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细致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13篇《小马过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小马过河》,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想知道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怎样?)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两遍。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读下面带生字的句子。
(1)一匹(p!)小马连蹦(b8ng)带跳地驮着半(b4n)口袋麦(m4i)子向磨坊跑去。
(2)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向四周(zh#u)望望,怎么办呢?如(r*)果妈妈在身边多好哇!
(3)牛伯伯(b$bo)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4)松鼠说:“水深得很哩!小马,你不要命啦!昨(zu$)天,我的一个伙伴(b4n)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5)小马甩甩(shu3ishu3i)尾巴,跑回家去问妈妈。
2.抽读词卡。
一匹 半口袋 麦子 伙伴
如果 四周 牛伯伯 昨天
甩尾巴
3.抽读字卡。
匹 半 麦 伴 如 周 伯 昨 甩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想一想,课文里讲了几种小动物?讲了他们的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一边认真读课文,一边思考以下问题。
(1)小马为什么过河?妈妈怎样说的?小马听了怎样?
(2)小马过河遇到什么困难?它当时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3)老牛和松鼠对小马各是怎样说的?小马以后怎么做的?
(4)小马跑回家后对妈妈说了些什么?妈妈怎么说的?
(5)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要求:先自己在书上找出答案,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讨论。
重点指导以下部分:
(1)、(2)题,通过指导朗读理解:“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小马的天真活泼。“我能不能过去呢?”要读出为难的语气。
第(3)题,通过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去理解;老牛的话——“水很浅……能趟过去。”用满不在乎的语气读;松鼠为什么“大叫”?(着急,害怕小马淹死。)为什么“认真”地说?(为让小马相信它的话;水很深,淹死了它的伙伴是真的,不是开玩笑)它的话要读得声音响亮、急促。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要重些;通过给“立刻”、“连忙”换词的方法,理解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要过河,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它“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动脑筋”。
第(4)、(5),通过朗读指导,读出小马回到家里对妈妈说话难为情、不好意思、吞吞吐吐的样子和老马心平气和,讲道理的大人语气,通过给“既……又……”换个词(又……又……)理解小马亲自试试,趟过河去,河水不深也不浅。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继续深入理解课文。思考:
1.老牛和松鼠的话对不对?为什么?
2.“光听别人说”行不行?为什么?
学习方法: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表达要求:可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回答。(因为老牛个子高腿长,河水才没过它的小腿,小马比老牛矮,腿短一些,所以觉得河水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因为松鼠的个子小,到水里就会被淹没,小马比松鼠的个子高得多,所以觉得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而老牛和松鼠说的话,对于它们自己来说是对的,适合它们自己的身体情况,对小马来说就不对了,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么高,也不像松鼠那么矮,所以它觉得水既不深也不浅。)
第2题,从小马亲自试了试的结果来证明老马的话是对的。但要让学生弄清,“光听别人说”不是不听,而是不能只听,重要的是听了别人的话应该是动脑筋想一想。
三、谈感受。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要结合实际,可举例说明。)
四、识记字形。
1.“匹”和“半”的笔顺指导。
2.“麦”和“青”比较记忆。
3.“周”和“甩”比较记忆。
4.“伯、昨、伴、如、啦”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5.重点指导“蹦”的书写。左右结构,左边是“足字旁”,右上是“山”,右下是“朋”,注意指导占格位置。
五、课后练习。
完成课后2—4题。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3.积极思考,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场地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
经验准备:幼儿学会律动《马儿跑》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玩具小马,录音机磁带“√”“ⅹ”标志牌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起兴趣
1.幼儿随音乐《马儿跑》学马儿跑进入活动场地
2.出示玩具小马
教师:刚才我们学什么动物跑到这里来的?我这儿也有一匹小马,今天要讲一个关于小马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分段、分情节)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至“小马连忙收住脚本,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体验小马当时矛盾的心情。
提问:
①故事中有谁?
②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③牛伯伯是怎么对小马说的?
④小松鼠又是怎么对说的?
⑤小马会怎么想呢?它会怎么做呢?
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继续边操作课件边讲故事至“没┉没想过”
提问:河水到底是深是浅?
引导幼儿讨论。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导幼儿体会深浅的相对性。
提问:
①为什么说牛和松鼠说的都对?
②小马后来怎么做的?它发现河水到怎样?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幼儿理解、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再赏故事 拓展经验
放故事录音,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3.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你生活中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迁移至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突破了重点,回应了难点。)
四、游戏活动 享受快乐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让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头饰,出示标志牌“√”“ⅹ”。屏幕上出示一条小河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标志牌下,不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ⅹ”标志牌下。
2.幼儿游戏1次,互相交换头饰,游戏2次。
3.学动物走(戴头饰的动物)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读9个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过河时会遇到什么困难?结果怎样?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读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4、分角色朗读。
5、自由汇报读懂的内容。
6、师归纳。
识字
1、师:(出示生字)组词并讲认字方法。
2、注意个别字的`读音。
3、自由认读后测读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篇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请大家准备一下,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请同学读课文)
教学内容
小马过河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真分析理解课文。
2、在朗读中理解深刻道理。领会听与做的关系,学会实践。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认真分析理解课文。
2、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找答案。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读得准。
1、出示生字测读。
2、出示句子测读。
二、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解的词语。
2、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同样一条河,为什么牛伯伯说的与小松鼠说的不一样?
3、围绕问题讨论做试验。
4、讲讲读懂的内容并朗读全文。
5、读了课文,大家认识了什么道理:
6、齐读小马妈妈的话。
7、为什么小马趟过去时发现河水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松鼠说的那样深?(因为马比牛矮,比松鼠高。)
8、思考: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
三、拓展。
思考:在我们身边有类似小马过河的事情吗?
四、课外作业
把故事讲给妈妈听。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勇于尝试,认真完成任务的道理。
2、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磨坊-磨面的作坊,也叫磨房。趟-从浅水里走过去。难为情-不好意思。
活动准备:
1、老牛、松鼠、小马贴绒教具各一个。
2、活动前训练幼儿踩高跷。
3、高跷、沙包(粮食)、小河、小椅子。
活动建议:
一、结合贴绒教具,教师讲述故事。
二、通过提问,加深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老马交给小马一个什么任务?(把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丰富词汇:磨房。
2、小马遇到小河挡住了去路,它不知还能不能过去,它去问谁了?怎么问的?牛伯伯说什么?小松鼠又是怎么说的?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丰富词汇趟和难为情)
3、小马完成妈妈交给它的任务了吗?(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完成任务)
三、游戏《小马运粮》,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
教师: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能完成吗?
讲解游戏玩法:幼儿每人一对高跷,游戏开始,"妈妈"带领"小马"踩着高跷跨过"小河",穿过"小树林"(小椅子),把"粮食"(沙包)运回家。
四、欢庆胜利。
带领幼儿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帮妈妈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2、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自去试试,“实践第一”这个道理。
3.在读文中识字,认识本课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关注学生的学法,以学定教,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受到熏陶感染,然后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我配合课文的主体部分,制作了不同片段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充分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得到运用,在“言、行、情”融为一体的感染下,获得真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课文较长我用课文1、2、3自然段引入课文。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检查前置作业。
3、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首先学习文章4—6自然段,四至六自然段中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同时用课件展示,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的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然后学习第七自然段,第七自然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最后学习第八自然段,通过齐读第八自然段,理解小马的感受。
4、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让学生从中既领悟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观点,又接受了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方法训练,并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课文延伸。
小马终于把麦子送到了磨坊。同学们想一想,小马过河回来以后,会对老牛、松鼠和妈妈说些什么呢?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一讲。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遇事自己动脑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克服的?
生各抒已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看看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同学们边听边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指名读书,相互评价。
3.开火车读词游戏
深浅 拦住 甩甩尾巴 仔细 低下头
4.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
(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5.猜字游戏
6.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词语。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论读后的收获。)
预设: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
(2)小马在去磨房的途中遇到了老牛和松鼠,他们告诉小马的答案不一样。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而小松鼠却说:水深得很哩!昨天,他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了。
(3)妈妈教给了小马做事情应该要多多动脑,多多实践的道理。
2.“同样一条河,老牛说很浅,松鼠说很深。他们说的对吗?”自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想法。
(1)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抓住“为难”“立刻”“吃惊”“连忙”“难为情”等词语以及小马过河时想的、说的话,老牛、松鼠说的话,小马和老马的对话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自由读书,回答问题。)
3.师: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小马是怎么做的?
生:回家问妈妈。
师: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
展开讨论。
4.师: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马克服了困难,把麦子驮到了磨房。那小马送完麦子从磨坊回来后,心情怎样?又会对妈妈说什么话呢?
说一说,写在小本本上。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展开想象回答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四)复述课文,拓展延伸
1.复述课文
2.拓展阅读:
故事《小猫刮胡子》、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感悟“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的道理。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3.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独立学习的习惯。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小马过河》。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读了课题,会读书的你们肯定有了疑问,你想问什么呢?
3、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你们想去了解这个故事吗?
就让我们读读这篇课文,找出答案吧!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P49,请你们自由的朗读课文,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快快开始吧!
4、认字
【课件出示:字】
(1)听你们读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想要和你们交朋友呢?谁先来和他们打打招呼?
(2)小朋友们在读得时候,注意读好了后鼻音,平、翘舌的字,现在老师把拼音去掉,你们能读好吗?谁想试试!
(3)你们读得很认真,把字音读得很准,现在组成词语了,谁愿意试试?
注意:轻声
(4)小结:小朋友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你们可真了不起,请把掌声送给自己。
5、(1)【课件出示】请小朋友们看幻灯,老师这里有4个句子,请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带有问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好呢?(读出疑问的语气,是的在读时把语调抬高些)
现在你能把这些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吗?自己先读读吧!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生展示: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疑问的语气都读出来了,老师这里还有2句带有感叹号的句子,你们能读好吗?
(3)出示:既有问号又有感叹号的句子,看谁读得好!大家先自己读读。谁愿意来读?
二、新课
1、现在回到课文,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你们的预习工作做的真好。刚才我们读了这个故事,现在老师请你们听听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边听、边看,还要边思考:小马过河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都遇到了谁呢?【出示课件】就让我们听听这个故事吧!
3、故事听完了,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然段。【出示相关句子】
(1)(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这个做就是今天我们要求会写的第一个生子,观察这个字,做是个什么结构的字?我怎样记这个字?(同学们记字的方法真多),在田字格里,怎样把他写漂亮呢?P53
你们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下面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做字,在写时,单人旁写在左半格,古字写的窄些偏左半格,口字稍微往上提,反文旁写在右半格,撇、捺写得舒展开来!
小结: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些,这样,这个做字就会写得很漂亮。
(2)小马帮妈妈做件什么事情呢?麦就是我们要求会写的第二个字。观察这个字,做是个什么结构的字?我怎样记这个字?(同学们记字的方法真多),如何写好它呢?
你们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下面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麦字。
(3)展示学生的字,讲评。
4、老马让小马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很愿意,(小马愿意吗?课文哪个词语你感觉到了?能做个动作吗?能换个词语吗?)
让我们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吧!
【课件出示:老马、小马的对话】
(1)师生合作读。
(2)分组读。
小马愿意为妈妈做事,说明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
5、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再读读吧!
三、小马驮起麦子,飞快的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他都遇到了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2、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磨坊、为难、难为情。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字卡
活动分析:
这个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小马这个形象也很可爱、很天真,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学习这个故事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明白蕴含的哲理。难点是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为突破重难点,在导入时先出示图片,让幼儿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同结果。以欣赏课件为切入点,引起幼儿兴趣,讲述故事。进行提问:老牛是怎么说的?小松鼠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小马又是怎么做的?请幼儿互相讨论:为什么老牛说水才没膝盖呀?而小松鼠却说她的小伙伴被淹死了。他们有什么不同呀?引导幼儿认识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浅不是固定不变的。欣赏课件,讲述故事,总结故事中讲述的道理。进行生活认知: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在同一种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动脑筋想问题,勇于尝试。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将难点提前突破。
二、展开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1)老牛说了些什么?(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3)小马是怎么做的?
2、展示课件、听录音提问:(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三、结束: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活动反思:
这一次的优质课活动进行完了,上过去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课存在着这样大的漏洞,因此做一总结,也算是对自己的深刻反思,仅 活动中有95%的幼儿掌握了故事内容,有80%的幼儿懂得了故事里的道理,现将优点与缺点一并分析如下:
一、将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故事又蕴含深刻的道理,存在着深与浅的相对性,这一点幼儿难于理解,因此我将这一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出示三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比较,在高矮上加以引导,使幼儿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二、将故事中各人物的语言提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故事中老牛、小松鼠所说的话,其实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理解,所以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从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出发,深入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并用故事中的原话来回答。
三、课件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我是用Flash做的课件,在做时只考虑到把主要故事情节展示给孩子就可以了,也许是自己的纵容,抑或是自己水平有限,课件的演示与故事情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时间上不能一致,这属于儿童观的不正确,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
四、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幼儿进行常规上的培养活动过程中有些孩子的坐姿不正确,而有些孩子虽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讲出故事所讲的道理,但是回答问题时的站姿不对,回答时有些口吃(或者说是有些口头语),但是我都没有注意到,没有加以纠正。这也暴露了我的调控能力欠缺,对活动的控制能力太差,不能很好的控制活动的进展,从而使这一活动逊色了很多。总之这一活动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也象同事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做法,我想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使活动的组织形成自己的风格。
小百科:过河,即渡过河流之意。小溪小河在生活中很常见,古往今� 同时,在数学中,也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过河问题。
活动目标:
1.在手膝着地爬的游戏中,平稳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幼儿手膝着地爬的经验。
2.物质准备:宽窄不同的爬垫、大小不同的沙包若干。
活动材料:小车、皮球、沙包、动物摇椅等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在固定的区域玩不同的运动器材,鼓励幼儿对玩具有不同的玩法。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以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带领"蚂蚁宝宝"(幼儿)爬到蚂蚁洞里做睡觉状,然后说:"蚂蚁宝宝们,天亮了,我们爬出来做游戏吧!"(幼儿依次爬出"蚂蚁洞")请幼儿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爬来爬去、搬东西)引导幼儿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
2.基本部分
(1)利用情景进行游戏。
"蚂蚁妈妈"说:"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散步吧。瞧,这里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河。咦?对岸是什么啊?闻起来可真香啊!小蚂蚁想不想把豆子运回家啊?""可是这条河又宽又深,我们怎么过河呢?"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说出自己的想法。"这里有一座小桥(爬垫)可以帮你们过河。请你们每次搬一颗豆子,看看谁能又快又安全地回到妈妈身边。"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路径。教师随机指导幼儿动作完成情况。
(2)分享交流教师说:"小蚂蚁真聪明,你们是怎么掌握平衡,让自己不掉到河里的?""有的小蚂蚁搬回来的豆子又大又香,可是有豆子大,小蚂蚁不小心把大豆子掉到河里去了,怎么才能不让大豆子掉到河里呢?""你刚才是怎样搬豆子的?你觉得哪种办法最好?"
(3)再次游戏请幼儿再次游戏,验证自己的好方法,同时充分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运多次。
3.结束部分:幼儿放松练习:
师:"我们搬回了这么多豆子,真高兴,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幼儿跟着老师做各种简单动作。
(三)自由活动: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及蕴意。
2、发展幼儿初步的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并勇于尝试的道理。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意义。
活动难点:发展幼儿比较分析能力,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听,这像是什么动物发出的脚步声?小马来了,它还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内容
1、第一段
师:故事中有谁?老马对小马说了什么?老马让小马做什么呢?(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那有谁知道磨坊是用来干什么的?(磨坊是用来加工麦子的地方)那小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河水哗哗哗,它心里想到了谁?小马心里怎么样呀?(害怕,左右为难)如果你是小马怎么办?
2、第二段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小马遇见了谁呀?(老牛)那小马和老牛说了什么呢?(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水很浅,刚没小腿,能淌过去)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马和老牛的对话呀,那老师做小马,你们做老牛好吗?(注意对话语气)
3、第三段
师: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正准备过河呢,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起来听一听!
师:小马正准备下河呢,突然谁来啦?(小松鼠)小松鼠来了,那小松鼠是怎样对小马说的呢?(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呀)我们也来学一学小松鼠的话!
师: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到底听谁的?你觉得谁说的话有道理?如果你是小马怎么做?
4、第四段
师:故事里的小马是怎么做呢?一起听一听。
师:老马是怎么和小马说的?你仔细想过它们的话吗?为什么同样一条河,老牛说浅,松鼠说深?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小朋友也一起动脑筋帮小马想一想。演示图片,观察、比较、分析两种动物的区别。(原来老牛因为身材比较高大,所以它觉得水很浅,小松� )
师:小马明白了(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它又准备下河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师:那这一次小松鼠又对小马说了什么呀?(怎么?你不要命啦!)那小马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试试吧)它是一匹怎样的小马?(勇敢)师: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么深,为什么?演示图片,观察、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区别。
(小马呢不高也不矮,所以它觉得河水不深也不浅。原来,在面对同一条河时,因为自身特点不同,所以它们看法也不一样,只有试了才知道。)
三、师幼共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含义
师:你喜欢故事里的小马吗?喜欢它什么?它是一匹怎样的小马?(懂事、能干、有礼貌,勇敢)
总结:小朋友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动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大胆地去试一试,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四、为老师做件事,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95%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及个别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教师加以提醒引导。
1、营造故事意境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3、巧设学习障碍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1、“怎么不能?”的意思是:(能 不能)
( )
2、照例子补充。
马(棚) 羊( ) 狗( ) 鸡( ) 鸟( ) 蚂蚁( )
3、对照句子,体会体会不同在哪里。
例:
(1)河水流着。
(2)河水哗哗地流着。
——“哗哗”既写出了水的声音,也写出了水的急速。
(1)小马跑过去。
(2)小马哒哒哒地跑过去。
——“哒哒哒”既写出了小马的( ),也写出了小马的( )。
4、多音字组词。
没(méi)—— 兴(xīng)——( )
没(mò)—— 兴(xìng)——( )
5、在句子中加上一个词,会使句子更加生动。大家结合课文试试吧。
(尽量用文章中的词语)
(1)小马( )地说。
(2)小马( )地说。
(3)小马( )地说。
(4)老马( )地说。
(5)小松鼠( )地说。
(6)小马驮起口袋,( )地往磨坊跑去。
(7)小马( )收住脚步。
(8)小马( )尾巴,跑回家去。
(9)它下了河,( )地趟到了对岸。
6、请你写出几条带“马”字的成语。(多多益善)
( )( )( )( )
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老牛说水浅,是因为( );松鼠说水深,是因为( ),小马感到不深不浅,是因为( )。
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对对子。
9、老联:
读万卷书——
新对:
听人劝,吃饱饭——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
2、认识书中出现的“小”“马”“牛”等字。
3、引起小朋友的思考: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图画书《小马过河》,绘画用纸,笔等。
2、“小,马,牛”等汉字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阅读前设疑,引导幼儿回忆。
(1)教师提问:小马是要去干嘛?他在路途中遇到了谁?
(2)教师逐一出示“小,马,牛”等汉字卡片,请幼儿认一认,并想一想,做一做故事中角色的相应动作。
(3)将幼儿分成若干份,合作排序故事的先后顺序。
2、讲述后设疑,引导幼儿反思。
(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内容。
(2)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围绕这个问题向幼儿提问。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创编,如果小马要再次过河,他还敢不敢过了?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办?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如下几方面有所提高:
1、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的语言习惯。如小马在向牛伯伯请教时,使用了礼貌用语:“您好,请问,谢谢”等。在故事的其他地方也有礼貌用语的使用。
2、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并且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3、我在课堂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幼儿们则是课堂的主人,幼儿们发表看法,幼儿们表演故事,幼儿们续编情节。
课前准备
①预习生字。
②生字课件、课文插图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①出示课文插图或投影片,问:图上画了什么?
(小女孩看到水从怀子里漫出来,非常吃惊)
②水从怀子里漫出来,小女孩为什么吃惊?让我们一起学习13课。(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朗读课文,初知大意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③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他们读错或读得不准确的地方作上记号。
④谁来当小老师为他们纠正错误?
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①四人小组自学课文后,讨论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
a.奇怪的问题指什么?
b.伊琳娜回家做了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怎样?
②请四人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③再读课文,合作完成填空。
出示课件:法国科学家,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怀子里装满水,再放进别的东西,()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却不是这样。伊琳娜回家做了个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科学家的话()。
④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讨论一个,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事要动手实践)
⑤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伊琳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启发想像,练习写话
①读课后练习说说写写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进行想像。
②互相交流。把自己想像的话说给同学听。
③把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识字、写字
①识字。
a.出示生字课件,请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提示学生:可用旧字对比记忆生字。(如林琳,那娜,扁骗,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慢漫,洪哄,可用部件组合法记忆;如志字是上士和心构成的)
b.谁还有更好的记字方法,说给大家听?
②写字。
出示写字课件。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个字写漂亮?
a.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找出特点。(如题和提中都有是,但写法不同,题中的是捺要长;另和志都是上下结构,另是上短下长,志是上略比下长;田字格下边两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其中五个字是左窄右宽,只有朗是左右宽窄差不多)
b.老师有重点地范写指导。
c.学生临摹,老师巡视指导
d.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认出写最好的字,师生点评。
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①分组熟读课文,互相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落。
②分组表演课文内容,鼓励创造性的表演。(如加进伊琳娜听懂朗志万的话之后所说的话)
实践活动
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