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6篇)
我国的四大名著宛如文学史上四颗璀璨的明珠。这个寒假,我读了[三国演义]。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它主要讲述了三国鼎立至三国归晋的历史故事。
刘关张三人桃园三结义,结为生死兄弟。刘备请诸葛亮 帮助自己统一天下,最终他们成了一方的霸主 。但是因为他们的后代软弱无能,整天花天酒地,不懂得去抗击敌人,被晋国统一。这个结局有点儿让人出忽意料,又有点儿在情理之中。
在书中我最佩服的人物不是老奸巨滑的曹操;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不是忠勇双全的关羽;而是求贤若渴的刘备。因为他想要统一天下,所以他三顾茅庐。一开始,诸葛亮不答应,刘备哭了,说以后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了。终于,诸葛亮被他的诚心诚意所打动,答应随他出山,辅佐他统一天下。
读了这本书,我收获了许多。
文/黄昊翔
我从小爱看《三国演义》,在小学的时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国演义》啃,似懂非懂地沉入惊心动魄的大战之中。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最着名、最杰出的历史小说,他向我们展示了精彩壮阔的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无论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是阴险狡诈的曹操,还是心胸狭窄的周瑜、英勇善战的关羽、赵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欣赏的一个人物,他的一生鞠躬尽,死而后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火烧博望坡,借东风,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退敌、以木偶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一个个故事打动人心,.使人难以忘怀。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虽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万支箭陷害他,可他顾全大局,豁达大度,不愿意在大敌当前时与周瑜闹翻,而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他预测三天内必有大雾,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机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轻易出兵。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一字儿摆开”,是为了受箭的面积大、数量多;让军士“擂鼓呐喊”,是为了虚张声势,提示曹军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积,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顺风顺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来十万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怎能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好书,每阅读一次,我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让我收益匪浅。
今年寒假爸爸给我买了一套四大名着原着版,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感想很多。《三国演义》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魏、蜀、吴三国相互斗争内容。《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很多人物形象,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周瑜等人。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刘备托孤等等。表现出诸葛亮足智多谋、熟知天文地理,并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在我的成长当中我要吸取诸葛亮身上的优点,改掉自身的缺点,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是大人们爱看的小说。我不喜欢看,但自从我们学了《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时候,我懂了:原来《三国演义》是这么的吸引人,一章一个计策,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着。
《三国演义》中细致的展现了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而且以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张飞等艺术典型的这些数百了的艺术形象。疑心重重的曹操;碌碌无为的刘备;无能的孙权;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关羽;有勇无谋的张飞;心胸狭窄的周瑜等一些人物性格。
很多同学都敬佩诸葛亮,是的,我也敬佩,但我更敬佩关羽。他说一不二,对自己的大哥赤胆忠心。在《身在曹营心在汉》中讲了关羽无奈投奔了曹操,还一直念念不忘着自己的结拜大哥——刘备。这也正体现了关羽很忠,他的内心里有一种信义感。谁又何以不敬佩他呢?
几百年来,《三国演义》广泛流传,越来越多的人来阅读。《三国演义》出场约有400个人物再一起绘成的长篇小说,它是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巨着之一。
《三国演义》才发现它的魅力,裁纸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读的次数越多才能发现自己理解的越肤浅。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情节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有呈现在眼前。既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窃喜,有为司马家族篡谋曹魏而忿忿不平;既为曹操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喝彩,又为周瑜赤壁之战大败曹兵而惋惜……《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一样,有许多形象鲜明的英雄豪杰,其中我最喜欢的曹操。我认为他才是真正能称得上“英雄”的人,连他自己也这样说。像罗贯中所说的都太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正因为罗贯中心里偏向西蜀,所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类似关羽、诸葛亮这样的“神人”,而却编织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来丑化曹操。用他的话来评价曹操就是奸诈。但我却可以说他是睿智的,但都陈述了一个曹操富有智慧的事实。并且他狠豁达,每次自己兵败时,他都会“一笑而过”:“胜败乃兵家常事。”绝不是那种“拿不起放不下”的人。他还很有领导风范,该狠心的时候绝不心软,有人认为他残忍,非也!相遇倒是“仁慈”,错过了鸿门宴这么好的杀刘邦的机会,导致他得了天下,自己“别姬自刎”;蒋介石倒是“仁慈”,几次心存侥幸让毛泽东溜走,成立新中国,自己灰溜溜逃进中国台湾,这足以说明天下英雄,曹操也!当然还有司马懿、许褚、典韦也狠令人钦佩。正如《三国演义》开篇诗所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可歌可叹的曹魏
曹魏可以说是三国中势力最强大的,特别是官渡之战后。这一方人才济济,更有一个明主曹操,君臣默契配合,注定他强大。但是自打周瑜、诸葛亮“上场”,曹魏似乎就不行了,“赤壁”后想再南下拓展地盘困难了。等到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周瑜等重要人物退场,司马家族登场,曹魏方面的政权发生了变化,就像曹操原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自司马师起。司马家族官居相国,却拥有天子权势,最终逼曹奂“让位”,建立大晋。原本叱咤风云的曹魏竟落到如此可怜地步,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令人惋惜!这其中的原因便是君王逐渐懦弱无能,导致国力衰退,让逆臣有可乘之机。古代王朝不都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吗?这不正暴露了我国古代帝王世袭制和禅让制的缺点吗?
忠臣诸葛亮、姜维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忠臣,他们一心为百姓、为国家,令人赞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及姜维。
诸葛亮当然没有书中的所后所的那么神了,但他却尽心尽力地工作,大大小小的事物都亲自处理,连身边的人都劝他一些小事就不必躬亲了,这么累伤身体。这是孔明哭着说: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力也!”他毕生就像《出师表》中写的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感动。他的徒弟姜维也像师傅一样忠心。诸葛亮死后,整个蜀汉就靠他维持。为了实现诸葛亮未了的心愿,他连续九次请兵讨伐中原,也许是太心急了,他从未成功。但他却一如既往,执着地追求。当时奸臣当道,后主听信谗言,几次姜维的请求都无法得到允许;就连最后整个蜀都降魏了,他还心存希望,企图力挽狂澜,最终自刎而死。他们赤胆忠诚,是每一个中国人学习的榜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系祖国,执着付出,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不懈努力。
《三国演义》是一部很有哲理的名著。尽管我们现在不是战乱年代,但本书中的道理却仍能到给我们启发。例如其中一回中,曹操,派人贿赂敌军张鲁身边的杨松,让他进谗言,使得曹操兵胜。但最后曹操却杀了杨松。因为他认为留这种人对自己来说是祸害。正如小品《送礼》中郭达所说的:“你这是自生你知道吗?你这是污染社会风气知道吗?……”贪官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是毒瘤,危害社会,他们只关心自己利益、贪婪、破坏社会公平,老百姓人人唾弃注定没有好下场。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当人们敲“领导人”的家门时,他总是闭门不出;但当来访者道明自己只是领居或朋友,只来探望一下而已,他猜放心地打开门:“你早说啊!”不过要是被领导看到来访者带东西来了就立即变了脸色:“现在事情不好办了,我只是歌小官,具体结果还不得领导小组决定。”——下逐客令了。这些领导人为什么这么怕“送礼”的?答案不言而喻。所以希望大家杜绝,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是一首雄壮磅礴的史歌,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联系了史实《三国志》,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用了小说的手法,记录了从汉末到晋初这几十年的历史。这期间,先是出现了许多的势力,后来只剩下蜀、魏、吴三足鼎立,最后由司马家族一统天下作为结尾。但这其中,作者总是有意神化蜀国,到后来,似乎刘备是正义势力,而其他两国都变成了反派角色了。
其实,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刘备、曹操、孙权其实都一样。因为他们都是为了一统天下。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不一样。换种说法,如果三个人互相为敌,那么每个人都会看到其他两个人不顺眼。而作者就是站在蜀国的立场上的。就说说咱们耳熟能详的诸葛亮吧。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羽扇纶巾明明是周瑜的衣服,罗贯中搬到了诸葛亮身上。火烧赤壁,周瑜好不容易等到了东风,却变成诸葛亮借来的了。草船借箭明明是孙权干的,却又用来体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周瑜之死与诸葛亮无关,把周瑜写成心胸狭窄,让他太委屈了。历史上,诸葛亮是常败将军,而周瑜才是百战百胜,而作者看待事物,就是从蜀国百姓们的角度来看的。
我们看事物,也要从多个方面来看。虽然说每个方面可能都没错,但是我们一定要用最冷静的头脑,最公平地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