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坠落事故成因与防范措施优秀3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需要使用措施的场合越来越多,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措施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这次为您整理了高处坠落事故成因与防范措施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高处坠落事故成因与防范措施 篇1

防止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做好以下工作:

1.管理措施

作业人员要明确岗位责任,熟悉作业方法,掌握技术知识,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具,管理人员要加强日常检查;

2.防护措施

除在危险部位设置护栏,立网、满铺架板、盖好洞口外,还应在操作人员下方设平网和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3.技术措施

3.1用好安全“三宝”;

3.1.1安全帽。按规定进入危险场所,必须戴好符合安全标准的安全帽,并系好帽带,防止人员坠落时帽子脱落,失去防护作用;

3.1.2安全带。凡在2m以上悬空作业人员,必须配带合格的安全带。如悬空作业场地没有系挂安全带的条件时,应制定措施,为作业人员设置挂安全带用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

3.1.3安全网。凡无外架防护作业点,必须在离地4m高处搭设固定的安全平网,高层施工还应隔四层再安设一道固定的安全平网,并同时设一层随墙体逐层上升的安全平网。

3.2做好“四口”防护。“四口”的建筑施工行业中指: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和出入口(也称通道口)。“四口”防护方法综合起来分为两类:

3.2.1在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设置围栏、盖板、开启式金属防护门、架网;在混凝土预制板预留的洞口上,预制时即预埋钢筋网,设备安装时再剪掉预埋的钢筋网;

3.2.2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出入口和井字架、门式架进出入料口,必须搭设符合标准的防护棚。

3.3做好“五临边”的防护。建筑施工中,大量存在着临时性的'危险边治,这是发生作业人员坠落的主要坠落点之一。例如,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的外侧边等,简称“五临边”。“五临边”必须设置1.2m高的双层围栏(每层60cm)或搭设安全立网,既可防止人员坠落,也可防止各种物料坠落伤人。

3.4严把脚手架的十道关。脚手架在建筑施工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但是,如果在支搭和使用上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多人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各种脚手架必须严把十道关:

3.4.1材质关:严格按规程、规定的质量、规格选择材料;

3.4.2尺寸关:必须按规定的间距尺寸搭设;

3.4.3铺板关:架板必须满铺,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下跳板,并经常清除板上杂物;

3.4.4栏护关:脚手架外侧和斜道两则必须设1.2m高的栏杆或立挂安全网;

3.4.5连结关:必须按规定设剪刀撑和支撑,必须与建筑物连结牢固;

3.4.6承重关:脚手架均布荷载。结构架应控制在270kg/m2,装修架应控制在200kg/m2,其它架子必须经过计算和试验确定承重荷载,标准架严格按规程定负荷;

3.4.7上下关:必须为工人上下架子搭设马道或阶梯。严禁施工人员从架子爬上爬下,造成事故;

3.4.8雷电关:凡金属脚手架与输电线路,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或搭设隔离防护措施。一般电线不得直接绑扎在架子上,必须绑扎时应加垫木隔离,凡金属脚手扎高于周围避雷设施的,要制定方案,重新设置避雷系统;

3.4.9挑梁关:悬吊式吊篮,除按规定加工外,严格按方案设置;

3.4.10检验关:各种架子搭好后,必须经技术、安全等部门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可投入使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高处坠落事故成因与防范措施 篇2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环节

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嘻戏 打闹、向下抛掷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起重、吊装工末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龙门、井架吊篮乘人。

(2)预防措施

①凡在距地2m以上,有可能发生坠落的基坑边、基槽边、预留洞口、通道口、基坑口等高处作业时,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②施工现场使用的龙门架及架桥机等吊装设备,必须制定安装和拆除施工方案,严格遵守安装和拆除顺序,配备齐全有效限位装置。在运行前,要对超高限位、制动装置、断绳保险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经确认合格有效,方可使用。

③脚手架外侧边缘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搭设脚手架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操作层的跳板必须满铺,并设置踢脚板和防护栏杆或安全立网。在搭设脚手架前,须向工人作较为详细的交底。

④模板工程的支撑系(★)统,必须进行设计计算,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⑤严禁架上嘻戏、打闹、洒后上岗和从高处向下抛掷物块,以避免造成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事故成因与防范措施 篇3

一、建筑安全事故中的高处坠落

近几年来,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占建筑工程事故总比例呈上升趋势,而且事故的死亡比例也在不断加大,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高处坠落伤亡事故占建筑工程伤亡事故总比例的40%左右,这一现象已引起相关单位、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分析建筑施工高处坠落现象及其原因,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正确防范和有效降低建筑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处作业与高处坠落

要分析高处坠落首先就得认识什么是高处作业。按照国家《高处作业分级》的规定,建筑施工中的高处作业定义为: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这里的基准面是指最低的`着落点而言,即从作业位置的高度至最低着落点的垂直距离达到2米时,就构成了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产生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从高处坠落造成伤亡事故;二是物从高处坠落砸伤人或设备。由于建筑施工中的任何物体自高处坠落时,物体不是垂直于地面下落,而是成抛物线轨迹下落,坠落的范围是随物体的高度而发生变化的。

设坠落高度为h,可能坠落的半径为r,根据国家标准规定,h和r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

h为2-5米时,r约在2米的范围内;h为5-15米时,r约在3米范围内;h为15-30米时,r约在4米范围内;h≥30米时,r≥5米。因此,坠落高度越高,危险性越大。所以,按照不同的坠落高度,高处作业又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特级四个等级,其相应的高度分别为2-5m,5-15m,15-30m及30m以上。

(二)高处坠落构成分析

建筑施工中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多种情况和多种因素构成的,多发生于临边洞口作业及脚手架、模板、龙门架或井架上的作业中,其坠落现象多种多样,如:架上坠落、悬空坠落、临边坠落、洞口坠落、屋面坠落、吊篮坠落、梯子坠落等。对各种坠落现象占高处坠落比例的统计数据显示:架上坠落占41%、悬空坠落占21%、临边坠落占14%、洞口坠落占12%、梯子坠落占11%、其他坠落占1%。

二、高处坠落事故成因分析

高处坠落的现象虽有多种多样,但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管理方面的原因

1、施工企业对安全施工重视不足。有些施工企业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投入较少;有些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以包代管的方式,一包了之,缺乏必要的管理;有些施工企业在企业改制中,削弱安全管理机构,减少安全管理人员,造成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力量不足、力度不够;还有些施工企业不重视安全培训教育,私招滥雇一些无安全防护知识的民工,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教育,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2、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预防措施不到位,安全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重点部位动态安全管理跟不上,工地安全检查与班组作业前对作业环境的检查不仔细。

3、对施工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现象的处理往往采取下不为例的作法,缺少实质性、有效的行动,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二)操作人员自身的原因

1、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泊,在思想上不重视安全问题,总认为安全事故离自己很远,在工作中为了图省事往往冒险作业,作业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2、操作人员缺乏安全知识,尤其是有些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本工种作业中可能会在哪些方面产生安全问题和严重后果,如何采取防范措施。这点在农民工与新工人中表现突出。

3、操作人员在了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与《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违反有关规定作业而导致的安全事故。这方面在施工负责人、现场技术员、安全员等专职人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4、操作人员没有经过必要的岗前培训就上岗,或某些特殊工种要求具有上岗证才能上岗,但操作人员却违反规定无证上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