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那什么样的名言才是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华佗神医的故事(精选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华佗是安徽省亳县城北小华庄人,父亲教书,母亲在家养蚕织布,日子还算对付得过去。那时是东汉末年,官宦豪强当道,鱼肉乡里,民不聊生。加上苛捐杂税,徭役频繁,兵荒马乱,瘟疫流行,家家难于顾命,谁还有心叫孩子上学?这样一来,华佗父亲的书也就教不成了。
一天,华佗的父亲带华佗到城里“斗武营”看比武,回到家,父亲忽然得了肚子疼的急病,医治不及,死了!娘儿俩悲痛欲绝,设法把亲人安葬后,家中贫困得更是无法生活下去。那时华佗才七岁。娘把华佗叫到跟前说:“儿呀!你父已死,我织布也没本钱,今后咱娘俩怎么生活呀?”华佗想了想说:“娘,不用担心,城中药铺里的蔡医生是爸爸的好朋友,我去求求他收我做徒弟,学点本事,既能给人治病,又能养活娘,行吗?”娘听了满心欢喜,就给华佗洗洗脸,换了件干净的衣服,叫华佗去了。
华佗来到城里,找到了蔡医生,说明了来意。蔡医生眼睛眨巴了半天没说一句话。为啥?第一,他怕华佗年纪小,光吃饭,干不了活。第二,他不知道华佗头脑管用不管用,要是收个笨徒弟,学不成本事,反坏了自己的名声。华佗见蔡医生不说话,心里急了,就说:“蔡伯伯,收不收我,你倒说话呀!”蔡医生又眨巴眨巴眼睛,心想:全城人谁不知道我和华佗的父亲是把兄弟、好朋友,现在他儿子来求我,若不答应,乡邻会骂我“人死交绝,对友不义”;答应吧,还不知道他是不是这块材料,不能马虎,得考考他。怎么考呢?他瞟眼见几个徒弟正在院中采桑叶,最高的枝条够不着,也爬不上去。他便向华佗说:“华佗,学医的事好说,你能想法先把这最高枝条上的桑叶采下来吗?”
华佗知道蔡医生在考他,脑子一转悠,说道:“这还不容易!”他立即取了根绳子,拴了块石头,只一抛,绳子抛过了枝条,树枝被压下来,他把桑叶采到了手里。蔡医生很高兴,抬头又见两只羊斗架,眼都斗红了,谁也拉不开,就说:“华佗,你能把这两只羊拉开吗?”华佗脑子里又一转悠,笑笑说:“这更好办!”他随手抓了两把鲜树叶子,放在羊的两侧。羊斗架早饿了,看见身边的鲜树叶,忙抢着吃,便散开不斗了。“好聪明的孩子!”蔡医生高兴地叫了起来,他拍了拍华佗的肩膀说:“你这个徒弟,我收下了!”
华佗拜了师傅,就跟蔡医生做学徒,干杂活、采草药,都很勤快卖力,师傅很高兴。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跟你师兄学抓药吧!”华佗当然很乐意,就开始学抓药,谁知师兄们欺负华佗年幼,铺子里的一杆戥秤,你用过我用,从不让他沾手。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责怪起师兄,必然会闹得师兄弟之间不和,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华佗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每次将师兄称好的药逐样都用手掂了掂,心里默默记着,等闲下时再偷偷将自己掂量过的药草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这样日久天长,手练熟了。有一回,师傅来看华佗抓药,见华佗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生气地责备华佗说:“你这算什么?我诚心教你,你却不长进,你知道药的分量拿错了会药死人的。”华佗笑笑说:“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蔡医生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分量,跟自己开的分量分毫不差。再称几剂,依然如此。心里暗暗称奇。后来反复查问,才知道是华佗刻苦练习学得的,便非常激动地说:“能继承我的医学者,必华佗也!”从此以后,便专心教华佗看病。
一次,丁家坑有个李寡妇的儿子在涡河里洗澡被淹坏了。李寡妇急得哭天号地地来找蔡医生,蔡医生见孩子双眼紧闭,肚子胀得鼓一样,便叹口气说:“孩子难救了。”李寡妇听了哭得死去活来。华佗过来摸了摸脉,低声对师傅说:“这孩子还有救!”蔡医生不信。华佗叫人牵头水牛来,把孩子先伏在牛背上倒出水,然后用双腿压住孩子的腹部,提起孩子的双手,慢慢一起一落活动着,约莫一刻工夫,孩子逐渐喘气,睁开眼了。华佗又给开了汤药,后来孩子治好了。于是,华佗能“起死回生”的消息,像风一样很快传开了。蔡医生羞愧地对华佗说:“你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没本事教你了,你出师开业去吧!”华佗出了师,也不开业,却出外游学,寻访高明的医生,记载民间治病的单方,探求医理,又发明了麻沸散,给人治病,不知救活了多少人。神医华佗的名字也就传开了。
据说华佗死后,亳县的华祖庵,就是李寡妇为纪念华佗救活她的孩子倡议捐钱兴建的。
相关
三国时,安徽亳县出了两个大能人:魏王曹操、神医华佗。
你别看戏台上把曹操画成奸白脸,其实他的能耐可不小!文韬武略,吟诗作赋,无一不精。就是有一条不好,疑心大,动不动要杀人。
这一天,魏王正在府门议事,忽觉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头痛得恨不得寻个地缝钻进去。手下人慌了,忙请来太医,扎针吃药拔罐子,折腾了半天,一点用也没有。夫人卞氏求神问卜,哭得泪人儿一般。可是哭也哭不好老头子的头痛病呀!还是谋士荀!有点子,他想起了神医华佗,立刻派人去请。
华佗是城北七里小华庄人。说起他的医术,真是高明极啦!再难治的病,经他一治就好。开膛破肚,刮骨疗毒,麻药一抹,一点不痛。
这天,华佗正在外乡看病,曹操派的人赶到了。华佗一听有人请看病,又见来人火烧眉毛的样子,还有啥说的——去呗!
华佗连家都没回,就骑马登车,日夜赶路,来到魏王府。
只见曹操躺在床上,头上勒个带子,脸像白菜叶子,虚汗直冒,知道病得不轻。他赶忙洗手净面坐在床前。免不了一望、二闻、三问、四切,如此这般一看,随即取出一根七寸银针,照头上穴道扎下去。曹操只觉得先酸后麻,遍体生津。说也怪,曹操的头痛病,说不痛咯噔一下就不痛了。
曹操好高兴,他爱才呀!心里想:俺老乡有这样的能耐,我这病就不犯愁了;有他在身边,日后行军打仗也是我一条臂膀。他执意不让华佗走了。他赐给华佗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华佗坚决不受;又许他高官厚禄,华佗一口谢绝。曹操犯难了:俺老乡想咋呢?
华佗想回家。他睡着锦床绣被像睡蒺藜窝,吃着山珍海味还不如杂面锅饼。晚上一合眼就回到了小华庄:前院李嫂子的老闷气要治呀,后庄王二哥的老寒腿要扎呀……左邻右舍的乡亲盼他呀。华佗越想越睡不着,越睡不着眼睁得越大,一熬一夜,一熬一夜。华佗再也撑不住了,天一明去见曹操。他编个瞎话,说临来时自己的妻子正病着,要回家看看。
曹操满心不想让华佗回去,可是人家妻子病着不让回去张不开口呀!他就让华佗回去了。临走时曹操再三要华佗赶紧回来。华佗才不想再来呢!老百姓离不开他,当医生的咋能光为你一个人治病呢?
一而再,再而三,交罢新春三月三。曹操不见华佗回来,心中着急,派州官府县连催几次,华佗就是不来。曹操又听说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给东吴大将周泰开膛破肚,可气坏了。噢,你想治好他们的病,好来收拾我呀?
这一年,曹操正领兵打仗,忽然得了混脑痧,头痛得死去活来,就又想起了华佗,立刻派人去请。手下人知道他记恨华佗,又怕请不来,就问他:“怎么请呢?”
曹操说:“三百石麦、三百匹罗,飞签火票请华佗。”
“他要是不来呢?”
曹操又说:“先是礼,后是兵,华佗不来就不中!”手下人得令而去。
华佗来不来呢?来了。一不是畏曹操权势,二不是贪曹操的东西,他认为曹操是个人物,在这乱世之秋,少不了他,死了可惜。他把三百石麦、三百匹罗,周济了邻里乡亲,告别妻子上路了。
华佗一到军中,当即给曹操看病。曹操正在用人之际,自然二话不说。华佗切了一会儿脉,半天没吭声。
曹操沉不住气了:“华先生,我得的啥病?”
华佗说:“你得的是混脑痧。”
曹操说:“快给我扎针吧。”
华佗说:“扎针不济事。”
曹操说:“那就吃药吧。”
华佗说:“吃药不管用。”
曹操急了:“难道没办法了?”
华佗说:“办法虽有不好用。”
曹操说:“你说出来看。”
华佗说:“劈开脑子医头痛。”
曹操一听,倒吸一口凉气。嘘!——这不是要我的命吗?华佗呀华佗,我几次三番催你不来,来了要劈开我的头。目下正是两军交战之际,你莫不是对方买通的勾命鬼?曹操的疑心病又犯了,不容分说就叫人把华佗砍了。
华佗死了没有呢?没有。他成了神啦!神医气得不得了:好,你个曹阿瞒,不该杀害无辜之人呀!你身为王公大臣,这样还得了吗?——华佗决心给他治好病,再教训教训他。
再说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头痛得半夜睡不着。下半夜困极了,刚刚合眼就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华佗咔嚓一声把他的头劈开了,然后取出脑子搁在药水里洗了洗,又把头缝好。说也怪,头痛病说好就好了。曹操以万金酬谢,华佗说:“我不要金,不要银,只要你一心救黎民;我不记怨,不记仇,但愿你别再杀无辜。”说罢,深深一揖,飘然而去。曹操忙伸手去拉,却不想一股湿漉漉的东西泼在手上。曹操睁眼一看,妻子卞氏端着汤药正要喂他,几个随军医生也守在大帐里。曹操想想梦境,看看眼前,将信将疑。反正病已好了,也不必深究了。
过了几年,曹操回乡祭祖,咱亳县人(那时候叫谯郡)当面不敢讲,背地可没少骂他。有人说:“华佗医术高明,王大头的混脑痧,就是劈开头治好的,曹阿瞒错杀了好人!”曹操又不是聋子,这话还是刮到他耳朵里去了。他派人找来王大头,当面一问,可不!十年前王大头得了混脑痧,华佗在曹巷口开药铺,就是那样给他治好的。亲眼所见,王大头的头皮上还有一道疤痕呢!
曹操这才后悔起来:“唉,我不该错杀华佗!”他这个人兵败赤壁,八十万大军报销了,没掉一滴泪。为啥?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可眼下,他哭了,老泪吧嗒吧嗒直掉。
他打算给华佗修座庙,拨十万两黄金,请五百名能工巧匠,庙要修得富丽堂皇。那时候,咱亳县人早想着给华佗修庙,都因为怕曹操治罪,想修不敢修。眼下,一听说曹操要修华佗庙,谁不踊跃呀!背着行李窝头,一下来了几千人。街坊乡邻,这个捐五十,那个捐一百,一下子集了好多钱。
正说要破土动工,大伙梦见了华佗。他还是平日那个样子:身背青囊,手拿虎刺,像刚从哪里治病回来。他慈眉善目地对大伙说:
不要青砖琉璃瓦,
不要金妆玉塑身,
华佗一生唯清苦,
清堂瓦舍济世人。
既是神医这样说,大伙都同意。曹操呢,当然完全遵命。就这样,在城里盖了一座庙:清堂瓦舍,泥塑金身,取名“华祖庙”。一直保存到现在。
华佗学艺的故事
现在,人们称赞医生的高超技术经常用“华佗再世”这个词语,充分体现出华佗的医术的高明,下面讲述一个华佗学艺的故事。
华佗的师傅是个老郎中,这人脾气古怪,与众不同。那时候,各行各业师傅收徒弟,是把徒弟当奴仆使唤,洗衣煮饭,扫地倒尿,什么累活脏活都做。这老郎中不是这样,他在书房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诀窍
莫洗衣,见病如亲学功夫
谁要是来学艺,就先到书房门口对联下来“考”一下。
这天,华佗来投师,老郎中还是不改老规矩,把华佗带到门口,让华佗看了对联,问道:“华佗,你记住吗?”
华佗说:“记住了: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诀窍;莫洗衣,见病如亲学功夫!”
“好。你懂这个意思吗?”
“我不懂。我慢慢学吧!”
“好!”
老郎中高兴了,因为好多年轻人来投师时,都说:“懂。”一懂就坏了,老郎中就不收了。因为讲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啊!于是,老郎中带着华佗到后园,指指水檐下一块青石说:“什么时候,水滴石穿,你就学好了。”“嗯!”
第二天,老郎中开始门诊了。一天下来,老郎中看了五个病人,全要华佗把病例记下来。记一个,老郎中问一下:“华佗,你怕麻烦吗?”“不怕。”“华佗,你怕辛苦吗?”“不怕。”吃了晚饭,老郎中把华佗叫到跟前,说:“华佗,你把今天五个病例,查对一下医书,看看用药有无差错处。”
华佗在灯下,对着病例,翻着医书,一行一行地看着。五个病例弄好,也差不多二更鼓尽。华佗伸个懒腰,打着呵欠,感到疲劳。于是脱衣上床。刚好上床,老郎中来了,他说:“华佗,我来给你讲课。”华佗只得起来。讲完课,老郎中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你自己看吧!”于是,老郎中向外踱着,学着老夫子的腔调,哼着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用功时……”华佗听着老郎中的诗,不觉舌头一伸:“好严的老头儿,这比洗衣倒尿难多啦!”又用心地看下去……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老郎中都这样要求着,华佗勤奋学习,毫不松懈。
一年下来,华佗的病例已记了一千五百多个。这日,老郎中问道:“华佗,一千五百多个病例中,有多少黄疽病?”华佗说:“三十二个。”老郎中又问:“这三十二个用药都相同吗?”“没有一个相同。”“为啥!”“根据老师教导,因为病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初患和复发等不同情况,因此用药各不相同。”
华佗像背书一样地回答,老郎中高兴得直点头。直到晚年,他才收了这么一个称意的徒弟。华佗的功夫过细、过深,使他佩服,老郎中戏谑地说:“看样子,快水滴石穿快了!”华佗谦虚地说:“早咧!”
一天,一个产妇难产,去请老郎中和华佗。老郎中到了产妇家,没费多大工夫,孩子就生下来了,可是落地没有声音。老郎中招呼华佗说:“这是羊水闷的……”华佗没等老郎中说完,就弯下腰,用嘴吮吸着胎儿嘴里的羊水,孩子“哇”的一声哭了。产妇全家高兴极了,热情地款待了师徒俩。
师徒俩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走到檐下,老郎中指着青石说:“细水滴穿青石,全靠功夫深啊!”华佗点点头!走到书房门口,老郎中指着那对联说:“华佗,如今你领会了吧?”
华佗望着老郎中,恳求他说:“老师啊,我还是领会不深。”老郎中高兴地说:“你的话对啊,学无止境嘛!当初我行医时,就遵循两条:一是多熟读医书,多临症;二是对病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你如今两条都已具备,就出师去闯吧!常言说得好,‘只有状元的学生,没有状元的老师’,我相信你将来会大有作为的。”
华佗牢记老郎中的话,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师傅。果然,他后来行医出了名,名气比他的师傅还响,还大,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古代中国麻醉剂始祖
中国古人很久以前就有关于手术麻醉的传说和记载,例如"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很久以来就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疼的良药。公元2世纪,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1700多年前,华佗就已经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而欧美使用全身麻醉术是十九世纪初的事,比我国推迟了一千六百多年。
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施行剖腹手术的外科医生。有一次,华佗看见一个面色焦黄、呼吸紧促、病势很重的推车人,一问,才知他肚内绞痛。华佗断定这人得的是肠痈(即阑尾炎)。于是华佗让病人喝了麻沸散,很快就麻醉过去。他用刀子切开腹部,割去肠子溃烂部分,洗涤内部,然后缝和起来,又涂上消炎生肌的药膏。过了几天,病人的伤口很快就愈合了。这一手术的成功,不仅说明了麻沸散的效力,而且也说明了华佗在人体解剖上有丰富的知识。
公元652年,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药方》,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1743年赵学敏所著《串雅内编》介绍了由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番木鳖等组成的开刀药方。在复苏急救方面,公元前4-5世纪,就有扁鹊切脉以诊断人之生死,用针和草药进行急救复苏的记载。
他既是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又是一个对中国古代典籍分类整理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学者,在政治上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华佗是中国古代名医,他医术高明,不仅能用汤药治病,还会针灸、推拿。他为老百姓治病总是全心全意,不为名、不为利。他还懂得用心理学给人治病。给不同的人治病有不同的医治方法。
有一次,一名太守病重,卧床不起,其儿请华佗为父治病,华佗\\通过望、闻、问、切,知道这个太守肝火极旺,胸结淤血。只有把淤血排出体外,平抑肝火,体内才能阴阳平衡,他与太守的儿子耳语了治理方法。于是,华佗每天都在他家里吃吃喝喝,拿钱不干事。吃他家的好鱼好肉,睡好床好铺。针也不打,药也不开,三天后,他就拍拍屁股走人。走时,还留下一封信,太守看了华佗三天表现,已经满腔怒火。看了这封信,信里面说:你这个贪官,你这个饭桶、你这个SB,你只顾自己,不顾百姓,你是一个王八蛋,你该死,你连瘪三也不如,你只配当瘪四!太守气得怒发冲冠,七窍生烟!,于是,叫手下去捉拿华佗,可以就地正法。太守儿子暗中把这些人留住,不让追捕。
晚上,太守儿子搬来许多盆、罐等存器,当夜太守气得大吐血,黑色的淤血呕吐了一阵又一阵,一罐又一罐。直至晕过去。
第二天,太守醒来,神气多了。
第三天,已能下地走路了。
第四天,已能升堂审案,办公事了。
,
一次,华佗看到几个村民推着一辆板车,上面躺着一个汉子,唧唧哼哼,浑身难受。打算送到县城去医治。华佗通过仔细观察说,不用进县城。你们只要到前面饼摊去要一些蒜,几斤醋,逼他吃下,病一定能治好。人们照着华佗说的办,灌醋五斤,大蒜两斤,那汉子吃了,难受得在地上打滚。不一会儿,就大吐不止。最后竟吐出一条尺把长的蛇。汉子病大愈。
村民非常感谢华佗的救命之恩。他们去华佗家,把那条蛇挂在车壁上,哪知,到了华佗屋里,看到墙上挂了几十条同样的东东。他们大吃一惊,原来这一地区水土不净,许多村民得此毛病。都被华佗治好了。
在当时,人们就称呼他为“神医”,华佗与董奉、医圣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神医”是个泛称,无疑是对华佗医学成就、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的赞扬。华佗自幼聪慧,刻苦钻研,和老师学了望闻问切之后,开始走遍祖国的各个角落,他在民间奔走,免费为穷苦百姓看病,他熟悉各种草药的效果,用药在精不在于多,对内、外症均可以有清楚的认识,并对症下药。
华佗“神医”的称谓名不虚传,“刮骨疗伤”的故事一直被广为流传,讲的就是华佗,他研究出了麻醉剂,开拓了世界上没有麻醉剂的先河。在关羽中毒后,华佗为他刮骨疗伤,挽救关羽的一条性命,从此以后名声大震。曹操将华佗请到身边治疗自己头疼的顽疾,华佗用针灸后,曹操的病情缓解了很多,于是想把华佗留在身边,华佗宁愿奔走民间为他们看病,引起了曹操的猜忌,于是处决了他。
华佗一向淡泊名利,视权势为粪土,在他眼里只有病人,也就是因为他一直挂心百姓,见识了很多疑难杂症,亲口尝了很多的草药,努力钻研了上千个夜晚,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被人尊称为神医华佗,后人对杰出的医学人才称之为“华佗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