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以劳动为主题的演讲稿(精选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最光荣》。同学们曾经学唱过这样一首儿歌,“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正像歌里所唱的那样,我们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呢,全靠劳动来创造。
劳动一词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过程。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我们的某某同志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对所有劳动者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劳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是每个公民的根。凡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人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古猿人之所以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最终走出森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是劳动,改变了世界。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文学巨匠高尔基说“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
“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不劳而获是犯罪的重要思想根源。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纵观历史,正如鲁班,李冰……哪一位能工巧匠不都是从平时的劳动中汲取经验总结成事。
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没有劳动,社会便得不到发展;没有劳动,人类将变得一无是处。我国宪法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劳动是光荣的,通过劳动人类从盘错交织的古树走向陆地,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向信息发达、光电闪烁的现代文明,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劳动拓展了人类思维,劳动改造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百折不挠,让华夏同胞不懈努力,迎难而上;孜孜不倦,使中华英豪充满激情,争做栋梁。实际上,劳动对于每个人成长的意义也非常重大。
马克思说过,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
同学们,听到这些惊人的数据和分析,你是不是已经有所感触了呢?你是想做一个将动最光荣》正是劳动之崇高的`真实写照。
瑞士作曲家奥涅格说过一句话:“劳动与人类正如树干和树枝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这句话告诉我们,劳动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没有劳动也不可能有人类的未来。试想,如果没有清洁工的劳动,怎能有这一尘不染的街道;如果没有建筑工人的劳动,怎能有这拔地而起的高楼;如果没有人民教师的劳动,又怎能有我们这一代代祖国的花朵?可见,劳动是极为重要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劳动更与我们中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历史赋予我们重要的使命。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热爱自己的家园,树立远大的志向,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向、有抱负、有高尚品质的人。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更是一个人良好德行和品质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培养劳动感情,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每一次值日、大扫除,都要积极参与,认真、仔细完成。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做简单家务开始,如刷碗、洗衣服、拖地等,多参加劳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发散自己的思维,做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从而更加完善和发展自己,使我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古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劳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而平凡的词汇,它更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让我们牢记“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发扬勤劳勇敢的高尚品德,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灿烂辉煌!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热爱劳动》
劳动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热爱劳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随着科技有所进步,社会有了分工,许多同学就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人说,学习那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人说,劳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去做;还有人说,劳动太累了,花钱让别人去干就行了。不仅如此,生活当中还存在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难道人们真的应该淘汰劳动吗?劳动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吗?
西塞果曾说:“劳动使人忘忧。”这句话不无道理。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一整天只知道埋头于工作,为生活而生活,一天下来,拖着疲惫的身心倒床就睡,第二天仍拖着疲惫的身心继续工作,这样的休息并非真正的休息,不论身体还是灵魂都没有得到放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内心都是郁闷不堪的。
而如果在工作之余能够全身心的去做一点家务,收拾一下自己的房间,这样即使身体很累,但内心却是无比快乐,压抑了一天的不愉快的情绪也全然释放。精神在劳动上有所寄托,才能活出自我,收获独特的快乐。
维特根斯坦说过:“体力劳动意味着对灵魂的拯救。”一个心灵软弱的人,通过劳动可以使他的意志力更加坚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通过劳动可以使他体检到生活来之不易;一个内心自卑的人,通过劳动可以使他变得开朗大方,充满自信。所以劳动是人更加热爱生命,让生活变得有意义。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体现着人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全在于他是否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能给人带来无尽的财富,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幸福。
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苦境,都可以由劳动解脱。”科技并不能代替劳动,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劳动。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热爱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这样才能体味到劳动收获来的快乐与幸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1702班的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从尊重开始!
如果有人问你,现在最大的期待是什么?相信许多同学的回答都与即将到来的“五一”密不可分。那么,“五一”在你们心中代表的是什么呢?是假期,是玩耍,还是从早到晚的补课?当人们过分注重物质生活时,“五一”的真正意义却早已被遗忘。
劳动节究竟从何而来?
十八世纪末,美国欧洲的许多国家为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用增加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的方式残酷剥削工人。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罢工开始了,工人们走到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等要求。为纪念这一运动,第二国际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广场,并对有突出劳动贡献的人进行表彰。而今,庆祝未变,只是表彰少了,欢度假期的同时,我们更应记住前人付出的一切。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自然珍爱有加;对于他人的劳动成果,我们却不以为意。或许,“劳动”这个词对我们有些陌生,或许,它距我们的学生生活有些遥远,但有一件事,让我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触动。
同学们可能知道,前几周是由初二年级同学轮流捡拾学校的垃圾。我们班捡的那天刚好下过雨,树丛间皆是污泥。大家抱怨的除了泥泞,更多的是垃圾的数量——实在惊人。远望,垃圾色彩斑斓,风吹过,漫天飞舞;而且种类繁多,汉堡、草纸、果皮……不胜枚举。许多同学正沉浸于自己匆匆的'脚步中熟视无睹,更多的同学向之抛以厌恶的眼神。在捡垃圾的过程中,我们更加痛恨那些乱扔垃圾的同学,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不经意间,还会看到自己清晨刚扔掉的垃圾。想想过去,我们真正尊重其他班级同学和老师的劳动成果了吗?轮到自己劳动时如此,而当无意中破坏他人劳动成果时,他人的内心是怎样的呢?是愤怒吗?或许更多的是失落与沮丧。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很深。在众多垃圾中,几乎很难找出吃光食物的包装袋,没开封的食品倒是俯拾皆是。在食堂,如果问哪里的菜肴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气味最扑鼻,你会答什么?或许,是倒饭的地方。我曾屡屡看到一些同学依仗家庭条件,将饭菜成盘地倒掉,我不知道他们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他们不仅浪费了父母的心血,更葬送了食堂师傅一天的劳动成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纵然我们未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也应用最朴实的行动,爱护他人的成果。我们有决定财产使用的权利,但我们更要履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义务,使他人的努力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世界为什么存在劳而无获,固然有时是因为努力不足,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人无意间的举动让努力付之一炬。
一切语言和文字层面的论述都是徒然,我们能做的,只有用最真切的行动去珍惜、爱护他人的每一份劳动果实。相信在未来,有我们携手共进,定能营造一个彼此尊重、生机勃勃的世界。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劳动节,让我们从尊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