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优秀5篇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大学士宋濂写给自己晚辈后生马君则的一篇临别赠言,目的在于劝勉马生勤学善学。让我们通过学习来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优秀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 篇1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

课文下面注释:

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2、致:得到。

3、假借:借。

4、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5、走:跑。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以是:因此。

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

11、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2、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叱()咄():训斥,呵责。

16、至:周到。

17、俟():等待。

18、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19、穷冬:隆冬。

20、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2、支:通“肢”。

23、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24、汤:热水。

25、沃灌:浇洗。

26、衾():被子。

27: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28、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9、缨:帽带。

30、腰:腰佩。用作动词。

31、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2、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3、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34、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

3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附加练习

1.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用横线勾画出文中的一处对比,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3.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

4.你如何看待文中“乡之先达”的教学方法?

5.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和事例

6.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侧耳以请;或遇起叱咄,色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对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

2.勾画“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通过对比,突出作者成年后求学的'艰难、勤奋及其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

3.略(主要从勤学的角度回答)

4.开放性试题,赞成或反对都可以。但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

如:(正面)需要这样的严格的老师,因为严师出高徒

(反面)这样的教学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业。

5.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学事例: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

补充有关勤学的名人名言: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6、这是中国旧式教育的普遍现象。其中有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和老师平等交流,甚至可以激烈的讨论。因为老师也不是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篇2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加线的字。(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不敢稍逾约( )

(3)右备容臭( ) (4) 略无慕艳意( )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3】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3分)

【小题4】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字数在50个以内)(4分)

答案

【小题1】嗜(爱好,喜爱) 逾约( 超过期限 )容臭(香袋) 慕艳(羡慕;欣赏)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我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因为我心中有足以感到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小题3】(3分)①借书不失信于人;②抄书不畏艰苦;③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小题4】例: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2分)。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嗜”的意思较为固定,应译国“爱好,喜爱”,“慕艳”根据语境亦可推断出来。“逾约、容臭”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逾约”指超过约定的期限,要注意解释完整。“容臭”则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代指香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手自笔录”,“ 口体之奉”等。“手自笔录”指亲手抄录,“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自己创造条件读书”是本题的审题点。首先作者写到自己无书,就向别人借书、不畏艰苦地抄书,按时归还。接着写无师,则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

点评:找准范围,从前向后找寻,根据文章内容把语段分成几个有机组成部分,根据理解把切题的答案提取或概括出来。

【小题4】试题分析:“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是审题的要点,首先我们要对原文中作者的学习条件加以概括,如无书读、无师问、远行求师、生活艰难等。再与自己现在的学习条件加以比较,写出答案,如资源广泛、设备先进;有国家、家长的支持、有学校、老师的照顾;条件优越,教室宽敞明亮,吃穿无忧等。对于第二问,最好是根据文中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来谈,如我们要把读书当作快乐的事,从无趣中找到乐趣,充分利用现在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认真读书。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要针对身边的事件、现象,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学到的知识,学习中的疑难等,与同学们、师长展开讨论、交流,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 篇3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题。(18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清朝艺苑》)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不敢稍逾约()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同舍生皆被绮绣()

(4)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2分)

(1)以中有足乐者 (2)必无所疑乃已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小题4:宋濂、顾炎武在求学上,有何共同之处?(3分)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超过约定的期限 (2)等待 (3)同“披”,穿着 (4)到……去

小题2:(1)以/中有足乐者 (2)必无所疑/乃已

小题3:(1)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2)勤奋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小题4:示例:勤奋,刻苦,不怕困难,专注,持之以恒。

小题5:示例: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小题1:试题分析:①“逾约”,动词,超过约定的期限。②“俟”,动词,等待。③“被”,通假字,通“披”,披着。④“诣”,动词,“到……去”。

小题2:试题分析:“以中有足乐者”的含义是“因为当中有足以让我快乐的。事”,根据句子含义,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因为、当中有足以让我快乐的事”,即“以/中有足乐者”;“必无所疑乃已”的含义是“一定要一直到没有疑惑为止”,根据句子含义,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一定要一直到没有疑惑、为止”,即“必无所疑/乃已”。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左右”(身边)、“援”(提出)、“质”(询问)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精勤”(勤奋、仔细)、 “至”(到)、“莫”(没有)、“抗衡”(相比)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4:试题分析:由“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等语句中可以看出宋濂、顾炎武在求学上都是非常刻苦勤奋、专注学业的。

小题5:试题分析:甲、乙两段文字中的宋濂、和顾炎武因为刻苦勤奋,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卒或有所闻,我们无论是爱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 篇4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义阳朱詹世好学,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①,吞纸以实腹。天寒无毡,抱犬而卧以取暖。犬亦苦饥,恒出觅食,呼之不至,则哀声动邻,然仍不辍其业。

——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①举火:点火,特指生火做饭。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腰白玉之环 (2)恒出觅食

8.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 媵人持汤沃灌。

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D.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吞纸以实腹。

10.(甲)文采用 写作手法,表现作者读书“勤且艰”;(乙)文采用 写作手法,表现主人公好学“不辍”。(2分)

11.读了上面两段文字,结合阅读感受,请拟写一句凝练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篇5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③扑:打。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____

(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______

(4)吾母垂涕扑之 涕: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B.以衾拥覆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教之为吟哦声 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1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1分)

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

②经,这里指经书。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分)

(1) 假:借 (2)质:询问

(3)被:同“披”,穿着(4)涕:眼泪

12、( B )(2分)

13、①(只填序号)(1分)

14、( C )(3分)

15、(4分)

(1)译文: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2)译文: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