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这次为您整理了消息二则【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秀的儿童诗。诗中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告别冬天,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诗歌语言清新,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且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也能自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但由于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所学字词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因此,字词教学仍不应该忽视,而是应该将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中,教师应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归类、辨析、比较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区分容易混淆的字词,尤其要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掌握一些关键的字词。
三年级的学生大多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阅读、理解方法甚少,要做到根据关键字词体会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困难,阅读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掌握更多、更有效的阅读、理解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不少描写春天的诗歌,教师要善于挖掘,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起到积累运用语言的效果。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 “冈、蝴、蝶、耀、颊”。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本课需认识的“冈、蝴、蝶、耀、颊”5个生字,可以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自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机进行重点指导:“冈”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指导记住“耀”和“颊”的字形,“耀”左边“光”的最后一笔是“竖提”。
目标二:按要求预习课文。能说出自己知道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按要求预习课文” 是三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明确预习要求,重视预习反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是三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阅读、理解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各种学习方法中学会选择,使所选用的方法快捷而有效。
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本”,在朗读过程中感悟、体会。本课是一首诗,教师更应强调读诗文,悟诗意。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好,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的有感情朗读,主要是要学生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读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在读中学习语言文字,在读中熏陶情感。学生反复诵读,充分朗读,直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目标三: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春天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学生目睹过春回大地时的美景,感受过生机勃勃的春天。教学时,教师只要把学生的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本课学习中来,这样要达到“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一目标就容易多了。
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并非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这些目标都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步步落实,层层深入,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四、关于教学设计
语文学习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要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而根据语言文字来理解、感悟恰恰是三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点。因为他们毕竟刚由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但缺乏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字词句的理解,他们常常是心里明白,却“难以启齿”——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就以情景感悟、反复诵读的方法,采用 “朗读——感悟——想象——再感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在实践中感悟,体会春天的美好以及人们的欢乐心情。
根据既定的教学策略,分以下几个步骤落实:
(一)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在学生课前预习基础上,通过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检查正确与否。检查时,一人读,其他人仔细听,听辨是否读正确。其间,引导大家评议,并随机地出示相关的生字和易读错的字词及时纠正。
(二)通读全诗,了解大意。
让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读诗文,边读边了解:“消息”指什么?诗中写了哪些春的消息?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通过解题,初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初步进入诗的意境。
(三)读诗赏句,入境悟情。
这一过程,主要抓住“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欢乐心情。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四)反复诵读,表达情感。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同时也为积累背诵提供条件。
本课中所实施的“在情景中感知,在实践中感悟”这一教学策略,就是通过有层次地反复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讲究一种潜意识地理解。学生能读出语感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也就基本到位了。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抓语言,重诵读,引导三年级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在实践中感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我课前思考的问题,也是力求在本堂课上达到的目标。通过课堂实践,我感到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成功之处
1、夯实基础,扎实字词教学。
生字教学分层进行,各有侧重。虽然三年级已不将生字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了,但如果过于忽视的话会造成很多弊端:熟字回生,写错别字……因此,我认为三年级也应恰当进行生字教学。三年级的识字教学应以巩固一、二年级的识字成果为主,要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教学过程中,我对本课的三个生字作了“分类处理”。如“冈、颊”以字音为主,“耀”主要突出字形。这样区别对待,分别落实,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词语教学方法多样,注重语境。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词汇,掌握词义。如:在指导学生理解 “盼望”的意思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与“盼望”意思相近的词语,学生马上找到了“希望”一词。我即刻追问道:“那么,诗歌中的‘盼望’能不能换成‘希望’呢?”学生们有的认为可以,有的则不同意。我便引导学生将词语放入语境中读一读,比一比。通过朗读,
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盼望”是迫切地希望,比希望显得更加强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词语,不仅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了词义,还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2、重视文本,注重朗读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本堂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分“读
通课文,读出感受,记诵诗句”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升。学生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乃至于读出感情,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整个读书过程。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充分地触摸语言,感悟文本,表达情感。
《春的消息》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儿童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积累。学生在流畅读书,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文,将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说写结合,强化语言实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读为本,说写结合,在读中体会,在说中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自主实践。
首先,通过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借助描绘春天的画面,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在“体会诗蕴”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大胆想像:如果你是诗中的“我”,你看见飞来的蝴蝶会如何高兴?如果你是诗中的“我”,你看见开放的雏菊会如何欣喜?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 。”“春天的第一朵雏菊开放了,我欣喜地 。”规范而灵活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这种语言实践很好地体现了“在情景中感知,在实践中感悟”这一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的听说、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促进了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文,学生就能更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采用写一写的方式,通过运用语言,将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结尾处,我让学生结合平时对生活的观察,说说春天里还有哪些特有的景物并谈谈发现春天已经来临时的心情,最后用儿歌的形式写一写自己喜爱的春天,目的就在于:希望学生通过用眼看,用嘴说,用手写,使听说读写能力均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整堂课的教学,教师的引导多了些,这样势必在时间上、空间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此外,三年级作为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中年级,怎样在教学中多渗透高年级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整合着学,这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感悟诗歌,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所隐藏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悟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味,那份意蕴呢?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将一行行文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形象地浮现于脑海中。
在教学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诗意,感受人们的欢乐心情,我采用启发想像,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中。
师:如果你是诗中的“我”,你看见飞来的蝴蝶会如何高兴?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教师边说边出示“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 。”)
生1: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大叫着:蝴蝶真美啊!
生2: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扑上前去,想把蝴蝶抓住。
生3: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招呼着伙伴们:大家快来看哪,蝴蝶飞来了。小伙伴们也高兴地飞奔,追着、赶着看蝴蝶。
生4: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欢呼着: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师:蝴蝶出现了,预示着春天已经来到,这是多么令人高兴啊!那么,再请你想象一下,
如果你是诗中的“我”,你看见开放的雏菊会如何欣喜?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教师边说边出示“春天的第一朵雏菊开放了,我欣喜地 。”)
生1:春天的第一朵雏菊开放了,我欣喜地走上前去,闻了闻。
生2:春天的第一朵雏菊开放了,我欣喜地跑到花前,看了又看,欣赏着春天的美景。
生3:春天的第一朵雏菊开放了,我欣喜地雀跃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花开了!
……
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像,让平面的诗句凭借学生丰富的想象生成为一副副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此时,学生便自然而然地投身于诗歌的意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于是,诗句背后所隐藏的情味和意蕴,就在学生的想象中显现出来了。借助想象,领悟情感,体会诗意,既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切实理解了诗句,感悟了诗意。
一、活动目标:
1.围绕话题,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画面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初步感受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东南西北 2.绘本《好消息坏消息》ppt
三、活动过程:
(一)1.出示绘本的名称,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师:看看这是什么字?小朋友认得吗?(好消息)
问:什么是好消息?什么样的事情是好消息?有好消息就有坏消息,告诉幼儿这本书的名字叫《好消息坏消息》
2.出示绘本封面
师:这个故事是从一个好消息开始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出示绘本故事中选取的几幅图,让幼儿仔细观察,哪些是好消息,哪些是坏消息?为什么?
(三)1.师幼一起玩“东南西北”的游戏,尝试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小结:东南西北的单数是坏消息,双数是好消息
2加大难度,再次玩东南西北”的游戏
要求幼儿随意说出一个方位是好消息……
3.老师演示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的方法
小结:原因是打开的方向,先横后竖
(四)完整听赏故事,播放ppt
提问:书里是好消息多还是坏消息多?下来可以数一数。
一、导入新课:
从纪念历史的角度看,2005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对今天的每一个人来说,历史不仅提供了一种对过去的回忆,更是一面镜子,每一个后来人都可以从历史的记载中去反思、借鉴。
二、简介文体:
问:课文是以什么方式来记住历史的?
明确:消息
简介:消息也叫新闻,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
它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但不是每篇都具有这五部分。其中标题常用多行形式,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它常用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即用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它的写作要求是——客观叙述,迅速、及时,简短、概要,生动活泼。
三、研习第一则消息
(一)标题——七个字,讲出了“人物、事件、事件的意义”,符合拟新闻标题的要求,实在概括,使人一目了然。
(二)1、导语(第1段):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腿下跪,请求恕罪,以此表示对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的沉重悼念。
2、主体(第2、3段):德国政治领袖对二战责任和屠杀无辜的犹太人的罪行的认识;勃兰特答记者问,回答他为什么下跪。
3、结尾(第四段):勃兰特下跪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几部分中,哪部分内容最重要?
明确:导语(借此说明消息中导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并阐释“倒金字塔式结构)
(四)小结:
1、本文是一则综合消息,时间跨度达30多年,作者取材精当,着重选择与如何认识战争责任相关的片段来组合。
2、体现新闻客观性的原则,没有消息写作者的主观议论。
(五)延伸:探讨德日两国对二战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研习第二则消息(仿照第一则的程序与方法,让生自主分析)
(一)标题——行为主体行为方式
(二)1、导语(1):交代新闻来源,披露本则消息的主要的新闻事件,交代何人何时于何地宣布了怎样的事实。(最重要)
2、主体(2-6):编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亚太战区历史教材的原因、意义、经过,并对教材进行评价,说明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3、新闻背景(7):这份历史教材是在该省民间组织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的推动下完成的。
4、结尾(8):介绍教材的使用范围。
(三)小结:
1、本则消息属于动态新闻。
2、依旧坚持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五、比较两则消息的异同(习题2)
1、共同观点:公民的历史责任感。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本民族、为自己国家的行为,为国际公义负责,只有承担这些历史责任,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抚平战争伤痕,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才能取得和平与安宁。
2、均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但写法有不同:
前一篇:综合消息,收集有关材料,予以组合。
后一篇:动态消息,注意写清事件,突出中心,明白地交代新闻来源。
六、比较“通讯”与“消息”(习题3)
1、内容上:消息简单地报道了发生什么事,不多写情节;
通讯则详细、具体地报道前因后果,展示情节。
2、表现手法上:消息以叙述为主;
通讯则综合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表现形象生动。
3、结构上:消息常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一般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篇幅较短;
通讯结构灵活,篇幅较长。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在阅读好消息传送的过程中,了解春天的有关信息,感受春天美的意境。
2.能联系散文中的情节,续编好消息传递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观察早春大自然的变化,激发他们关注春天季节特征的兴趣。
2.绘制春天背景图及可插入的角色(微风、白云、小鸟、蜜蜂、蒲公英等)
活动过程:
1.出示书“好消息”,让幼儿看看认认,自然引出主题。
你们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好消息是什么意思?
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本书,看看故事里说的到底是个什么好消息。
2.幼儿阅读,看看讲讲想想:
你能猜出这是一个什么好消息吗?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那就是美丽春天来了。
是谁在传递好消息呢?
3.欣赏散文
他们是怎么传递这个好消息的呢?
“微风轻轻的吹醒了天上的一片云”微风是怎么吹的?我们一起来做做看。
“悄悄的告诉云一个好消息”悄悄的是什么意思?……
你能说出好消息传开的顺序吗?请幼儿操作排列顺序。
为什么大家说“春天来了”是个好消息呢?(小结:原来春天……)
4.拓展想像
春天真美,这真是一个好消息!蒲公英想这么好的消息应该让大家知道,可是他不知道要告诉谁,你们来帮他想想办法吧!
你想请蒲公英把这个消息告诉谁呢?请大家画在小书的后面。
幼儿交流。蒲公英说你们的主意真好,我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所有的朋友。
5.延伸
你们这么开心已经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可其他班级的小朋友还不知道怎么办呢?怎么样让大家都知道这个好消息?请说一说,试一试。
一、教学目标:
1、永志不忘历史;
2、学习一般新闻稿的写作。
二、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根据补充材料,小组活动,谈心得体会
附:材料二则(打印给学生)
安妮的故事
原来,安妮从集中营解放之时,到了德国波恩,由安妮小姐成了安妮太太,她参观了一次豪华的婚礼上,新郎的父亲,一个名叫陪陪尔的,隐瞒了他原来是希特勒党卫军小头目的身份,混入西德政府,还兴致勃勃的带着来宾参观她为新郎新娘布置的洞房,看过许多油画、家具之后,陪陪尔又特地指着一个象牙台灯弦耀,说道:“女士们、先生们,这是我特意送给儿媳的台灯,请看上面特制的灯罩,举世无双。灯罩乳白色,半透明,中间还有朵红色玫瑰花图案,奇特精美致极,价值连城……。”
安妮看着这个灯罩,仔细的端详着灯罩上的玫瑰,突然高喊:“罗宾,亲爱的!”然后,昏倒在地。这时,正在得意洋洋的陪陪尔慌乱起来,急忙寻找出一针白色药水,说:“我给她注射这针药水,会立即好起来。”当陪陪尔正欲向安妮扎针之时,一只有力的手,阻拦了他,说道:“不要注射!安妮太太醒过来了。”这时,安妮痛哭着喊道:“那灯罩是用人皮做的!德国法西斯党卫军们,在波兰集中营剥下过几千张人皮!那灯罩上的玫瑰花,就是同我关在一起的男友身上的纹身图案。在维辛斯集中营,他被杀害了,纳粹们又残忍地剥了他的皮,做了灯罩……。”
当场阻止陪陪尔给安妮打针(陪陪尔妄图害安妮失去记忆)的那位来宾,就是后来成为西德总理的勃兰特。根据安妮的揭发,当时担任国会议员的勃兰特把陪陪尔推上了联邦法院。陪陪尔罪有应得被判死刑。
勃兰特下跪和小泉参拜
刚刚过去的在俄罗斯举行的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仪式,又让人们想起了二战那段血腥的历史,当然也让人回忆起当年的纳粹德国。在这次庆典仪式中,俄罗斯总统普京首次邀请了德国总理施罗德参加,也充分表明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西方国家已经原谅了当年德国纳粹在二战中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
这也不能不让人回想起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华沙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前,为德国曾经犯下的罪行谢罪。当时的媒体评论道:勃兰特跪下了,全体德国人彻底站了起来。1995年6月,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再次下跪道歉。
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但考虑到这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所为,日本人民也同样是受害者,所以战后的中国人自己勒紧裤带,并没有向日本提出赔偿要求,这是中国人宽容和大度的表现。
战后的美国出于国际和平安全和自身的利益考虑,军事接管了日本,本来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也有权利出兵日本,但中国人并没有这样的野心。日本对派兵占领本土的美国感恩戴德,而对友善的中国却满怀敌意。二战之后美国人出于对共产党中国的敌视,又从客观上纵容了日本对中国的这种变态行为,如果日本甘当美国的马前卒而宁愿与中国结仇,其实正中了美国的计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想与美国联手遏制中国,其实也反过来遏制了日本自己。
如果小泉不向由于日本侵略而受害的国家和人民下跪,日本就得不到这些国家和人民的原谅。得不到这些国家和人民的原谅,日本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国家和民族,日本就永远是跪着的民族,所以只有小泉跪下去,日本人才能站起来。
再回头看一下日本,以小泉为首的日本右翼分子不但不吸取历史教训,还想再吃军国主义的还魂丹,一步一步地让军国主义在日本死灰复燃: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联合国入常、搅乱俄罗斯输入中国的石油管线计划,拟把二战天皇裕仁生日列为假日等等方面的行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能瞒得过中国人雪亮的眼睛吗?
面对侵略中国的历史,日本毫无反悔之意,甚至连当年的罪行也不想认账: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意欲何为?还步步紧逼中国,与中国争夺东海石油、占据钓鱼岛、与美国商议武装干涉中国台湾海峡,在欧美人面前一幅哈叭狗的模样,而在亚洲人面前有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根本没把这些邻国当回事。这很像中国古代某些太监奴才的两面嘴脸,内心充满扭曲和不平,在皇上面前不敢吱声,一转脸,又把这些气发泄到其他人身上。
小泉不跪下,日本人就别想站起来!日本人也只能永远跪在中国和亚洲人民的面前。
小泉下跪,正当其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二)讨论:
1、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历史资料和了解的信息,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学习这几篇文章的心得。
2、活动过程:各人先思考2-3分钟,四人小组讨论
3、最后班级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4、提示:交流的结果应该是发散性的,可从民族、国家、个人角度;可谈过去、现在、未来……
(三)总结
历史是不能说假如”的,但这不妨碍我们对历史事件作个性化的思考。我们民族既有辉煌的过去,又有沉痛的创伤。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我们的人生呢?
五、作业
查找关于二战的资料,阅读相关图片及文字信息,写一篇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