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题一出炉,网上已经炸开了锅,有谈论作文题难易的,有谈论题目出得好不好的,有探讨怎么写作的,那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呢?怎么解读?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2022年高考作文解读(全国1卷)(精选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北京2022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总设计师、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
此题目至少要求学生三方面能力
依我个人的理解,此题目至少要求学生三方面能力:
其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此段文字虽然短小,但内容丰富,且包含深刻哲理,考生必须做到在审题过程中准确体会文意,迅速挖掘锁定核心思想,并联系自身实际作出论述。这个要求有一定难度;
其二:辩证思维能力。毛泽东提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种论述包含哲学辩证观,在我看来这也是考生在论证时需关注的重点。这种思想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对“强弱”二者内外部条件及行动策略的认识,也体现出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认知,考生需在哲学观的引领下完成论述;
其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题目可生发的范围很广,大到国际形势,小到个人生活领域,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价值观和日常眼界视野的好机会。好的表述,必须把题目中的观点提炼出来,并结合自身实际,作出述论结合的阐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体育之研究》,在我心目中,堪称体育论文的绝世经典。
中国的文化,时常把文人与柔弱联系起来,这无疑是文人的耻辱。在我看来,如果身体柔弱,也根本称不上真正的文人,最起码气质上不像。文与武是不可分的!文、武缺一岂道乎?真正的书生意气,是文与武波峰的交织,是一个绝世儒将的风姿。
从史至今,可称得上英雄的,必是文而兼武者。事实上,文而兼武者,中国历史上有好多好多,比如周瑜“雄姿勃发,羽扇纶巾”,孙策“猛锐盖世,决胜疆场,又常与周瑜、大小乔共读诗书”。以及《体育之研究》中提到的:“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等等。
再说一个更加切实道理:健康的身体,是每个人一切的基础。有了强健的身体,才有充沛的精力,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提供基础保证。一个人只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却没有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怎能在艰苦的事业中坚持下去呢?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让我们观察一下现在学校读书的小书生们:其家长根本不重视孩子德与体的培养与教导,而是不惜花巨款让他们的孩子学习美术、弹钢琴、学英语等,学习的课程多如牛毛,轻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更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体育锻炼。其弊端,使得这些小书生们“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身体不够强壮,意志不够坚强,精力也不堪重负,是得是失呢?加强素质教育,提倡三育并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面前,是否显得苍白无力呢?
所以说,只重视德、智而忽略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是100%的舍本逐末。
大家应该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基本作用是为了祛病修身,使身体健康。另一个更加深入的作用,就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使意志坚强,心情舒爽,使人胆大无畏,敢为耐久。“意志者,人生事业之先驱也!”体育之大效益尤在此矣!”正如《体育之研究》文中所说:“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强健,可以利用体育锻炼来消除烦恼,使精神舒畅,精力充沛,更能增强人的意志,“体育之研究”中给予体育这样的解释:“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在平庸中觉醒的奋斗者啊,须知道德、知识的完备,要仰仗钢铁般的躯体与意志,旧时柔弱的知识分子形象将再也不属于你和我,体弱可以变体强,无知可以变博学,肌络筋骨、山河大地皆可改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正确的理论,只要我们认清方向,明确了目标,从体育锻炼入手,努力学习,哪怕我们现在柔弱无知,又何愁不能文武兼备、身心并完?建功立业,实现理想抱负,也可以不再像那美丽的星空可望而不可及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作文题具思辨性,有难度,有深度,可以考出水平。首先,考生必须具有相关的历史知识,这是讨论问题的前提,而且仅仅靠题干上提供的事实是不足以深入生动地进入这个话题的。
齐桓公与管仲、鲍叔之间的故事见于《国语·齐语》等文献,写这篇作文要注意其中的三个节点。一是鲍叔与管仲的友谊与相知。当年二人为友,管仲有老母需要赡养,家里贫穷,鲍叔就多出本钱与他合伙做生意,盈利后分钱,管仲却总是多拿一点,鲍叔仆人以为不公,而鲍叔则解释因为他要赡养老母,这就是所谓“管鲍分金”的故事。后来管仲带兵作战,进攻时总是慢吞吞躲在后面,退怯时却总是跑在前面,士兵以为他胆怯怕死,鲍叔则对大家解释说他是担心自己战死了老母无人照顾。管仲知道后非常感动,说:“知我者鲍叔牙也!”由此二人结为生死相知。第二个节点是,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纠是哥哥,小白是弟弟,齐襄公死后,兄弟二人从国外紧急赶回,争夺王位,管仲为助公子纠抢先得位,带兵堵截小白,并一箭射中其腰部,但被腰带上的铜撘钩住了,小白机智,将计就计,装死倒下,公子纠以为小白已死,于是就不着急赶路了,而小白却日夜兼程先于公子纠回国即位,成为齐桓公。这段故事里,管仲和鲍叔各为其主,小白与管仲结了死仇。第三个节点才是,齐桓公任命鲍叔为相,而鲍叔深知任重难以胜任,称自己五不如于管仲,宽惠柔民不如,治国家不失其柄不如,忠信可结于百姓不如,制礼义可法于四方不如,执枹鼓立于军门以鼓舞百姓勇敢不如,因而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以自代,而对一箭之仇则以各为其主以后必忠于你来使齐桓公释怀。此后还有一段曲折是,这时管仲已经在鲁国了,若鲁庄公知道齐桓公的真意肯定不给,乃谎称要报那一箭之仇才从鲁国把管仲捆了回来。后来管仲发挥才干,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作文时肯定不能展开来讲这么复杂的故事,但对这段故事的了解却是越详细越好,也能检验考生的阅读积累。
这个题目的思考难度在于,如果这算一段历史佳话的话,三个人,谁更值得赞赏呢?管仲?齐桓公?鲍叔?抑或各有所善?管仲的才能当然值得称赞,但不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乎?可是如果齐桓公不肯放下那一箭之仇,这段佳话也成就不了啊。三人都放下了常人难以放下的东西,鲍叔放下了高名显贵,齐桓公放下了夺命之仇,而这两个放下助使管仲放下了疑虑,方能放心施展才干。我想,“当然”“但是”“然而”,这些关联词语的恰当使用,会串联起一段比较周全的思考,成就一篇好作文。三人共成一段佳话,按题目的要求,可以强调某一方面,但若一定要比个高低,甚至强分是非,则难免顾此失彼,流于偏颇。
宽容成就伟大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宽容成就伟大》。
对于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故事,有人说主要得益于鲍叔的知人善用,有人说那是因为齐桓公得到了管仲的大力辅佐。不过,我认为,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一代霸业,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宽容之心。试想,如果不是齐桓公不计管仲之前嫌,他会重用管仲吗?他不重用管仲,能够成就其伟大霸业吗?
因此,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何宽容可以成就伟大?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构筑伟大理想。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想干成一件我们满意的大事,是往前看好,还是往后看好呢?往前看与往后看的区别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过往?如果我们总是纠结于历史的恩怨,纠结于过往的是非,那我们还怎么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呢?因此,我们要胸怀伟大梦想,首先就要宽容对待历史,宽容告别过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一心一意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聚精会神去实现伟大事业。刚刚我说了,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这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够聚精会神去抓好当前的主要工作。试问,“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同志,如果不是宽容对待个体的历史遭遇,哪有心思去谋划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更何谈聚精会神推动中国从阶级斗争到改革开放的巨大转型?从齐桓公到邓小平,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大凡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都懂得宽容本身的价值,都懂得宽容对于成就伟大事业的重要性?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汇聚天下英才。伟大梦想也好,伟大事业也罢,我们都需要聚集天下大量优秀的人才。没有大量优秀人才的汇集,我们要想实现这些伟大的目标几乎不可能。而人才得与失,关键就在领导者是否具备宽容之心,是否能够做到以德服人,以宽容之心感人。所有的人都会犯错,所有的员工也都难免失误,领导者如何对待这些错误与失误?是过分苛责,还是宽容以待?恐怕领导者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员工对待组织和领导的认同与否。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真正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同学们,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父母亲宽容与否和家庭氛围的差异之间的关联。我很感恩我父母双亲的宽容,正是他们的宽容,让我们的大家庭变得更加温馨,更加和睦,更加团结。哪怕母亲今天受了哪个儿子哪个媳妇的委屈,过两天还不是照样去给儿子、媳妇带孩子,帮忙料理家里家外。这就是向善。这就是传统中国的伟大母爱。正是母亲的向善,感染着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向善,而且还要始终积极向上。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不跟他人过分计较,不执拗于过往的是非恩怨,不算计于个人的利益得失,不纠结于曾经的不爽不满情绪;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哪怕他人曾经对待自己是多么不友善,何其不恰当。如果我们具备这种美德,那就可以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宽厚之心感动他人。进而为我们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亲爱的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过去对我们不是很友善,我们曾经遇到困难时,他也并没有积极帮助我们,那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如果我们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难道他不会感激于我们的宽容之心吗?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宽容成就伟大,这就是我从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的典故中得出来的最重要的结论。希望我亲爱的同学们都能够像齐桓公这样常常饱有宽容之心,用我们的宽容之心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进而成就我们的伟大事业!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