邦、干巴巴的,吃起来无味,大部分咽下之后,还有一些渣粘在舌头上,像面粉一样,一点儿都不好吃。比起这种咸鸭蛋,高邮咸鸭蛋就要高级很多,不仅鸭蛋好吃,还有进究,得挑。高邮咸鸭蛋还能做鸭蛋络子,吃完还能装萤火虫,真是太有意思了!

鸭蛋,就数咸的好吃,咸鸭蛋就数高邮咸鸭蛋好吃。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尝一尝!

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18

生活中的真味,平淡中的隽永——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看到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就想到了他的《胡同文化》。在那细细长长的胡同里,最让人回味悠长的是那一声意蕴高远的“嘿”。这一“嘿”,“嘿”出了作者对北京胡同的绵长情思,“嘿”出了汪老先生闲散自由的行文风格,也“嘿”出了他对生活真味的独特感受。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是汪曾祺散文的主要风格。

《端午的鸭蛋》就是这样一篇既具有生活神韵又凝结着浓烈民俗乡情的散文。

先生以“家乡的端午”开篇,直接切题,直抒胸臆,用“很多风俗”引出下文。于是,在他的笔下,一系列端午风俗就走入了我们的视野: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等。这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风俗,在先生看来,都成了他最珍贵的回忆。因此,行文流水,如话家常,如数家珍,于自然、平淡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真爱和对故乡的怀想。

然而,让先生颇感自豪的还是家乡“著名”的“鸭蛋”。在这满篇洋溢着深深浅浅的故乡情绪里,“著名的鸭种”、“善于腌鸭蛋”的高邮人、大都市店铺里的鸭蛋、别处没有的双黄鸭蛋、质细而油多的高邮咸蛋,甚至用鸭蛋做成的“朱砂豆腐”都成为他不厌其烦并引以为自豪的表述对象。以至于对对方的'“肃然起敬”和 “称道”也不屑一顾,竟然会生出“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这样的感慨。

其实,先生的不屑并不在于此。看,一个“不过”,笔锋一宕,那藏在心底的自豪和喜悦就悄然溢出。用“惊奇不已”和“确实是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等等语言跃然纸上。甚至于引用了袁枚的文字还不甘罢休,还要罗列种种吃法,并用北京的咸鸭蛋和故乡的咸鸭蛋比对。“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八个字符,一个叹号,直白而朴素的话语,幽默而爽朗的声音把先生对故乡的厚爱铺满了整篇文章。好像先生此时已经忘记了自己虽是高邮人,但北京也是他多年居住的地方似的,全然不顾及北京人的感受。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个拖着长音的“吱”字,绘形、绘色、绘神,把先生孩童时吃鸭蛋的情态出神入化般地描绘出来。既是一幅民族风俗画,也是一曲生活的赞歌。我们从这里窥探出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恋和追忆,解读到先生对民俗文化的尊崇和敬畏,这种种情感,都源于先生在生活中对“和谐”与“健康人性” 的追求的过程中。

读到这里,我不禁怅然而叹:先生对鸭蛋的感情可谓真也,足也,甚也。这岂止是对鸭蛋的情有独钟?这是对生活真味的悠然品读,是对家乡情怀的慨然诠释。

端午到了,家乡的鸭蛋又有了别样的故事,在这里,作者把儿时生活的影像一幕幕拉开: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

蛋黄蛋白吃光 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儿时的生活是快乐的,儿时的生活也是永恒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记忆,每一个记忆都是怀想。那咸咸淡淡的鸭蛋,不正是作者对生活对故乡的心情写照吗?此时,端午的鸭蛋已�

汪曾祺认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写风俗,有点怀旧,但那是故国神游,给人是慰藉,不是悲苦。因此,民俗的多姿、平凡的生活、儿时的影像在他的笔下显示出了独具风格的魅力。而他那简约、传神、清新、鲜活的语言特点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和艺术的享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