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页是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9篇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的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第四课开始了,中国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问天实验舱”上向全国青少年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
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说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无穷的奥秘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天宫课堂第四课授课,孩子们看到了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相同冲击作用下的振动表现、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以及微重力环境下的扳手旋转翻转的现象……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直观表现,也是人类追逐太空梦的具体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
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无数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仰望星空,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让更多学子仰望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激情,中华民族的前途必将更加广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观。
2023年的天宫课堂第四课通过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太空中向全国青少年进行授课的场景,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
这次的太空授课活动仍然采取了天地互动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航天员们在轨展示了实验舱的各个角落,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状态。这种实时的视角让我感受到了太空探索的无限魅力,也让我更加敬佩这些勇敢的航天员。
在课堂中,航天员们进行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实验演示。他们展示了球形火焰实验,让我们看到了火焰在太空中的行为与地球上的差异。这个实验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火焰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另外,航天员们还进行了奇妙的“乒乓球”实验,展示了乒乓球在太空中的运动方式。这个实验让我大开眼界,我从未想过乒乓球在失重状态下会有如此奇妙的运动轨迹。这个实验不仅让我感到好奇,也让我对物理学的原理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动量守恒实验也是这次课堂的亮点之一。航天员们通过演示,生动地展示了动量守恒定律在太空中的应用。这个实验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动量守恒的重要性,并且让我对物理学的知识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最后,航天员们还进行了又见陀螺实验,展示了陀螺在失重环境下的特殊表现。这个实验让我惊叹不已,陀螺在太空中的旋转方式与地球上完全不同,这让我对力学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除了实验演示,航天员们还与地面课堂进行了互动交流。他们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分享了他们在太空中的经历和感受。这种互动交流让我感受到了航天员们的亲切和踏实,也让我更加敬佩他们的职业精神。
通过观看这次天宫课堂第四课,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太空的知识,也对科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智慧,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梦想将会变成现实,人类将继续在太空中探索,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宫课堂”展示的是梦想,彰显的是国家实力
20--年12月9日,我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20--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四课继续为我们进行太空授课。作为国家重要的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太空科普教育基地,激发青少年对科学和航天事业的热爱。
随着“天宫课堂”第一课、第二课的大获成功,是否可以期待以后常态化的太空授课?“以后的空间站上会持续有航天员在上面工作、生活、开展实验,天宫空间站的条件,以及天地通信的保障条件都很好,所以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飞行的过程中,与地面进行互动交流、开展一些科普活动,这以后是会常态化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
一堂“太空课”牵动国人心,它的意义远不只课堂上展示的内容。令孩子们长久回味的,不仅是那些奇特的太空失重现象,还有对遥远宇宙的无限遐想。通过天地对话,能够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精神,进而点亮他们的科学梦想。
“天宫课堂”展示的是梦想,彰显的是国家实力。一堂科学课,无疑也是一堂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课。当前,我国是除美国外唯一一个进行过太空授课的国家。从“嫦娥”探月、“长五”飞天、“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中国的科技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永攀高峰的拼搏与进取。而蕴含着得天独厚丰富教育资源的中国空间站,正为无数中国青少年打开思想的天窗。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一堂堂“天宫课堂”,正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向浩瀚星空不懈探索的梦想种子。
2023年9月21日,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四课的直播。这一次,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带给我们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授课。通过天地互动的方式,他们向全国的青少年展示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并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演示。
在课堂开始之前,我对太空的探索充满了好奇心和向往。而这次的授课活动,让我仿佛亲身置身于太空中,感受到了航天员们的工作和生活。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太空站内展示了各种设备和工具,让我们了解了他们在太空中的工作环境。他们向我们介绍了空间站的结构和功能,让我对太空站的建设和运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航天员们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的实验演示。他们首先展示了球形火焰实验,通过在太空中点燃火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火焰的形状和传播过程。这个实验让我对火焰的燃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航天员们进行了奇妙的“乒乓球”实验。他们用乒乓球演示了太空中物体的运动特点。由于没有重力的影响,乒乓球在太空中的运动轨迹非常奇特,让我大开眼界。
在动量守恒实验中,航天员们向我们展示了动量守恒定律在太空中的应用。他们通过推动自己在太空站内进行了一次旋转,展示了动量守恒的原理。这个实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动量守恒的概念。
最后,航天员们进行了陀螺实验。他们展示了太空中陀螺的运动特点,让我惊叹不已。陀螺在太空中可以保持平衡,而且旋转速度非常快,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实验演示,航天员们还与地面课堂进行了互动交流。我们通过视频连线,向他们提问,并得到了耐心的解答。这种互动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与航天员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通过观看“天宫课堂”第四课,我对太空的探索和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航天员们的勇敢和智慧让我深感敬佩,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科技力量和探索精神。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太空事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总之,这次的观课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对太空的探索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和向往,同时也对航天员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敬意。我期待着未来的“天宫课堂”,希望能够继续通过这样的科普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太空、热爱科学。感谢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以及所有参与这次授课活动的人们,你们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023年9月21日,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四课的直播。这一次,中国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在太空中向全国的青少年展示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并进行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科学实验。
整个课堂以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让我感受到了太空科普的独特魅力。航天员们通过视频连接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使我们能够近距离地了解他们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这种互动方式让我感到非常亲近,仿佛置身于太空之中。
在课堂中,航天员们首先展示了梦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我看到他们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完成各种科学实验和日常工作,这让我对航天员们的勇气和毅力深感敬佩。他们在太空中的工作环境非常特殊,但他们依然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这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
接着,航天员们进行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科学实验。他们展示了球形火焰实验,通过在太空中点燃一个球形火焰,向我们展示了火焰的行为特点。这个实验让我对火焰的形成和燃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后,航天员们进行了奇妙的“乒乓球”实验。他们在太空中演示了乒乓球的飞行轨迹,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奇妙之处。这个实验让我对物理学中的动量守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航天员们进行了陀螺实验。他们向我们展示了陀螺在太空中旋转的稳定性,这让我对陀螺的原理和运动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学到了有关陀螺的知识,还深刻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无穷的可能性。
整个课堂让我受益匪浅。航天员们的讲解生动有趣,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解释了复杂的科学原理,让我对太空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实验演示让我亲眼见证了科学的神奇和美妙,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这次观看“天宫课堂”第四课,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中国航天员们的勇敢和智慧让我深受鼓舞,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鼓励我们勇往直前,追求科学的真理。
我相信,“天宫课堂”这样的太空科普活动将会继续激发更多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我期待着未来更多类似的课堂,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太空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9月21日,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四课的直播。这一次,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向全国青少年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授课。他们利用天地互动的方式,展示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并进行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实验演示。
首先,航天员们向我们展示了球形火焰实验。他们在太空中点燃了一个球形火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火焰在无重力环境下的形态变化。这个实验生动地展示了火焰的特性以及火焰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火焰的本质。
接着,他们进行了奇妙的“乒乓球”实验。航天员们在太空中展示了乒乓球的飞行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乒乓球在无重力环境下的飞行轨迹非常奇特。这个实验让我们领略到了无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独特性,也引发了我们对物理规律的思考。
然后,航天员们进行了动量守恒实验。他们展示了一个小球的碰撞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碰撞前后动量守恒的原理。这个实验生动地演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物体碰撞的规律。
最后,航天员们进行了又见陀螺实验。他们展示了陀螺在无重力环境下的旋转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陀螺在太空中旋转的稳定性非常高。这个实验向我们展示了陀螺在无重力环境下的特性,也让我们对陀螺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实验演示,航天员们还与地面课堂进行了互动交流。他们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分享了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种互动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航天员们的亲和力和专业知识,也让我们更加亲近太空。
通过观看这场太空科普授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和科技的进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太空的神奇和未知,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梦想也会飞向太空,为人类的探索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3年9月21日,我有幸观看了“天宫课堂”第四课的直播。这堂课特别吸引人,因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他们在太空站展示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还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
一开始,航天员们向我们介绍了梦天实验舱,这是他们在太空中的家。他们展示了实验舱内的各种设备和生活用品,让我们了解了他们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让我感受到了太空站的神秘和航天员们的勇气和毅力。
接下来,航天员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球形火焰实验。他们在太空中点燃了一个小球形火焰,然后观察火焰的形状和行为。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实验,它让我对火焰的行为和物理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另一个有趣的实验是“乒乓球”实验。航天员们用一个小乒乓球和一根细线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装置,然后让乒乓球在太空中自由运动。我惊讶地发现,在没有重力的环境下,乒乓球的运动轨迹非常奇特。这个实验让我对动力学和物体运动有了新的认识。
还有一个实验是动量守恒实验,航天员们展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他们用两个小球进行碰撞实验,通过观察碰撞前后小球的运动情况,向我们解释了动量守恒的原理。这个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物理学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最后一个实验是陀螺实验,航天员们展示了陀螺在太空中的旋转行为。他们向我们解释了陀螺的原理和运动规律,并进行了一些有趣的陀螺操作。这个实验让我对陀螺的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物体在太空中的行为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除了实验展示,航天员们还与地面课堂进行了互动交流。他们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分享了他们的太空经历和对科学的热爱。这种互动交流让我感受到了航天员们的亲和力和敬业精神,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通过观看这堂课,我不仅了解了太空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我对航天事业和科学研究充满了敬意和好奇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勇敢地追求知识,就能够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我期待着未来的“天宫课堂”,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和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
“天宫课堂”第四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浩瀚宇宙充满未知,人类对真理的探索永无止境,永攀科技高峰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始终饱含对太空的探索热情,坚定科技创新的信心,浩瀚星河中的“天宫”为广大青少年逐梦未知宇宙、提升科学素养、增进爱国共识提供了新的科普课堂。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6年。66难奋进,66华秋实,中国航天人依靠自力更生的韧劲、锐意创新的闯劲,推动国家航天事业坚定迈进“跟跑”“领跑”的新时代。放飞“嫦娥”,取回月壤,实现揽月梦想;远送“天问”,遥控“祝融”,实现探火梦想;托举“神舟”“天宫”“天舟”“天和”,逐步实现飞天梦、步天梦、驻天梦,中国航天的圆梦之笔跨越数亿公里,把“中国红”挥洒在星河之中,成为播种科学种子的最好教材。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好奇宇宙、崇尚科学、热爱创新,中国的航天科技事业才能活力迸发、后劲十足。正是基于此,“天宫课堂”成为当下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最鲜活载体。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在现场教学、天地互动中,青少年能够更加直观地从太空的“神奇之处”中感知科学魅力,在心中种下一颗爱科学的种子。
在实时交流中,中小学生能够更好了解祖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和成就,感悟航天事业孕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 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天宫”将成为激励全国青少年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新课堂。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20--年,神舟十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王亚平首次在太空授课;如今,在“太空班”孩子心中播下的“航天种子”已经发芽开花,一批� 现在,“天宫课堂”以更新、更高的创新平台为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必将在青少年心中种下“追光逐梦”的新种子,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培育更庞大的“后备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和谐的创新环境。
“年少所爱,终将奔赴。”期待“天宫课堂”串联起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坚定脚步,铺就好中国青少年奔向“星辰大海”的逐梦之路,点燃爱祖国、爱科学的“星星之火”,照亮祖国繁荣昌盛的新征程。
9月21日15时45分,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第四课,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_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9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首次问天实验舱空间站在轨进行太空授课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天宫课堂”第四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微重力环境下了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又见陀螺实验,这次天宫课堂中还将展示出问天实验舱的一些神奇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