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看完后有很多的感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敬业的小编沉默为家人们收集的2022央视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动荡的20世纪,发生了一场深刻影响亚洲乃至世界历史潮流的战争,甚至撬动了当今大国的棋局。
70年前,鸭绿江对岸的三千里山,一座接一座被炮火撕裂。20多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卷入了这场战争。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霸权主义者惊惶失措地离开了现场。正义的旗帜又在38纬线上高高升起。直到那时,和平的太阳才真正照耀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
主席指出:“抗美援朝的伟大战争是保卫和平、抵抗侵略的正义战争”,如果西方军事史学家把公元前5世纪的马拉松战争称为“欧洲诞生的呐喊”,那么20世纪中叶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朝鲜战争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一场平局。”。它建立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军事大国和亚洲革命的中心。它还确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这种威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保持不变。”
事实上,基辛格只对了一半。抗美援朝的伟大战争,既是新中国的“建国战争”,也是世界进步力量的“和平保卫战”。
“抗美援朝,保卫国家”。这四个字都不能深刻地揭示中国人民在长期遭受列强屈辱后对战争的理解。
从胜利的那一刻起,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更加坚定自信地踏上了伟大复兴的道路。
在随后的岁月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危险、风险和挑战,中国人民反抗暴力、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从未改变,而且长期得到加强。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一年。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历史。它带给我们太多的痛苦,夹杂着悲伤和愤怒,带着血腥和杀气的风掠过了原本寂静的中国。
拥有5000灿烂历史的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日本对于中国这片土地垂涎欲滴。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响起了日军侵华战争的第一声炮声。然后他们肆无忌惮地在这片土地上烧杀抢夺。残忍地实行“三光”政策。
1937年12月,这是个灰色与血红色交杂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中,在南京日军的刀枪下,原本繁华的南京只剩下漫山遍野的血红,灰蒙蒙的天空还有候鸟在空中绝望的低吟。他们视中国人为玩物,肆意宰杀、取乐。居然还有日本军官在这里展开“杀人”比赛,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就算获胜。南京城顷刻间横尸遍地。
但是,终究我们还是胜利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正式向中国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胜利是由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来得曲折坎坷,来得刻骨铭心。
六十年,可以让一棵小树苗,长成青葱的参天大树,70年也可以让一个朝气勃发的少年变成一个已年过花甲的老人。六十年前经历炮火洗礼的土地,今天灿烂的阳光下闪动着光彩。
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向往和平,呼吁美好。让和平鸽衔着橄榄枝飞翔在天空 愿和平永驻人间。
以战争的话题作文以战争的话题作文
在地球的某个纬度,战争以一种令人窒息的速度传播着死亡和文明沦丧的讯息。在呛人的硝烟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弥散着死亡和流血的巴格达,依然彻夜亮着的城市之火,让我们忽然间滋生出一种辛酸的感动!人类应该永远记住这样的夜晚,记住人心在动荡的岁月是怎样艰难而执着地渴望着和平。
战争让生命变得如此脆弱,一如风中尘埃,一转眼便消失不见。而非典型肺炎的不期而至和香港艺人张国荣的命丧黄泉,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我们不由得要问:此生几何?
一些人无声无息地倒下,没有鲜花、没有墓碑、甚至没有人记得。生命仓促得如同一句匆匆的歌词,刚刚开了个头就煞了尾……
而人类的繁衍依然在硝烟和疫病中生生不息;
而生之意志依然在绝望中曲折而坚韧地向上攀升;
而在和平的风中忙碌的人们依然平凡而不懈地完成着人生的功课。
我们常常感叹现实的不公,却从不反思自己是否学会了忍耐和坚持;我们常常空想着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却从不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件实事;我们不屑于富人的“暴富”,觉得那不过是机缘凑巧,却从不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从而发家致富;我们日复一日地埋怨没有赶上好时候,却从不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身边的人总能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成功?
如果没有战争,也许我们仍怨天尤人着自己的一无所有,然后在愤愤不平中可悲地老去。是战争让我们醒悟——有了生命,一切便有了可能。想想炮火下的伊拉克,想想硝烟里的巴格达,想想那些在火光中爬满恐惧和绝望的面孔,然后再想想我们,想想和平的阳光和自由的空气就会发觉,其实我们已是如此的富有。
战争摧残了生命,战争也让更多的人看清了生命。战争让我们学会珍惜,因为战争,懒惰和不思进取变得可耻,而我们也终于明白:活着不需要理由,赚取幸福,就从现在开始……
2022央视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优秀6篇】
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1950年10月16日美国袭击朝鲜,中国派兵支援朝鲜。那些战士们本该在自己的国家安居乐业,但抗美援朝的消息一出,他们便义不容辞地赶往战场,战场上的枪林弹雨随时可能让他们丢失性命,可他们没有畏惧,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这也意味着他们随时可能壮烈殉国。
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也懂得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此幸福,但你可曾想过那腥风血雨中浴血奋战的战士,没有他们的努力,哪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啊!
魏老师在分享纪录片观后感时热泪盈眶,2014-2020.9期间共有7批次716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正是这些可爱的人用自己的奉献和牺牲成就了中国的和平,我们才能够有机会在祥和稳定的环境中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更应该勇担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上下真功夫,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课文中,作者用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三个场景,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同朝鲜人民,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一道道钢铁长城,用守望相助书写了一卷和平正义的史诗。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续写无愧
挺身为国做“战士”。“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面对燃烧至新中国国境线上的战火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志愿军义无反顾跨过鸭绿江,积极迎战风雨,用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怕困难、不惧牺牲的精神,在血与火的较量中,把侵略军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红色教育中陶冶爱国情操;要学习革命先辈先人后己、舍身忘我的革命精神,在国家危难之时、在国家利益之前挺身而出,在人民健康受到威胁时叫响“我是党员我先上”,以实际行动争做国家的英雄。
英勇无畏做“勇士”。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朝鲜战场上,杨根思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率领战士,在弹药耗尽的危急关头,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挺身而出,冒死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用生命换取胜利。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以“空中拼刺刀”的精神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英勇无畏的乐观精神,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魄力真抓实干,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开拓创新,以善作善成的决心迎难而上,争做无所畏惧的英雄。
守望相助做“卫士”。“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面对朝鲜问题,党中央经过多次深思熟虑,作出“以战止战”的战略决策。在阻击敌人的日子里,马玉祥勇闯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火中救下朝鲜小孩、罗盛教毫不迟疑跳进冰 窟救下3名落水儿童不怕牺牲;在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战士忍受零下40度极寒,身着单薄衣裤奋战数昼夜。他们用血与肉,在霜与刀、生与死间较量,铸就了来之不易的家国梦。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深入一线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和需求,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争做群众的英雄。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拍摄了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分别为《正义担当》、《殊死较量》、《血性迸发》、《英雄赞歌》、《万众一心》、《伟大胜利》。纪录片采取试论结合,故事表达的方式,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
一、使命担当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战歌。今天,我们纪念抗美援朝,就是要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祖国危难时刻,无私无畏挺身而出的伟大精神,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争生死考验面前不怕牺牲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
二、捍卫尊严
英雄鲜血铸就不朽丰碑,240万中华儿女,以青春之热血捍卫和平。回望70年,战争何其惨烈,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的旗帜,一战扬威,百年雪耻。70年过去了,令欣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铸就的国家尊严,从此写在了中华儿女的脸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的无私无畏精神,从此铭记在了中华儿女的心里。
三、拼搏进取
战火远去,家园如画。然而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如何变迁,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刘连舸董事长在“高质量发展·青年勇担当”青年座谈会上说到:“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只有在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站在百年中行的桥头,我们更应当展现出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不怕苦、不畏难、不怕牺牲,立足岗位拼搏进取,争当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生力军和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