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瓦力》影评优秀3篇

《机器人瓦力》中,宏大的场景不仅反映了该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气氛及历史年代,还用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对塑造故事中典型的环境、渲染画面气氛、衬托动画、突出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细心的小编征途为家人们分享的3篇《机器人瓦力》影评,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机器人瓦力影评 篇1

昨天,在家看了《机器人总动员》-又名《机器人瓦力》(英文名:Wall-E)的一区DVD版影碟!很震撼,很感动!我完全被可爱的瓦力征服了。我爱上了他!这类的动画片真是第一次看到,本片的闪光点就是影片的前30分钟一句台词都没有!完全就是瓦力和他的好朋友。一只小蟑螂的种种趣事!影片的故事发生在2700年。地球已经被人类迫害的无法居住了-漫天昏暗,垃圾成堆,臭气熏天。这几个词也许最能形容将来的地球所处的状态!(希望影片中的一切不 )

“WALL-E”(是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s - Earth的缩写)大白话一点儿,就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时,为了偷懒而发明的废品分装员。

因为整个地球几乎被垃圾掩埋了,所以罪魁祸首-人类。只得移居到太空船上去享清福,并且请一家叫Buynlarge公司清除地球的垃圾,待万物更新时再飞回地球安居。Buynlarge公司把这种叫WALL-E的机器人大批送往地球捡垃圾,但WALL-E并不适合地球的环境,大批量地来也大批量地坏,最后只剩下一个机器人还在日复一日的按照程序收拾废品。就这么。过了几百年,仅存的WALL-E还在垃圾堆里辛勤的劳动!他唯一的朋友就是一只陪伴其左右的小蟑螂。

在分拣、打包垃圾中,瓦力自寻快乐的淘到不少的人类宝贝-废弃的打火机、灭火器、小零件、放大镜,苹果MP3,甚至是女人的胸罩。在瓦力手中都成了宝。慢慢的。它也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不再是傻乎乎的机器人,懂得了什么是孤独。

突然有一天,伴随着巨大的响声一艘太空飞船从天而降,一个光鲜漂亮的女机器人伊娃(Eve)从飞船上下来执行搜索地球上是否还存有生命体的任务。它的出现,一下子就俘获了瓦力的视线,孤独、渴望情感的交杂,瞬间在瓦力度体内线路中萌生,“一见钟情”并非人类的专利。机器人瓦力爱上了伊娃。

为了追随伊娃,瓦力随同伊娃一起阴错阳差的去了人类生存的太空船上,开始了一场拯救人类的感人故事!坚韧、单纯的瓦力几次不顾危险去救伊娃,冷漠的伊娃也被傻傻的瓦力感动了!决定和瓦力一起努力让人类重返地球!

影片的最后,瓦力为了给伊娃争取时间,不让重返地球的系统被反面角色-由高级电脑程序控制的罗盘所关闭,竟不顾一切的用自己的身体,顶住了盖下去的盖子,最后伊娃成功的把启动程序的-绿色生命体装入了程序,启动了飞船的指令!但瓦力却被盖子巨大的压力压扁了。伤痕累累。生命垂危!在飞船抵达地球后,伊娃拼尽全力赶回了瓦力在地球上的(所谓的那个)“家”中。帮他换好了零件、芯片和线路板。瓦力虽然是救活了。但记忆完全丢失了。他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瓦力。一个只懂得清理垃圾的瓦力。他径直的从好朋友小蟑螂的身上踩了过去。(注:本片中小蟑螂拥有不死之身!)伊娃不愿相信眼前的一切。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想起了之前傻傻的瓦力那执着、搞笑、坚韧、有趣的一幕幕。我也仿佛跳入了影片中。和他们一起“共患难”了一回!而现在,瓦力为了拯救人类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实在无法看下去。不过,还好。迪士尼影片一向不会让小朋友们失望的!

影片中很重要的一个小情节就是:在瓦力没有失去记忆前,他最想像影片中的恋人那样,牵伊娃的手。而这个愿望,在接连而至的状况中,至今也没能实现。就在这时。伊娃把手伸向了瓦力,并紧紧地握住。但似乎依旧没有什么用,就要当伊娃准备放弃离开时,瓦力居然也握紧了她的手不放。就在那么一瞬间。瓦力的记忆恢复了!当他看到自己的手紧紧的握着伊娃的手时,还不好意思的跳了起来。结局皆大欢喜!

我爱上了瓦力!真诚的把这部影片推荐给电脑屏幕前的您!放下手中的游戏。来看看这部影片吧!据网上说,中国今年没有引进本片的意愿,所以还是推荐大家上网看哦!让我们大家记住这个可爱的、傻傻的“垃圾工”--瓦力吧!你一定会被他征服,并毫不犹豫的爱上他!

机器人瓦力影评 篇2

有人说:“触动心底最深处的东西便是最美好的。”在这心浮气躁的时代,在这麻木不仁的年头,生存在钢筋水泥的方寸之地上,心底最深处的弦早已布满了斑斑锈迹。然而瓦力——这个不起眼却奇妙无比的机器人却在我的心底,拨动了那根尘封多年的弦。107分钟的片子,并不长,却很温馨,很浪漫,从心灵最深处,如冬天温润的泉水,一点一点融化心中坚硬冰冷的伪装,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

1.首举投足间的电光火石

一部感人的电影,首先令人感动的便是它细致入微的对细节及其人物的塑造。毫无疑问,《机器人瓦力》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主创们的诚意能够切实地被观众感受到,使《机器人瓦力》不像其他商业电影那样带有浓重的浮躁气息,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作品对美的高度敏感、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例如电影在瓦力的拟人化设计方面:下班回家,瓦力会像人脱鞋一样卸下包裹“脚”的履带挂到架子上;清早起床,他还会跌跌撞撞地走出门,直到太阳能电池充电完毕,令人忍俊不禁:原来瓦力跟每个清晨离不开咖啡、睡眼惺忪的上班族没啥两样!又如某些场面的设置方面:在失重的太空中瓦力和伊娃利用灭火器翩翩起舞的场景,两人亦步亦趋却没有运动轨迹的不合理的感觉,跟羽毛旋转下落有着异曲同工的节奏之妙,惊艳!确实令人不得不佩服主创人员天在马行空的想象力。又如,影片开头瓦力收集各种各样垃圾的场景,把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像首饰盒、打火机、金属盖、灭火器等等表现得趣味横生;而家中巨大的垃圾分类架,亮闪闪的小灯泡,给小蟑螂吃黄油并对它的悉心爱护的细节,不仅表现出瓦力对生活的极大兴趣和热情,也说明了主创们本身的生活态度:对一切生命甚至是非生命的一种欣赏与尊重。这虽然不是电影主题,但却贯穿始终,使影片脱离一般动画的幼稚变得更为深刻,并达到一种令人惊叹的高度。导演Andrew Stanton谦虚地说:“会有较为完美的结果,并非因为我们是知识渊博、很有见识的人,而是因为采用了一种‘蠢人有笨招’的土方法:一样东西尝试几千遍甚至几万遍,然后找出最完美的方式。”正是由于不断学习和努力创新,《机器人瓦力》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真的由摄像机拍摄出来的一样,从角度到灯光都异常讲究。

而本片最大挑战,同时也是最大特色就非如何在没有对白的情况下清晰地表述整个故事的发展经过莫属了。导演Andrew Stanton认为:“ ‘无对白’这种说法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认� ”两个机器人对话上其实别无差异——常说的也是彼此的名字而已;即使后面情节稍微复杂,对白增加也不过三四个词。在所有情感都得通过极其有限的词汇表达的情况下,无声肢体语言的重要性极大地超过了有声对话,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片中瓦力虽是一个机器人,却有很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动作细节,使表情、动作、语气相得益彰;伊娃的鸡蛋造型虽限制了肢体语言的发挥,但少而精的动作细节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以上细节外,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机器人瓦力》还明显有《2001太空之旅》的影子。片中的大反派Auuto的形象跟《2001太空之旅》中的HAL9000很像,不仅外表都有一个大红圈,而且一样完全掌控了飞船,对抗人类并最终都失败。影片后半部分胖船长站起来时使用的背景音乐,正是《2001太空之旅》的著名电影音乐片段搭配“船长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桥段,更是明确地向科幻电影“双瑰”之一的大师库布里克致敬。一般人此时大概会仅因情节的起伏而心情紧张,但对一个喜爱库布里克的影迷来说,这样的“潜台词”意义远远超越了电影本身,足以体现出导演和编剧的良苦用心。

总的来说,《机器人瓦力》中的细节虽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机器人举首投足间与观众擦出的电光火石极为耀眼,又极为感人。这些对一部动画电影来说,足矣。

2.跨越时空的怀旧乐章

不论时尚界,还是音乐界、电影界,近几年来,“复古”都俨然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几乎是毫无悬念地,《机器人总动员》也大玩了一次复古,导演Andrew Stanton在片中安排了大量古老事物与现代高科技的激烈碰撞,强烈的反差无不体现出丝 其中从erry Herman的经典歌舞剧《Hello, Dolly!》中选取的《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和《It Only Takes a Moment》更是影片的灵魂所在。开场曲《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轻松欢快的百老汇歌舞剧特色让人脚趾大动,第一句“Out There”便很传神地展现出了太空的深邃与辽阔。背景配合较为宏大的弦乐和结尾处的回音化处理,也展现了700年后地球的荒芜萧瑟。紧接的《It Only Takes a Moment》更是明确了全片的中心:“It only takes a moment to be loved a whole life long.”——不管是影片开始瓦力对爱情的向往,还是影评结尾处与伊娃搭最终牵手,这首歌都始终伴随左右,不仅暗示了大团圆的结局,而且使影片首尾呼、应浑然天成。至于为什么在众多歌舞片中独独选中了《Hello, Dolly!》,Andrew Stanton则表示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所以当《机器人瓦力》需要被安插进一段真实的电影片断时,首先想起的就是《Hello, Dolly!》。他还笑称自己“一生中产生的最古怪的想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几年前《海底总动员》中大量精湛的短篇配乐让我们认识了Thomas Newman——这位配乐大师从小接受丰富的音乐熏陶与完整扎实的音乐教育,作品结合了电子与传统器乐,风格极富实验色彩和独创性。这部将近三分之一篇幅没有对白,主要靠人物动作展现的电影显然继承了他一贯的创作风格——用短小精悍的配乐描述和补充影片的场景。许多评论者垢病《机器人总动员》中配乐的时间太短,结构也太松音散,本 纵观全片,Thomas Newman在音乐配器上削减了弦乐组的整体支撑感,用一些较为轻柔的、通常被用于伴奏的乐器如钢片琴,竖琴等取而代之进行独奏;旋律上有些采用一个小节的反复演绎则类似传统配乐法多主题加变奏展开的形式,例如《Eve Retrieve》的前半段跟影片开头的《2815AD》很相似,都运用了竖琴独奏交响乐背景伴奏的模式,听起来来很有一种层次感和诡异神秘的色彩。有所不同的是《Eve Retrieve》后半段加重了运用管弦乐器的比重,高亢嘹亮的号声伴着越来越密集的鼓点,令场景显得更为宏伟壮阔,直观的音画平行架构配合伊娃与瓦力逃跑的紧张气氛,使观众更为容易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细听之下,我们还是能感受到Thomas Newman的良苦用心:每段配乐都有各自独特的变化;除了许多为特定场景谱写的音乐,还有大量的带有叙事色彩的音乐段落。或如《2815AD》竖琴沉郁忧伤的音符勾连不断,刻画出没有蓝天河流只有黄沙滚滚一片死寂的地球表面;或如《Horizon 12-2》用三角铁和竖琴的灵动跳跃,不仅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还勾勒出太空之舞的潇洒灵动;或如《ALL-E》、《M-o》的长笛、砂锤和电子音乐相互交织,表现瓦力和小MO的俏皮可爱,妙趣横生;或如瓦力初次见伊娃时对她空中飞舞的优雅着迷的场景的背景音乐《Gabriel Eve》,利用清脆的铃鼓和音色绵长细腻小提琴组巧妙地表现瓦力对伊娃的一见钟情。Thomas Newman的配乐虽不如典型的好莱坞电影音乐那样具有极高的的戏剧性和煽动性,却呈现出一种内敛沈稳的性灵色彩。在这一点上,他的不落俗套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本 但在他认可的情况下,电影配乐也能够成为能富有独立欣赏价值的出色作品,如94年同时入围金像奖的《女人香》、《肖申克的救赎》和99年颇受瞩目的《美国丽人》就来是如此。与John Williams等作曲家先创作一部电影的配乐主旋律,再在此基础上根据这3到4段固定的主旋律变奏或重新混音写出其他所有配乐的创造思路不同,Thomas Newman通常会为每一段剧情量体裁衣,力求订造最符合人物心情的配乐。从这个方面来说,他的配乐成功了。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则是有“爱情金曲”之称的《La Vie En Rose》也被镶套在了电影里。和原唱Edith Piaf版本的坚定积极和� Louis Armstrong“化腐朽为神奇”,带着沧桑感的嗓音演绎得十分出彩,很好地配合了影片复古的效果。嘹亮的萨克思和Louis Armstrong粗砺而细腻温婉的嗓音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神奇的化学反应,另辟蹊径的配乐不禁拍案叫绝:悠扬舒心的节奏,在影片里却体现出情窦初开的瓦力面对心仪的伊娃的慌乱与不安。而瓦力腼腆羞涩略带的表情和笨拙的动作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同时忍俊不禁。

另外,片中的很多其他音乐也有着六七十年代的经典气息,营造了一种恍如隔世的怀旧美。其中影片展现船长怡然自得驾驶的驾驶神姿,以及搭配船长迈出自己人生第一步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蓝色的多瑙河》正是来源于Stanley Kubrick的电影《2001太空之旅》。曲目《The Spaceship》直接引用了已故配乐大师Jerry Goldsmith作品《异形》中诺斯托罗莫号飞船降落音乐。 《Wall-E's Pod Adventure》中的某些段落则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John Willimas在《星球大战》中的一些笔触。另外,《First Date》中琅琅上口的“dadada…”营造出阳光的气息与轻松的随意感,表现了瓦力在与伊娃“约会”时的甜蜜心情,曲调也明显带有70年代中期的流行乐风格。

插曲《Define Dancing》也是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乐章:在巨大飞船和繁星点点的下,瓦力与伊娃在太空翩翩起舞。飘逸轻柔的竖琴声如潺潺流水,伴着清脆铃鼓的节奏声,淋漓尽致地烘托出两人恋爱中的欣喜与欢畅。除了运用少量的电子乐烘托他们轻柔妙曼的舞姿,Thomas Newman还不忘在结尾划出几小节用弦乐烘托出浪漫的气氛。在水晶琉璃般璀璨的星云、绚烂飘渺的夜空中,两人借泡沫灭火器飞舞穿梭于蓝色火焰中的片段更堪称年度最佳浪漫场景。灵动的身影恍如牛郎织女转世,堪比《泰坦尼克号》Jack和Rose在船头相拥的那经典一幕。本人觉得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比后更加淳朴,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空灵飘逸的音乐就在此时恰倒好处地溢出,观众的心也跟随着他们飞舞在外太空。

而本 开头温柔的长笛声中,背景气势宏伟的交响乐反映出太空的浩瀚无际与星空的宁静优美,宏大的气场十分恰倒好处地配合了瓦力第一次为追随伊娃而漫游太空时对空中美丽景象的赞叹。为配合后半段飞船即将登陆的场景,Thomas Newman突出运用了小号、圆号和镲等交响乐常用乐器,力求营造出不同于先前太空之美的壮阔和略微紧张的氛围,让人身临其境。

说了这么多,其实瓦力是在告诉我们,复古的技术含量高得很,不仅不像某些 说来此类科幻电影里常出现的主题,虽总与人类、电脑、地球、环境,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但归根结底都只能算是副线,或者说是讨巧时髦的“新意”。藏在这些元素背后的,是怀旧。不论是那首《La Vie En Rose》还是六十年代经典《Hello, Dolly!》,都把我们拉回时间隧道,浪漫地遐想、沉缅与伤怀,也赋予了这对机器人有了鲜活的生命。

3.简单而纯粹的动人恋歌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机器人瓦力》中自然也包含了多数科幻片中的警世内容,讽刺意味更是显而易见的:人们整齐划一地居住在BNL大飞船里,都膨胀成超级大胖子,如巨大的气球,不能站立,只能坐在飞来飞去的座椅上,来到飞船中央的游泳池边晒“模拟太阳”。他们习惯通过眼前的屏幕与别人交流,却对身边真的人熟视无睹;一杯接着一杯的高营养饮料和所有的食物,都由电脑不断地制造出来:这无疑给现代人敲响了警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如果继续无限制地依赖于各种高科技产品,人就很容易被这种极为先而且便利的生活所麻痹,久而久之,就自然而然地淡忘了自然中的真实世界。更为糟糕和严重的是人们忘记了与现实中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却习惯于通过手机和网络,电影中两个并排的人却通过屏幕交流的场景就是对此最好的讽刺。

撇开科幻,环保,动画的外衣不说,这部影片真正的核心其实是爱情。即使在这个未来感如此强烈的故事里,观众看到的还是一个最最经典的爱情童话,一个东西方通吃的永恒主题——机器人版的“牛郎织女”。千山万水的追求,不畏险阻,只为理想的爱情——“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瓦力和伊娃之间的“爱情”充满了纯真与童趣。虽然跟伊娃相比瓦力不过是个早已淘汰的破烂不堪的垃圾处理机,但他在伊娃面前表现出的羞涩、陶醉和偶尔的小炫耀,都将情窦初开时遇到爱情的反应刻画得入木三分。例如,瓦力怕伊娃电池耗光,于是把她搬到屋顶晒太阳;怕雨把她淋坏,就拖着破旧的身体为她撑伞,连续两次被闪电劈中;“约会”时,带着她划着小船看远方的日落,看黛青山影紫红云霞……伊娃看到自己休眠时候瓦力照顾自己的录像时感动的镜头;当伊娃终于坚定地握住瓦力千百次想偷偷握住的手,但瓦力却失去记忆,转过身继续拣垃圾的时候……即使是再铁石心肠的人,也铁定会被打动——那是多么纯洁、理想的爱情啊!

纯粹到似乎只可能发生在这两个机器人身上。本人对所谓的“爱情片”一向不怎么感冒,因为它们不是过于现实市侩,就是太虚伪矫情。而这两个机器人却为我们呈现了一段简单而纯粹的爱情,如同最纯美的水晶没有一丝杂质,没有甜言蜜语山盟海誓,有的只是默默付出与那一份真心实意;没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的只是生死与共和那一抹舒心微笑。恰恰是这一份简简单单如白纸般的最为原始的感情,才可能真正打动人,让人卸下心中的伪装,让泪水心甘情愿地决堤而出。大概无论什么东西,最可贵最美妙的也不过是纯粹二字吧。

《机器人瓦力》早已不是一部新电影,距我第一次看的时间大概也过去半年了,但它始终缭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的是那些可爱的小机器人,所以一直都很想为这部电影写点什么。回放这部电影的时候,每次我都一次又一次地放声大笑,或是一次又一次地泪流满面。一直到今天,刚刚从高考中喘过气的我,终于可以安静地坐在电脑前,一字一句地敲下这篇文章。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太优秀的动画电影,优秀到我几乎察觉不到它的毛病(或许也是因为本人太过偏爱它了):动画的细腻、宏大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自不必多说,因为这些对于动画片来说最关键的东西,该做的,《机器人瓦力》都已经做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了,但它却又绝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电影。集动画、科幻、爱情、环保于一身的《机器人瓦力》给人带来的思考早经远远超越了电影本身。毫不夸张地说,《机器人瓦力》如果仅仅被当作一部动画来看简直就是暴殄天物,难怪有人说它足够分量问鼎0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而并非最佳动画呢。

最后总结一句,不管怎么说,《机器人瓦力》注定会成为配乐史乃至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并非惊世骇俗、不可逾越,但是却足够经典得被人长久铭记。

机器人瓦力影评 篇3

一、 前言

“环保”问题一直是现代社会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也许我们会存在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是烧毁,填埋,还是怎么?或者我们又存在这样的想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垃圾挤满我们的生活空间?以至于我们没有地方居住而迁徙到别的星球?再而,我们是不是在追求自己安逸舒适的生活的同时,应该尽量优先的考虑一下我们生存的空间的环境?以防止同影片雷同的悲剧发生?

二、 对影片概述

《机器人瓦力》完整感人的故事情节,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跳跃变换的蒙太奇语言,细腻传递情感的乐曲和对白……所有这些元素系统完美的结合,带领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肮脏而又高科技的世界:开篇大场景,天空弥漫着黄沙和灰尘,整个气氛显得很低沉,荒漠。人烟稀少,而依稀可见的只是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镜头拉近才看清,给人眼前的高楼大厦居然是垃圾堆砌出来的假象。可见这个地球上已经没有人类的生存空间了,在影片播放到“承”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生活在一艘装备齐全的,完全科技自动化的飞船里面,无忧无虑。由于科技的完全自动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些胖乎乎软绵绵的人,他们都生活在自动而舒适的气垫椅上面,甚至连日常生活都不用自理,口渴了就喊一声“水”,饿了就叫一声“饭”,手都不用抬,一切都用高科技的“保姆式”的机器人送到身边……而就在破烂生锈的机器人瓦力收拾地球上的残局的时候,爱情发生在了他的身上,在追逐属于自己爱情的同时,一系列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通过这部影片的观赏,我们可以窥见一部经典影片的最基本条件。下面就《机器人瓦力》,分析一下它为什么吸引人,为什么会成功。

三、角色、场景的设定与对比

1.角色的设计----给予角色以灵气

在主人公的角色设定方面,两位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对比非常的强烈,瓦力是一台脏兮兮、生锈的、有着拖拉机履带的机械机器人,颜色昏沉,操作时发出铁器摩擦的噪音。可以用“孤寂”来形容他的心情。每天只是重复着做同样一件事,那就是将地球上的垃圾压成方形,摞在一起。而伊娃则是高科技的产品形态,鹅蛋形身段,轻盈、流畅、干净。整个机身呈流线型,全身白色,色彩明丽,呈现超强的攻击能力,她是新型的机器人,她无论是在外表上还是性能在性能上都比瓦力fashion,体现了目前世界上平滑、无缝、能够隐藏所有运动部件的衔接技术,高贵典雅。表现自己情绪的地方主要是她一对发光的蓝色眼睛,高兴地时候会向上翘起,生气的时候会向下弯,十分可爱。表示愤怒、无奈的时候直直的。她还喜欢捂着自己的嘴发出“咯咯”的笑声,虽然我看不到她的嘴在哪里。新型的机器人使伊娃有了机警、灵活、能力强的个性特点,而作为一个女性机器人,同时表现了她的善良、阴柔的一面,在瓦力身处险境的时候十分着急,毫不犹豫的去营救它。

在配角方面,那就是生活中的人,他们的设计十分的有特点,圆圆的身体,胖胖的脑袋,软绵绵的,失去了直立行走的人的特性,他们长期坐在电子椅上,一切都不需要计划,只和眼前的电子仪器有着联络,这也注定了他们在面对危难的时候会惊慌失措,在自己遇到麻烦(摔倒)时显得无能为力。

2. 场景的设计----赋予角色以感染力

《机器人瓦力》中,宏大的场景不仅反映了该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气氛及历史年代,还用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对塑造故事中典型的环境、渲染画面气氛、衬托动画、突出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开篇,镜头就交代了宏大的场面,由大场景入手,推镜头,交代了这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地球,奠定了故事发生的整个环境气氛,从而也就招致了主人公在孤寂忙碌地清理垃圾的时候,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空虚心情。

与“宏大”相对应的,是“细腻”。 在本片中外太空的描写中, 无论是太空城市的布局,还是不同功能机器人的设置,甚至小到机舱门阀和操作按钮的设计,都有着惊人的细节。此时与地球上肮脏、漫天黄沙、杳无生气的场景进行了强烈的对比。色彩明丽,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的生活是多么的舒适、热闹,什么也不用去想。从而也与地球上的小瓦力的心理进行了对比。一个是无事不想,一个却是孤寂。

四、影片的表现形式及音乐的运用

一部成功的动画影片都要求有由“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组成的叙事结构。传统的剧作结构主要以矛盾冲突为剧作基础,由此展开影片冲突的必然动作历程就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部分进行,然而对于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它不仅要求人物关系和思想感情的描写紧紧扣住中心冲突的动作线,还要求造成紧张的声势,以步步相逼、场场推进的形式去发展剧情,使冲突逐场逐段递进加剧,愈演愈烈。因此,这一结构的影片富有戏剧性、紧张感、悬念感,容易抓取观众的注意力。

在影片表现方式上,主人公瓦力和伊娃除了互相呼唤对方的名字外,对白很少,这样的影片要一般的人去观赏,就会有不知所云的感觉。但是《机器人瓦力》在大胆运用默片的同时,主要人物之间的交流完全靠动作和肢体语言来完成,即主人公的表情及 “咯咯”的笑声去塑造他们的性格以及喜怒哀乐。丰富的肢体语言,加上整体娱乐性强,让人发笑的创意,感人的情节,甚至一些连语言都无法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我们都可以通过这一双仅有的眼睛来体会。这不仅弥补了影片的不足,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别有一番趣味性。同样,在另一部美国动画影片《小马王》中主人公小马王也没有任何对白,完全靠马的表情动作来捕捉马的内心活动。这种表现手法让我们感到很惊讶。同样不可思议的是瓦力和伊娃不但没有任何对白,完全是通过肢体语言以及各自的眼神,让我们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

一盘用料丰盛的菜肴,如果没有添油加酱,吃起来是索然无味的。对于每一部片子,不管是电影还是动画片,纵然画面让人炫目,而忽视了音效的作用,看起来就会让人受不了。声画同步,时空合一是每一部成功动画片的最基本的构件,可见音效是至关重要的。音效在一部片子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动画音效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为画面本身锦上添花,它是一种语言。

音效最大的作用就是烘托气氛,营造一个让观众身临其境的环境。与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和情绪是存在着必然联系的。当伊娃沉睡不醒,瓦力为她遮风挡雨,音乐温馨感人又带点幽默;当瓦力与伊娃在太空中追逐嬉戏的时候,音乐浪漫而轻松;当他们拯救希望的嫩芽的时候,音乐又十分紧张激烈;当瓦力认不出伊娃时,音乐忧伤而缓慢。从而达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不同的画面总是伴随着不同节奏的音乐,这样处理的很和谐,不同的音乐能烘托出不同的画面气氛,是观众体会到更强烈的音画感受。音响与画面的美妙结合,增强了影片的节奏和可看性,影片虽然对白有限,但依然保持了极高的音效水准。尤其是机器人瓦力的发音,声声如婴儿般的啼叫让人心碎。机器人运动时零件发出的摩擦声响,宇宙飞船中器械手臂发出的机械音等等。

五、对本片在动画技法上的探讨

对于《机器人瓦力》,我想浅谈一下本片的技法问题。

本片的制作手法采用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相结合的制作方式。二维动画是以手绘的形式在基于像flash等二维软件的平台上采用逐帧或者补间动画来完成,它强调一种对运动的模拟,采用的形式可以非常丰富的;而三维动画是以建模的性质在基于像Maya、3D-Max等三维软件的模拟下生成的一系列动作为基础,加上材质等,是对真实场景的一种描述。它呈现出一种对运动的控制,运动时不是线条和形状本身在动,而是模型在运动。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相结合有助于丰富动画的表现手段,提高动画的表现技巧,它打破以往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相互独立的局面,使两种基本表现手段可以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长处,弥补各自的不足。两者的结合可给动画创作以更多的表现元素。在《料理鼠王》中,画面精细、流畅,利用了不少跟随老鼠行动的长镜头。对食材菜品的光影处理的很好,色彩艳丽鲜明,让人垂涎,而当巴黎出现的那一幕其细腻华美更是让人倾倒。与料理的现实与华美相比之下,《机器人瓦力》中的瓦力机器人就显得更为幻想和真实了。无论是废弃的地球还是苍茫的太空,都注定色彩是单调的。

片中很多场景都是用二维技术做出来的,和三维的物体和人物结合的还算比较好,瓦力和伊娃两者材质的处理,伊娃出色的光滑金属感,对周围的光反射是做的级到位的。三维技术的运用与二维技术的结合在动画制作中起到的作用可见一斑。《埃及王子》中摩西用神杖将大海一分二为的宏大场面,就是用的三维模型贴上二维的海面贴图效果,这样做既取得了真实逼真的视觉效果,又弥补了传统绘画上的不足,给人的感觉却好像真的是由摄像机拍摄出来的。

六、本片给我的启发

《机器人瓦力》的确给了我巨大的启发,除了影片本身制作上的水准,巧妙的情节构思,新颖的表现手法以及深刻丰富的寓意之外,还让我们认识到了很重要的另一点,那就是寓教于乐。其关键是创作者要有一双会察言观色的眼睛,要深入到生活中,洞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创作出来的影片不仅具有吸引力,而且会与众不同。总体上来说,《机器人瓦力》是成功的。在本片演艺的过程中,不仅让人感到轻松娱乐,而且还大量提出“保护环境”的口号。这是任何一部以环保主题为创作线索的电影无法达到的。要么直白的说到环保,还不如去认真拍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而《机器人瓦力》却没有一本正经地围绕着地球的肮脏来叙事,而是在一个机器人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以一种讽刺的,略带夸张效果的喜剧方式呈现“环保”的重要性,充满了幽默,使观众不会感觉到沉重和压抑。

七、对于本片,我的收获

从这部影片的观看到分析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是它带有明显的迪斯尼气味,这也是迪斯尼动画鲜明的创作特点:它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音乐优美动听,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其次,他还有其特殊之处,迪斯尼从一开始就热衷于动物或者出现一个伟大的Hero人物作为主角,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机器人瓦力》这一部影片小角色的小智慧,一切按照皮克斯的简洁明了出手,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伟大的英雄人物,就是那一个小小的机器人瓦力,制造出一些小小的却十分诙谐幽默有深度的情节,使人感觉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