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核心的村容整洁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2023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方案【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按照 “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 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做好村庄整治工作,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 . 实施方案
1.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貌、改善村庄居住环境。
完善村庄基础设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本着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突出村庄道路、河道、房前屋后的环境好等方面。搞好主要道路的硬化、绿化、美化建设,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村庄垃圾要定点存放,及时清运,建设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改村庄整治的着力点要放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优化居住环境,引导农民住宅按规划进行改造和建设,农民建房按程序进行,杜绝乱建滥占现象,切实保护耕地。
2 、 搞好村庄环境卫生专项治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村庄整治工作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村庄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以治脏、治乱、治污为重点,清除卫生死角,着力解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摆乱占问题,对乱堆垃圾柴草、乱占道路、乱摆摊点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家禽家畜实行圈养,人畜粪便得到有效管理,彻底消灭露天粪坑。实施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提高村庄环境卫生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争取达到以下标准:村容整洁优美;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 90 %;自来水供水普及率达到 100 %,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卫生厕所符合要求;排水沟渠和垃圾收集设施完善;农村住宅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设施基本配套。
二、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开展村庄整治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村里成立有书记任组长的 “ 村庄整治工作 ” 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来抓,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上下联动,全面实施村庄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工作目的
在全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达标进位”活动,鼓励推动各村在普遍达标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努力争当“标兵村”“示范村”。严格按照《关于转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的通知》、《县人居环境办关于打赢疫情阻击战开展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市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方案》、《县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奖补考核方案》等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村、每一屯的人居环境整治和创建工作,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常态化管理。
二、主要任务
1.农村道路。清除冬季路面的积雪和残冰,及时清理通村的村道、屯道、巷道、农田道等路面及路边排水沟、公路两侧积存的垃圾、污物、杂草、秸秆,清除公路两侧绿化带树上附挂物。
2.村内公共场所。及时清理村部、学校、卫生所、广场、
企业、农贸市场、公厕等公共场所及其周围积存的垃圾,实现规范有序。
3.农户庭院。农户要尽量进行美化绿化,要整体清洁、规范有序,乱搭乱建多余的建筑物、房前屋后垃圾和物品及时清理,拆除倒塌的房屋和废弃闲置的住房,闲置废料固定地点堆放整齐。清除废弃的房屋及院墙、歪斜的板杖子,院墙大门规整。搞好室内外卫生。厕所严实不外漏,推广建设卫生厕所。按照创建要求,每村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工作要达到标准(美丽入院、干净人家标准另行下发)
4.柴草垛、秸秆。柴草有条件的村统一堆放,远离村屯。没有条件的,要求摆放整齐,遮盖严实,符合农村消防要求。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工作,划定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鼓励秸秆还田,提高秸秆利用率。
5.卫生死角地带。及时清理村屯出入口,公路交汇地带,沟渠与村屯、农田联结区域,农业园区和各类棚膜周边等不易引起重视的地方所积存的各类垃圾、污物,在本村辖区内,由本村负责,严格划分区域和责任。
6.农村生活垃圾。严禁生活垃圾非定点堆放,环卫工每天全员在岗,及时将每日的垃圾进行转运。
7.粪堆粪坑。村内和农田地头堆放的粪堆粪坑,要及时清运到村庄以外的固定场所,堆肥发酵后还田。
8.河道。禁止在河道内岸边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种植高杆作物及未经许可发展养殖业,严禁向河道内排放畜禽粪污,保持河道清洁、顺畅、美观。
9.畜禽圈养。畜禽严格圈养,病死畜禽尸体,按照动物卫生管理处置的要求,进行无害化消毒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
10.农业投入品及包装物。清理随意丢弃的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废弃物,农药包装物要无害化处理。指导农民及时将废旧农膜回收、存储和销售,强化废旧农膜监管和回收利用,防止废旧农膜污染耕地,影响环境。
11.继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完善村规民约。
12.农村安全饮用水达到100%,严格保护水源地环境。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全力保障。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统筹调配人财物,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全力保障。各相关单位要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纳入重要日程,落实工作责任,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和目标。
2.落实包保,强化管理。各包村领导负责所包保村屯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工作队要经常深入村屯共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每月最少入村开展两次以上环境整治工作。各村书记为本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责任人”,各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村干部和老党员、老干部、团员青年等为网格长或者组长,带头开展各项工作。落实村组干部和党员包保河道清洁、道路清洁、庭院清洁等工作,明确农户门前包卫生、包花草树木成活、包路面清扫等包保责任制。镇内所有单位、企业及商户要全面配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好本单位内部及周围环境卫生清理和美化绿化。
3.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保洁员工作及考核制度、各村村规民约、村民日常保洁制度、农户“门前三包”等各项制度,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实现农村整体环境水平的提升。村每周集中开展一次环境整治清扫。
4.跟踪检查、强化督导。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村、各部门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立即在镇委工作群中进行通报,各村马上进行整改,检查结果纳入全镇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考核体系中。各村、各区、各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检,互相监督、取长补短。各村、各单位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要求简单明了,数字体现。日常考核分数占年末总成绩的40%,年终考核成绩占年末成绩的60%。
5.完善档案。按照工作要求,做好镇、村两级工作档案,保留好相关影像资料。
四、奖惩
1.按照《镇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奖补考核方案》,对各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实际打分制,按照得分情况进行奖补。
2.在庭院分区、分组创建中,每村每区评选出3户整治效果最好的农户,给予生活用品奖励(室内扫帚、撮子、垃圾桶等,并对于村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考虑,如栅栏、围墙、硬化等)。对于提醒2次以上不进行整改、不支持环境整治的农户,报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在村内进行公开通报,不再享受村里统一发放的铁锹、扫帚等环境整治物资和反哺资金,对于村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予考虑,如栅栏、围墙、硬化等。
3.被评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的农户,在全镇广泛宣传学习,统一进行授牌通报表扬,进行奖励(室内扫帚、撮子、垃圾桶、毛巾、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民安居乐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根据市、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指导意见。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根据各村实际,科学确定不同地方的具体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各村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2、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阶段性规律,立足现有条件和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项目,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防止大拆大建。
3、城乡统筹、突出特色。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弘扬传统文化,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
4、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相结合,不搞形象工程。以农民为本,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生活、有利于生态,把好事办好。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动员农民参与,保障农
民决策监督权力,避免强迫命令,防止大包大揽。
二、目标任务
从2014年开始,全镇所有村庄进行一次积存垃圾清除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完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美化村庄面貌,每年建设一批达标村和示范村。到2020年,全镇行政村90%以上 达到环境净化的镇级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50%以上达到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美化的镇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全镇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三、实施步骤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全面整治阶段、重点提升阶段和巩固完善阶段。
(一)全面整治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2月) 围绕“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目标,全镇所有农村普遍开展清理垃圾、杂物以及其他有碍观瞻物的活动,力争年底前完成任务。“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指的是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 ,道路两侧沿线视线范围内环境干净。
(二)重点提升阶段(2015年1月—2018年12
月)
从2015年1月起,在全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和示范村创建工作(具体标准见附件)。一是全力保障基本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二是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农村家庭改厕,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统筹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三是稳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对村域的规划管理,保持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开展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
(1)2015年工作要求:镇选择一批行政村建立垃圾清运、卫生维护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达标村创建活动;其它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的行政村,村委会要切实负起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环境整治成果。
(2)2016年工作要求:各行政村(街)选择一批建立长效机制的村民组开展达标组创建活动,或同步开展达标村和示范村创建活动;其他行政村年底前都要建立起长效机制。
(3)2017年—2018年工作要求:全面开展达标村和示
范村创建活动,全镇行政村80%以上建成达标村,40%以上建成示范村。
(三)巩固完善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
1、2019年工作要求:继续开展达标村和示范村创建活动,争取全镇行政村90%以上建成达标村,50%以上建成示范村。
2、2020年工作要求:结合各村实际建设一批美丽示范点。
四、工作机制
(一)科学规划
编制和完善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根据镇、村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论证,明确重点;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与建设标准,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提高村庄规划可实施性。村庄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体现乡村特色。规划编制要深入实地调查,坚持问题导向,保障农民参与,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防止强行拆并村庄。
(二)分类指导
分类推进全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对于平原村庄,着力净化环境,全面清理各种垃圾,加快改厕改厨改圈改水步伐,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对于山区(丘陵)村庄,依托自然地形地貌,着力硬化道路,鼓励利用当地资源建石
板路、碎石路,建设方便易行的安全道路。对于交通干线两边和旅游景区周边村庄,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率先打造成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三)循序渐进
紧密结合各地情况,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分期分类提出整治办法和工作要求,有序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避免搞大拆大建、不顾经济条件盲目花钱,避免搞形式主义、干劳民伤财之事。按照全面整治、重点提升、巩固完善三个阶段的工作部署,制订好工作方案,谋划好工作步骤,扎扎实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四)创新投入方式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建立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村内道路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沼气工程等稳定投入机制,并不断增加投入,镇财政每年列出部分资金,用于奖补人居环境整治先进乡村。调整资金支出结构,加强资金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涉农资金使用。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种方式参与。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激励引导作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民办公助方式,逐步建立“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工作。
(五)创新管护长效机制
按照逐步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维护管理,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镇政府对已经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鼓励采取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等方法,抓好村庄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沼气、卫生保洁等公用设施运行、管理、维护工作。通过市场机制培育专业化的运营管理维护队伍,提高运营管理维护人员素质。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社会上下广泛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形成政府主持引导、群众自主建设和社会积极支持的工作局面。积极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引导农民改变乡村生活陋习,培育健康生活新方式。组织开展必要的卫生户、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
2、发挥党组织作用
各级党组织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按照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做好动员和发动群众工作,带领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在具体工作安排部署上,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发挥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努力用简便的办法、较低的成本,取得农民满意的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3、强化督导考核
镇党委、政府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镇政府要组织财政所、国土所、镇村建中心、镇农业服业中心等单位采取督查、暗访等办法开展监督检查,重点对环境整治村、达标村和示范村进行检查,研究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统计和评价机制,制定考核办法,依据目标完成情况和整治效果,每年奖励一批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先进村,并对推进工作进度快、成效好的乡镇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度慢的乡村加强工作督促和指导。
一、立足实际,制定基本原则
武清区委区政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行动基本原则:“提升标准、注重质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规划先导、持续推进;注重保护、留住乡愁;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强化责任、形成合力。”按照树立高标准、追求高质量、实现高水平的要求,特别是担负市级示范试点任务的工作,向大胆探索、高点起步、高位推进,形成可推广的成功样板目标迈进。
二、高瞻远瞩,明确目标任务
到2020年,武清区要实现农村建筑风貌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齐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显著增强目标。武清区村庄率先建成美丽、生态、宜居的家园。
三、迅速行动,开启之年取得良好成效
(一)高标准开展全域清洁,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整治村庄环境突出问题,累计清理垃圾4600吨,杂物5100吨,卫生死角2400处,治理非正规垃圾点位77处;清理畜禽粪污1253吨,关停搬迁养殖户101户,引导圈养302户。二是整治道路、渠系等重点部位,排查国省级、区县级道路路域内垃圾点位2322处、清理垃圾118吨,清理河道沟渠5415公里、坑塘1460个,封堵排污口门137个。三是整治农户庭院,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农户自觉清理庭院内和房前屋后垃圾,鼓励开展庭院内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建设。
(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有序推进。一是在全区所有村庄按千分之五的人口比例,配齐了总计3765人的保洁员队伍及配套的垃圾收运设备;20个镇街的生活垃圾经曹子里镇雍泰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处理,做到日产日清。二是110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村庄进场施工,铺设管网550公里,修建处理站85座。三是完成户厕改造6000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开展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三年计划完成11498户改厕任务。2018年计划改厕5370户,2019年计划改厕4596户,2020年计划改厕1532户。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一是完成区县级公路修建244公里,大修乡村公路32公里,对全区2934公里公路进行路网结构优化,提升建管养运水平。新开4条公交化线路,覆盖全部未通车的建制村。二是加强村庄规划管理,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7.93万亩,补充耕地0.72万亩,完成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0.1万亩,完成拆除砖瓦粘土矿0.37万亩;完成495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
(四)农村水体治理效果显著。一是实施农村饮水城市化工程,完成2家水厂前期手续,完成运东片区输水管线铺设,完成路南片区和西北港北片区管线方案设计。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明确三级河长1301名,设立河长公示牌2345块,实现全覆盖管理;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8%,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四、立足现实,时刻认清不足
实施《武清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来,武清区各级领导干部、全体农村居民付出艰辛努力,但总体上看,距离预期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可以说喜忧参半。
(一)从取得的效果上看。高村、大孟庄、大碱厂、南蔡村、泗村店等镇,工作扎实,成效比较明显,黄庄、东马圈通过整治,改观明显。但仍有部分镇街工作相对滞后,存在问题相对突出。还有一部分镇街,虽然有所改观,但还没有彻底改变现状。大多数村庄主干道路、胡同里巷能够坚持及时清整,但村庄周边、村域废弃坑塘,废弃物堆放地等处问题严重。
(二)从整治的措施手段上看。从武清区级组织层面,还没有真正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体系,区直部门各自为战,效果不佳、疲于应对,标准不清、人手不足,指导督促不及时、周期巡查检查密度不够;部分镇街还是没有真正下铁的决心、树立高标准的工作举措,一把手重视程度不够,畏难情绪较重,工作举措大多只停留在“突击式清整”,应付检查的时候一次性完成,没有实实在在地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常态化保洁机制。
(三)从村级组织发挥作用、群众参与程度上看。热度还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农民群众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主体、受益主体。但目前,工作开展还是以党委和政府占主导,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参与还未达到预期,群众的积极性尚未完全发动起来,主体地位尚未有效体现,农户庭院的绿化美化等整治清洁的力度还不够。
五、瞄准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
要肯定取得的成绩,更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攻坚克难的信心与勇气,瞄准目标,为全面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武清区委区政府要按照市、区两级工作要求,统筹协调各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加强沟通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工作措施,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协调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有序开展。强化村党组织领导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提高村级组织执行力和办事效能,保证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各项措施自上到下落实到位。发挥自武清区委区政府、各组织部门、各镇街及村组织作用,努力营造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日常监督考核。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加强项目日常监督考核。要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相关部门要对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工作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旱厕改造工作要实行考核验收。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以改善我镇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大力发展我镇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清理整治我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切实解决影响我镇环境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我镇的面貌和环境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整洁有序、靓丽、和谐的人居环境。
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措施。
目前,我镇农村的卫生问题十分突出,广大公民群众卫生意识浅薄,卫生行为养成较差,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村道、社道、沿河公路以及村民居住的室内室外清扫保洁做得还不够,特别是广大公民群众乱倒垃圾、乱堆垃圾、乱搭乱建,乱排污水等现象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环境卫生质量和身体健康。按照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 ,为彻底改变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营造良好的村容村貌。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营造“净绿整治,文明有序”的农村环境为目标,打一场以“四清四化”(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臂和路障、清庭院,绿地、美化、亮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整治攻坚战,全面治理我镇“脏、乱、差”的问题。提高农民群众卫生意识,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全面改善我镇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一)整治环境卫生
全面清理农户房屋两侧。房前屋后,坑塘及周边的“三堆”(柴草堆、粪堆、垃圾堆)。治理乱堆、乱放,杜绝污水横流,集中开展xx湖湖道,坑塘垃圾漂浮物以及沿岸保洁工作。整治工作要达到“八无”标准。即无暴露垃圾,无乱贴乱画(场镇和农家乐),无水面漂浮物,无乱搭乱建和严重破损的建筑物,无家禽散养,无乱堆垃圾,无污水横流,xx湖的绿化空地无垃圾。
(二)集中处置垃圾
各村(居)委要用好已修建的垃圾池,实现垃圾集中堆放,按照“户收集,村集中,转运的模式”收集村民的生活垃圾,集中运到指定垃圾点,即镇上的垃圾处理场,督促每个村(居)村委会,要建立村级兼职保洁队伍,清扫保洁村道即公共场所,彻底解决“垃圾围村”现象。建立整洁、文明、有序的新农村。
(三)改造农村厕所
加强改厕步伐,拆除农村户外露天厕所,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
(四)乡道、村道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
乡道由镇专职保洁人员负责,村道由所在村(居)负责。达到视野内无裸露生活垃圾堆,白色垃圾,无残垣断臂无乱堆柴草,无乱搭乱建,无乱涂乱画的标准。
(五)严禁秸秆焚烧
一旦发现焚烧现象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照我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进行问责追究。
(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
三、方法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4月20日以前)。
召开xx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动员大会,各村(居)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确定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广泛宣传,层层发动,营造深厚的舆论氛围。
2、卫生集中整治阶段(2017年4月21日-2017年8月20日)。
集中时间、人员、力量按照工作方案,全面分类推进整治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3、总结验收阶段(2017年12月10日-2017年12月20日)。
集中整治活动成果进行考核验收,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环境卫生工作委形成长治机制,考核的内容要纳入各村(居)的目标考核。定期或不定期地实行交叉考核检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确保整治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我镇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交管办主任杨松同志担任。其职责是负责环境综合治理的督查和考核。
(二)明确责任。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提出活动方案,明确整治的路段,整治标准,完成时限,要责任明确到位,工作落实到位。措施保障到位,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 xx场管辖区内的各单位生活小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按照管理范围由居委会组织各单位,分别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全面做好各单位的卫生整治工作。
2. xx场镇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由居委会牵头督促保洁人员按质开展场镇的保洁工作。做到场镇街面清扫干净、有序,做到不留死角。同时要教育场镇居民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乱堆乱放,不乱搭乱建。不要随意停放车辆,大车小车要停靠到指定的位置。
3. 渔家乐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由所在村的支部书记负总责。决不允许渔家乐的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湖中。要通过建沼气池或三格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安排和部署,**街道结合此次防治疫情工作实际,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根据《福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鼎委办发[2018]21号)、《福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工方案》(鼎委农办[2019]15号)、《福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机制》(鼎人居办[2019]1号)精神,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结合防治、重点清理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召集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社区)主干召开**街道防范新型冠状病毒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部署整治工作,党员干部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党员干部要在这场严峻斗争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经受住考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对于身体有发烧发热人员施行懂点防治,并积极上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对于人员密集地、如办公室场所、市场、超市等地方施行定时消毒。
设置垃圾桶165个,全面覆盖5个行政村的60个自然村。压实责任,要求5个行政村的17个保洁专业对于各村的主要人员聚集地施行一日一清理,加强垃圾巡逻,确保垃圾不落地不隔夜,将每日的清理垃圾转运至垃圾焚烧厂。强化属地分片原则,分发宣传单1000余份,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宣传到位、确保工作落到到位。
二、深化“厕所革命”、夯实宜居基础。
2020年我街道在**村建一座公厕,现已进入全面动工。加大农村户厕改造力度,今年摸底上报36户户厕改造,目前已开工40户,已完工40户,提前完成今年户厕改造目标。加强动员农户推进“厕所革命”,应改尽改,加强宣传改厕的重要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整顿“脏乱差”的公厕,落实常态化机制,加大清洗保洁力度。已要求各村严格遵照文件要求,落实公厕“一长两员”制,公开公厕管理人员联系方式和管理制度上墙及时更新人员信息,加强公厕卫生巡查,及时通报卫生情况。
三、扎实开展农房整治行动。我街道加强农村房屋的整治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郑村推进农房里面整治,美化居住环,现已全面动工,完成裸房整治65榴,巩固现有整治成绩,继续动员观望的农户进行裸房整治。对于农户要求的旧房改建,在符合“一户一宅”的原则上,积极引导农户进行改建审批,按照村庄规划进行建设。将农房的立面整治纳入乡村振兴工作,改善农村房屋面貌。
四、存在主要问题
1、村民意识性不强。仍然存在随处乱丢垃圾、私自搭盖,且有部分人屡教不改。农户房前屋后仍然存在农具乱放,废弃木板、生活固体垃圾等乱堆放问题。
2、缺乏资金支持。各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工程量大,依靠街道财政难以承担,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资金的缺乏成为各村主要问题。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致力于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村规民约、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
2、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保障村民权益。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村民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激发村民自愿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