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我多想去看看作文(优秀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畅
妈妈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南通。遥远的海南,有柔软的沙滩,还有美丽的贝壳。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出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读本。我多想去看看,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来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产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13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老师有个问题:谁去过北京?看到了什么?(你们说的太好了,)没去过北京的同学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想法吗?勾起了老师一个强烈的愿望,不仅老师和同学们有这个愿望,在一个遥远的山村有一个小男孩同样有着这个愿望。今天,咱们一起欣赏一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引出课题,板书:我多想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请大家打开课本----页,老师读一遍课文,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后谈谈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把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给生字加上拼音。
(3)、读生字比赛:这首诗歌中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我们来比比看,谁最聪明,读得最快。出示生字卡片,粘在黑板上,读对的,组词好的,当奖品分道组里去。认识偏旁:心方。
提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想:木目心;告: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安:宝盖下面一女孩----)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些生字,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带来北京的礼物,你们想看吗?展示课件,增强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欣赏课件:
2、学生范读: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北京的风景,心情怎么样?谁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呢?要求大家专心地听,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
3、自由默读,想一想课文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什么?
读后回答。
出示:妈*的话
4.(出示课件)理解“弯弯”、“遥远”、“壮观”,指导朗读。
相机进行词的训练:弯弯的()
5.“我”说了什么?
出示:“我”的话。
★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比较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说话练习。
6、“我多想去看看”,看什么呢?为什么要去北京看升旗仪式呢?我们来读几句话。
出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都在北京办公、生活、处理国家大事、接见外宾,你在电视上看见过这样的镜头吗?同学们想去吗?
出示: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你们见过五星红旗吗?它是什么样的?(出示国旗)
出示: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
只有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是和太阳一起升起来的,一边是冉冉升起的太阳,一边是在国歌声中飘扬的国旗,那种庄严的场面多么激动人心啊!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小作者的心愿,谁能把这个山村小朋友特别想看升旗仪式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
四、激情感悟,指导说话。
1.同学们,你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北京的内容,在读课文的时候会更有感情,下面,老师来读妈*的话,同学们读山村小朋友的话。(课件)
2.有感情的朗读。男---小男孩,女生---妈妈,分角色朗读。
3、学习了这一课,对你有什么影响?周一升国旗是怎么做?看见升国旗要怎么样?
4、咱们试着背背这首诗歌:我多想去看看-----------(配乐朗读《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
听!这是什么歌!《我爱北京天安门》。一起唱吧!唱着歌离开座位!
我想去月球看看,去看什么呢?去看那“嫦娥三号”月球车,是否还运行正常;我想去月球看看,去看什么呢?去看那月球表面为什么坑洼;我想去月球看看,去看什么呢?去看那月球,为什么一边炎热,一边寒冷……
以前月球,是几千年来人们最想去“拜访”的星球之一。身为21世纪的少年,我想去月球看看,以便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现在人们为了探察月球,可谓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方法,宇航员、月球车都用上了,月球之谜终于也解开一部分了,可我还是想去月球看看,既为欣赏它的风景,也为探索它更多的奥秘。
以后,等我长大了,要当个宇航员,坐上火箭,飞到月球上,满足我11岁时的心愿——去月球看看。
算了,这个梦想能实现也要很久以后了,我还是先踏踏实实做好现在该做的事吧——好好学习!
我多想去哈尔滨,亲眼看一看美丽的大雪,看一看美丽的冰雕,还要吃美味的冰棍,我要告诉他们我们这里的冬天却非常暖和。(李汶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