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名言了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你知道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爱岗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名句(经典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1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1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6、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1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2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下)
2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国学简介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然后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然后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然后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然后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常识》国学简介:国学以学科分,然后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然后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然后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2、造化之功,发乎动,毕达乎顺,形诸明,养诸容载,遂乎说润,胜乎健,不匮乎劳,终始乎止。——张载《正蒙》
3、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无尤。——张载《正蒙》
4、义,仁之动也,流于义者于仁或伤;仁,体之常也,过于仁者于义或害。——张载《正蒙》
5、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张载《正蒙》
6、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张载《正蒙》
7、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所谓「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者也;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所谓「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也;以众人望人则易从,所谓「以人治人改而止」者也;此君子所以责己责人爱人之三术也。——张载《正蒙》
8、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张载《正蒙》
9、以心求道,正犹以己知人,终不若彼自立彼伪不思而得也。——张载《正蒙》
10、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伪不相似。——张载《正蒙》
1、《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4、《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孝经》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0、《庄子》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2、《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玉如果不雕琢便不可能成为美丽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便不可能知道世间道理。意思是说凡事都要修练才可以变得美好,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走向成功!
7、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译:意思是说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然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儿的,还不如回家结张网来捕鱼。
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译: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大学》)
2、君子诸已而后求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大学》)
3、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大学》)
4、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中庸》)
5、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
6、大成若却,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7、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思以敏为贵,学
13、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14、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15、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