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创设情境、贯穿全堂
师:看惯了息壤的人群,听厌了喧嚣的城市,疲惫的身躯被忙碌所驱使着。老师最近比较烦,于是乎,我便想找一个去处,找一个能够荡涤人的心灵、使人返朴归真的好去处。我找啊找,终于找到了它 ----索溪峪(师用手指着屏幕),你们是否愿与我一路通行,去酣畅淋漓的体验一下,放纵一回呢?(愿意!)那就大声地喊出它的名字吧!(索溪峪----)师:我们一同去旅游,是不是需要一个导游呢?(需要!)师:那么我们请谁做导游呢?是你?是我?还是它?(老师指着课本)(是它!)
师:那就跟他去吧!(师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评析:引入部分,我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都能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唯一有点儿遗憾的是,风格突变,或多或少的引起了学生的一点儿不适应。】
2、重点突破,渗透方法。
学习山的“野”
师:(很诗意、投入的指着窗外)你看!(目光都向着窗口)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横在上面的巨石摇摇晃晃,哎呀!就要掉下来了!你看到了吗?你看到的是这个样子的吗?(出示使人仰头掉帽的巨石图片)
【评析:老师描述索溪水惊险的美,为后面学生自学描述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导游是怎么给我们讲解的?(指一生读“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师:你站在这样的巨石面前,应该是什么样的感受?(害怕!恐惧!)带着这样的感受去读一下,感受一下。
利用老师刚才描述、讲解和朗读的方法,同桌之间相互学习描写山的段落。然后老师检查学习情况。(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
【评析:实际上这整个过程,都是在给学生演示一种读书的方法。从用自己的语言,对索溪山的描述到用文中语言的朗诵,加上想象和联想。都是在教给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
再后来,检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讲到索溪峪山的随心所欲的美,有些学生不是很明白,而图片又有限,于是为了发挥学深的想象力,我临时让学生上黑板去画一下自己心中的山。一个是通过画,来理解“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再一个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结果学生是画了出来,而我却简单的让学生讲解、评价了一下,没有做过多的深入地挖掘,错失良机。
学习水的“野”
自由读文。抛出问题“六过索溪水”是不是写错了应该为“路过索溪水”啊?为什么?以此引出前面描写水“野”的部分。一点牵动一段,理解了为什么是“六过索溪水”也就明白了水的“野”。
方法:通过读和讨论,学生自己联系上下文感悟和体会。
【这一部分的设计,以点带面,以读贯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充分的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达到习得的效果。与老师私下交流时,潘老师说这部分,看似平淡,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真正的体现了学生的自助学习。有些老师或许会在两三次朗读,而得不到预期的答案之后,就会放弃让学生自读、自悟。而本课中却读了五次,但最终孩子们是理解了,孩子自己得出来的东西,才是语文课要教给孩子的。】
3、通过比较、渗透习作。
师:老师刚才领略了索溪峪的山和水之后,已经很高兴了,咱回去吧。不过,我突然想起来一个地方,跟这个“导游”解说的有些相似,你们猜猜是哪里? ----《桂林山水》通过比较《索溪峪的“野”》与《桂林山水》在写作上的异同,体会写作方法。
【这个问题,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在此之前,孩子们曾经进行过类似的训练。写作方法是在渗透,而不是抛给学生空洞的理论。在比较中,自己能够体会到多少算多少,不做过高的要求。这样的问题,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写在作业本上,作为课下作业。要求在做比较的过程中,因用文中语句进行说明的时候,需要用上《索溪峪的“野”》后面描写“动物野”和“人变野”的段落。
【由于时间的关系,一片长课文在一节课之内是不可能讲完所有的问题的。然而,这篇文章在每一段的写作手法上,是非常的相似的。所以重点学习前面部分后,把它在完成做的时候,自己学习。重点突破,避免平均用力,还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觉,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这篇课文脉络清楚,过渡自然。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由远到近,有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到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文章通过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自主预习,自主识记生字词。会简单的复述课文。但对关键的词句还不会正确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在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像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用拟人的写法,不但写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还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赞叹之情。
五、教学目标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练笔的形式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多读感悟,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教学课文”,并把三维目标统一起来。
六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新课
1. 师: 让我们轻松走入课堂,回顾刚刚学过的一篇课文。《草虫的村落》一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积累了那些好词佳句?(学生自由发言)
2.这一节课我们将游赏索溪峪,看看作者曹敬庄又是怎样给我们介绍索溪峪的美景的?(板书课题)
3、“野”字为什么加引号?什么意思?在文中寻找答案。
[复习回顾,一方面可以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另一方面回顾写法、进行知识迁移。]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
1. 读准字音,扫清障碍,出示:荡涤。老叟。不拘一格。绵亘蜿蜒等词。
2. 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3. 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4. 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5. 师: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总起句)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总—分—总结构)
[通过检查预习,初读理文,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作者的布局谋篇的写法特点,初步体会索溪峪的野]
(三)、交流体会、合作探究
1. 师: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作者的思路被你们摸透了,文章的结构被你们理清了,那么通过预习。你们也一定对索溪峪的野有自己的体会,现在就请你把你的读书体会和不懂的问题与你的伙伴交流探讨。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交流预习收获,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收获,老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体会索溪峪的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图文结合,谈“野”论“野”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野”的句子。
2、让四名同学,分别朗读野山、野水、野物、野人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画出课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3、自己读“野山”的描写。画出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画出描写山的惊险的词、句。
4、读“野水”的美景。
(1)“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路和索溪峪的关系的?
(3)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写野水的景色有趣吗?为什么?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读出索溪峪的野。
引导学生体会在描写中,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感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
(六).齐读第五部分课文。
1、“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这是什么意思?
2、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
3、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作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使文章脉络清晰。通过联想,又一次表现了作者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七)、课堂作业设计
用几句话来赞美家乡的一处风景,用上今天所学的几个词语。
(八)、板书设计
4*索溪峪的“野”
山“野”
水“野”
动物“野”
人“野”
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将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七、课后反思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这班学生课前预习比较认真,上课专心听讲。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比较强。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法较难把握。课后将加强训练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野”
1、谈话导入
2、展示图片
3、读课题,抓题眼。
二、初读课文,把握“野”。
1、自由读
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在书本上找出来,用笔做符号。
2、讨论交流。
三、重点探究,理解“野”
1、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边读边想,段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野”?
2、交流讨论
3、指导朗读
4、写法指导,句型训练。
操场真热闹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法延伸,领会“野”
1、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
根据学习山“野”的方法,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的段落,选择自己最喜欢一段读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请在课文中做批注。
2、交流学习心得
3、相机指导朗读
五、拓展延伸,熏陶“野”
夸夸家乡自然风光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
动物“野”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知识迁移
1.师:让我们轻松走入课堂,回顾刚刚学过的两篇课文。请同学看复习题(点击)
〔《鸟的天堂》是____的名篇,看出作者____次游览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____给人____的感觉,第二次看到____,是一种____的氛围〕
2.师生背诵相关段落。
3.师:作者以细腻的描写和动静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游赏鸟的天堂,让我们看看峻青的《第一场雪》有什么特点?(点击)
〔《第一场雪》的特点是____和____,表达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
4.师:让我们一起重温雪后的美景吧。齐诵相关段落。
5.师:真好,簌簌的雪声,晶莹的银条,写出作者对雪的喜爱。“瑞雪兆丰年”寓情于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跃然纸上。我们游览了鸟的天堂,又经历了第一场雪,这节课我们游赏索溪峪,看看作者曹敬庄又是怎样给我们介绍索溪峪的美景的?(板书课题)
6、“野”字为什么加引号?什么意思?在文中寻找答案。
[复习回顾,一方面可以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另一方面回顾写法、进行知识迁移。]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
1.读准字音,扫清障碍,出示:荡涤老叟不拘一格绵亘蜿蜒等词。
2.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3.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4.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5.师: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总起句)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总—分—总结构)
[通过检查预习,初读理文,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作者的布局谋篇的写法特点,初步体会索溪峪的野]
(三)、交流体会、合作探究
1.师: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作者的思路被你们摸透了,文章的结构被你们理清了,那么通过预习。你们也一定对索溪峪的野有自己的体会,现在就请你把你的读书体会和不懂的问题与你的伙伴交流探讨。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交流预习收获,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收获,老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体会索溪峪的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图文结合,积累运用
1、师:
人们远离了城市的喧闹,人工的粉饰,有的则是真,是朴。此时的山水已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孩童,充满朝气的青年,那样率真,自然用自己纯真荡涤着游人的情怀。
“老师是导游?”——《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透过描述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情绪。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述。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之后,分别描述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
文章思路清晰,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难在让学生透过文字的描述,想象索溪峪的野性风光。幸好我在三年前去过那里,实拍了当地的风光,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了我游览的过程。“老师,这不是您吗?”“啊,老师,您是导游!”………不仅仅让学生羡慕不已,还调动了他们的兴趣。而不少孩子也在家里就找到了很多图片,课堂上小组之间能够互相欣赏。最后的工作就是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的品味赏析。课堂上,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读山的野。读水的野,读动物的野,读游人的野,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孩子们兴趣盎然,读出了韵味,读出了个性,读出了特色。读得感兴趣了,再试着背一背。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出来,将一发不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