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整理的“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精选2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瓦良格”号,绝不是最先进的航母,却堪称目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航母。这艘原本由前苏联研制的航母,没有经历过战争,却经历了冷战结束的巨大动荡。“瓦良格”号庞大的身躯裹挟着舰体上残留的历史痕迹,辗转进入中国。在进入中国的数年里,“瓦良格”在中国东北慢慢脱胎换骨为“辽宁舰”,即将开始由中国续写的巨舰传奇。
主尺寸:舰长310米、舰宽70.5米、吃水10.5米
飞行甲板:长300米、宽70米
机库:长152米、宽26米、高7米
排水量:55000吨(标准)67000吨(满载)
动力:采用两套现代级相同动力,总功率200000马力
航速:29~31节
生不逢时的“瓦良格”号
1982年5月7日,前苏联决定建造两艘第三代“重型载机巡洋舰”作为远洋舰队的核心舰种,这就是后来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和“瓦良格”号。它们均由涅瓦设计局设计,性能上大同小异,只是生产批次不同,“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的生产编号为“105”,“瓦良格”号为“106”。
按照当初的设计,“瓦良格”号航母满载排水量为67000吨,全长310米,比美国“尼米兹”号航母仅短22米。舰艏飞行甲板高度距离水面有7层楼高,舰艉飞行甲板宽度75米。航母最多可容纳大约60架战机,飞行甲板前部有12具P-700反舰导弹发射器。其主要使命是确保前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安全和战斗效能的发挥,消灭敌方海上和基地的海军兵力。
1992年,前苏联解体。“瓦良格”号航母因缺乏财政拨款和配套设备供应停建,此时它的工程量已完成67%。在国家解体的情况下,欲将“瓦良格”号建成已经没有可能。1993年11月,乌克兰政府正式下达停建“瓦良格”号的命令。1995年,已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决定将“瓦良格”号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
澳门企业买下“瓦良格”号
1998年4月,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香港创律集团的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买下“瓦良格”号,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迪斯科舞厅、旅馆和设备等。当时就有人质疑,说澳门附近海水浅,停不下这种大船,除非以后还要深挖航道,而且“瓦良格”的船体舱室低矮,不适宜改装为休闲场所。而澳葡当局则明确表示,拒绝“瓦良格”号未来在澳门停泊。
“瓦良格”号航母赴华历经艰险
1999年,“瓦良格”号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受到土耳其政府阻挠,一直到2001年7月中国政府介入后,才获准许。土耳其提出20项安全条件。包括: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舰上必须安置发电机等。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难、消防船的前呼后拥、护航拖带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以4节航速缓缓前进,到下午2时30分,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湾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船队继续在夜晚时间通过,2日早晨进入狭长但曲折较少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2002年3月3日,耗时123天,经过15200海里远航,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终于抵达中国大连。
中国全面改造“瓦良格”号航母
从中国购入“瓦良格”号开始,这艘航母就一直饱受争议。将巨额资金投入到一艘几乎“报废”的前苏联时期的“二手航母”,还是集中力量研制符合信息化海战要求的新型航母,在这一点上,国内军方有关单位曾存在很大的分歧。而且将“瓦良格”号重新建成为一艘具有战斗力的航空母舰几乎和新建一艘航母一样复杂。
2009年4月27日,“瓦良格”进入了刚刚落成的大连船舶重工在香炉礁新建的第三工场30万吨级船坞。8月21日,“瓦良格”的舰岛改造作业正式开始。10月初,“瓦良格”修补后的舰岛上出现了相控阵雷达的安装基座。12月4日,“瓦良格”的舰岛上开始吊装塔状桅杆。2010年3月19日上午,“瓦良格”在拖轮的推动下,离开了度过近11个月的船坞,停泊在距原船坞仅“一墙之隔”的30万吨南舾装码头。飞行甲板上出现了新的起倒式护栏,船体的舱室改为全封闭设计,原有的舷窗全部取消,这将大大改善居住性和三防能力。
“瓦良格”号航母的新生
2012年9月2日上午,“瓦良格”号航母在经过10次海试之后,开始描线涂装舷号。下午3点左右涂装完毕,编号“16”。2012年9月25日,改装完毕的“瓦良格”号航母改名为“辽宁”号航母,正式服役加入中国海军序列。此时,距其前身“瓦良格”号2002年3月抵达大连港已过去了整整10年。
“辽宁”号航空母舰的成功服役,对于我国来说最大意义之一是综合性国防工业能力的全面展示,表明我国有能力建造当今船舶工业领域中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系统最复杂的船体。虽然“辽宁”号航母的船体是来自于前苏联的一艘报废的破旧航母,但是把一艘破船变废为宝的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建造流程。“辽宁”号航母在规划论证后、设计前,多了一个学习过程,而且这个学习贯穿于竣工前的所有环节,有形无形地加大了工程量和人力物力。
据专家预测,“辽宁”号航母很可能主要用于训练,但也不排除作为主战航母发挥战斗作用的可能。尽管如此,这艘外购的巨舰毕竟是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它将成为中国航母梦的开始,并召唤中国国产航母的诞生。
苏联的“瓦良格”
上世纪80年代,“瓦良格”号由苏联军方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建造。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解体时,已经建造完成了68%,乌克兰无力建造,于是决定拍卖。1998年,澳门的一家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瓦良格”号。1999年7月,在拖船的牵引下,“瓦良格”号驶离黑海造船厂,缓缓地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漫长航程。
其间,多次受到当时土耳其政府的阻拦,不允许“瓦良格”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在中国政府一年多的谈判努力后,才得以通行。到达爱琴海后,又遭遇了国际海域前所未有的风暴。脱险后,穿直布罗陀海峡,出大西洋,绕过非洲好望角,过马六甲海峡。经过4年的周折,终于于2002年3月3日抵达中国大连港。
此时的“瓦良格”号只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钢铁空壳:所有武器、电子系统均已拆除或者破坏。人们心中满怀“瓦良格”复活的期待,却眼睁睁地看着它在码头风吹雨打。这一等就是3年。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在大批拖轮的护航下,被缓缓地拖进了不远处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2003年竣工的30万吨级船坞,开始了激动人心的大改装过程。
从苏联的数据可以看出,“瓦良格”号是一艘大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外形高大威武,是典型的苏式舰艇风格。它以4台蒸汽轮机与4台蒸汽式锅炉为动力,4轴4桨双舵推进。舰首使用滑跃式起飞甲板,舰艇中部设有4道飞机降落阻拦索及1道应急阻拦网。舰桥岛式建筑位行甲板右侧,前后各有一台甲板/机库升降机。
就目前情况来看,“瓦良格”号已具备了最好的资质。事实上,中国从乌克兰购入“瓦良格”号航母时,它只是一艘带有厚重装甲的大型船壳,既没有引擎,也没有电力设施或推进器。最终,中方历尽艰辛将这个大型船壳从黑海海岸拖到了大连港,进行全面整修改装。尽管从购进开始就饱受争议,但是这种所谓费时费力改造背后体现的正是我国海军在发展航母上力求“又稳又好”的思路。通过改装,在我们尚没有能力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情况下,可以积累经验,进行试验,培训人才,还可以带动工业能力的提高、技术的发展。因此很多国家在航母的发展中都走过了这样一个由改装起步的道路,这也是根据我国的国情作出的决定。
中国的“瓦良格”
作为一艘利用废旧航母平台改造的用于科研和训练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上装备了哪些先进的技术,吸引了很多注意力。
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介绍,航空母舰看似一艘船,实则需要上万家科研单位、技术部门和工厂进行合作,这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利用乌克兰废旧航母改装的这艘航母,目的之一是通过改装,摸清航母的技术途径,看能否从中悟出一些航母设计和建造的技术,进而把这些技术运用到今后可能的航母设计和建造之中。
专家表示,就自建航母而言,平台建设不是难点,但航母对钢板等材质的要求很高。如外壳钢板,在水里承受很大的压力,又如甲板钢材,须由大块高强度钢板拼焊而成,还要能承受诸如喷气式飞机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火焰,要求就更高。目前我国还无法自行生产甲板上的拦阻索(飞机降落时帮助减速)所用的钢材,拦阻索要可承受上百吨力,需具备一定的弹性及刚度、力度、硬度,这种钢材目前只能靠进口。
另外,现代航空母舰是集各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海上“巨无霸”,需要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这要靠整个国家来支撑。作为我国首次进行航母改造建设的“瓦良格”号,它所需要的各种技术能力非常高。其中,舰载机技术和舰机适配性技术非常关键。我国尚处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过程,大量工作需要从头做起,但经过努力,很多问题得到破解,一些成熟的先进技术得到应用。要想建设一艘适应时展的现代航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陈衢渠 刘莎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