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末伏的来历和风俗(优秀9篇)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那么末伏是什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关于末伏的来历和风俗(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伏天应当注意哪些 篇1

1.三伏天饮食不要油腻,以清淡为主。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注意营养合理的搭配,合理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一定要合情适量选食瘦肉、牛奶、禽蛋、鱼虾、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等。

2.三伏天不要吃太多生冷的食物,过多食用冷食会使肠胃温度下降,引起腹泻等不适,损伤脾胃,影响食欲,吃了冷的东西,体内的内阳可能无法抵御食物的寒气,不仅会导致湿留体内,还可能会引起肠胃紊乱。

图片

3.三伏天要保持身体不要脱水,注意盐分的合理摄入。出汗多的原因,会导致氯化钠大量丧失,一定要记得补充水分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饮用一些盐开水较好,从而保持体内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4.三伏天很多人在晚上睡觉时会特意把脚露在被子外,对着风扇、空调吹。还有人喜欢用凉水冲脚,殊不知这些行为,对身体损害很大。

足底有许多重要的神经、穴位,它们对外界刺激极其敏感。脚部受凉,会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许多疾病会随之而来。

2016年末伏(时间表 篇2

末伏第1天 2016年8月16日

末伏第2天 2016年8月17日

末伏第3天 2016年8月18日

末伏第4天 2016年8月19日

末伏第5天 2016年8月20日

末伏第6天 2016年8月21日

末伏第7天 2016年8月22日

末伏第8天 2016年8月23日

末伏第9天 2016年8月24日

末伏第10天 2016年8月25日

末伏还热吗? 篇3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初伏7月13日、中伏7月23日、末伏8月12日、8月22日出伏,今年三伏天共计40天。

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气象上对于“秋老虎”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界定,“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这里的关键含义是天气变凉后再次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也有一种说法,秋老虎一般最高气温在33℃以上,并且持续几天。

据了解,一般立秋过后天气开始转凉,但实际上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按照气象学上的规定,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低于22℃算为入秋。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上午10时后到下午4时前,是“三伏天”里最热时段。特别是烈日当空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劳作、游玩,老弱病者、婴幼儿及孕妇更应如此。外出最好戴上遮阳帽,或带上一把遮阳伞。

末伏注意事项有哪些 篇4

1、忌冰饮、雪糕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人,可以尝试。

2、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3、忌纳凉熬夜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道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4、忌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切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末伏的来历和风俗 篇5

末伏的来历与历史有关。古代中国农民在种植作物时,经常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为了让农作物能够安全成熟收获,人们将夏季划分为三伏和三九,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末伏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炎热天气最为集中的时期,因此人们在这一时期会有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

末伏期间,人们会注意防暑降温,保持水分和营养的平衡。在饮食方面,人们会多吃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西瓜、冰粉、凉茶等。同时,人们也会注意保持心情愉悦,不过度劳累,以免因高温天气引起身体不适。

此外,末伏还有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例如,南方地区有“赛龙舟”和“踩铁板”的习俗,北方地区则有“吃秋葵”、“蒸馒头”等风俗。这些习俗在末伏期间,往往能够给人们带来清凉和欢乐,缓解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

末伏注意事项有哪些 篇6

末伏——防秋老虎

此时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末伏——多喝乳制品

末伏,天气依然炎热高温,这个时候食欲不振,心情烦躁,家里多囤点卡布瑞克纯羊奶粉,每天早上冲泡一杯,羊奶营养丰富,好吸收,卡布瑞克纯羊奶粉,新鲜羊奶采集后,直接进入工厂喷粉,保证奶源的新鲜,科学的喂养方式,采用先进的绿色脱膻技术,使其保持更好的口感,先进工艺制造更细腻粉质,冲调方便,口感滋润。

伏天在二十节气中的时间 篇7

小暑至立秋后,即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个月里都被称之为“三伏天”。

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称。每年初伏、末伏各占10天,而中伏则为10天或20天不等。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每年三伏天时段长短不完全一样,如果中伏在立秋后结束,就是30天;如果中伏在立秋前结束,就是40天(中伏20 天)。

末伏怎么算 篇8

末伏怎么算:GR=(D-[Y/4])MOD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1-[6/4])MOD10=0(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什么是末伏 篇9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